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4.doc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电大考试最新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及答案

最新整理电大考试最新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及答案

题目1获得0.20分中的0.20分编辑题目题干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文学意象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貌。

相对于古代的意象,今天的意象偏于。

A.B.C. 含混D.反馈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含混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2获得0.20分中的0.20分编辑题目题干文学典型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感染性、多义性、。

A.B.C.D. 独创性反馈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独创性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3获得0.20分中的0.20分编辑题目题干作为中国艺术的一种理想境界,意境往往和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A.B. 空灵C.D.反馈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空灵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4获得0.20分中的0.20分编辑题目题干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A.B.C. 朦胧性D.反馈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朦胧性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5获得0.20分中的0.00分编辑题目题干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文学意象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貌。

相对于现今的意象,古代的意象偏于。

A.B.C. 含混D.反馈Your answer is incorrect.正确答案是:含蓄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6获得1.00分中的1.00分编辑题目题干从意象的表达方式看,一个意象往往通过等等方式,暗示其内在的意义。

C. 转义D. 隐喻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隐喻, 转义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7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编辑题目题干A. 在细节中塑造典型B. 追求细腻感D. 追求真实感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在细节中塑造典型, 追求细腻感, 追求真实感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8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编辑题目题干C. 具有象征意蕴的文学形象D. “表意之象”的含义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表意之象”的含义, 具有象征意蕴的文学形象评论写评语或修改得分题目9获得1.00分中的1.00分编辑题目题干从阅读接受看,典型给人的感受复杂多样,具有多义性,其典型形象。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 请认真核对内容正确性再抄! )1、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1)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谈到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

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

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可以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

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

国家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章节测评一(第1章—第3章)

国家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章节测评一(第1章—第3章)

国家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章节测评一(第1章—第3章)标签: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1. ( )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C. 表现论2.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倾向。

B. 实用论3.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 。

C. 文章和博学4.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C. 文学5.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从生命体验视角入手思考文学问题,体现了一条明晰的“”思路。

A. 体验论6.文学的狭义阐释是( ) 。

A.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7.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 。

C. 文化论8.文艺摹仿说以( )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A. 亚里士多德9.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

B.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 E.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10.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 ) 的文论倾向。

B.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 D. 以语言论为基础1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 ) 和观众。

A. 作品 E. 艺术家12.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 。

A.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B. 文学即文章C. 文学即博学D.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13.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 ) 。

A. 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 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C. 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D. 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14. 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 。

形考书面作业之平时作业1

形考书面作业之平时作业1

《文学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姓名:学号:班级: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2012-2013学年度第2学期《文学概论》形考书面作业(平时作业一)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分数得分批改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A、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B、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D、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2、“诗言志”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用的基本认识,它出自于哪里?A、两汉时期的《诗大序》B、《尚书·尧典》C、曹丕的《典论·论文》D、钟嵘的《诗品》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哪一部?A、曹丕的《典论·论文》B、陆机的《文赋》C、严羽的《沧浪诗话》D、刘勰的《文心雕龙》4、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哪一部?A、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B、贺拉斯的《诗艺》C、狄德罗:《论戏剧艺术》D、康德《判断力批判》5、西方文学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哪一位?A、亚里士多德B、贺拉斯C、黑格尔D、别林斯基得分批改人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

2、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研究却不起什么作用。

得分批改人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可概括为四个:、、、和。

2、我国文学理论遗产十分丰富,先秦的《尚书·尧典》里就有的说法。

到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文学理论论文,它是的。

形考书面作业之平时作业3

形考书面作业之平时作业3

《文学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 姓名: 学号: 班级: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2012-2013学年度第2学期《文学概论》形考书面作业(平时作业三)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分数得分批改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题号 1 2 3 4 5答案1、“风格”一词始见于A:葛洪《抱朴子·行品篇》 B:曹丕《典论·论文》C: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D:陆机《诗品》2、“风格即人”是谁对风格内涵的概括A:鲁迅先生 B:法国文学家布封C:德国文学家歌德 D:德国哲学家黑格尔3、关于典型形象,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A:所谓典型就是希腊语所说的“模子”B:所谓典型就是某一类形象C:所谓典型就是人物有鲜明的个性D:所谓典型就是既具有鲜明个性又具有性格类型特征的人物形象。

4、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是A:晋代的刘勰 B:唐代的王昌龄 C:宋代的严羽 D:清末的王国维5、文学的主题来自哪里?A、作家的立言本意B、接受者发现和阐发的审美意义C、蕴涵在文本形象中尚未揭示的审美意义D、读者随意添加的意义得分批改人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6分)题号 1 2 3答案1、所谓风格就是作家的创作与众不同2、作家的文化品位是影响其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

3、文学作品反映的都是特定的民族社会生活,所以无所谓文学的世界性。

得分批改人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教育经历与文化品位对文学创作有较大的影响,王蒙曾经提出作一个的口号。

2、作家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3、审美情趣是作家审美活动的兴趣,是其审美意识的。

作家特定的审美情趣,往往会影响其的形成。

4、刘勰把文学风格分为。

法国文学家布封把风格概括为。

5、创作个性指作家的个性特征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的又的创作心理特征与创作行为趋向的总和。

6、常用的八体四对分类法把创作风格分成两两相对的8种类型:、、、。

文学概论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4

文学概论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4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文”,这里的“文”包含多层次的内涵,请结合教材内容,作简要分析、梳理。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高尔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写作能力,实质上就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能力。

写作者只有首先过了语言关,才能形象、生动地叙事,才能优美、动人地抒情,才能深刻、精辟地说理。

这样,你的文章读者才会喜欢、爱看,编辑眼睛会为之一亮,阅卷老师也会因有“亮点”而打高分。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黄庭坚说“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所以,本期独眼龙要特别地提醒同学们,作文除了要注意材料、立意和构思外,还须尽量做到语言有文采。

我们先来看看湖南地质中学刘有志同学《壶瓶之秀》中的一段文字:一座一座连绵不断的山头,一眼望去,灰绿、墨绿、深绿、油绿、浅绿、嫩绿,无所不绿,绿中有绿,层层叠叠,整齐的林木有秩序地排列在山头,像一支一支穿着绿色军服的威武之师。

这就是有文采的语言。

作者像一个高明的小画师,精心调配他的色板,由远及近,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了壶瓶山绿海中的不同层次。

让人称道的是,在短短的百来字的文中,竟连续用了10个绿字,观察既细致,词汇亦丰富,美景美文,赏心悦目。

隐忍是司马迁为完成《史记》一书,含垢忍辱,隐忍而行,终成一家之言,为后人敬仰;隐忍是刘邦鸿门宴上谦卑而行,随机应变,蛰伏关中,在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隐忍是刘备降低身份,三顾茅庐请得卧龙出山,铸造“天下三分”的精彩。

这段文字选自山东莱芜市第二中学李新同学《刚强如水隐忍如山》一文。

语言干净利落,言简而意丰。

例举了三个人三件事,全部文字却不到100个,其关键之处就在于一系列成语及四音节词组的成功使用,它不但大大加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度,而且音节匀称,节奏优美,读来朗朗上口,“觉得口腔是舒服的”(老舍)。

我们很多同学作文,要么无语可说,要么写出来干巴巴的了无韵味,重要的一点即是语言学习、积累的不够。

学英语尚且知道要多背单词,母语的写作岂能不注意语言知识的积累、贮存。

秋国开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网络平台形考测验第4章章节测评答案

秋国开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网络平台形考测验第4章章节测评答案

秋国开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网络平台形考测验第4章章节测评答案《文学概论》是国开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必修课,形成性考核是网核,终结性考试是上机考试的机考课目,本人针对该科目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包含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只要抽住其中的一套,就可迅速查到该套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国开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网络平台形考测验第4章章节测评1答案 1.文学文本中的语言与 C 是相互维系不可分割的。

选择一项:A. 情感B. 形式C. 意义D. 思想2.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

“陌生化”一词,是俄国D 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选择一项:A. 结构主义B. 解构主义C. 新批评D. 形式主义3.文学语言不是以信息的传达为重要目标,而是要显现自身的D 。

选择一项:A. 情感B. 意义C. 意蕴D. 形象4.语境化特征还表现在,文学语言的组织形式根据语境中的 A 效果来调整。

选择一项:A. 感染B. 表现C. 再现D. 艺术5.语言是由声音或文字构成的一种表情达意的 A ,它成为人类交际最为重要的工具。

选择一项:A. 符号系统B. 语音系统C. 表意系统D. 语义系统6.文学语言比普通语言更依赖CD 。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文学语境B. 现实语境C. 文本语境D. 文化语境7.对于杂语文本而言,往往是各种语言形态,如ABCD 和文学语言等,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后进入文学文本。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土语B. 书面语C. 方言D. 口语E. 俗语8.正如萨丕尔所言:“每一个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

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因素—ABCD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

”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形态B. 象征C. 语音的D. 节奏的E. 隐喻9.文学语言塑造审美现实的功能,造就了它在ABC 方面的独特之处。

国开汉语言专科网核课《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第一章至第九章)试题及答案

国开汉语言专科网核课《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第一章至第九章)试题及答案

国开汉语言专科网核课《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第一章至第九章)试题及答案国开汉语言专科网核课《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17年6月7日,涵盖国开平台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网核“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一章至第九章)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总成绩=50%形成性考核+50%终结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构成:章节测评(每章5分,9章共45分)、研究活动(分布在第二章和第八章,分别为25分和30分,共55分)。

终结性考核构成:客观题(40分)、作品分析题(60分)。

考试截止时间为2017年6月25日,请大家注意截止时间,抓紧时间完成各项考核任务。

第一章:文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小题0.2分)1.在魏晋时期,南朝XXX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文学”。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事件。

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文化论、信息论和反映论。

3.文学的原初含义是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4.文艺摹仿说以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5.表现论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文学即文章、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文学即博学和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2.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3.美国学者XXX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语言、艺术家和观众。

以上为国开汉语言专科网核课《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试题及答案的第一章内容。

E.传播4.文学表现论和文学摹仿论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而后者则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请认真核对内容正确性再抄! )1、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1)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谈到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

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

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可以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

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

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属性。

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

普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学中,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

"蕴藉"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

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读者要了解诗人诗里表达的意义--"我爱这土地",就必须专心阅读他写的全部诗句,如果离开了诗人精心设置的语言系统,是无法知晓他内心要说的东西的。

可以肯定地说,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诗人写诗、小说家写小说,都必须通过媒介而阅读语言。

正是通过语言系统并且在语言系统中,文学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完整意义世界。

文学语言的语言性是指文学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意义。

所以,语言是文学的又一基本属性。

当然并非一切的语言作品都可以成为文学。

文学的语言应当具有一定的"文采"。

这里的"文采",约略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语言的形式美。

这与西方的"美的艺术"中的"美"的含义是相通的。

文学的语言与普通的消息性语言或科学语言不同,不只是要传达消息或者表述概念,而是要充分地运用语言本身的特性而造成富于美感效果的组织。

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并不是要泛指一切语言性符号,而是特定地指具有一定文采的语言性符号。

《我爱这土地》的"文采",正突出体现在:它的语词和语句的独特选择和组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表达效果。

诗人设想自己是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嘶哑"一词,表明它的喉咙并不圆润、清亮、婉转,而已遭受挫折,所以是受损伤的喉咙。

那么,这受损伤的喉咙急切地要歌唱什么呢?紧跟着是三个"这......"式排比句:"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这里的排比句富有文采,而且成功地渲染了诗人对于"土地"的炽热的情感。

阅读过程中,读者固然可以满足于语言表层意义的解读,但是只有深入表层以下继续频度,那样的话才能真正发现诗的内质,当然,这样理解并不意味着最后的理解,不同的读者完全可能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

其实这首诗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组合的语言蕴藉情形,在文学中具有一种普通性。

诗如此,小说、散文和剧本也是一样。

这表明,文学具有一种语言蕴藉属性,它可以通过表层意义而呈现深层意义。

语言蕴藉,表示文学作品语言的蕴藉深厚状况,即是指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持续生发和衍生状态。

持续生发和衍生,是说透过语言的表层意义可以持续不断地牵引出深层意义,而这些深层意义之间可以彼此不同。

可见,语言蕴藉是说一种具体的语言表达可以蕴藉着多重不同的意义。

文学正具有这种语言蕴藉性。

3、高雅文化文本与大众文化文本的认识。

(1)高雅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想性深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具体表现为:语言形式创新、社会关怀、个性化趣味。

对于语言的形式创新,是说高雅文化文本总是善于总结前人的语言形式惯例,发现其中的传统活力和弊端,并从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中吸取资源,从而力求做出新的原创性努力。

比如,白居易的诗歌,它作为高雅文化文本是毋庸置疑的,而它的在语言上汲取百姓生活的丰富的营养更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关怀,知识分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地关心社会问题,尤其表现为不顾或冲破僵化文化控制而执意针砭时弊、揭露矛盾。

知识分子创造的高雅文化文本就往往体现在这一方面。

比如杜甫的诗、鲁迅的杂文和小说等等。

个性化趣味,是指高雅文化文本在关注社会、注意语言创新的同时往往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关注人生、个体命运、社会现实。

比如同样是写历史,司马迁和司马光的写同一段历史的视角、旨趣都是不同的。

(2)大众文化文本是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注重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预约需要的一种文化文本。

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文体的流行性和模式化;故事的类型化;观赏的日常性;效果的愉悦性。

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武侠小说,既有这么一句概括的语言:"不是美女爱英雄,就是奸臣害忠良。

"武侠小说往往构成了一种流行性的叙事模式,故事类型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愉悦之作。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1、(1)文学媒介可以分为书写媒介、承载媒介和传达媒介。

是文学文本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它包含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等类型。

现在大部分同学偏重与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形式的文本进行阅读。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今天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给人的信息量要求快、要求愈来愈来丰富阅读,而网络媒介以其传输和复制快捷、储存和提取简单;在传播过程中就有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性质,达到人和人的真正的即时沟通等等原因给阅读者带来到了新的体验。

大众媒体是向大量受众传送信息或娱乐节目的各种现代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影、录音带等。

大众媒体以四方面的优势:表达上的广泛性(能表达最广泛的思想和情感);时间上的永久性(能表现就有永久性意义的事件);空间上的迅速性(能面向所有阶层的受众);受众阶层的统一性(能面向所有阶层的受众)得到了大家的欢迎。

2、你怎么样理解"媒介优先"理论,谈两种以上观点,并做简要论证。

文学媒介往往先于语言而对读者发挥作用,我们把作者写作和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首先依赖于媒介的状况,称为媒介优先。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此题仅需要两方面就可以了)(一)文学文本呈现于文学媒介。

常见到这样的认识:"当你接触文学作品时,首先接触的是它的语言"。

这一"常识"看似合理而其实不确切。

因为,它忽略一个在简单不过的事实:语言并不是直接地向读者呈现的,而是借助特定的文学传播媒介而间接呈现的。

这种媒介优先状况并不是现代人的新发明,古人早就做过探讨,只是没有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罢了。

如《庄子》中的:"世之所随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

"中间题揭示了"书"这一文学媒介在他那个时代文学传输中的基本作用:书是传播语言的媒介。

(二)文学写作在媒介基础上实现。

使用什么样的媒介形式进行写作,是一个作家语言写作之前就已经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在我国古代,作家使用毛笔在宣纸上面写作,这就造成了一种趣味生动的"古典写作"方式:"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蔡邕《笔论》);毛笔和宣纸是一种不利于反复修改的媒介,因此,一个写作者常常要在心中反复涵泳之后,将要写下的文字"捻熟于胸"(郑板桥语),然后落笔成文。

在这里,毛笔和宣纸使"写"的个体存在向世界敞开;从运脘到走锋,从平息到畅怀,书写可以使"我"感受"我"的存在。

这事实上造就中国人的生活情怀和生命理想。

毛笔宣纸的文学也就相应呈现出"言约而意丰"(刘知几:《史通》)的特点。

钢笔出现以后,许多作家一度难以适应,尽管钢笔字还是要讲究形和字体,依旧可以保证汉字以书写者所"赋予"的形式呈现在纸上。

这时,采用断断续续的书写方法虽然变得更加经常,如创作副刊体的连载小说,但是,相对章节的完整还是必要的。

写作内在的连贯性仍然可以立足于钢笔书写的体验之中。

无论怎样,钢笔的出现为文学写作带来了速度,其直接的后果或者是多卷本、大部头文学作品得以批量"生产"出来。

可见,媒介优先,在作家那里也是这样的。

(三)文学媒介凸现文学文本的审美形态。

不同的时代的文学具有不同的传播媒介,也就相应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形态。

(详细内容参照课本P78-P79的内容)2、结合实例谈谈你对文学媒介的特点中任意一个特点的认识。

文学媒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在这里我们简单的谈谈语境依托性。

语境依托性是指文学媒介往往依托特定的社会文化状况而发生作用,包括社会组织机构、文化出版机制、教育机制、文化价值系统、人文学科体制等。

例如,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为例,在这篇小说发表之前半个世纪,西方机械印刷媒介就已经传入中国,但那时的中国还没有这种机械印刷媒介的以发挥作用的合适的文化语境,具体而言,还没有合适的文化市场,来有效的利用职业新媒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