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营销复习
国际营销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第1、2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生活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企业经济活动的。
A.公开化B.国际化C.全球化D.多样化2.全球性的国际市场营销,是跨国公司营销的阶段。
A.高级B.初级C.促销D.优化3.以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为企业经营主要问题的指导思想是。
A.生产观念B.产品观念C.推销观念D.营销观念4.在商品经济发展史上一种与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全新经营思想是。
A.推销观念B.营销观念C.社会营销观念D.大市场营销观念5.政府强迫企业交出其资产由政府接管的政治风险是。
A.没收B.征用C.国有化D.购买6.大陆法系的主要特征是。
A.以成文法典为主要法源、B.实行"先例约束力原则"C.重视法律程序D.采用判例法7.各种关税与非关税措施纷纷出笼,说明。
A.新的贸易方法B.世界经济一体化C.经济活动集团化D.政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8. 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国际市场发生变革。
A.营销观念B.营销方式C.营销水平D.营销组织9.两个人均收入相近的国家或两个收入相同的消费者消费模式迥然不同,关键在于的差别。
A.政治B.法律c.经济D.文化二、简答题:1.何谓国际市场营销?2.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营销的差异主要有哪些?3.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差异主要有哪些?4.当今国际市场的主要特征。
5.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主要经过了哪几个阶段?6.国际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7.为减少政治风险,企业可采取哪些途径和措施?8.科学技术对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有什么影响?9.何谓"文化适应"?10.影响国际营销的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
三、判断分析题1.国际市场营销比国内市场营销所面临的环境因素更为夏杂。
2.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产品和劳务的交换必须真正试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3.国际市场营销实际上就是研究国际贸易实务问题。
4.产品观念与生产观念有所不同,生产观念注重产品的吊质与性能,产品观念注重产品的质量与成本。
国际营销复习资料

国际市场营销导论一、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因1、国内市场需求饱和及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企业为市场提供日益增多的产品数量和种类;另一方面,广大消费者收入提高,对产品的选择更加挑剔,国内市场形成饱和格局,企业之间为实现产品销售的竞争激化。
2、国际市场的吸引力3、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出口政策4、科学技术发展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物资前提5、中国企业国际化与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因企业国际化主要指经营行为的国际化,具体指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与销售等方面的跨国经营。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主要表现:(一)、境外投资的主体和投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二)、境外企业的类型从早期较单一的境外加工贸易发展到科研、资源开发、投资控股等多类型(三)、大型龙头企业的跨国经营已具有一定的规模目前我国企业国际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国际化经营人才的短缺(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品牌(三)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化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四)从宏观层面看,企业国际化的响应政策还不够配套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因:(一)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二)获取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及先进的管理技术(三)利用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获取国外低成本的生产资源及引进外资二、市场营销学与国际市场营销学1、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是组织的一项向顾客进行创造价值、沟通价值和传递价值并通过顾客关系来实现组织相关利益者利益的职能。
市场营销学是研究企业营销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2、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是国内市场营销的延伸与扩展,是指企业在一国以上从事经营与销售活动。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研究以国外顾客需求为中心,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国际企业经营销售管理的科学。
3、国际市场营销学与市场营销学的关系二者的主要区别:(一)市场营销环境不同(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有区别(三)国际营销战略及营销管理过程更复杂三、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体系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之间进行的有形商品、无形商品及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营销复习资料.doc

一、案例分析(国际营销进入模式)1、出口进入模式(最普遍、最初级的形式)(1)间接出口:指通过木国的中间商来从事产品的出口。
优点:A.不要求企业任何国际营销经凝; B.风险小;C.不要求企业处理任何国际营销业务;D.灵活性强。
缺点:A.企业无法了解利控制海外市场;B.不利于企业积累国际营销经验;C.不利于树立企业国际市场形象(品牌);D.对中间商依赖性强。
(2)直接出口:指生产企业独立承担一切出口义务,直接向国际市场出口产品。
优点:A.可以摆脱对出口中间商的依赖;B.可以积累国际经验和培养国际人才;C.可以提高国际市场形象;D.可以掌握国际市场第一手信息。
缺点:A.灵活性较差;B.成本较高;C.对出口规模较小的企业缺乏规模经济。
2、合同(/契约)进入模式(1)许可证贸易:指企业(许可方)与国外另一企业(被许可方)签订许可协议。
技术出售者在一定期间和范围内其技术标的物的使用权通过许可证协议或合同的形式销传给技术接收方,以向对方收取许可费用作为回报的贸易方式。
主要应用在技术贸易领域。
形式:A.独占许可;B.排他许可;C.普通许M;D. 区分许nJ ( nJ*转让许可)E.交叉许可(交换许W)优点:A.低成本;B.避开了进口壁垒;C.政治风险小;D.灵活性强。
缺点:A.获得的利润有限;B.可能把许可方培养成强大的竞争对手。
(2)特许经营:企业将商业制度及其他产权诸如专利、商标、产品配方、公司名称、技术诀窍和管理服务等无形资产许町给独立企业或个人。
与许可证进入模式不同的是,特许方要给予被特许方以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帮助。
优点:A.不需太多的资源支出便可快速进入;B.对被特许方的经营有一定的控制权。
缺点:A.特许方盈利有限;B.特许方很难在各个市场上保证一致的品质形象;C.易于把被特许方培养成自己未来强劲的竞争对手。
(3)合同制造进入:企业向外国企业提供零部件由其组装,或向外国企业提供详细的规格标准由其仿制,由企业自身负责营销的一种方式。
国际市场营销复习资料

国际市场营销复习资料一、理解(判断和选择)1.理解需要(Needs)欲望(Wants)需求(Demands)●需要描述了人类的基本要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当需要变的具体时,便成了欲望●需求是指有能力购买对某种具体产品的欲望总结:营销不能创造需要,却能影响欲望,欲望是无限的。
2.产品的三种类型(了解如何分析一种产品的类型)1)实物商品2)服务3)创意或利益3.产品的10种主要形态(了解产品有多种多样)(1)实体产品(3)体验(5)人员(7)财产权(9)信息(2)服务(4)事件(6)地点(8)组织(10)概念或创意4.顾客受让价值的决定因素(结合案例分析)5.理解竞争的各个层次的竞争含义(结合案例分析)(1)品牌竞争(以相似的价格向相同的顾客提供类似产品与服务时,公司将其视为竞争者)(2)行业竞争(制造同样或同类产品的公司都广义地视作竞争者)(3)形式竞争(更广泛地所有制造能提供相同服务的产品的公司作为竞争者)(4)广义竞争(将所有争取同一消费者的公司都看作竞争者)基本类型企业决策中心市场生产基地贸易——跨越国界型出口本国外国本国进口本国本国外国海外投资——异国型本国外国外国多国公司——多国营销本国外国外国国际市场营销基本形态(1)跨越国界型或对外营销型(2)异国型或国外营销型(3)多国型或多国营销7.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的比较(1)业务范围不同(2)交易的主体不同(3)超越国界的方式不同(4)实施过程不8.全球营销观念的特点(1)追求全球性的传播效果(3)开发世界性产品并适度兼顾目标细分市场的差异化需要(2)区域性市场扩张战略的改变(4)生产和销售的分离9.了解文化的特征1)文化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2)文化是某个社会中的成员所共有的3)文化具有复杂性,不同社会的文化具有差异性,而同一群体中又存在多种亚文化4)文化是分成部分或要素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形成总体(文化内涵:物质文化、社会组织、语言教育、宗教信仰等)5)文化是不断演进的6)文化只有差异,没有对错、好坏之分10.文化对国际营销的影响1)物质文化与国际市场营销(内容与经济环境类似,将在经济环境中详细分析)2)语言与市场营销的关系(1)语言是国际市场上各国通商的钥匙:必须灵活运用当地语言(2)语言是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宗教信仰与市场营销的关系(1)宗教戒律和文化倾向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2)宗教节假日是最好的消费品销售季节4)教育与市场营销的关系(1)受教育不同,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会有很大差异(2)教育水平制约着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3)教育水平影响国际市场促销策略和方式1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不同经济共同体的特征比较)区域一体化的形式:(1)自由贸易区(2)关税同盟(3)共同市场(4)经济联盟12.了解全球主要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欧洲经济联盟EU 北美自由贸易区CRFTA (美加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13.思考:中国(市场营销的)发展阶段及特征核能、宇航、生物技术、超导技术、高能物理等世界高科技与人拉、肩扛、手推等靠人力、畜力耕种的落后生产方式和手段技术并存;繁华先进的都市与贫困落后的农村并存;总体来说,中国依然属于欠发达地区,属于“低调起飞”,各个阶段在中国都有体现。
国际营销学复习重点

1、国际营销:是跨越一个以上国家所展开的各种形态的营销活动,并对这些活动予以计划、组织、调整、控制所构成的国际营销管理及政策实施。
2、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差别: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之间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换,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所组成,为一定时期世界贸易的总和。
国际营销指跨越国界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国内市场营销在国际市场的延伸。
差异表现在:①两者所涉及的贸易不同。
国际贸易包括进出口贸易、国际市场营销主要涉及售出方面②国际贸易的产品和服务,其交换必须是跨越国界的,即参加交换的产品和服务必须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国际营销则是指经济活动跨越国界,而不是指产品和服务必须跨越国界。
③国际贸易的原动力是比较利益;国际营销的原动力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动机的企业决策。
3、自我参照标准调整①定义:一个人无意识的参照自己的文化价值、经验以及知识来作为决策的基础②调整步骤:第一步,根据本国文化的特征,习俗或规范来找出经营问题或目标.第二步,根据市场之所在国家的文化特性、习俗或规范来找出经营问题或目标,并且不做价值判断。
第三步,排除自我参照标准的影响,仔细审查,看由于文化不同,会使问题复杂到何种程度第四步,在排除自我参照标准影响的前提下,从新找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去实现理想的经营目标。
4、国际营销公司的管理取向民族中心主义:本国是优越的,只注意外国的共同性多中心主义:各东道国是不同的,注意外国的差异性地区中心主义:注意世界一个地区的共性与差异性,对世界其余地区报民族中心或多民族中心。
全球中心主义:全球观点,注意本国和东道国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5、文化的组成要素广义:社会文化,指人类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由人类自身所创造的一部分社会环境。
狭义: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而言,指精神文化,如教育、语言、宗教、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在市场营销学中,一般把广义的文化环境加以分解,细分为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6、政治法律风险有哪些:干预无差别对待;干预差别对待;资本国有化;没收和征用;行政管理:进口制裁、进口限制、税收管制、价格管制;政治报复和制裁。
国际营销复习资料

国际市场营销导论一、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因1、国内市场需求饱和及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企业为市场提供日益增多的产品数量和种类;另一方面,广大消费者收入提高,对产品的选择更加挑剔,国内市场形成饱和格局,企业之间为实现产品销售的竞争激化。
2、国际市场的吸引力3、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出口政策4、科学技术发展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物资前提5、中国企业国际化与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因企业国际化主要指经营行为的国际化,具体指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与销售等方面的跨国经营。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主要表现:(一)、境外投资的主体和投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二)、境外企业的类型从早期较单一的境外加工贸易发展到科研、资源开发、投资控股等多类型(三)、大型龙头企业的跨国经营已具有一定的规模目前我国企业国际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国际化经营人才的短缺(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品牌(三)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化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四)从宏观层面看,企业国际化的响应政策还不够配套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因:(一)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二)获取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及先进的管理技术(三)利用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获取国外低成本的生产资源及引进外资二、市场营销学与国际市场营销学1、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是组织的一项向顾客进行创造价值、沟通价值和传递价值并通过顾客关系来实现组织相关利益者利益的职能。
市场营销学是研究企业营销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是国内市场营销的延伸与扩展,是指企业在一国以上从事经营与销售活动。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研究以国外顾客需求为中心,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国际企业经营销售管理的科学。
3、国际市场营销学与市场营销学的关系二者的主要区别:(一)市场营销环境不同(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有区别(三)国际营销战略及营销管理过程更复杂三、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体系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之间进行的有形商品、无形商品及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营销复习重点

国际营销复习重点(中文版)(因为是谷歌翻译,所以同学们自己注意语序)第一章1 、国际市场营销定义•设计到计划,价格,推广,并指导公司的货物和服务,以消费者或用户在超过一个国家的流动为赢利业务活动的绩效2 、国际市场营销工作3、自我参照标准与种族中心主义:主要障碍•成功的关键国际市场营销是适应从一个市场到另一个环境的差异4、自我参照准则和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和SRC可以影响一个国内设计市场营销组合的适当性的评估为外国市场•控制种族中心主义和SRC的影响,最有效的方法是认识到我们的行为及其影响5、自我参照标准•SRC是一种无意识的参照自己的文化价值观,经验和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6 .种族中心主义观念,自己的文化或公司最清楚7.避免在业务决策错误,懂行的营销将进行跨文化分析来隔离SRC的影响,并保持有关民族优越感一个警惕。
下面的步骤被建议作为这种分析的框架•定义业务问题或目标,母国与外国国家的文化特征,习惯或规范•在国外国内的文化特质,习惯或规范通过协商确定业务问题或目标与目标国的当地人。
不作任何价值判断•隔离SRC影响检查仔细看看它是如何使问题复杂化•重新定义问题a)无SRC的影响b)求解最佳的业务目标情况8、国际营销参与的阶段•没有外国直接营销•少见国外市场•定期对外营销•国际营销•全球市场第二章•大新兴市场分享了一些重要的特征- 是否所有的物理大- 有一个显著的人群- 代表相当大的市场范围广泛的产品- 有增长或潜在的显著强劲的增长,- 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区域内- 是“区域经济的驱动程序”- 将产生进一步扩展在周边市场的成长第三章1,历史与当代行为•日本历史:- 七百年的幕府将军封建制度下- 海军上将佩里在1853年来临前的隔离- 威胁统治的殖民列强- 新的社会阶层崛起- 西方的影响- 二战羞辱- 在国际社会参与•从历史上看,忠诚度和服务,责任感,尊重纪律,培训和艺术性都强调要保持稳定和秩序。
国际营销复习

1、International Marketing: A DefinitionInternational marketing is defined astheperformance of business activitiesdesigned to plan,price, promote, anddirect the flow of a company’s goodsand services to consumers or users inmorethan one nation for a profit2、Th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Task•Marketing Controllables--------Under control of marketing manager•Domestic Environmental Uncontrollables –Home-country elements that can have adirect on the success of foreignventure and are out of the immediatecontrol of the marketer.•Foreign Environmental Uncontrollables– The process of evaluating theuncontrollable elements in aninternational marketing program,often involves substantial doses ofcultur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shock.3、Why is the task of international marketers morecomplicated than that of domesticmarketers?“in more than one nation”Complexity Diversity Different environments4、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NeededDifferences are in the uncontrollable environment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Firms must adapt to uncontrollableenvironment of internationalmarketingby adjusting the marketing mix (product,price,promotion, and distribution)A frame of reference should beestablished in determining ormodifying a marketer’s reaction tosituations5、The focus of IM: IM StrategyLocal Global4P’s Strategy VS. International MarketParticipationProduct VS. Productadaptation or standardizationPrice VS. Price adaptationor standardizationPromotion VS. Promotionadaptation or standardizationPlace VS. Place adaptationor standardization- Plus - -------Coordination, Concent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Marketing Activities 6、SRC (自我参照标准:is an unconscious reference to one’s own cultur al values,experiences, and knowledge as a basis for decisions Esso in Japanese is “stalled car (抛锚的洗车)”Pet Milk in Franch is “flatulence (肠胃气胀)”7、Ethnocentrism (民族中心主义)refers to the notion that one’s own culture or companyknows best how to do things–American is unnecessary to learn foreign language.Both the SRC and ethnocentrism impede the ability to assess a foreign marketin its true light.Reactions to meanings, values, symbols, and behavior relevant to our ownculture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foreign.Relying on one’s SRC could produce an unsuccessful marketing program(Why?) –Prevent you from being•aware that there are cultural differences•Or from recognizing the importance of those differences.An evaluation of the appropriateness(合理性)of a domesticallydesigned marketing mix for a foreign market.8、To avoid the SRC, the following steps are suggested:1: Define the business problem or goal in home-country culturaltraits, habits, or norms2: Define the business problem or goal in foreign-country culturaltraits, habits, or norms. Make no value judgments3: Isolate the SRC Influence in the problem and examine itcarefully to see how it complicates the problem4: Redefine the problem without the SRC influence and solve forthe optimum business goal situation*Case from Zhang Ruiming-中国的智慧应对文化冲突9、To be globally aware is to have:1. 1. Toleran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营销是通过满足对方的需求向对方提供价值获利的过程。
2.国际营销就是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就是跨越一个以上国家所展开的各种形态的营销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进行计划、组织、调整、控制所构成的管理活动及政策实施。
3.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相同之处:1.观念的共同性2.程序的相同之处3.手段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营销环境的不同4.国际营销的动因、特点及发展阶段•(一)国际营销的动因•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增加销售收入•扩大产销量,实现规模效应•国际市场比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低•通过开展国际营销,增强企业竞争力•从事国际营销的企业具有利用杠杆作用的独特优势,即经验转移•(利用国内营销的经验翘起国际市场的营销)(二)国际营销的特点1.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更加复杂2.开拓国际市场需要更多时间3.战略联盟是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方式4.适应交叉文化(三)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阶段• 1.偶然出口阶段(不主动直接)• 2.非经常性对外营销阶段(偶尔主动)• 3.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阶段(主动)• 4.跨国国际营销阶段(多国,60年代)• 5.全球营销阶段(着眼全球,70年代)5.国际营销的任务•企业从事国际营销的任务是根据国内外不可控制的环境因素,运用企业可控制的因素,制定出国际营销的战略目标并加以实现。
•(一)环境的调整•(二)自我参照准则的调整:自我参照标准• 1.一个人无意识地参照自己的文化价值、经验以及知识来作为决策的基础。
(黑白)• 2.它会阻碍一个人正确评估某些外国市场的真实情况。
(暖瓶)• 3.必须进行跨文化的分析克服“自我参照标准”障碍1.按照本国的文化特征、习惯或者规范定义经营问题或确定经营目标;2.通过向目标国家的人士咨询,按照他国的文化特征、习惯或规范定义经营问题或确定经营目标,但不进行价值判断;3.消除“自我参照标准”的影响,仔细分析“自我参照准则”的影响如何使问题复杂化的;4.在没有“自我参照准则”的影响情况下重新定义问题并解决问题谋求最佳经营目标。
6国际营销公司的管理取向(营销导向)•(一)民族中心主义(国内市场延伸观念):本国是优越的,只注意同国外的共性•(二)多中心主义(国别营销观念)(日清):各国是不同的,注意国外的差异性•(三)地区中心主义(区域营销观念):在一个地区内注意共性与差异性•(四)全球中心主义(全球营销观念):全球范围内关注共性与个性,倾向于满足共性需求7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换,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所组成,为一定时期世界贸易的总和。
•相同之处:1.以国际市场为活动舞台 2.获取利润为目的•差异之处1.两者所涉及到的贸易不同 2.是否超越国界的不同 3.主体的不同8国际营销的机遇与挑战:(一)机遇• 1.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生产、投资、贸易,国际化分工)全球化• 2.跨国公司的榜样力量• 3.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4.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快速发展挑战(二)挑战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国际化分工,我们处于产业链的下端,全球化带来了什么,反国际化)2.国际市场竞争3.绿色意识的加强4.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5.贸易区域集团进一步加强的挑战第二章1.文化的定义和构成(一)广义文化,社会文化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由人类自身所创造的一部分环境,包括科学技术、经济状态、社会组织、政治结构、教育状况、法律制度、信仰体系、语言沟通、风俗习惯和道德规范等。
(二)狭义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而言,即仅指精神文化,如教育、语言、宗教、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
2文化差异分析一、语言•(一)语言是文化的代表(镜子)和沟通的工具•(二)语言文字的翻译,国际营销人员应特别注意翻译事务二、教育•在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消费者容易接受国际新产品、新技术;•消费者个性较强,喜欢有个性、创意的产品;•对国际广告等沟通方式理解地比较快;•倾向于理性购买,对国际产品的价值判断比较准确;•喜欢具有国际文化色彩的产品和服务等。
•在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家,消费者对科技含量较高的国际产品不容易接受;•消费者群体性较强,对单一的但流行的产品容易接受;•对国际沟通理解地较慢;•倾向于感性够买,缺乏主见;•更喜欢体现本国文化的产品和服务三、宗教四、社会组织:(一)家庭• 1.家庭观念• 2.家庭结构单身、丁克家庭核心型家庭扩展型家庭•(二)其他组织:行业协会工会环保组织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组织等五、审美观审美观是指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态度和偏好,是以什么为美的看法。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具有不同的审美观。
不同文化对颜色的审美观不同:黑色在欧美象征哀悼;法国崇尚黑色;白色在日本和中东象征哀悼;在新加坡绿色表示死亡,马来西亚人认为绿色表示疾病,埃及人则喜欢绿色。
六、商业惯例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经营者思维和行为一般模式。
时间观念、契约意识、决策模式、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等。
七、文化价值观念分析•价值观念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标准和崇尚风气,价值观念决定了人们的是非观、善恶观和主次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行为。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倾向•IDV较高的文化反映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对个人进取心加以鼓励和接受•IDV较低的文化反映的一种以“我们”为中心的思维,个人一般必须服从集体(二)权力不平等的容忍度反映人们对社会不平等,即在某一社会制度中上下级间的权利不平等状况的容忍程度PDI高的国家往往等级森严,视家庭出身为权势的源泉,权力属于个人并意味着巧取豪夺,一般对他人心存疑虑,认同上下级差距和特权PDI低的国家珍视平等、视知识为权势的源泉(三)不确定性规避指数(UAI)•对待变革、对待风险的态度•比较容忍风险:富有创新和创业精神•不太容忍风险:需要严格的规范和程序,不同便意味着不安。
试图以提供较大的职业安全,建立更正式的规则,不容忍偏离观点和行为,相信绝对知识和专家评定等手段来避免风险。
(四)男性化与女性化的倾向(MAS)具有男性化取向的社会追求业绩、成就、抱负、对物质财富的获取以及虚饰的男子气概。
日本、墨西哥具有女性化取向的社会追求生活质量、服务他人、两性平等、敬老爱幼、同情世运不济者。
瑞典、法国、芬兰(五)长期/短期取向指数(LTO)•如何处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短期取向的文化鼓励人们关注眼前,努力解决眼前的问题并获取短期利益;•长期取向的文化鼓励人们关注未来,努力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
3文化适应与文化融合一、文化适应二、文化融合:在保持本身文化主体特色的前提下,借鉴外来有用的文化。
第三章1国际营销经济环境分析:一,经济发展阶段1传统社会::缺乏现代技术、文盲半文盲,农业生产为主2起飞准备阶段:农业应用科技,规模较小,基础设施逐渐建立,开始工业生产3起飞阶段:农业、工业科技,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素质不断提升4走向成熟阶段:生产力高度发达,工业已经成为第一产业,服务业得意发展,国际化进程加快。
技术和管理5大众高消费阶段:服务业逐渐成为第一大产业,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高度发展,高新技术。
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国际营销决策的影响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人口及收入分析一个国家的市场规模主要根据人口状况和收入水平1人口一)人口总量及其增长率二)人口结构(年龄、性别及职业等)影响着市场需求结构三)人口的城乡分布和地理分布2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可支配收入收入分配的不均等3、消费状况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三,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设施1、区位优势主要体现为:一是因资源禀赋所产生的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庞大的市场规模等;二是在法律制度、经济政策、政府行政效率、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的优势。
2、经济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状况能源供应状况通讯设施状况商业基础设施3、自然禀赋自然资源气候地形四,汇率及通货膨胀1、汇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币值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软货币它是指币值不稳,汇价呈疲软状态的货币。
硬货币是指国际信用较好、币值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的货币。
当本国货币为软货币时,企业可以进行价格竞争2、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的现象。
•温和的通货膨胀10%•奔腾的通货膨胀10-100%•超级通货膨胀100%以上•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影响需求;影响企业定价;加大投资风险第四章1国际政治环境一、政府类型和政党体制了解各政党(执政党和在野党)的主张,特别是对外商和外国政府的态度;关注执政党更替对国际营销政策的变化例如在英国,传统上工党往往比保守党对外贸的限制更为严格。
工党上台,会实行进口限制;而保守党执政时,则往往实行外贸自由化。
所以在英国的外国公司可预见两种贸易政策的交替,即保守党的自由贸易政策与工党的贸易限制政策间的交替。
二、政局的稳定性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首要前提条件政权的频繁更替泰国频发的政治事件,如暴力事件、治安混乱和示威游行俄罗斯税警三、民族主义民族主义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多的依靠本国自己的经济力量,要特别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保护民族的利益与安全,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团结心.民族主义情绪的表现:号召人民只买国货反对进口反对外国投资民族主义产生的时机:某一国家感到外来力量的威胁会大,反对侵略,保护自己的民族主义情绪就会为高涨四、国际营销政治风险类型国际营销政治风险类型:(一)没收、征用和本土化没收:为最大的风险,即政府无偿占有公司财产征用:政府以某种补偿形式接管外国企业本土化:指东道国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将外国投资逐步置于本国的控制之下将产权的部分或全部转让给本国国民,将大量的本国国民提拔进管理高层,提高国产配件的比例,制定具体出口条例,要求产品必须在世界市场销售(二)政治制裁某个或几个国家抵制另一个国家,从而断绝与这些国家的一切经贸往来,或者对特定商品的贸易实施制裁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纷争往往殃及池鱼,夹在其间的公司无端成了政治牺牲品(三)社会活动人士或组织的影响:制裁不一定来自政府,政治与社会活动人士及组织也会干扰正常的贸易往来(四)网络恐怖主义:人们能够开发出网络恐怖主义工具,给某家公司、某个行业或某一国的基础设施造成惊人的破坏(五)、政策风险1.外汇管制:如何将东道国货币计算的盈利和投资换回本国货币,是外国投资者的常见问题,制定某种货币法规,令货币不能自由兑换2.国产率法律:国产化率法律产品必须使用本地生产的部件泰国要求所有奶制品使用当地奶的比例不小于50%;北美自由贸易协议要求来自其成员国的汽车的地方含量为6 2%3.进口限制:与国产率法律类似,都意在迫使公司购买本地原料,以扶持本国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