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十堰市生物中考模拟试题(三和四)
十堰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十堰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6七上·利川期末) 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这一现象说明()A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 .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 . 生物能进行呼吸D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 (2分) (2017七上·肇源期末) 在人人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哪种植物可以当做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A . 藻类植物B . 蕨类植物C . 苔藓植物D . 被子植物3. (2分)下面是基因和性状表现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 . 性状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B . 基因相同,性状表现一般相同C . 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相同,性状一定相同D . 在相同环境中,性状相同,基因一定相同4. (2分) (2016七上·绵阳期中)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请问一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经过很多次分裂后产生了很多个新细胞,每一个新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
A . 4条B . 8条C . 16条D . 2条5. (2分)组织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之一,下列哪种组织是人和动物不具有的()A . 上皮组织B . 输导组织C . 肌肉组织D . 神经组织6. (2分)(2017·崇仁模拟) 下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设计不合理的是()A .B .C .D .7. (2分)移栽植物时,可采用科学技术,把一种无色液体喷到植物的叶面上,形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不能通过的薄膜,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这其中的道理是()A . 促进光合作用B . 降低光合作用C . 降低呼吸作用D . 降低蒸腾作用8. (2分) (2015七上·孝义期末)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共同点是()A . 都需要在光下进行B . 在植物体的各器官中都能进行C . 都有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D . 所利用的原料相同9. (2分)(2015·阿城模拟) 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应生理功能,生活习性适应环境,不能说明这个道理的实例是()A . 仙人掌叶变成刺,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茎变得肉质肥大,储藏水分B . 陆生变温动物大多有冬眠习性C . 苔藓植物无疏导组织,长得矮小D . 如果没有阳光,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会灭亡10. (2分) (2019八上·阜阳月考) 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弃物也带离南极。
人教版湖北十堰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湖北十堰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右图是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你认为其中最可能萌发的种子是()A: ②B: ⑤C: ③D: ④【答案】A【解答】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该同学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①号种子与②种子、③号种子与②种子、⑤号种子与②种子,变量分别是水分、空气、温度。
①号种子缺少水分不萌发;②号种子具备种子萌发的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
③号种子缺少充足的空气不萌发;④缺少水分和适宜的温度,⑤缺少适宜的温度,⑥缺少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因此②是最可能萌发的种子。
第2题.选择生长良好的枝条,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
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出现液面下降、叶脉变红、透明塑料袋布满细水滴的现象。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液面下降是由于玻璃瓶中水分蒸发B: 塑料袋布满细小水滴主要是呼吸作用C: 叶脉会变红与导管的输导作用有关D: 液面下降的快慢与叶片的多少无关【答案】C【解答】解:A.液面下降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导致的,A错误。
B.塑料袋布满细小水滴主要是蒸腾作用,B错误。
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的水分的99%。
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出现液面下降、叶脉变红、透明塑料袋布满细水滴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叶脉会变红与导管的输导作用有关,C正确。
D.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完成的,叶片越多,液面下降越快,D错误。
故选:C。
第3题.精子与卵细胞相遇在()A: 输精管B: 输卵管C: 子宫D: 卵巢【答案】B【解答】受精的过程是成熟女性的卵巢一般每个月排出一个卵细胞,当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
众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进入卵细胞,与其结合形成受精卵。
所以精子与卵细胞相遇是在输卵管。
第4题.2020年初,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群防群控,众志成城。
人教版湖北十堰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湖北十堰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如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②③共同组成种子的胚B: ②将来发育成根C: 玉米的种子不具有结构④D: 营养物质贮存在结构④中【答案】B【解答】A、②胚根,③胚轴,④胚芽,⑤子叶共同组成胚,A错误。
B、②是胚根,将来发育根,B正确。
C、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胚乳、种皮和果皮,所以④胚芽玉米种子也有,C错误。
D、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⑤子叶中,D错误。
第2题.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并利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如图所示)。
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 制作该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c→d→b→aB: 该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是400倍C: 观察图像由甲到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1D: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所滴液体与c所滴液体相同【答案】A【解答】解:A.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因此图中正确顺序是:c→d→b→a,A正确;B.物体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该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是16×10=160(倍),B错误;C.观察图像由甲到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2细准焦螺旋,C错误;D.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所滴液体是生理盐水,而c所滴液体是清水,D错误。
故选:A。
第3题.参照图分析判断: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以免被震破的、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结构依次是()A: ④①⑦⑧B: ④①⑤③C: ⑧⑥⑤④D: ④⑤⑧⑦【答案】A【解答】解:图中的②是耳廓,收集声波;③是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④是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①是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⑥是鼓室;⑤是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这就使鼓室内空气和大气相通,因而通过咽鼓管,可以平衡鼓室内空气和大气压之间有可能出现的压力差,这对于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有重要意义;⑦是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⑧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故选:A第4题.下列关于胎生、哺乳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B: 胎生、哺乳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C: 鲸鱼是通过胎生、哺乳的方式繁殖后代,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D: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答案】A【解答】哺乳动物在繁殖期间哺乳动物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形成受精卵,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成胎儿,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眼睛没有睁开,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所以称为哺乳动物,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
人教版湖北十堰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湖北十堰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但各个生态系统不是各自独立的、互不相干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食物链和食物网把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联系在一起B: 所有生态系统都会受到相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C: 每种生态系统中生活的生物都是一样的D: 很多生物能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答案】C【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把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联系起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A正确。
BC.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因此所有生态系统都受到阳光、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每种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是并不是相同的,B正确,C错误。
D.生物离不开环境,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构成生态系统,因此许多生物能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D正确。
故选:C。
第2题.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A: 界B: 门C: 种D: 目【答案】C【解答】解:生物的分类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基本的分类单位。
故选:C。
第3题.1981年5月,我国科学家在陕西洋县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随即拉开世界朱鹮保护大幕。
经过35年的艰辛保护,目前全球朱鹮数量已达2200余只。
图是野生朱鹮自然保护区的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分析有误的是()A: 朱鹮位于五条食物链的最顶端B: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朱鹮的最有效措施C: 建立野生朱鹮自然保护区能够保护基因的多样性D: 若有毒物质流入,它会伴随物质在食物网中传递【答案】A【解答】 A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藻类和水草是生产者,而鱼类、贝类和朱鹮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所以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①水草鱼类朱鹮;②水草贝类鱼类朱鹮;③藻类鱼类朱鹮;④水草贝类朱鹮;⑤藻类贝类朱鹮,⑥藻类贝类鱼类朱鹮。
人教版湖北十堰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湖北十堰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如图描述的是绿色开花植物—大豆的一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⑤组成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 种子萌发时,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就能萌发,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①胚芽C: 果实由⑥胚珠和⑦果皮组成D: 大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由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它器官【答案】D【解答】解:A.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胚由①胚芽,②子叶,④胚轴,⑤胚根组成,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成,A正确;B.种子萌发必须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同时具备才能萌发,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⑤胚根,故B错误;C.果实由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故C错误;D.大豆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它器官,D 正确。
故选:D。
第2题.图1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视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对光时,可直接转动③,使其对准通光孔B: 转动⑥,使镜筒缓慢下降,眼睛应看着①C: 视野中出现气泡的原因,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D: 向下方移动玻片,可将图2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答案】C【解答】解:A.③是物镜,对光时不能直接转动物镜,应该转动②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A错误;B.转动⑥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眼睛应看着③物镜,以免物镜压碎玻片标本,B错误;C.视野中出现气泡的原因,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C正确;D.显微镜成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2中细胞位于视野的上方,向上方移动玻片,可将图2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D错误。
故选:C。
第3题.人体听觉感受器和听觉形成部位分别是()①听神经②耳蜗③鼓膜④听觉中枢。
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B【解答】听觉感受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耳蜗、大脑皮层。
第4题.导盲犬可以带领盲人安全地走路,当遇到障碍或需要拐弯时,导盲犬会引导主人停下以免发生危险。
下列关于导盲犬的主要特征和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体温恒定②变温动物③胎生、哺乳④体表被毛覆盖⑤具有社会行为⑥靠四肢行走⑦导盲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 ②③⑤⑦B: ①③④⑤C: ①③④⑥D: ③④⑥⑦【答案】C【解答】解:导盲犬属于哺乳动物,因此具有身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哺乳胎生等特征。
人教版湖北十堰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湖北十堰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真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占重要地位,这是因为()A: 它们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B: 它们能分解有机物,使之变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 它们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D: 它们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答案】B【解答】真菌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所以细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2题.对虾和蝗虫同属于()A: 节肢动物B: 昆虫C: 环节动物D: 线形动物【答案】A【解答】解: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对虾和蝗虫属于节肢动物,A正确。
故选:A。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树种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林更容易发生严重的虫害B: 每个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C: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D: 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偷猎者的疯狂盗猎捕杀【答案】B【解答】A、生物种类越丰富,生物种类越少。
因此树种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林容易发生虫害。
B、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故B错误。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藏羚羊灭绝主要是由于偷猎者的疯狂捕杀。
第4题.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A: 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B: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 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答案】D【解答】解: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A.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它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日照时间短有关,A不符合题意;B.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B不符合题意;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各种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湖北十堰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湖北十堰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B: 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C: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相互依存的D: 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就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答案】D【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在沿着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的效率是10%~20%, A正确。
B.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其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B正确。
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置;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去,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C正确。
D.环境不仅指生物生存的地点,还包括其他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D错误。
故选:D。
第2题.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A: 人工繁育B: 易地保护C: 法制教育和管理D: 建立自然保护区【解答】A.人工繁育是对濒危生物进行人工的养殖和繁育,A不符合题意。
B.易地保护是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B不符合题意。
C.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目的是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C不符合题意。
D.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符合题意。
故选D.第3题.广东沿海地区为了保护红树林、海龟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建立了相关的自然保护区,这种措施属于()A: 易地保护B: 就地保护C: 法制教育和管理D: 开发和利用【答案】B【解答】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人教版湖北十堰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湖北十堰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正确的是()A: 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B: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丁C: 丙是生产者,甲、乙、丁是消费者D: 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答案】C【解答】解: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甲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乙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丁属于第三级消费者。
A.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丁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A错误。
B.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B错误。
C.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所以丙为生产者,甲为初级消费者,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生态系统甲属于生产者、乙、丙、丁属于消费者,生物部分还缺乏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为了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统计,需要先进行归类,下列归类方法正确的一组是()A: 高粱、玉米、花生为作物B: 玉米、草履虫、虎为陆生生物C: 猪、鸡、狗为家畜D: 海带、丹顶鹤、鸵鸟为水生生物【答案】A【解答】 A 、根据用途进行分类,高粱、玉米、花生等属于农作物,A正确;B、根据生物的生活环境对生物进行分类,玉米、虎都生活在陆地上,属于陆生生物,草履虫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生物,B错误;C 、根据用途进行分类,猪、狗属于家畜,鸡属于家禽,C错误;D、根据生活环境对生物进行分类,海带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生物,鸵鸟生活在陆地上,鸵鸟属于陆生生物,丹顶鹤是陆生生物,也可以生活在浅水滩,D错误。
第3题.有四位同学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A: 甲说:中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我们可以尽量开发利用B: 乙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此我们只管捕捞鱼而不用养殖C: 丁说: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用就地保护的方法D: 丙说: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答案】C【解答】 A 、中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十堰市生物中考模拟试题(三)
一、选择题 1、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B 、图中加入分解者,就可以构成完整的食物链 C 、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生产者——草,数量最多的生物 是消费者——动物 D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 多的是鹰 2、下图为某些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过 程中,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①应在制作玻片时,将盖玻片一端先接触水滴,再缓缓盖下 B 、图②应在制玻片前,将载玻片擦拭干净 C 、图③应转动细准焦螺旋 D 、图④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 3、右图四种细胞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并且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B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C .都能形成不同的组织,具有各自不同的 生理功能 D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因 此DNA 也是成对存在的 4、H7N9情流感,是一种由H7N9病毒引起的, 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我国目前已感染一百多例,其中已有20多人死亡,下列关于H7N9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不含遗传物质 ②能独立生活 ③没有细胞结构 ④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家禽及鸟类之间传播 ⑤及时焚烧和杀灭患病禽鸟类,这种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 ⑥吃禽肉一定要煮熟煮透,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⑦及时研制预防H7N9禽流感的疫苗,这种疫苗是
抗体,这种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 A 、①②③⑥ B 、②④⑦ C 、③④⑥ D 、①⑤⑦ 5、下列有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 ) A 、海带 B 、葫芦藓 C 、银杏 D 、马铃薯 6、下列事例分别主要运用了哪项生物学原理:移栽幼苗时尽量选在阴天或移栽后打掉一部分枝叶;新鲜水果用保鲜袋包裹可以延长保鲜时间;农民及时给庄稼松土;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适当施入二氧化碳 ①降低呼吸作用 ②有利于呼吸作用 ③提高光合作用 ④降低光合作用 ⑤降低蒸腾作用 ⑥提高蒸腾作用 A 、①①②⑥ B 、③⑤②① C 、⑤①②③ D 、④⑤②④ 7、如图:A 、C 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C 内 流动的是动脉血。
你认为B 结构不可能代表( )
A 肾小球
B 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C 左心室
D 肺部的毛细血管 8、请你认真观察下面心脏结构图,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 、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8 B 、与心房相连的血管中,11内流的血液含氧气最丰富 C 、体循环起始于图中的8,流经12,到达图中的4 D 、我们手部受伤后,医生给我们打针,药物首先到达 心脏的4,并且两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伤口 9、关于性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B 、生物的基因型相同,性状一定相同 C 、生物的形状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 、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在有显性基因存在时,隐性基因控制的形状不能表现, 但隐性性状在后代还有可能表现 10、在人群中,生来就惯用右手与生来就惯用左手(不包括后天的矫正和练习)是一对相对 性状。
父亲惯用左手,母亲惯用右手,他们生的孩子也是惯用右手的。
正常情况下,这个孩 子的体细胞内有控制惯用左手的基因吗?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若“惯用左手”为显性性状,则可能有 B .若“惯用左手”为显性性状,则一定有 C .若“惯用左手”为隐性性状,则一定有 D .若“惯用左手”为隐性性状,则可能有
11、近年来,在我国的台湾省出现的“超级细菌”,让包括青霉素在类的许多抗生素失去作用。
由“超级细菌”引发的感染和导致的死亡急剧上升。
该类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现在抗生素的质量严重下降
B 、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C 、细菌中抗药性变异的个体是有利变异,由于适应抗生素,就不但进化和发展
D 、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进化为病毒,所以称为“超级细菌”
12、被称为“现代文明病”或“生活方式病”的一组是( )
A 、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
B 、近视眼、肺癌、禽流感
C 、恶性肿瘤、病毒性传染病、糖尿病
D 、心脏病、近视眼、传染病 二、非选择题
13、生物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员老师的帮助下,选取栽培于花盆中正常生长的牵牛花为实验 材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接着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此装置放于黑暗处一昼夜 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 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甲、乙、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 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叶片甲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铝箔遮盖的部位不变色,其余部分变成蓝色,这一现
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
(3)叶片乙、丙滴加碘液后分别出现的颜色变化是_ 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红细胞
叶肉细胞 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