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一、导入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子和原子是化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化学性质,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粒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二、探究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那么,我们如何表示分子呢?•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例如: - 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₂O,表示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 二氧化碳分子的化学式为CO₂,表示它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2.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具有化学性质。
那么,我们如何表示原子呢?•原子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缩写,通常用拉丁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表示。
例如: - 氢原子的元素符号为H。
- 氧原子的元素符号为O。
3. 元素和化合物我们刚才提到了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构成,而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在化学中,我们还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是一类物质的基本单位。
例如: - 氢气是由氢原子组成的,是一个元素。
- 氧气是由氧原子组成的,也是一个元素。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种类的原子化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例如: -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是一个化合物。
-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也是一个化合物。
4. 原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在化学中,我们常常需要计量物质的质量。
原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两个重要的质量计算概念。
•原子量是表示单个原子质量的物理量,单位是Dalton(符号:Da)。
例如: - 氢原子的原子量是1Da。
- 氧原子的原子量是16Da。
•相对分子质量是由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和,单位是g/mol。
例如: - 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g/mol,即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18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第三单元课题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子的概念、性质以及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一些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的概念、性质及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2.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
3.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引出分子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分子和原子的模型,介绍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如分子的大小、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的运动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如分子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分子运动的现象,加深对分子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气体的膨胀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等,加深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导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原子也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让学生学会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3、从微观的角度了解原子的定义。
教学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与对策备习知识性准备:分子的性质物质性准备:多媒体课件技能性准备:微观想象能力复习知道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在变化上的不同。
并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在变化上有什么不同?积极思考,并回答提出的问题,可质疑。
学生能够知道他们分别属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讲授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三、化学反应的实质1、分子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吗?是如何变化的?2、分子是由哪种微粒构成的?3、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吗?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展示目标;投影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激趣、引入新课。
利用问题引领、结合动画演示、讲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形成原子的概念。
与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发现学生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通过师生交流解决。
引导学生分析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化学反应,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简要总结、概括明确目标,倾听、思考。
观看动画、听教师讲解、分析设置的问题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从而建立原子的概念。
讨论: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用微观的变化分析物质的变化;明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学习情景中,顺利切入主题内容的学习。
学生很难建立原子的概念。
教师设置引导性讨论,先让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描述有关的物质的变化,达到调动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精习知识梳理:利用知识树总结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点。
〔见学案〕知识运用:〔见学案〕梳理总结原子的性质,对照课标要求进一步明确、落实重要概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分子和原子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形成正确的微观想像,即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二、课堂导入1、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个人思考,组内讨论)2、敞口容器中的水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加热会减少更快。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个人思考,组内讨论)三、学习研讨【观察思考】认真实验,细致观察实验①品红在水中扩散;②氨分子扩散使酚酞变红;③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1+1<2”。
做好记录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思考。
1、实验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现象原因2、这三个实验说明分子具有怎样的性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47页至48页、图3-6、7后,得出物质微粒性的结论。
引导对下述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1.试从化学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一般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的微观理解。
3、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实验完毕忘记盖上酒精灯的灯帽,结果下一次使用时很难点燃。
试用分子的观点对此进行解释。
根据教材第48页“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验探究。
然后思考讨论设计出更进一步的探究方案。
【找出需要共同讲解的问题】四、达标测试一、填空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_。
分子在不断地____,分子之间有_____.3、分子是由______ 结合而成的,如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____ 原子和一个____ 原子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水在液态和气态时,分子在不断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运动的。
很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盛满水的水缸被“冻”破,是由于水结冰时体积膨胀。
这说明水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1新人教版

听教师讲诉的故事,回顾物理上所学的有关知识、分析生活实例结合实验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
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身边的实例、听教师的讲解、分析学案的问题,能从 分 子的角度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的实质;形成分子的概念;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的不同。
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学习情景中 ,顺利切入主题内容的学习。
对分子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首先引领学生认识分子的存在;建立微观粒子模型,体会它与宏观的不同,形成分子的概念。
分子的微观概念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充分利 用学生已 有的知识和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寻求答案,了解变化的实质。利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进一步深入认识分子。
精习
知识梳理:利用知识树总结分子的知识点。(见学案)
知识运用:(见学案)
梳理总结分子的性质,对照课标要求进一步明确、落实重要概念。
完成学案中的反馈问题,梳理总结,落实知识,查漏补缺。
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时习
1、完成教材52页第2题
2、探索题:举出一些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事例,说明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
板书
设计
3.1分子原子
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展示目标
提出问题、引领实验、分析归纳、讲解分子的性质。1.打开香水瓶,整个房间里都能闻到香味 。
2.品红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速度快。3. 4完成教 材49页活动与探究。
提出问题引领学生分析、讲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 实质;混合物与纯净物的不同(由分子 构成的物质);帮助学生建立分子的概念。
简要总结、概括
分子和原子
导学目标
1、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3.从分子的角度判断纯净物、混合物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活动方案】活动一、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阅读:课本P51~52图3-11~13讨论:从这三幅图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运用: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水蒸发与水分解两种变化的不同活动二、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思考:构成氧气的粒子是,构成氮气的粒子是,氧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相同吗?,原因是,空气、氧气、液氧都具有助燃性,是因为。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吗?运用:从分子的角度判断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宏观区别由___________物质组成由_____________物质组成微观区别由______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_____________分子构成性质由于分子相同,所以性质固定由于分子不同,性质不固定,各成分各自保持其性质所含元素含一种元素—单质:如______________含多种元素—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含多种元素:如空气、合金含一种元素:如O2、O3的混合物【课堂反馈】1.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
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2.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
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温(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和,生成的新粒子是和。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则不可以再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案:3.1 分子和原子

3.1分子和原子考点精讲微观粒子的共性1.微观粒子非常小2.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3.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注意:物体的热胀冷缩、气体压强的改变引起的体积改变,都是粒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而粒子本身的大【典型例题】湘潭又名“莲城”,初夏时节,荷花盛开,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A .分子之间有间隔B .分子质量很小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由原子构成【答案】C 【解析】花香怡人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使人们闻到花香,故体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C 。
【举一反三】1.下列关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变小B .二氧化碳分子在容器内静止不动C .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D .碳原子和氧原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答案】C【解析】A.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分子本身不变,错误;B.二氧化碳分子是永远在不断运动的,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正确;知识点一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错误。
故选C。
2.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大小发生改变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D【解析】“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大小不变,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可以再分无关。
故选D。
3.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答案】A【解析】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一个物理变化,蔗糖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错误;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人周围被闻到花香,正确;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正确。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案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重点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1.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2.从宏观现象来想象微观现象,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和等。
2.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
3.分子总是不断地,温度升高,运动速率。
4.分子间有,温度升高,间隔。
二.合作探究分子基本性质的探究能得出什么结论?(2)步骤二你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3)为何实验中要将一装有酚酞溶液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外边?3.分子之间有间隔探究(1)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为什么?(2)为什么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3)夏天自行车的气能打得太足吗?(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对吗?三.展示提升1.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是( )。
A.水中放糖,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B.大米中掺入少量沙子,沙子不见了C.水中放入紫黑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振荡后水变成了紫红色D.一杯澄清的食盐水经蒸发析出了少量的食盐晶体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D.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4.往10 mL酒精中加入10 mL水,充分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小于20 mL,其主要原因是。
四.归纳反馈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有关知识,学习了如何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重点难点】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内容一分子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48-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分子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讨论交流】
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温馨点拨】
1.(1)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2)溶液变成红色;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3)没有必要,此实验已经做过。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名师归纳】
分子具有以下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
【反馈练习】
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A)
A.柳絮纷飞
B.花香四溢
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3.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B)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学习内容二原子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
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讨论交流】
比较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温馨点拨】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同:①体积小,质量轻;②恒运动;③有间隙;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同种原子性质也相同。
异: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联系:
【名师归纳】
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是用物理方法还可以再分。
3.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反馈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空气里的氮气、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空气里的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混合在一起
2.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
请你运用分子的性质判
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C)
3.如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试回答:
(1)该反应的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2)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变成氢原子,氯气分子变成氯原子,它们相互结合形成新的分子是氯化氢分子。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氯原子,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气分子、氯气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