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与管理文学

合集下载

管理学基础-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学基础-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学完本章内容,你应该能够:给管理下定义解释管理的性质识别管理者角色及技能解释管理与环境的关系描述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管理者组织环境管理者角色管理技能管理学管理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共同的劳动就需要管理。

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管理广泛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大至国家、军队,小至企业、学校、医院、家庭,凡是由两个的人组成的、有一定活动目的的组织,都离不开管理。

人类历史实践证明,有效的管理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乃至任何一个组织走向成功的基础之一。

正如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言: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没有一种制度能像管理那样迅速兴起并产生巨大影响。

在不到150年的时间里,管理已改变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

第一节管理的含义、性质与职能一、管理的含义管理的概念是管理学中最基本的范畴和起始概念。

由于管理活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学家对它所下的定义也各异。

例如,泰罗认为,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指导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还有人认为,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

归纳各种论述,我们认为,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管理活动都是在组织中发生的,而不管什么样的组织都是一定的目标的,管理就是围绕着既定的组织目标进行的。

组织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或管理成效的高低。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活动或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同时还对组织与外界之间发生的各种活动或关系进行协调,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尽管需要协调的活动或关系很多,但归纳起来,管理者要协调的主要还是人的活动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01章--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01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教学要点1、人类活动的特点与管理的必然性。

2、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3、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的最基本的职能。

4、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涵。

5、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6、卡茨的管理者技能理论。

7、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8、关键名词: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者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学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二、习题(一)填充题1.1916年,法国实业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2.根据彼得·德鲁克教授的观点,管理是一种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专业职能.3.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4.所谓______,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5.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6.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______。

7.管理的本质是_________,协调的中心是_______。

8.纵向看,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的时效性越_____,控制的定量化程度也越______。

24994 61A2 憢39560 9A88 骈38389 95F5 闵24910 614E 慎" 22315 572B 圫9.管理的_______职能通过目标的制定和行动的确定表现出来,______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_____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______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10。

100本必读的管理学书籍推荐

100本必读的管理学书籍推荐

100本必读的管理学书籍推荐100本必读的管理学书籍1、《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1856—1915)2、《经济与社会》[德]马克斯·韦伯3、《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马克思·韦伯(德国1864—1920)4、《经理人员的职能》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5、《组织与管理》巴纳德 19486、《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亨利·法约尔(法国1841-1925)7、《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埃尔顿·梅奥(美国1880—1949)8、《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梅奥9、《思考的技术》介绍10、《领袖论》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11、《个人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12、《如何选样领导模式》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13、《管理行为》[美]赫伯特·西蒙14、《管理决策新科学》赫伯特·西蒙(美国1916—2001)15、《组织》赫伯特·西蒙16、《管理决策新论》弗鲁姆 197317、《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14—)18、《管理的新模式》伦西斯·利克特(美国1903—1981)19、《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美国1931—)20、《营销大未来——变革公共行为的方略》菲利普·科特勒、埃迪尤阿多·罗伯特著21、《让工作适合管理者》弗雷德·菲德勒(美国1922—)22、《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E·西肖尔(美国1915—1999)23、《再论如何激励员工》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24、《工作与人性》[美]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25、《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1924—)26、《经理工作的性质》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27、《公司战略计划大败局的分析》亨利.明茨伯格28、《管理实践》[美]彼得·德鲁克29、《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30、《有效的管理者》[美]彼得·德鲁克31、《公司的概念》彼得.F.德鲁克32、《创新与创业精神》彼得.F.德鲁克33、《不连续的年代》彼得.F.德鲁克34、《工业人的未来》彼得.F.德鲁克35、《新社会——对工业秩序的新革命》彼得.F.德鲁克36、《二十一世纪管理面临的`挑战》彼得.F.德鲁克37、《旁观者》彼得.F.德鲁克38、《管理论的丛林》[美]哈罗德·孔茨39、《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美国1908—1984)40、《管理学》[美]哈罗德·孔茨41、《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42、《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43、《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44、《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威廉·大内(美国1943—)45、《转危为安》爱德华兹·戴明(美国1900—1993)46、《追求卓越》托马斯·彼得斯(美国1942—)47、《乱中取胜》[美]汤姆·彼得斯48、《志在成功》美]汤姆·彼得斯49、《领导者:成功谋略》沃伦·本尼斯(美国1925—)50、《巨人学舞》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1943—)51、《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美国1947—)52、《第五代管理》查尔斯.萨维奇53、《企业再造》迈克尔·汉默(美国1948—)54、《企业行动纲领》迈克尔.哈默55、《企业X再造》詹姆斯.钱匹56、《改革公司——企业改革的宣言书》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匹57、《基业长青》詹姆斯·柯林斯(美国1958—)58、《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59、《渴求成就》[美]戴维·麦克利兰60、《权力的两面性》[美]戴维·麦克利兰61、《帕金森定律》[英]诺斯古德·帕金森62、《普通企业管理学》[德]京特·沃厄63、《现代管理原理》[美]亨利·艾伯斯64、《高度生产率的秘密——巴克制——工作效率分析与管理》[日]门田武治65、《生产管理基础》[美]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66、《工业管理与组织》[美]亨利·西斯克67、《管理思想的演变》[美]丹尼尔·雷恩68、《组织行为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69、《组织心理学》艾德佳.沙因70、《人类动机理论》马斯洛 194371、《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英]约翰·邓宁72、《寻求优势——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美]托马斯·J·彼得斯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73、《超前管理——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决策》[美]L·普拉凯特和G·黑尔74、《现代管理论》[日]占部都美75、《当代管理学》[美]戴维·R·汉普顿76、《管理华尔兹》[澳大利亚]G·辛格和M·华菜士77、《管理诀窍》[美]诺斯古德·帕金森和拉斯托姆吉78、《开发科技人员的管理才能》[美]M·K巴达维79、《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美]约翰·科特80、《权力与影响》[美]约翰·科特81、《变革的力量》[美]约翰·科特82、《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美]约翰·科特83、《新规则后工业化社会制胜策略》约翰.科特84、《总经理》[美]约翰·科特85、《合作竞争大未来》[美]尼尔·瑞克曼、劳伦斯·傅德曼、索察·鲁夫86、《企业倒闭——原因和对策》[日]安田龙平87、《董事》[英]鲍勃·特里克88、《看得见的手》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89、《企业生命周期》伊查克.爱迪思90、《跨边界管理跨国公司的经营决策》克里斯托弗.A.巴特利特苏曼特拉.高沙尔91、《定位》阿尔.里斯杰克.特劳特92、《改变世界的机器》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丹尼尔.鲁斯93、《新管理方格》罗伯特.R.布莱克简.S.穆顿94、《领导难题——方格解法》罗伯特.R.布莱克简.S.穆顿95、《非理性的时代——掌握未来的组织》查尔斯.汉迪96、《把握创新》詹姆斯.M.阿特拜克97、《彼得原理》劳伦斯.J.彼得98、《君主论》马基亚维利99、《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卡内基100、《动机与人格》马斯洛网友推荐管理学书籍排名名单1、《工作的激励因素》赫茨伯格伯纳德·莫斯纳、巴巴拉·斯奈德曼2、《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美)帕斯卡尔,(美)阿索斯3、《管理团队·成败启示录》梅雷迪思·贝尔宾4、《跨国管理教程. 案例和阅读材料》(美) 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5、《产品创新战略》罗杰斯6、《超越确定性——组织变革的观念》:(英)查尔斯·汉迪7、《管理备要》厄威克8、《工作绩效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劳勒波特 19679、《组织发展与官制体系的命运》本尼斯1966组织结构与设计洛希 197010、《关于领导方式的目标--途径理论》豪斯米切尔197411、《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海能12、《西方企业文化》肯尼迪.迪尔13、《知识经济》D.尼夫14、《未来的组织》赫塞尔本15、《美国精神》米勒16、《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麦耶斯17、《企业文化的评估与管理》戴维斯18、《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史蒂文·L.戈德曼,罗杰·N·内格尔,肯尼思·普瑞斯19、《管理过程、概念、行为和实践》纽曼.萨默20、《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约瑟夫.派恩21、《改变世界的机器》詹姆斯沃麦克22、《经营管理理论》宫坡纯一23、《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OECD企业管理十大经典书籍1、《基业长青》作者:(美)詹姆斯·C·柯林斯、杰里·I·波拉斯著;真如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影响一代中国企业家的管理理念“世界上每一位CEO、经理人和企业家都应该阅读这本书。

管理与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与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M1、M2、M3、M4 在乐哈哈不同应对策略下最小的收益值分别为 14、9、15、11 Max(14,9,15,11)=15,对应M3市场策略 根据悲观法,美味市场经理应该选择 M3 市场策略。 2.根据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美味市场经理会选择的市场策略? 解:根据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即大中取小法。 选择乐哈哈市场策略下,美味市场策略的最大收益值 在 L1、L2、L3 下,美味 M1、M2、M3、M4 市场策略最大的收益值分别为 24、21、28 计算美味不同市场策略的后悔值,并构建后悔值表,并比较得出各市场策略的最大后悔值。
解:扩建方案的期望收益值=250×7-300=1450 不扩建方案的期望收益值=80×7=560 Max(1450,560)=1450
建大厂的期望收益值=[200×10×0.6+×10×0.4]-500=460 建小厂的期望收益值=-200=360
第三种方案的期望收益值=[×0.6+20×10×0.4)-200=894 Max(460,360,894)=894
行为 管理 理论
1.霍桑试验
人际关系 和组织行

梅奥
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行为科学
生产率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和人际关系。
马斯洛、麦 格雷戈、麦 克利兰、赫 兹伯格、弗
鲁姆
第三章决策
决策的原则是满意性原则,决策的依据是适量的信息 一、 决策的分类
1. 根据决策的可靠性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2. 根据决策的主体分为: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 3. 根据决策问题的紧迫性分为:时间敏感型决策和知识敏感型决策。 4. 根据决策的程序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二、决策的过程 诊断问题→明确目标→拟定方案→筛选方案→执行方案→评估效果

管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管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管理学的定义和范围管理学是一门包含管理原理、技术、方法和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它是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一门跨学科学科,主要研究管理组织的规律及其各种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是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础。

管理学从广义上划分,包括企业管理学、公共管理学、非营利组织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几个领域,共同组成管理学的范畴。

一、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问题的学科,它针对组织中的种种管理问题,研究并总结了一系列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通过透彻地分析和研究管理问题,为管理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

二、管理学的范围1. 企业管理学企业管理学是管理学范畴中重要的一个方向,它主要是研究企业的各种管理问题,包括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结构、流程设计、管理系统、管理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等。

企业管理学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2.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领域、公共事务的管理问题,这些领域包括政府、公共机构、非政府组织等。

公共管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公共政策制定、公共危机处理、公共服务供给、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等。

3. 非营利组织管理学非营利组织管理学研究的是那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的管理问题,这些组织包括慈善组织、社会福利机构、文化机构等等。

非营利组织管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组织的目标、策略的制定、资源的协调、人力资源的管理。

4. 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研究的是企业或组织中与人力资源相关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人才的招聘、选拔、员工的培训、员工绩效评估、员工福利和薪酬管理等等。

人力资源管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为企业或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管理学的重要性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现代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管理与管理学的关系

管理与管理学的关系

管理与管理学的关系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管理学则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学科。

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管理与管理学的关系可以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解读。

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通过研究和总结各种管理理论,提供了管理实践的指导和支持。

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如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决策理论等,为管理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管理实践也是管理学的实验场,通过实践的验证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管理学与管理实践相辅相成,相互借鉴,共同推动着管理知识的进步与应用。

管理与管理学的关系还可以从教育与培训的角度来理解。

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为培养和造就优秀的管理人才提供了必要的教育和培训。

通过学习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管理基础和实践能力。

而管理实践则为管理学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通过实践的经验和案例,为管理学的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教材和实例。

管理学与管理实践的相互交融,不仅促进了管理人才的培养,也推动了管理学的教育和研究的深入发展。

管理与管理学的关系还可以从理论与实践的反馈机制来解读。

管理学的理论研究是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而管理实践则是管理学理论的应用和检验。

管理学的理论研究不断地为管理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而管理实践又为管理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证和验证的场景。

管理学与管理实践相互促进,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循环,推动了管理知识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管理与管理学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管理学为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同时管理实践也是管理学的实验场和教育资源。

管理学与管理实践的相互交融,推动了管理知识的进步与应用。

管理学与管理实践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反馈机制,促进了管理知识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管理与管理学的关系显得更加重要,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挑战。

管理学的意义与如何学好管理学

管理学的意义与如何学好管理学

管理学的意义与如何学好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与组织的学科,它对于个人、组织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意义出发,探讨如何学好管理学,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管理学的意义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丰富的意义。

首先,管理学能够帮助个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个人面临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也在增加。

通过学习管理学,个人可以了解并掌握有效的管理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提高自我管理的效率。

其次,管理学对于组织的发展和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是由一群人共同协作而形成的,而管理则是协调、指导和监督这些人的行为。

了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帮助组织领导者更好地管理团队,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效益。

最后,管理学在社会层面也具备重要影响。

社会是由各种组织和个体构成的复杂系统,良好的管理能够推动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同时,管理学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也能够提升政府和公共机构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二、学好管理学的方法和技巧要学好管理学,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来指导学习。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1. 深入学习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包括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典理论和现代管理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通过阅读管理学的经典著作和教材,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课程来获得系统的学习。

2. 关注管理实践案例和经验分享。

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的知识。

可以通过阅读管理类书籍、关注商业杂志和网站,参与管理实践交流等方式来获取实际案例和经验。

3. 进行实践和实习。

管理学是实践性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或社会实践活动,争取参与企业的实习机会,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管理活动,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

4.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管理学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思考,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学原理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学原理管理与管理学
系统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以维持其生存封闭即死亡 ❖ 有序性观点 有机的反映 ❖ 应变性观点 在特定环境下生存所必需的适应能力
3 效益原理
1效益原理的含义 管理活动应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相同的产出;或以相 同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
2效益原理的主要观念 ❖ 效益的系统观 ——社会效益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近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 效益的时间观 ——管理者要珍惜时间资源 ——管理者要重视时间效益效果与时间的比例 ——管理者必须把握时间的主动权 ❖ 效益的要素观 人的价值;环境的制约
交流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和力量源泉
2 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含义 任何一种组织都可视为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系统或为某 一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在认识和处理管理问题时;应遵 循系统的观念和方法;以系统论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
2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 ❖ 整体性观点
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 ❖ 动态性观点
系统的产生 消亡和自我调节 ❖ 开放性观点
2 试验模拟法 1对比试验 2可行性试验 3模拟试验 3 比较管理学方法
分析不同体制 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 文化 工业上的差 异对管理的影响;探索管理发展的模式和普遍适用于先 进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管理规律
第三节 管理的基本问题
一人 二 组织
一人
1 人性假设理论 1经济人 2社会人 3自我实现人 4复杂人
三 管理的要素与职能
1 管理的要素 1人 2财 3物 4时间 5信息 2 管理职能 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领导 5控制
四 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二重性 1 自然属性 1为组织共同劳动而产生;反映了社会协作劳动本身的要
求;力求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以保证 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2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 而有所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 2 社会属性 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反映一定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的 要求;受到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按统治 阶级意志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持和完善生产关 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与管理文学
中国需要有文学之长兼管理经验而又精通管理理论的人来研究中国管理个案。

哈佛“个案”是谁写的?
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引进美国管理的时候,把“case”这个英文词误译成“案例”了!其实在管理学中应译成“个案”。

哈佛“case study”(个案研究)的讨论是没结论的!它属于大脑思维的“脑能培训”,或者叫做“脑力激荡”,这些个案库是在该校执教的、富有文学造诣和管理哲学思想的教授们和出身于哈佛MBA的实际管理工作者,集数十年智慧的大成编写出来的!
谁来建设中国的管理学?
这对中国管理学的建设很有启发:为了洋为中用,要把美国的“个案”教学特色引进来,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国管理理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实践企业家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和文学造诣来落实这个工作。

换句话说:中国管理学科建设急需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史、哲水平的专家来积极地参与共同从事中国管理学的学科建设。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管理学的成长和发展,急需“管理文学”、“管理思想史”、“管理哲学”的有识之士来共襄义举。

文学和哲学与管理学的结合将使管理学产生革命。

一旦使管理学富有文学和哲学色彩,就会使它具有更深刻、更广泛、更有生命活力的特点,从而,具有中国“文、史、哲”特色的“个案研究”才会诞生。

如果说,管理学只是影响一个企业或管理系统的前途,那么,管理哲学伴随着“文化兴,经济兴”的文化使命,将会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和前途。

这是真正的管理文学吗?
近几年,图书市场上开始出现诸如什么水煮三国、笑说水浒、孙悟空是好员工、管理奇才王熙凤,还有向西门庆学管理等等新作。

不管怎么讲,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好像一棵棵茁壮成长的“管理文学”的幼芽在破土而出,应该额手称快!
但是,小说毕竟只是文学的一种,它还不是“管理文学”的全部。

如果像小说家那样:以善用虚构、罗曼蒂克、随心所欲的杜撰方式,以创作小说的惯用手法来进行“管理学”研究,不仅不妥,而且此风亦不可长!否则的话,什么杨贵妃与安禄山、孝庄皇后与多尔衮、西太后与李莲英……都可以写成管理学了。

这样一来,岂不是把严肃的史实都变成戏说“管理学”了吗?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竟有人推荐《管理,向西门庆学习》一书的理由为:“管理学”书籍一向以其专业性强、理论高深、行文枯燥,而使一般非专业人士少有问津。

并且认为“管理学”外表僵化、坚硬,内容苦涩、难懂。

从而烘托出该书富有生动的文学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能使高深莫测变得简单易学,使枯燥无味变得轻松有趣。

“管理学”专业性强,乃在于它是世界上公认的一门现代科学,其实就是现代数学渗入经验管理的结果。

但是,所谓的“外表僵化、坚硬,内容苦涩、难懂”,那不是“管理学”本身的问题,而是被一些只会点儿英文,不懂管理专业,而从事翻译的先生们造成的恶果!正如前
边揭露的:误把“case(个案)”译成“案例(example)”,不仅“谬种流传”而且干扰了“学科建设”,是“同出一辙”的荒谬!
类《管理,向西门庆学习》的作者们,好像和那些不懂英语就硬要翻译“管理学”一样的人成为“难兄难弟”了。

有点儿文学底,对管理也一知半解,就来哗众取宠地硬和“管理”拉在一起,其勇气之大,实堪“钦佩”。

管理文学,应该是在对管理的研究中,看出文学、人文修养的功底,而非一定是这种形式的拉郎配。

中国需要“管理文学”的勇士
在此,作者倒是想请那些有文学之长兼管理经验而又精通管理理论的人,能以各行各业管理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写出比哈佛大学的“个案”还要更精彩、既有哲学气息又有文学韵味的“中国个案(Chinese case)”。

以此来培养我国的工商管理硕士“China MBA”,以便解决“管理效益失踪之谜”,这该是多么辉煌的壮举!中国需要这样的“管理文学”勇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