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高压氧治疗护理观察论文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论文-护理论文-医学论文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论文-护理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护理措施1.1气管套管护理如上呼吸机者,每日更换呼吸机全部套管,以备更换的套管应进行清洁消毒,如无上呼吸机者,应每日三次行套管消毒。
1.2气道的湿化每2小时或吸痰前后0.25%碳酸钠稀释痰液气管内滴入。
1.3气管切口的护理术后病人气口易感染,应及时清洁切口周围的皮肤,每日用0.9%NS 的棉签清洗,再用0.5%碘伏消毒皮肤,以防痰液残留在切口处。
1.4基础护理①压疮的预防:卧气垫床,每2小时拍背一次。
骨隆突处使用小垫,两小时更换一次。
全身擦浴,更换干爽衣被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
②营养支持:经鼻饲喂养者可两小时左右喂牛奶、米汤、米糊、肉汤等。
喂食前先了解病人有无腹胀或胃部不适。
喂食前将床头抬高30度,以防止食物逆流。
如无鼻饲者,可鼓励患者做吞咽动作,吞咽时用力,协调各吞咽肌的功能,以锻炼自己进食,并指导病人细嚼慢咽,少食多餐,宜进食。
如进食出现呛咳,嘱病人不要急于进食,应将呛咳食物吸引干净,再慢慢锻炼进食。
③口腔护理:选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四次每日,注意观察有无口腔霉菌感染、黏膜溃疡等。
2并发症2.1出血可因吸痰不当或气管套管尖端摩擦损伤气道黏膜所致,严重可引起大出血或窒息。
防治措施:吸痰动作轻柔,并避免多次吸痰,选择质地柔软的吸痰管,如果病人发生大出血要立即行气道压迫出血,术后病人保持安静,减少剧烈咳嗽和活动,减轻套管对气道的损伤,预防出血。
2.2皮下气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与切口过长软组织分离过多有关,一般可自行吸收。
防治措施:手术时位置正确,缩短手术时间,减轻软组织损伤可减少皮下气肿的发生。
2.3切口感染由于痰液污染,交叉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
防治措施: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一根吸痰管只用一次。
并每日给予雾化吸入,以防痰液粘稠。
切口处每日换药两次,另外,随时污染随时换药。
分泌物多时,及时吸痰。
高压氧治疗71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吸 氧 管 直 接 插 入 套 管 内 吸 氧 或 漏 斗 吸 氧 , 般 氧 流 量 调 整 在 一
6~ / n 8 L mi。病 情 稳 定 , 管 无 异 常 直 接 戴 面 罩 吸 氧 。 封 13 结 果 . 本组 痊愈 ( 状体 征消失 , 经 功能 恢复 正常 ) 症 神
者进 行 了 高 压 氧 ( B 结 合 临 床 常 规 药 物 及 支 持 对 症 治 疗 , H O) 取得 了满 意 的 效 果 , 将 护 理 体 会 总结 如 下 。 现 1 临床 资 料
彻 底 清 除 呼 吸道 分 泌 物 , 要 时 可 遵 医嘱 , 予 阿 托 品 05m 必 给 . g
患 者 进 舱 前 1 2~l / h行 雾 化 吸 人 , 痰 液 稀 释 , 给 予 吸 痰 , 使 后
气 管 切 开 是 解 除 呼 吸 道 梗 阻 、 救 患 者 生 命 的 重 要 措 施 抢 之 一 。我 院 2 0 年 1 一 2 0 05 月 09年 1 2月 对 7 1例 气 管 切 开 患
m n为 宜 , 助患 者 做 耳 咽 鼓 管 开 启 动 作 , 抬 下 颌 喝 水 , i 协 如 或 滴 少 量 1 呋 麻 滴 鼻 液 , 收 缩 黏 膜 血 管 , 轻 水 肿 , 畅 咽 % 可 减 通 鼓 管 , 免 中 耳 气 压 伤 的 发 生 。严 密 观 察 , 时 询 问 , 患 者 避 及 如
1 O例 占 1 % , 4 显效 ( 状 体 征 显 著 改 善 , 经 功 能 基 本 恢 复 ) 症 神
3 8例 占 5 % , 转 ( 4 好 症状 体 征 有 一 定 程 度 改 善 , 经 功 能 基 本 神 恢 复 )6例 占 2 % , 效 ( 状 体 征 无 改 善 ) 1 2 无 症 7例 占 1% , 0 总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分析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分析论文1气管切开的并发症1.1出血若术中止血彻底,一般出血不多,如气管切口过长过底或患者有其他出血性疾患,可有严重出血。
1.2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骤停由于气管切开后,突然氧气吸入增多,相对二氧化碳骤减,缺乏足够量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而导致中枢性呼吸骤停。
1.3皮下气肿由于术中切口过大,气管切口大而套管细,或皮肤缝合过紧,大量气体逸出挤入皮下。
1.4纵膈气肿或气胸为气管切开的严重并发症,可同时发生。
1.5创口感染可引起大出血以及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1.6气管切开后呼吸仍不通畅。
1.7脱管为严重并发症,可造成窒息死亡。
2气管切开的意外情况及其护理对策2.1一般护理对策2.1.1专人护理气管切开后,套管通畅与否为治疗的关键。
成人一旦切开气管后,因表达能力差不能及时反应病情。
小儿若无人照顾,可能由于分泌物或被服将套管堵住,仍有窒息的危险。
所以要观察病情变化,床旁备好吸引器、血管钳、氧气、拉钩、光源等急救用品,如有意外应积极处理及抢救,故应有专人护理。
2.1.2体位术后取平卧位,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亦可取半坐位。
颈下不要垫枕,使颈部舒展,以利于呼吸和咳嗽。
手术当日不宜过多变换体位,以防套管脱出。
2.1.3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室温保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在80%~90%[1]。
气候干燥时室内应多洒水,冬季湿度不足时,室内可使用雾化器,以增加湿度。
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在气管套管口处,可用两层无菌湿纱布覆盖,1/ 5增加吸入空气的湿度保持气管内湿润。
对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及切口污染相当严重的患者,长期用纱布覆盖易造成无氧环境,从而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措施论文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112-02【摘要】气管切开是临床常用的抢救手术,常用于解除某些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
但是,气管切开在术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引起某些并发症的出现,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所以,临床上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是非常重视的。
【关键词】气管切开护理气管切开术就是指切开颈段气管前壁,将金属气管套管插入气管,使患者形成直接经套管呼吸的人工管道。
气管切开能消除呼吸道梗阻,便于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减少无效通气腔,提高有效气体交换量,对于缓解某些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有很好的效果[1]。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气管切开有四种方法[2]: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及微创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术的适应情况比较多:由于喉部炎症、肿瘤、外伤或者异物等引起的严重喉阻塞,呼吸困难较明显而病因又不能很快解除时,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由各种原因如重度颅脑损伤、颅脑肿瘤、昏迷等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为了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可考虑气管切开;气管内吸入异物经内诊镜下钳未成功取出,不能再取者可经气管切开取出异物;对于颈部外伤伴有咽喉、气管或者颈段食管损伤而损伤后立即出现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实行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在术中或者术后,都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
手术中的并发症:岀血、心跳呼吸停止、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手术后易发的并发症:皮下气肿、气胸和纵隔气肿、岀血、拔管困难、气管食管瘘、伤口感染、插管移位及咽障碍等。
可见,气管切开不管是术中还是术后如果护理不当,都很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的出现,所以临床上,我们必须重视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避免患者出现某些不必要的伤害。
下面就介绍对气管切开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
1 气管切开前护理措施术前护士要备好手术衣包、气管切开包、生理盐水、镇静剂、局麻药物等手术必需的常规物品,另外床边还要备好吸痰器、一次性吸痰管及无菌手套等。
高压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高压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发表时间:2013-11-05T16:54:37.390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王珍珠[导读] 在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内分泌物增加,及时吸痰,防止分泌物堵塞气管造成患者窒息,吸痰时应将氧流量计开关关闭。
王珍珠(无锡人民医院高压氧舱 214000)本科2009~2012 年,采用自行研制的有机玻璃头罩,对132 例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促进患者脑细胞功能的尽早恢复,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就高压氧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32 例患者中,男78 例,女54 例,年龄8~78 岁,平均43 岁。
其中重度颅脑损伤76 例,脑膜瘤术后26 例,脑出血术后18 例,心肺复苏后7 例,中毒昏迷5 例。
本组均为气管切开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无严重肺部感染,无高压氧治疗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采用GYQ-40 型空气加压舱,压缩空气加压至2.0ATA,使用本科tl 行研制有机玻璃头罩[1],氧流量控制在600L/h,吸纯氧35min,休息l0rain 吸舱内空气,再吸氧35rain,然后减压出舱,10 次为1 个疗程,总疗程视病情而定。
此种方法保证了气管切开患者在高压环境中吸入纯氧,降低了呼吸阻力。
气管切开患者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排在舱外,避免了舱内氧浓度升高,保证了安全,并且方便吸痰,陪护人员易掌握,工作人员在操舱台可直接观察患者吸氧流量。
2 护理2.1 入舱前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严格检查患者衣服和床上用品是否为纯棉制品,是否带齐吸痰用品,进舱前向患者鼻腔常规滴入1%麻黄素液,以收缩鼻黏膜,改善鼻通气,有利咽鼓管的开启,防中耳气压伤。
关闭各种引流管,尽量彻底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2 加压时护理‘初始阶段升压,速度要缓慢,严格掌握升压时间,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由于加压呼吸时阻力增大,应观察呼吸频率,有无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
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昏迷患者护理论文

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昏迷患者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66-02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的治疗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颅脑损伤致昏迷有着复杂的病理及生理改变,能量代谢障碍,自由基产生增加,微循环障碍等导致脑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并形成的恶性循环[1],其中心环节是脑组织缺氧,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形成植物状态。
高压氧治疗是将病人置于两个大气压的密闭氧舱内吸纯氧,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实践证明,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细胞功能[2]。
我科2007年5月~2011年5月收治急性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30例,气管切开后均放置金属套管经有效护理,待病情稳定,及早高压氧治疗,把握最佳治疗时机,达到确切而满意的治疗效果。
治疗中能否做好舱内护理,关系到患者能否完成高压氧治疗和转危为安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8~69岁,平均42±2.76岁,伤后患者即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评分(gcs) 3~6分,术后采用脱水降颅压、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当患者体内炎症控制,病情稳定,符合高压氧治疗条件后,行高压氧治疗。
1.2 方法采用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本组均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昏迷病人,开始时用一级吸氧管直接放在气管套管内吸氧(即一端用一次性气管插管内接口与吸氧三通管连接,另一端与金属气管套管外口相接),等气管套管封管后改为一级吸氧面罩吸氧,治疗压缩空气均速加压25 min,当舱内压为0.2 mpa 时,稳压后持续吸氧30 min×2次,中间休息5分钟后均速减压出舱,在升压及中间休息时间,关闭二级减压阀,拔出一次性气管插管内接口,与其它病人无异。
但减压时仍吸氧。
2 判断与结果2.1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患者神志清,症状体征消失,神经功能损伤明显改善,瘫痪肢体活动度增加,体温正常,无咳嗽及粘稠痰,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4~10×109/l),胸部平片提示无炎症性改变;显效,患者神志逐渐转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 神经功能损伤明显改善;有效,部分临床症状和症状消失或减轻,缺损的神经功能改善;无效,患者神志昏迷,症状体征无改善。
气管切开术后临床护理论文(共2篇)【护理医学论文】

第1篇:气管切开术后临床护理的探索气管切开术是迅速建立气管切开术后的基本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的人工的气道,由于呼吸道的改路,空气鼻腔湿化过滤,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由此造成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干燥、结痂,痰液不易咳出而加重呼吸道阻塞,造成肺部感染,且可发生脱管、堵塞、皮下气肿、感染、气管壁溃疡及穿孔、气管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一直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1病室环境患者气管切开后,失去了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和屏障作用,为此一定要做好病房消毒管理 .(1)将患者置于抢救室内,备齐急救器材和药品,限制人员出入,保持病室安静.(2)室温以18℃~20℃、湿度以60%~70%为宜,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3)室内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地面用“84”消毒液湿拭清扫。
2选择正确的体位放置为了减轻气管下端压迫及气管内壁的损伤,并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气管切开术病人应取平卧位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使颈伸展,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的头部位置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在15~30度.在病人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体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因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致室息。
3气管套管的护理3.1外套管的固定传统的外套管固定后更换绷带时复杂,易刺激病人反复咳嗽,给病人造成不适,病人家属难以接受,且存在打结处易受血渍、痰渍污染而结痂变硬,拆解困难又无弹性,当头颈部活动时易牵拉气管套管,引发咳嗽且影响呼吸.许丰等研制成一种简单安全且廉价的气管套管固定带.操作时将固定带的搭扣面正对操作者,将一侧带子穿过气管套管固定孔后反折粘贴,对侧同法,再在颈后把两端粘牢,最后依患者颈围调整松紧,即完成操作.此方法搭扣更牢固并可依据患者的颈围随意调节松紧。
3.2气管套管的清洗气管切开后应每4h清洁内套管1次,以免分泌物附着并固定在套管的管壁,使内套管阻塞.注意内套管脱离时间不要太长,每次时间不应超过30min戴内套管时,须将痰液吸净.内套管戴好后,注意将活门关好,以防脱出。
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舱内呼吸道的护理观察

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舱内呼吸道的护理观察发表时间:2016-08-03T17:07:09.8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作者:王力夫[导读]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在高压氧舱内的呼吸道护理措施。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医院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在高压氧舱内的呼吸道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4例气管切开行高压氧舱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病率7.69%,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25.00%,研究组满意度100%,常规组满意度92.3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通过高压氧舱治疗效果显著,精细化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气管切开;精细化护理;常规护理高压氧舱即供氧治疗的一种,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氧含量,促使重症昏迷的患者苏醒[1]。
且由于高压氧舱属于封闭空间,空间内的空气流动缓慢,患者在高压氧舱内的感染或并发症发病率较高,需要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更加高质量的护理措施,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对所选104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04例气管切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2例患者。
研究组男28例,女24例。
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47.86±5.38)岁。
常规组男26例,女26例。
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47.78±5.32)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保暖护理、舱内护理和出舱护理。
研究组采用精细化护理,主要分为进舱前、入舱后以及出舱后三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切开高压氧治疗的护理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气管切开高压氧治疗、护理的重要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行气管切高压氧疗的病人70例,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实时有效护理观察并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疾病变化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结果 70例气管切开高压氧疗的患者,其中高压氧治疗的时间为10-25天不等,但患者均没有出现肺部感染和中毒等症状,其中有5例再行高压氧治疗前曾有感染,但经高压氧治疗后感染得到了控制。
结论气管切开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和中毒等继发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气管切开;高压氧治疗;护理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84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3)-06-312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从近3年在我院行气管切开高压氧治疗的病人中随机选取7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从25-59岁,平均年龄为37岁。
所选病例中气管切开的时间为10-25天。
12 方法
121 严格消毒①高压氧舱内除必须的用品外其他的物品一律拿到舱外,以空出更多的空间来加强空气流通。
②高压氧舱在治疗前后要对舱内物品、桌面及地面等进行认真的消毒清洗,消毒方法:先用消佳净清洗,然后进行30min的紫外线照射。
122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1221 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高压氧舱的知识讲解,让他们熟悉高压氧舱的治疗过程,舱内环境及各种指标的意义,使患者及其家属消除顾虑及心理紧张。
1222 进舱前准备为急救准备好抢救用品和器械,如急救药品、生理盐水、吸痰器、呼吸气囊、注射器、无菌手套等,确保舱内负压吸引系统功能正常,禁止带电动吸引器进入高压氧舱。
1223 舱内护理首先为患者用纯棉的衣服或被子做好保暖,患者取平卧体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排痰。
固定好舱内的各种治疗装置以免患者在躁动时破坏。
治疗的过程中升压要缓慢匀速,并注意舱内氧的浓度,及时观察各项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等。
密切观察患者,如有不适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舱内负压吸引器是利用舱内外负压差为驱动力来吸引痰的,所以在吸痰时要调置好负压,将负压调至267kpa左右,负压过大容易损害呼吸道黏膜,如果负压过小则吸力较弱,每次吸痰时间要少于15s。
患者在行气管切开时心、脑、肺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很容易造成循环系统的不稳定,因此在舱内要给患者建立的静脉通道至少两条,并且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不能忽略液体的滴速会因其所处压力的不同而不同,应及时调整。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初次进入高压氧舱应进行全程监护,确保患者在能在高压氧舱中治疗的安全性,密切观察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无氧中毒、呼吸困难、肺出血、肺水肿等症状。
1224 减压过程中的护理减压是会导致舱内温度降低,所以在降
温是要注意给患者加盖纯棉的被子,在减压前就要将空调调到适合的温度。
在减压前要开放所有引流管,以免应减压后体内气体膨胀造成患者其他脏器的并发症。
所以要缓慢降压,随时做好急救的准备。
1225 出舱后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并详细记录,与患者所连接的吸氧装置要按时消毒,以免发生院内感染。
2 结果
70例气管切开高压氧疗的患者,其中高压氧治疗的时间为10-25天不等,但患者均为出现肺部感染和中毒等症状,其中有5例再行高压氧治疗前曾有感染,但经高压氧治疗后感染得到了控制。
3 讨论
高压氧治疗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大脑的血氧供应情况,可以改善患者脑细胞的缺氧状态,同时促进患者大脑细胞和神经细胞的修复以及功能的改善。
所以高压氧治疗可以促使气管切开患者早日清醒并恢复意识。
在危重病人的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心脑肺复苏的机率,越早开展高压氧疗患者复苏率就越高。
高压氧疗可以快速阻断脑水肿和脑缺氧的进一步发展,改善细胞的血氧供应,促进有氧代谢,同时纠正酸中毒,对脑细胞和神经组织再生和重新建立侧枝循环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使患者更早的清醒,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减轻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通过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高压氧治疗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不
仅可以减少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生感染和中毒等,还可以使治疗前的感染得到一定的控制。
综上所述:气管切开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和中毒等继发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认真负责、细致有效的高压氧疗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并且可以减轻其他后遗症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秋芳高压氧救治急重症患者的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8,6(5):545
[2] 彭蕙华,卢晓敏昏迷气管切开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渐进式高压氧治疗215例[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7,3(14):44-46
[3] 孙素秦,赖凌英简易皮囊加压通气在高压氧舱内的应用护理10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15-16
[4] 杨益高压氧治疗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5-106,188,204
[5] 王卫萍,宋志斌,李旭光,等雾化液中加入纳洛酮和阿托品对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肺炎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