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史

合集下载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公元1911年~公元1948年公元1911年●出生于波兰的美国生化学家C.芬克在英国从米糠中分离出具有活性的抗脚气病的白色晶体,并将这类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命名为维生素。

这是首次明确提出“维生素”这一概念。

●Rous P. 发现鸟类致瘤病毒。

公元1912年●英国生化学家F.G.霍普金斯用实验肯定了维生素的存在,并提出营养缺乏症的概念。

●德国生化学家O.瓦尔堡证明在细胞中有一种激活氧的呼吸酶,并发现氰化物能抑制这种酶的活性,提出呼吸作用需要铁参加。

●提出生物氧化为脱氢作用。

●Morgan T.H.发现雄果蝇某些基因的完全连锁。

公元1913年●提出酶动力学理论。

●Sturtevant A.H.创用三点测交法并建立连锁距离的概念。

●Bridges C.B.发现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现象,确证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公元1914年●美国生化学家E.R.肯德尔分离出纯的甲状腺素。

●在英国曼彻斯特,首次利用细菌处理下水道。

●指出生物氧化由铁激活氧而来。

公元1915年●美国生物学家T.H.摩尔根和他的学生A.H.斯特蒂文特、C.B.布里奇斯用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大量研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形排列,发现基因的连锁和交换现象,出版了《孟德尔遗传原理》,补充发展了孟德尔定律,提出了现代遗传学的基因学说。

●德国化学家R.M.维尔施泰特发现在叶绿素分子中镁离子间4个氮原子相连,而氮则分别位于4个闭环的烃链上,从而提出了镁在叶绿素分子中的地位同铁在血红素分子中的地位相当。

●英国微生物学家F.W.特沃特发现了溶菌现象。

1917年法国出生的加拿大人F.H.德埃雷尔将这种溶菌因素命名为噬菌体。

●Twort F.W.分离病毒。

●美国营养学家E.V.麦科勒姆发现维生素A,1922年E.V.麦科勒姆等又发现维生素D,并证明其与软骨病有关。

他还把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两大类。

●激素与肿瘤(Hormones and cancer)激素与肿瘤(Hormones and cancer),激素可以影响一些癌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已被我们普遍接受,然而,从最早观察到激素对一些癌症病人有益到发展成以内分泌器官为靶标的第一种药物,已经经历了一百年。

生命科学史

生命科学史

施莱登
人物评价
施莱登提出的细胞学说是开创性的,但它仅仅适用于植物 界,有很大的局限性。
施莱登早期的传记作者之一L· 伊热拉对其科学生涯有一简 洁的概括:“作为科普工作者,他是一位模范;作为科学 家,他是一位先驱者。”
人物生平
时间/ 事件 阶段
施旺
1810
1834
生于德国的诺伊斯
柏林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成 为柏林解剖研究所著名生理学家 缪勒的助手。 从事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显微镜研 究
安东尼· 列文虎克
兴趣 行动
“闲着也没事,我不妨也买一个放大镜来试试。” 可是,当他到眼镜店一问,原来价钱却贵得吓人,他只 好高兴而去,扫兴而归了。 列文虎克从眼镜店出来,恰好看到磨制镜片的人在使劲 地磨着。但磨制的方法并不神秘,只是需要仔细和耐心罢 了。 “索性我也来磨磨看。” 从那时起,列文虎克利用自己的充裕时间,耐心地磨制 起镜片来……
安东尼· 列文虎克
功绩:
1.1674年他开始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即他所谓的 “非常微小的动物”。他还测算了它们的大小。 1677年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 2. 1684年他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马尔皮基 推测的毛细血管层是真实存在的。 3. 1677年,列文虎克同他的学生哈姆一起,共同 发现了人以及狗和兔子的精子.
施旺
缪勒已经明确提出了动物脊椎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 相似性问题。 于1839年,发表的名著《有关动植物结构与生长一致性的 显微镜研究》中,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不论有机休的各主要部分有多大差异,它们都有普遍的发 育原则,即共同的细胞形成方式。他认为细胞是生命的基 本单位,一切有机体的生命都从单个细胞开始,并随着其它 细胞的形成,而发育成长。施旺把这些基本论点归结为细 胞理论,从而说明了植物界与动物界的统一性.

生命科学的历史纵览

生命科学的历史纵览

生命科学的历史纵览生命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起源、进化和机理的综合性学科,包括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学和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

人类对于生命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生命科学的现代化始于16世纪的欧洲。

一、早期的生命科学早期的生命科学主要是基于哲学的思考和自然观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生物学”这个概念,他系统地研究了现代生物学的许多领域,如分类、解剖学和生理学等。

17世纪的英国科学家哈维则建立了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基础,18世纪法国的拉瓦锡发现了细胞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二、现代生物学的步入19世纪到20世纪初,生物学得到了巨大的进展,科学家逐渐发现了生命机理的更深层次。

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的理论,门德尔发现了遗传学的基础,巴斯德则建立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20世纪初,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改变了生命科学的面貌。

现代遗传学的理论由摩尔根等人提出,表示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DNA)中。

沃森和克里克则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推动了生物技术的进步和转化。

三、生物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医学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雄性不孕症的治疗迎来了一次革命,科学家发明了最早的人工受精技术。

70年代末,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给生物技术带来了重大飞跃。

1983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重组DNA技术生产了人类胰岛素,严重改变了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模式。

除此之外,生物医学也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抗生素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世界各地的传染病状况,现代医学中心血管介入技术、术中电子成像系统和激光手术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也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生命科学的新状况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不断发展,神经生物学、干细胞研究、代谢组学等新兴领域的涌现,推动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

在应用方面,人类已经实现了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前所未有的医学治疗技术,对改善人类健康状况具有深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生命科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其现代化始于16世纪的欧洲。

生命科学的历史和社会伦理

生命科学的历史和社会伦理

生命科学的历史和社会伦理生命科学是现代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对物质的基本组成、结构、功能以及生命现象的起源、发展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从生命科学的历史和社会伦理的角度出发,探讨生命科学的发展过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

一、生命科学的历史生命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例如,中国的传统医学、印度的阿育吠陀等就是早期的生命科学知识的重要来源。

然而,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始于17世纪,当时隆重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这一学说推动了细胞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等领域的发展,导致了DNA的发现和掌握,也开辟了人们对基因和基因工程的监管研究。

19和20世纪见证了对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等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

这一时期以普罗斯特金、沃森和克里克等名人的贡献而闻名于世。

20世纪中期,又出现了克隆技术、基因检测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不仅推进了研究的深入,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对生命伦理学和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和反思。

二、生命科学的现状生命科学的研究范围现在已经十分广阔,涉及到分子、细胞、生物、生态、环境和人类等多个领域。

在细胞和分子层面上,我们可以了解到细胞如何协调生命活动以及基因的传递和表达方式。

在生态和环境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平衡系统的形成原理。

在人类的研究中,我们掌握了关于人类疾病和行为的知识,在杂交技术和药物开发领域的进展也显著。

然而,生命科学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例如,如何在保护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生物实验,如何遏制转基因技术的不利影响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家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三、社会伦理和生命科学生命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益处,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伦理问题。

生命科学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够进行人工干涉和改良,但却也给了人类过度的权力。

例如,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的进步,不但可以改良人口和选育农作物,还可能导致对人类本性和德行的破坏。

人们开始感到生物研究从事者的道德站位和对自然生命的尊重,成为保护公共安全的基石。

生命科学史

生命科学史

正确的思想产生正确的行动,指导正确的实践,思 维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对生命科学的影响;
观察、归纳、分析、比较、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从现象到本质。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盖伦
哈维
施莱登
达尔文
巴斯德
孟德尔
摩尔根
生命科学发展史是一门交叉学科,生命科学属于 理科,历史学属于文科。研究生命科学史需要综 合文、理方面的知识。
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哲学与科学共进。宇宙观是科学与哲学研究的共同 领域。科学的材料是哲学理论的基础。而随着科学 的发展,哲学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科学发现与发 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正是在19世 纪科学的发展,科学所展现的物质与运动的紧密联 系,宇宙中不同领域之间的进化发展的过程的基础 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把握生命科学发展的规律和方法,为生命科 学的发展服务。
对生命科学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生命科学 的学习和实践。
1865年孟德尔的 豌豆定律阐明了 生物遗传的基本原理
1892年德国的细胞学家 鲍维利发现了马蛔虫的
减数分裂过程
1902年萨通将两者结合起来, 说明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的行为与鲍维利 所描述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十分相似, 由此推断遗传因子必位于染色体上,使遗传
宗教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最初的宗教产生于 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或恐惧,是建立在对大自然缺乏 认识的基础上的。最初的宗教称为自然宗教,如原 始拜物教、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都相信有超自 然的神灵控制着自然。
宗教从根本上是错误的,但也存在一些对自然现象 的观察与探索,宗教或许是人类最早认识自然界的 产物。

生命科学史

生命科学史
1.与酶的发现有关的故事
1783年斯帕兰札尼: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857年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 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 1897年毕希纳:从酵母细胞姆纳: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催化作用。
2.有关DNA是遗传物质的故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时间 1928年 1944年 人物 格里菲思 艾弗里 事件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 某种“转化因子”。
“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 DNA是遗传物质。
1952年 赫尔希和蔡斯 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连 续性的物质是DNA。 后来 人们研究证明 烟草花叶病毒是以RNA是遗传 物质的。
2.有关光合作用的故事
光合作用探索历程总结
年代 1771 1864 1880 1939 科学家 普利斯特利 萨克斯 恩格尔曼 鲁宾 卡门 结论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光合 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40年代
卡尔文
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中的碳来自CO2
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3.基因与染色体对应关系的故事
1866年孟德尔-豌豆(假说演绎)提出遗传因子的 说法。 1909年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
“基因”
1903年萨顿-蝗虫(类比推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909年摩尔根-果蝇(假说演绎)-证实了基因位与
染色体上。
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生命科学史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 想历程。展示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人们所持观 点之间的碰撞和论争以及亲密的合作。 生命科学史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探究性

生命科学史

生命科学史
生命科学史展示了科学家所处的 时代背景,记录着科学家的思想以及 思想转变,而科学家的思想以及思想 转变与他们从事的科学探究是密切相 关的。这对学习者形成正确的思想具 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生命科学史展示了生命科 学各个学科形成的历史
如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细胞遗 传学、群体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和分子 遗传学等阶段的发展。如果孟德尔不运用 数学知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不能发 现遗传规律;如果没有细胞学的发展,萨 顿就不能认识到遗传因子与染色体之间的 联系;总之,如果不依靠各方面的知识, 就不可能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
DNA双螺旋结构的问表明从事不 同学科研究的人,掌握的知识和技术 是不同的,而且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带 来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的合作为 解决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思路,他们在 解决问题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 互促进,同时共享了研究成果。
(六)生命科学史展示了各种观 点的碰撞和论争过程
生命科学史展示了在探究知识的 过程中科学家所持观点之间的碰撞和 论争,在碰撞与论争中,知识得到不 断的澄清。
王浩
• 基本问题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基本问题就是贯穿一门学问发展 始终的核心问题,人们通过不断地重 新提出这些问题,从而不断地深化他 们对整个理论的领悟。对基本问题的 不断探索,逐渐丰富对这门学科的认 识,增长人类的知识。
• 科学史的基本问题: 科学是什么? • 科学是对自然、对宇宙、对 生命的探索。 • 发现支配自然与生命现象的 基本定律。
如针对由什么物质引起发酵的问题,李比 希和巴斯德展开了争论。巴斯德提出酿酒 中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 胞的存在,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清的;李 比希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 某些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 并且裂解之后才能发挥作用。1897年毕希 纳用实验证明了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 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的观点是对的。

生命科学简史

生命科学简史

生命科学简史1. 导言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组织和发展等方面的科学领域。

通过对生命各个层面的研究,生命科学为人类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突破。

本文将带领读者回顾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起源到现代,将科学家们的贡献一一道来。

2. 古代的微生物学开端古代文明阶段,人们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很有限。

然而,在古希腊和古印度等地,人们开始对微生物进行观察和记录,为微生物学的开端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伏尔泰拉图(Thales)提出,所有生物都是由水转化而来的。

另一位哲学家阿纳克西门尼(Anaximander)则认为生物来自于泥浆。

这些观点虽然远离了真相,但至少是对生命起源的一种探索。

在古代印度,医学家苏珊那(Sushruta)描述了许多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他使用了许多植物和动物提取物来治疗这些疾病,并开创了古代微生物学的新篇章。

3. 显微镜的发明与细胞理论的提出17世纪,荷兰科学家安东·范·莱文虎克(Anton van Leeuwenhoek)发明了显微镜,并开始观察微生物。

他是第一个观察到细菌和单细胞生物的人,为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的观察也推翻了当时流行的“自然派”学说,主张生命只能从非生物产生。

18世纪,德国医生施莱登(Theodor Schwann)和德国植物学家舒万(Matthias Jakob Schleiden)独立提出了细胞理论。

他们认为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这一理论对生物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遗传学的奠基人20世纪初,奥地利生物学家格里高利·门德尔(Gregor Mendel)的遗传学实验开创了现代遗传学的发展。

门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提出了“显性性”和“隐性性”的概念。

门德尔的发现直到1900年才被人们所重视,并为后来的遗传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美国生物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顿(Thomas Hunt Morgan)在实验室中利用果蝇研究基因的遗传传递规律,发现了基因的连锁遗传现象,为遗传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复兴运动使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

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带给医学的不朽影响有人道主义和解剖学。

前者使医生改进疗法,创新医疗器械,使病人在很多疾病面前不必再忍受医治时带来的新痛苦;后者从外科学中分离出来,达芬奇、维萨里等人使它成为医学中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

文艺复兴中的批判性,导致了盖伦学派的终结。

在帕拉赛萨斯、帕雷等著名医生的倡导下,医学实践重新为人们重视。

不少医学家勇于向传统观念与神权挑战,在人体认识上取得重大突破。

原先,古罗马皇帝的御医盖伦曾创立有关人体的“三位一体”说,即认为人的肝脏、肺与大脑分别产生的“自然”、“生命”、“智慧”三种灵气混入人体而构成生命,血液产生于肝脏,存在于静脉之中,进入右心室后有室壁渗透流入左心室,经过全身后就消耗干净。

这一学说将虚幻的“灵气”看成生命之本,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基督教“上帝造人”说的需要,因而也被中世纪教会视为神圣“信条”。

到了文艺复兴时,比利时的医生维萨留斯(1515—1564)发表《人体结构》一书,对盖伦的学说提出挑战。

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1511—1553)发现血液的小循环系统,证明血液从右心室流肺部,通过曲折路线到达左心室。

为了彻底推翻盖伦学说的谬误,英国解剖学家哈维(1578—1657)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实验,发表了《心血运动论》等论著,系统阐发了血液运动的规律。

心脏的四个瓣膜和血管的瓣膜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因此血液不能倒流。

这一重大发现使他成为近代生理学的鼻祖。

不为个人名利,面对愚昧力量的巨大挑战他与反对者进行斗争,重视人的价值,要求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性潜力,重视科学实验,反对先验论;强调运用人的理智,反对盲从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开创了探索人和现实世界的新风气。

人们坚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头脑,相信实验和经验才是可靠的知识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