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频技术在IS_95CDMA系统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cdma扩频通讯工作原理

cdma扩频通讯工作原理

cdma扩频通讯工作原理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扩频通信技术,它的工作原理如下:1. 物理层码分多址:CDMA通过将每一个用户的信息进行编码,使其在物理层上以不同的码片序列来传输。

码片序列是一种短且快速变化的比特序列,不同用户的码片序列之间使用不同的编码方式。

这样,在同一时间、频率和空间上,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传输和接收数据,各用户的信号通过码片序列进行区分。

在接收端,利用相关法则可以将自己的码片序列与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匹配解码,得到用户的信息。

2. 扩频:CDMA通信中的扩频技术是指将用户的宽带信息信号转换为具有较大带宽的扩频信号,然后与码片序列进行乘积运算,实现用户信号的扩展。

扩频可以提高信号在频域上的带宽,从而增强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同时,通过乘积运算可以将用户信号与其他用户信号进行隔离,实现多用户同时传输和接收的能力。

3. 功率控制:CDMA系统需要对每个用户的传输功率进行控制,以保证系统中所有用户的信号在接收端能够以相同的强度到达。

功率控制是为了解决多用户之间的干扰问题,使得不同用户在干扰环境下的接收性能得到保证。

4. 应用层调度和碰撞避免:CDMA系统中的应用层调度算法和碰撞避免机制用于确定哪个用户在特定时间和频率上进行传输。

调度算法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系统资源等因素,合理地分配时间和频率资源,以优化系统性能。

碰撞避免机制用于避免不同用户在相同时间和频率上进行传输时的碰撞问题,从而避免数据丢失和信号质量下降。

总之,CDMA通过物理层码分多址、扩频、功率控制和应用层调度等技术,实现了多用户同时传输和接收的能力,提供了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和抗干扰能力,是一种高效可靠的通信技术。

扩频技术在IS—95CDMA系统中的应用

扩频技术在IS—95CDMA系统中的应用

王 智鹰


西安 707 ) 1 0 1
W ANG i i g,HE An Zh y n
( 安 电子 科 技 大 学 信 息 科 学 研 究 所 西
(n o ma in S in eI s i t ,Xiin Un v r i I f r t ce c n t u e o t da ie s y。 X n, 7  ̄ 7 ,C ia t i a 1 1 hn )
维普资讯
‘ 现代 电子技 术 : 0 2年 第1 } 0 2 0期 总 第1 1期 4
收穑 日期 :2 0 — 7 2 02 0 — 2
扩 频技术在 I 一9 D S 5C MA 系统中的应 用
Applc to f t pr a pe t um c no o y i he I - 9 i a i n o he S e d S c r Te h l g n t S- 5 CDM A y t m S se
S th n e tr wi i g C n e ) c
( C, Mo i S r i MS bl evc e e
移 动交换 中心是 完 成对 位 于它 所 服务 的 区域 中的
移动 台进 行控 制 、交 换 的功 能 实体 ,也 是与 其 它移 动
交换 中心 或 公用 电话 交换 网 ( S P TN) 间 的用 户业 务 之
扩 频码 分 多址 方式 工 作 。 在 I 一9 DMA 系统 中扩频 技术 ( S 5 C 主要是 直 接序 列扩 频技 术 )得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 1 I 一9 D S 5C MA 系统 网络 构成 I 一9 MA 系统 网络 主要 由移 动 台 、 站 系统 S 5 CD 基 和移 动 交换 中心 组 成 。 ( )移 动 台 ( ,Mo i tt n 1 MS bl Sai ) e o

移动通信原理总复习

移动通信原理总复习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移动通信系统按使用地理环境不同可分为陆地、天空、海洋三种类型。

2.移动通信系统按传递信号的不同,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3.为了解决蜂窝移动通信网中有限频率资源与不断增长的用户要求矛盾,采取了小区分裂和频率复用两种技术。

4.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属于调度系统,一般用于专用移动通信网。

5.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不同可分为频分多址、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

6.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和半双工通信。

7.移动通信的噪声主要有内部噪声和外部噪声,外部噪声主要有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

8.无线电波由于传输路径不同,可分为直射波、反射波、折射波、散射波和绕射波。

9.无线电波从发射到接收之间,收、发信号会受到衰落和延时的干扰,一般将这种干扰称为多径效应。

10.移动通信中的分集接收方式有宏分集和微分集。

微分集又分为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

11、利用多个天线接收的分集称为空间分集 ; 在GSM中,实现交织技术属于时间分集,实现跳频技术属于频率分集。

12.移动通信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容量范围基本上形成了以欧洲、北美和日本三大实业集团。

13.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主要指车载台、手机和对讲机,这三种终端的主要区别是功率大小不一样、无线结构不一样。

14.小区的激励方式有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

15.无线电通信信息传输方式可分为单向传输(广播式)和双向传输(应答式)。

16.无线寻呼系统是一种单向通信方式,人们称之为 BB机(传呼机)。

17.无绳电话机一般可分为座机和手机两部分,这两部分之间用无线电通信连接,故可称之为无绳电话。

18.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方式有集中控制和分布控制两种。

19.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特性参数随外界因素的影响的变化快慢可划分为恒参信道和变参信道。

20.无线电通信电波在系统传输中,接收端的信号会受到衰落和时延的干扰。

21.信道编码技术的抗干扰主要是对单个差错信号,对于连续差错使用交织技术抗干扰 22.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分集接收中采用的合并方式可划分为选择式合并、等增益合并和最大比值合并。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北京邮电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北京邮电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1.1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答:①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②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③通信容量有限;④通信系统复杂;⑤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1.2移动台主要受哪些干扰影响?哪些干扰是蜂窝系统所特有的?答:①互调干扰;②邻道干扰;③同频干扰(蜂窝系统所特有的);④多址干扰。

1.3简述蜂窝式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说明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答:第一代(1G)以模拟式蜂窝网为主要特征,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商用的。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美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欧洲的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两大系统,另外还有北欧的NMT 及日本的HCMTS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1G以解决两个动态性中最基本的用户这一重动态性为核心并适当考虑到第二重信道动态性。

主要是措施是采用频分多址FDMA 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蜂窝式网络结构和频率规划实现载频再用方式,达到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

在信道动态特性匹配上,适当采用了性能优良的模拟调频方式,并利用基站二重空间分集方式抵抗空间选择性衰落。

第二代(2G)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构成数字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走向商用。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欧洲的时分多址(TDMA)GSM(GSM原意为Group Special Mobile,1989年以后改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北美的码分多址(CDMA)的IS-95 两大系统,另外还有日本的PDC 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它是以数字化为基础,较全面地考虑了信道与用户的二重动态特性及相应的匹配措施。

主要的实现措施有:采用TDMA(GSM)、CDMA(IS-95)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数字式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相位)规划实现载频(相位)再用方式,从而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

电信CDMA试题

电信CDMA试题

B. 3.84Mchip/s
C. 384kbit/s
D. 2Mbit/s 11. CDMA采用的多址接入方式为
。( )
A. TDMA
B. DS-CDMA
C. MC-CDMA D. 跳频
12. CDMA系统使用________来区分不同的基站及同一基站的不同扇区:
() A. 频率
B. PN 短码
C. 时隙
C. 完成空中信号各种信令消息的交换
D. 完成逻辑信道的各种业务复用
27. IS2000手机的相邻集中最多有( )个PN。
A、20
B、30
C、40
D、50
28. 24、伪导频上不需要配置的信道为:(D )
A. 导频信道
B. 同步信道
C. 寻呼信道
D. 业务信道
29. 中国的CDMA2000 1x系统,下行使用的频率是(B )
D、阴影效应;路径损耗和快衰落
15. IS95B中同一小区的前向各信道在正交扩频时用什么加以区别? ( )
A、PN 长码
B、PN 短码
C、64 阶 Walsh 函数
D、OVSF 码
16. 我们常说手机的发射功率是23dBm,也就是( )瓦
A.、0.15 B、0.2 C、0.25 D、0.3
17. 对于方向性天线,在主瓣最大辐射方向两侧,辐射强度降低 ( )的
( A)
24. 在 CDMA 系统中,当系统负荷达到 85%以上时,噪声将急剧恶化。(B

25. CDMA 的前向功率控制的控制对象是移动台。

A)
单选题:
1. 基站使用的全向天线一般为单极化天线,为了满足分集间距和隔离
度要求,接收天线和接收天线水平间距不小于 ( D)

毕业设计104扩频技术在CDMA中的应用研究

毕业设计104扩频技术在CDMA中的应用研究

扩频技术在CDMA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对CDMA扩频技术原理和扩频方法以及对CDMA通信技术的发展作了简单介绍,然后结合CDMA通信的技术特点对CDMA的基础技术即扩频技术做了具体的比较介绍和说明,并对其中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码分多址(CDMA) 扩频技术直接扩频伪随机序列The Application Of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 In CDMALiu Dandan(Dep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outhwest ForestryCollege, Kunming, Y unnan, 650224, China)Abstrac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CDMA spetrum spread techniqu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spectrum spread, and current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CDMA Communication. Then it introduces and discusses the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 the basic technology in the CDMA, and finally, it analyses the direct sequence frequency-extending technology.Keywords:CDMA, Spread Spectrum, Direct Sequence Frequency-extending, Pseudo Random Sequence目录1 引言 (1)2. CDMA简介 (1)2.1CDMA的概念 (1)2.2产生及发展 (2)3. 扩频技术 (2)3.1 CDMA扩频技术概念 (2)3.2 CDMA中的扩频通信技术分析 (4)3.3 扩频通信的系统模型 (6)3.4 数字信号的调制 (6)3.5 数字信号的扩频方法 (7)4CDMA的优势 (11)4.1低噪音 (11)4.2低发射功率 (12)4.3低掉话率 (12)4.4全球定位信息 (12)4.5保密性 (13)4.6容量大 (13)4.7覆盖广 (13)4.8未来多媒体技术 (13)5 结束语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附表 (17)西南林学院2003届毕业生论文1 引言目前的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主要多址方式是TDMA、TDMA系统(GSM,DAMPS)在频谱效率上约是模拟系统的3倍,容量有限;在话音质量上13kbit/s编码也很难达到有线电话水平;TDMA系统的业务综合能力较高,能进行数据和话音的综合,但终端接入速率有限(最高9.6kbit/s);TDMA系统无软切换功能,因而容易掉话,影响服务质量;TDMA系统的国际漫游协议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开发。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研究与应用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研究与应用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研究与应用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简称DSSS)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在传输信号中引入高序列码(即扩频码)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性能和传输安全性。

本文将对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原理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是通过将原始信号与伪随机序列进行“乘法运算”来实现的。

伪随机序列也称为扩频码,它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码序列,具有良好的随机性。

原始信号在发送端乘以扩频码后,信号的带宽被扩大,从而增加了信号的抗干扰性能。

在接收端,使用与发送端一样的扩频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从而恢复出原始信号。

二、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研究进展1. 扩频码设计:早期的扩频码设计主要依赖于单一序列的生成算法,如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简称LFSR)。

然而,这种方法生成的扩频码周期较短,因此容易受到时间和频率同步误差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扩频码设计方法,如复合序列的设计、混沌序列的设计等,使得扩频码的周期更长,抗干扰性能更好。

2. 增强码的引入:为了进一步提高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传输性能,针对码跳变和码相位模糊等问题,研究者们引入了增强码(Enhanced Code)技术。

增强码是一种对原始扩频码进行变换得到的码序列,通过增强码的引入,可以提高系统的信号识别与抗干扰能力。

3. 码跳频技术的研究: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可以与码跳频技术相结合,即通过在传输过程中引入码跳变来增加系统的抗多径干扰能力。

码跳频技术通过频率域的快速跳变,使得信号在不同的频率上进行传输,从而降低了多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三、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应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在无线通信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 CDMA系统: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基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通信系统。

扩频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提升上的拓展框架解读

扩频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提升上的拓展框架解读

扩频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提升上的拓展框架解读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无线通信频谱资源的竞争和干扰问题,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扩频技术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对扩频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提升上的拓展框架进行解读。

一、扩频技术概述扩频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发送端将原始信号进行调制,使其占用较宽带宽的方法。

经过调制后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频率间的冗余资源,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扩频技术有多种实现方式,包括直接序列扩频(DSSS)、频率跳变扩频(FHSS)和时隙跳变扩频(THSS)等。

二、扩频技术提升抗干扰性能的原理1. 抗窄带干扰能力提升:在窄带干扰的干扰频带内,扩频技术通过将原始信号调制到更宽的带宽,降低了干扰的功率密度,从而提高了系统接收性能。

2. 抗多径干扰能力提升:多径干扰是无线通信系统中常见的问题,扩频技术通过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引入冗余数据,可以有效抵消多径干扰信号,提高系统的传输质量。

3. 抗频谱干扰能力提升:由于扩频技术的采用,信号在频域上的能量分布更加均匀,降低了频谱干扰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三、扩频技术提升抗干扰性能的拓展框架1. 多址技术与扩频技术的结合: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多址技术用于实现多用户之间的并行传输,而扩频技术能够降低多址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将多址技术与扩频技术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 自适应传输技术与扩频技术的结合:自适应传输技术能够根据信道条件的变化动态调整传输参数,而扩频技术能够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将自适应传输技术与扩频技术结合,可以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传输参数,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3. 正交频分复用(OFDM)与扩频技术的结合:OFDM技术能够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和抗多径干扰能力,而扩频技术能够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将OFDM技术与扩频技术结合,在保证频谱利用效率和抗多径干扰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20722扩频技术在IS-95CDM A系统中的应用Appl ica tion of the Spread Spectru m Technology i n the IS-95CDM A System王智鹰W AN G Zhiying,贺 安H E A n(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 西安 710071)(Info r m ati on Science Institute,X idian U niversity,X i′an,710071,Ch ina)摘 要:首先简要介绍了IS-95CDM A系统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以该系统中的前向信道为例,讨论了扩频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关键词:IS-95CDM A;扩频技术 IS-95CDM A系统是一种实现移动话音和诸如移动传真和数据传输等许多新业务的数字蜂窝无线通信系统。

它最初的标准是T I A E I A(T elecomm un i cati on s Indu stry A ssociati on E lectron ic Indu stry A s2 sociati on)暂行标准(IS-95)及其基站和移动台的最小性能规范(分别为IS-97和IS-98)。

IS-95是美国Q ualcomm一种与模拟蜂窝系统AM PS(A dvanced M ob ile Phone System)相兼容的双模标准。

在设计CDM A系统时,考虑了AM PS的后向兼容性,即移动台既能以模拟调频方式工作,又能以扩频码分多址方式工作。

在IS-95CDM A系统中扩频技术(主要是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IS-95CDM A系统网络构成IS-95CDM A系统网络主要由移动台、基站系统和移动交换中心组成。

(1)移动台(M S,M ob ile Stati on)移动台包括手机和车载台,是用户终端接入无线信道的设备,通过空中无线接口为他的用户提供接入网络业务的能力。

每一M S都有一个唯一的32位移动台电子序号(ESN),它是移动终端的永久和专用标志符。

(2)基站系统(B SS,B ase Stati on System)基站系统是设于某一地点、服务于一个或几个蜂窝小区的全部无线设备的总称。

它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域内,由移动交换中心控制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设备。

主要由基站控制台、基站收发信台和GPS接收机这3类功能实体完成。

基站控制台(B SC,B ase Stati on Con tro ller) 功能是对基站收发信台进行控制,一个B SC可以控制多个B TC。

基站收发信台(B T S,B ase T ran s m itter Stati on) 是覆盖一个小区的无线电收发信设备,由基站控制台控制。

GPS接收机 CDM A系统的软切换(移动台在与新的基站建立联系后再放弃与原基站的无线链路)需要基站相互之间同步工作,因此,每个基站还包括一个GPS接收机。

每一个基站具有一个唯一的导频偏置PN码一个在基站延迟了的随机序列。

该序列用于前向传输,使小区内的终端获取所需信号并排斥来自其它基站的信号。

导频PN码的偏置确保了接收到的来自一个小区的信号不会与来自相邻小区的信号相关。

(3)移动交换中心(M SC,M ob ile Service Sw itch2 ing Cen ter)移动交换中心是完成对位于它所服务的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交换的功能实体,也是与其它移动交换中心或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之间的用户业务的自动接续设备。

2 扩频技术在IS-95CDM A系统无线传输中的应用IS-95CDM A系统的无线传输部分由前向链路和反相链路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IS-95CDM A系统无线传输部分组成78《现代电子技术》2002年第10期总第141期仿真与测试 扩频调制技术是IS-95CDM A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所谓扩频调制技术是指在系统中,每个用户分配有一个唯一的编码序列(即扩展码),用于对它所承载信息信号进行编码。

接收机事先知道用户的编码序列,可以在接收后对接收到的信号解码,从而恢复出原始数据,这是由于特定用户的编码信号和其他用户的编码信号之间的互相关性很小缘故。

编码信号的带宽比承载信息信号的带宽大得多,因此编码处理扩展了信号的带宽,这就是扩频调制,产生的信号称为扩频信号。

因为编码和带宽的不同,扩频信号同窄带信号相比有一些不同的性能,从通信的角度来讲,最有用的特性包括:多路复合接入能力、抗多径干扰能力、保密能力、抗干扰能力、抗阻塞(特别是窄带阻塞)能力和低拦截概率。

常用的扩频技术有:直接序列扩频 信息承载信号直接与一个高码片速率的扩展码相乘。

跳频扩频 载有信息承载信号的载波频率不是恒定的,而是周期性的变化,跳频图样由扩展码决定。

跳时扩频 信息承载信号不是连续传输,而是以短突发脉冲传输,突发脉冲时间由扩展码决定。

混合扩频 使用上述两种或多种扩频调制技术,以综合不同扩频调制技术的优点,并希望抑制其缺点。

在IS-95CDM A系统中的前向链路和反相链路中使用的是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IS-95CDM A系统的前向链路和反相链路尽管信道结构不尽相同,但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在二者中的应用在原理方面是一致的,下面将主要就其前向信道进行讨论。

前向信道是指由基站到移动台的传输信道,由一般控制信道(导频信道、寻呼信道和同步信道)和专业信道(业务信道)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

(1)导频信道 导频信道发送全“0”序列,采用W alsh0(全0序列)进行扩频。

此信道持续在小区内广播,提供定时和相位信息,用于多径信号的快速捕获和信道估值,移动台使用导频信道进行连贯解调、信道获取、时延追踪、功率控制,并辅助切换。

(2)寻呼信道 一个CDM A信号带有7个寻呼信道,使用W alsh1到W alsh7扩频。

寻呼信道用于基站对移动台进行寻呼。

(3)同步信道 同步信道使用W alsh32(32个0后接32个1)扩频。

它向位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移动台提供用于获取精确的时间同步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由GPS获得的系统时钟、导频序列的偏置PN码和基站寻呼信道的速率(418kb s或916kb s)等,此信道还可向移动台提供系统信息。

 图2 IS-95CDM A系统前向信道结构(4)业务信道 业务信道可以接收来自可变比特速率话音编码器的包括校验位和尾比特的速率为9 600b s、4800b s、2400b s和1200b s的数据。

信号按帧在20m s的间隔内被处理。

传输的数据由约束长度为9、码速率为015的卷积码编码。

当速率低于19200b s时,发射机以因子1、2、4或8重复编码位,从而使得速率高于19200b s,这相当于在20m s的帧内传输384B。

块交织将每帧内比特序列改变,从而将一个有记忆的突发差错信道改造为基本上无记忆的随机独立差错信道,然后再用纠随机独立差错的纠错码来纠错。

基带序列由PN序列加扰,该PN序列由一长码产生器(长为242-1、速率为112288M b s的PN序列)和长码掩码(由M S的ESN决定的时间偏置)得到。

长码周期为:242-1112288M cp s=315×108s=4114days为了使长码速率与19200b s的基带速率匹配,一个抽取器从每64比特的长码序列中抽取一比特。

基带符号流通过与64位的W alsh序列相乘而得到扩展,使基带码片速率为112288M cp s。

一共有64种长为64的正交W alsh序列,每一个都指定给该信道的不同用户。

所有用户的来自基站的传输都是同步的,因此,任何用户接收机的传输也是同步的(同步CDM A)。

正交序列集的使用保证了它对蜂窝内来自88扩频技术在IS-95CDM A系统中的应用其他传输路径的信号的排斥。

I 、Q 调制器的I 、Q 支路使用相同的基带序列,但导频序列不同,其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I 、Q 调制器结构导频序列为长为215ch i p 的短码。

每个基站具有一个偏置PN 码序列,且与世界协调时间(U CT )同步。

解调信号时,移动台将其接收机与指定基站同步,并利用指定给本地基站的偏置PN 码的值产生I 信道和Q 信道的导频序列。

由于序列的相关特性,接收到的具有不同偏置PN 码值的来自其它基站的信号,对移动台而言,相当于低电平的噪声。

一共有512种可能的偏置PN 码,偏置i 对应于延时64i ch i p ,因为序列的周期为215,共有215 26=29=512种可能的偏置。

CDM A 信号带宽为1123M H z ,使用相同频带的AM PS 信道带宽为30kH z ,因此,CDM A 信号的带宽相当于41个AM PS 信道带宽的和,如图4所示。

图4 CDM A 信号带宽与AM PS 信道带宽比较综上所述,在IS -95CDM A 系统的前向链路上,使用了3种扩频编码。

它们分别为:固定速率112288M ch i p s 的长度为64的W alsh 编码,它用于区分物理信道。

包含全0的W alsh 函数(W 0,W alsh 编码号码为0)用于导频信道;W 1~W 7用于寻呼信道(不用于寻呼信道编码时可以用于业务信道);W 32用于同步信道;W 8~W 31和W 33~W 63用于业务信道。

一对长度为16767(215-1)的M 序列长码用于四相扩频,一个用于I 信道,一个用于Q 信道。

四相扩频用于获得更好的干扰平均。

同时,由于导频信道的W alsh 函数为全0,此对M 序列也是导频码。

不同的小区和扇区用此码的不同相位来区分。

周期为242-1的长伪随机序列用于基带数据扰码(即对寻呼和业务信道上的信号加密),使数据速率从112288M ch i p s 降低到1912kb s 。

长伪随机噪声序列同样用于反相链路上分离用户。

长伪随机噪声序列由42B 掩码的模2序列发生器的42B 的状态向量。

3 结 语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到,在IS -95CDM A 系统中,广泛的使用了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该系统根据不同的信道需要选择了相应的扩频编码方式,从而实现了CDM A (码分多址)的接入。

由于扩频方式的引入,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保密性能,易于实现大容量多址通信,允许更多的用户数,易于实现精确定时和测距,特别适合于变参信道的无线通信,易于实现多种形式的分集接收并提高抗干扰性。

由此可见,扩频技术在CDM A 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对移动通信的日益增长的需求,CD 2M A 系统也将会更加广泛地投入运营。

参 考 文 献1 郭梯云,杨家玮,李建东1数字移动通信1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2 吴伟陵1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1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3 T ero O janp era ,R am jee P rasad 1W ideband CDM Afo r T h ird Generati on M ob ile Comm un icati on s 1A rtech Hou se Pub lishers ,19984 常大年,王静,果明实1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组织1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Abstract :Fo llow ing a b rief in troducti on of the structu re of IS -95CDM A system ,a discu ssi on ,based on the configu rati on of fo rw ard link of IS -95CDM A system ,of the app licati on s of the sp read spectrum techno logy in th is system is p resen ted 1Keywords :IS -95CDM A ;Sp read Spectrum98《现代电子技术》2002年第10期总第141期仿真与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