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还在坐牢,84岁成为亿万富翁,看了你还敢找借口吗
首富钟睒睒怎么读

首富钟睒睒怎么读钟睒睒怎么读?钟睒睒拼音[zhōng shǎn shǎn]一、从“中国首富”变成“马某”后,跌下神坛的马云最羡慕的人,大概就是他多年前的邻居。
这个邻居名叫钟睒睒,现任中国首富,一个“大自然的搬运工”。
多年期,和马云做邻居时,钟睒睒大概想都不敢想自己有天会成为亚洲首富!上世纪60年代,钟睒睒的祖父被打成“”,举家从省城下放到老家诸暨,在周围歧视的眼光中,钟睒睒没读完五年级,就辍了学,当起了泥瓦工和木匠。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
23岁的钟睒睒很快又拿起书本,闭门苦读,试图跳过鲤鱼。
但只读了小学的他,连最基础的代数都不会,边学边考,考了2年都以失败收场。
后来,钟睒睒的父母被平反,他终于进入了浙江广电系统,他的人生开始被改写。
1983年,19岁的马云经历了第二次高考失利的惨痛,虽然他很想去打工,但因为长得骨骼清奇,成为了24名应聘者里唯一没有被肯德基录取的人……万念俱灰之际,跟他住上下楼的钟睒睒让他看到了曙光。
那一年,29岁的钟晱晱通过考试,成为《浙江日报》农村部的一名记者,羡慕嫉妒恨过后,同样数学不好的马云,看到了希望,就又考了一次,然后就有了后来的故事……记者钟睒睒做事很认真,积极上进,一边写稿,一边学习充电。
为了写好稿子,他前后跑了80多个县,采访了500多名企业家,见识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能人,这段珍贵的经历,为他日后踏上首富之路埋下了粗壮的伏笔。
二、那时的钟睒睒并不低调,敢于仗义执言。
他曾采写过一篇《洪孟学为啥出走》,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洪孟学出走说明了什么》。
那么,洪孟学何许人也?孟雪是杭州粮油化工厂的科技人员。
他很有才华,有重要的科研成果。
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起草过非常重要的国家文件。
但这么一个才华横溢,满腔报国热情的青年,却在单位处处受瘪,忍无可忍只能离开体制内,拍屁股走人……钟睒睒不仅敢写,还进一步披露了职场中的“潜规则”,剑指体制压制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让那些手握权力的人颇有压力,不少年轻人似乎也从洪孟学那里受到了启示。
从千万富姐到阶下囚74岁创业80岁又成千万富豪

谈  ̄ryJB 18年 的 牢狱生 活 ,吴胜 明 已经 云淡 风轻 。她 说现 在的 自己比普 通人 更 具有 法律 意
识 ,也更 多地从 媒体 上读 瞳了国家 的政策 。另 外 ,她 现在 不追求 名牌 了 ,“20元 钱的衣 服 也可 能
被 认为是 贵 的 ,因为 人最 终要 靠 自己的气 质 。”
“响 一 次 ,心 里 咯 噔 一 下 。 ”
2006年 ,她开 始 再次 创 业 ,集合 了 手 中的 资源 ,创办 了属 于 自 己的新 公 司 ,成 为 170亩 果
园的农 庄主 。在她 的打理 下 ,短短几 年 时间 ,她就再 一次 成为 了千万 富豪 !
她说 :“我 是一 个没 有时 间去老 的人 。希 望我为 更 多人带来 爱 ,那 就是 为爱 而活 。”
(点点 )
乐龄{
达 人I
千 万 富蛆 到 阶 下
74岁创业 8 O岁 又 千万富豪
1984年 ,吴胜 明在 上海 经 商成 千万 富 豪 ,两 年后她 因 走私锒铛 入 狱 ,丈 夫女 儿 离她 而去 ;18 年 后她 出狱 成为 一名厕 所保 洁 员 .2006年 ,吴 胜 明 重新开 始 自己的创 业之路 ,在 81岁 高龄她 又 一 次 成 为 千 万 富 豪 。
‘女首富 ’到 阶下囚
1932年 ,吴 胜 明 出生在 浙 江嵊 州 一个 商贾 世 家 ,但 幼 年 时战 乱 频发 ,她 并未 享 受 多 少 风光 日子 。改 革开 放后 ,她看准 机会 果断 “下海 ”,很快 成为 千万 富豪 。上 世纪 80年 代 ,鼎 盛时 期的吴 胜明拥 有 三家公 司和 两家饭 店 ,有 “上海 女首 富”之 称 。 遥想 当年 ,吴 胜 明说 那 种 感觉是 “有钱 真 好 ,感 觉用 不 光 ”。据 她 同忆 ,那 时候 就 连 一瓶 香 水 ,她 都要 飞到法 国去 买 ,衣 服更是 从来 不 问价 ,选 一堆 只管交 钱拿 走 。女儿 张艳 是吴胜 明 一生 最爱 的人 ,在女儿 10岁生 目时 ,吴 胜 明开席几 十桌 ,宴 请女儿 的 同学们 。 无 限膨 胀的 欲望终 于带 来 了恶果 。1985年夏 天 ,无 权经 营汽车 的吴 胜明 通过疏 通关 系 ,拿 到 48辆进 口高级 汽车 的项 目 ,仅 此一桩 买 卖就获 利几 百万元 。同一 时期 ,她 还在 福建 非法搜 罗 了价 值 580万 元的 高档布 料 ,准备倒 卖 。很快 上海市 警方 发现 了她的 投机倒 把活 动 ,将她逮 捕 。 一 夜 之 间 ,吴胜 明手铐 脚镣 加 身 ,沦 为阶下 冈 .. 后来 ,吴 胜 明当庭 被宣 判死 刑 ,剥 夺政治 权 利终 身 。经过 上诉 ,她被 改判 无 期徒 刑 ,又 因在 狱 内表现 较好 ,多次 被减刑 ,最终 减 为有期 徒刑 18年 。 然而 ,命 留下 了 ,家却 没 了。经 过几 年的 等待 ,张艳 得知妈 妈被 判 了无期徒 刑 ,绝 望 自杀 了 , 丈 夫 也 和 她 离 了 婚 。
又一年,再也不要“习以为常”地理财了

财富丨生活又一年,再也不要“习以为常哋理财了□靖明关于投资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过不少。
比 如某个美国老太太,买了 100股可口可乐股票,压了几十年,成了千万富翁;某位中国老太太, 捂了 10年深发展原始股,也成了超级富婆。
故事的主角都是老太太,没什么文化,居然一弯 腰就捡了一个金娃娃。
从理论上讲,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投资 都是成功的,但对更多的人而言,却很难有什么推广价值。
两个老太凭什么能够坚持捂股? 不是理智的分析,也不是坚定的信心,而是什么都不懂,要么是压在箱底忘在脑后了,要么是运气的因素。
贫穷者把很多事情都归于运气。
因为只有运气是最好的借口,可以为自己的贫穷开脱。
“运气不好”是所有失败者的疗伤良药。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有人说“态度决 定命运”,然而在真实的人生里,无论是性格还 是态度,可能背后的力量都是我们的思维模式 和认知模型。
因此,在钱这个问题上,真正决定你命运的可能是你的金钱观。
比如,在投资理财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 一些日常行为已“习以为常”。
殊不知,这些行 为举动影响了你正确地进行投资理财,只会让 你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然谁也不想偏离轨道,那就在2019年,开始重视生活小 细节,戒掉理财过程中常见的5个“习以为常”,让自己真正享受理财的乐趣。
1、花钱大手大脚已“习以为常”龙计划、龙节制的花钱习惯,早已成为很 多年轻人“习以为常”的行为。
这也是多数人 沦为“月光族”、工作多年都攒不下来钱的最主要原因,所以纠正此行为是理财的首要任务。
如何纠正?建议个人和家庭制定一个账本,认真记下每笔开支,并时时总结,哪方面的钱是 不该花的,提醒自己今后需注意。
记账能让个人和家庭的账务更加明晰,从 而利于做出正确的投资理财策略。
然而,这样的好习惯却没有多少人能坚持。
很多人不记账,们懒惰,不想花时间去做这些琐碎的事情。
其实,现在记账已经很方便了,有许多非常科学的记账软件,能够快速的帮你建立起收支记录。
2024年励志小故事_1

2024年励志小故事2024年励志小故事1(约1036字)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
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
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
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八十年代,农田承包到户。
他把一块水洼挖成池塘,想养鱼。
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又把水塘填平。
这件事成了一个笑话,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想发财但有非常愚蠢的人。
听说养鸡能赚钱,他向亲戚借了500元钱,养起了鸡。
但是一场洪水后,鸡得了鸡瘟,几天内全部死光。
500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一个只靠三亩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啻天文数字。
他的母亲受不了这个刺激,竟然忧郁而死。
他后来酿过酒,捕过鱼,甚至还在石矿的悬崖上帮人打过炮眼......可都没有赚到钱。
35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娶到媳妇。
即使是离异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
因为他只有一间土屋,随时有可能在一场大雨后倒塌。
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农村是没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还想搏一搏,就四处借钱买一辆手扶拖拉机。
不料,上路不到半个月,这辆拖拉机就载着他冲入一条河里。
他断了一条腿,成了瘸子。
而那拖拉机,被人捞起来,已经支离破碎,他只能拆开它,当作废铁卖。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他这辈子完了。
但是后来他却成了我所在的这个城市里的一家公司的老总,手中有两亿元的资产。
现在,许多人都知道他苦难的过去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
许多媒体采访过他,许多报告文学描述过他。
但我只记得这样一个情节记者问他:在苦难的日子里,你凭什么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缩他坐在宽大豪华的老板台后面,喝完了手里的一杯水。
然后,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里,反问记者:如果我松手,这只杯子会怎样记者说: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们试试看。
他说。
他手一松,杯子掉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但并没有破碎,而是完好无损。
他说:即使有10个人在场,他们都会认为这只杯子必碎无疑。
但是,这只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钢制作的。
作文素材:褚时健的言行事迹

作文素材:褚时健的言行事迹2019年3月5日,曾经的“烟草大王”、云南冰糖橙品牌“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去世,享年91岁,走完了他“属牛”的一生。
这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值得我们铭记。
写作文时,也可以运用褚老的言论和事例,作为素材。
下面是寨主整理的跟褚老有关的作文素材。
(一)褚老言论1.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这是褚时健一生的概括,也是褚橙的广告宣传语。
)2.我的一生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我不谈什么后悔、无悔,也没有必要向谁去证明自己生命的价值。
人要对自己负责任,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让你趴下的。
(褚时健)3. 活着的每一天,把每件事情做好,尽好自己的每一个责任,就不白白过这一生。
不要去想太多死亡的事情,它来或不来,谁也控制不了。
(褚时健)4. 我们是经历过活了今天就没有明天的人,过去如何、将来如何都不重要,现在、目前,就是一辈子。
做人的魅力在于,你是否是真实的自己。
(褚时健)5. 入一行,先别惦记着能赚钱,先学着让自己值钱。
没有哪个行业的钱是好赚的。
赚不到钱,赚知识;赚不到知识,赚经历;赚不到经历,赚阅历;以上都赚到了就不可能赚不到钱。
让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该拼搏的年纪,却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褚时健)6.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他从顶峰跌落谷底之后的反弹力。
(这句话经常用来评价褚老,并非褚老所言,原始出处是南非总统曼德兰: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我欣赏这种有弹性的生命状态,快乐地经历风雨,笑对人生。
)(二)跟褚老有关的事例1.1928年,褚时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
21岁参加游击队,27岁成为云南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科长,31岁时被打成右派,带着妻女下农场劳改。
“文革”结束后,1979年褚时健接手玉溪卷烟厂。
经过18年的努力,玉溪卷烟厂成为后来亚洲最大的卷烟厂——红塔集团,褚时健也成为中国烟草大王。
1999年,71岁的褚时健因为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徒刑,妻女早在3年前入狱,女儿在狱中自杀。
出狱后创业故事

出狱后创业故事入狱对一个人无疑于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不仅失去了活动的自由,出狱后仍要面对外人的不信任。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出狱后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案例1:70多岁吴胜明出狱后怎样创业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下面分享70多岁吴胜明出狱后怎样创业的?不到50岁便身家千万,成为名噪一时的上海富姐;55岁被判无期徒刑,服刑期间,丈夫离去,女儿自杀;70多岁出狱后以扫公厕为生,再创业前被骗近70 万……很多人遭此变故,也许早就寻了短见,而吴胜明,一位80岁的老太却坚持走到了今天。
她说,活下去的意义,就是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盖一座养老院或孤儿院。
当“倒爷”成千万富姐1933年12月30日,吴胜明出生在浙江嵊州一个富商世家。
上世纪50年代起,吴胜明开始白手起家,开小卖部,当“倒爷”,后来经营商场、饭店。
吴胜明到广东等地大量买进收音机、的确良布等紧俏商品,再到西宁、西安、郑州等地售出。
1984年,在那个万元户还很稀少的年代,吴胜明已有2000多万元的资产,成了上海千万富姐,在浙江绍兴、河南郑州、四川南充都有自己的公司。
1985年夏,吴胜明通过关系,拿到进口48辆高级轿车的计划,获利几百万元。
但最终警方发现她投机倒把、合同诈骗等违法证据,52岁的吴胜明被逮捕。
1986年,上海市中级法院以走私罪、合同诈骗罪等数罪并罚,判处吴胜明死刑,经上诉后,改判为死缓。
因为在狱中积极努力,吴胜明一次次减刑,最终服刑 18年。
但所有的财产,均为不正当收入,全部没收。
说到当年富姐圈的生活时,现已80岁的吴胜明用八个字概括:极尽奢华,挥金如土。
吴胜明说,上世纪80年代,她最能挣钱的时候,在国内有七八处房产,在深圳、上海有别墅,在郑州有个独院,家里有几台豪车。
女儿在郑州过10岁生日时,“几乎全校老师和同学都来了,最后摆了四五十桌。
”当天,请客连同给贫困的同学每人发20元红包,花费近20万元。
“最励志大妈”关玉香:退休后做易拉罐年入百亿

退休后办厂失败闯海南发现商机提起北京人关玉香,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非常陌生,但在如今的中国商界她却大名鼎鼎,而且颇具传奇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购买的饮料,如红牛、王老吉、露露、旺旺等,易拉罐都出自她手。
关玉香让每个知名品牌,都穿上了自己独特的“外衣”,供用户辨识。
她是如何成功获得这些知名品牌青睐的呢?俗话说,成功往往青睐有准备的人。
这位老太太也不例外。
关玉香1939年出生在沈阳市,从小贫困的生活磨练出她不服输的性格。
19岁随军人身份的姥爷和姥姥搬家到北京市,在北京仪表厂做仪表盘工,一干就是半辈子。
关玉香1990年从这家国企离休后,本该享受天伦之乐,但忙碌了大半辈子的她,反而干了一件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她准备自主创业。
身边人一听吓了一跳,都劝她别瞎折腾了,家里不愁吃不愁穿的,快快乐乐安度晚年就行了。
儿子也劝她说:“年纪一把出来创业,风险实在太大,有个三长两短的咋办?”关玉香硬是不服老,就想走出家门再折腾一番。
初次创业,她挑选自身了解的制造行业,凭借着自己多年在仪表厂工作的经验,她创办了北京精益仪表公司。
但毕竟是第一次“下海”,缺少经商经验,再加上当时钟表市场已经饱和,所以关玉香的企业很快以失败收场。
但出自军人家庭的她,是不怕困难的,对喜欢挑战的关玉香来说,栽了个跟头,反而更激发了她继续战斗的士气。
1994年,关玉香在海南岛旅游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时候海南省的饮品销售市场做得热火朝天,当地有很多生产饮料的企业,但行业内普遍存在一个被遗漏的商机,沒有做包装的,更没有做一直“爱折腾”的退休老人关玉香,靠卖易拉罐每年收入近百亿。
如今红牛、加多宝、露露、元气森林等饮料,都是其合作伙伴。
她的经历颇为传奇,被网友誉为“最励志的中国大妈”,成了名副其实的“易拉罐女王”。
“--3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罐的!很多饮料和冷饮,是直接用一次性杯子卖的,再好一点的就是用玻璃瓶卖,并不容易携带。
靠赌博发家的十大人物

靠赌博发家的十大人物从古至今,赌博一直是人们令人钦佩的话题。
许多成功的人都依赖赌博实现财富和声望的突破,成就自身人生奇迹。
以下就是史上摆脱贫穷、靠赌博发家的十大人物:一、葛拉罕:他出生于19世纪德国。
来到美国后通过赌球实现百万富翁的地位。
他的机智可以让一场赌局不断地反复,终于得到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二、亨利·弗兰克:他在海军服役后前往卡罗来纳,借助赌博在黑社会中崛起。
他因雄踞赌坊十数载而享有盛名,并以此发家,名利双收。
三、乔治·布洛芬:乔治·布洛芬是18世纪英格兰的一位律师,由于把赌博当做生意的投入,他发家致富,还将钱用于学术研究,最终获得鉴定和拯救那些穷人的民事权利,成就无与伦比。
四、武力金:他是20世纪的美国人,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老赌客之一。
他本金仅一百英镑,却一举发家,财富传说至今。
五、马克·斯帕尔曼:他是一位犹太裔美国赌球名人,他尽情享受美式赌球游戏,威望非凡。
他凭借技巧和本事在澳门发家,一时被称为“灵魂吞噬者”。
六、阿利森·拉伯森:他是一位俄罗斯夫人,一千八百年代时,赌博已成为她的业余爱好。
后来她勇敢冒险,在洛杉矶以及加州的度假胜地里都有她的足迹,在那里,她收获超过100万美元。
七、斯科特·安德里奇:斯科特·安德里奇是20世纪八〇时期瑞典的一位赌徒,他的作品之一就是《绿野仙踪》,他在各地赌博时,财源滚滚,成为一位有钱有势的头衔。
八、安迪·沃克:他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影星,他曾经是一个在加州华盛顿彩票厅长期打牌的赌徒,他聪明睿智,只用很少的本金就赢得了惊人的财富。
九、理查德·d·卡夫理:他是20世纪的一位英国作家,他的作品《赌神》也是一部经典之作。
他曾冒险前往博彩中心,拿出一小笔本金,不断翻倍,最后壮大财富,发家致富。
十、布莱德利·古德曼:他是19世纪的一名印度洋贸易商,通过赌博在德文特恩发家,成为豪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岁还在坐牢,84岁成为亿万富翁,看了你还敢找借口吗
有人问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你最尊敬的企业家是谁?王石沉吟了一下,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
不是全球巨富巴菲特、比尔.盖茨或李嘉诚,也不是房地产界的某位成功人士,而是一个老人,一个跌倒过并且跌得很惨的人。
他的名字叫褚时健。
生于1928年的褚时健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
1955年27岁的褚时健担任了云南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科长。
31岁时被打成右派,带着妻子和唯一的女儿下农场参加劳动改造。
文革结束后,1979年褚时健接手玉溪卷烟厂,出任厂长。
当时的玉溪卷烟厂是一家濒临倒闭的破烂小厂。
那年他51岁!扛下了这份重任。
思考:而我们现在有很多2、30岁的人已经不想工作,害怕压力、害怕承担、怕苦怕累。
到40岁已经觉得这一生的奋斗结束了。
褚时健的奋斗故事51岁才刚刚开始。
经过褚时健和他的团队经过18年的努力,把当年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后来亚洲最大的卷烟厂,中国的名牌企业:红塔山集团。
褚时健也成为中国烟草大王。
成为了地方财政的支柱,18年的时间共为国家创税收991亿。
而就在褚时健红透全中国,走到人生巅峰时,在1999年因为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徒刑(后来改判有期徒刑17年),那年的褚时健已经71岁。
当从一个红透半边天的国企红人,执政了18年的红塔集团的全国风云人物一下子变成阶下囚,这个人生的打击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接下来的打击对一个老人才是致命的,妻子和女儿早在三年前已经先行入狱,唯一的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
这场人生的游戏是何等的残酷,一般人想到的:此时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晚年遇到这样的不幸,只能在狱中悲凉的苟延残喘度过余生了。
三年后,褚时健因为严重的糖尿病,在狱中几次晕倒,后被保外就医。
经过几个月的调理后,褚时健上了哀劳山种田,后来他承包了2400亩的荒地种橙子。
那年他74岁。
王石感慨地说:我得知他保外就医后,就专程到云南山区探访他。
他居然承包了2400亩山地种橙子,橙子挂果要6年,他那时已经是75岁的老人了,你想像一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着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6年后挂果是什么情景。
所以王石说:人生最大的震憾在哀劳山上!是穿着破圆领衫,戴着大墨镜,戴着草帽,兴致勃勃的谈论6年后橙子挂果的75岁褚时健。
6年后,他已经是81岁的高龄。
这些看起来无法跨越的困难并没有阻挡褚时健,他带着妻子进驻荒山,昔日的企业家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
几年的时间,他用努力和汗水把荒山变成果园,
而且他种的冰糖脐橙在云南1公斤8块钱你都买不到,原来这些产品一采摘就运往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效益惊人。
因为褚时健卖的是励志橙。
王石再去探望褚时健时,他看到了一个面色黝黑但健康开朗的农民老伯伯。
他向王石介绍的都是果园、气温、果苗的长势。
言谈之间,他自然地谈到了一个核心的问题:2400亩的荒山如何管理?他使用了以前的方法,采用和果农互利的办法。
他给每棵树都定了标准,产量上他定个数,说收多少果子就收多少,因为太多会影响果子的质量。
这样一来,果农一见到差点儿的果子就主动摘掉,从不以次充好。
他制定了激励机制:一个农民只要任务完成,就能领上4000块钱,年终奖金2000多块,一个农民一年能领到一万多块钱,一户三个人,就能收入三四万块钱,比到外面打工挣钱还多。
他管理烟厂时,想到烟厂上班的人挤破头;现在管理果园,想到果园干活的人也挤破头。
这个已经85岁的老人,把跌倒当成了爬起,面对人生的波澜,他流过泪,也曾黯然神伤。
现今,经过评估,褚时健的身家又已过亿。
他的那种面对任何人生的磨难所展示出来的淡定,让他作为企业家的气质和胸怀呼之欲出。
王石说:如果我在他那个年纪遇到挫折,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而是在一个岛上,远离城市,离群独居。
王石的感慨,褚时健并没有听到。
他在红塔集团时带的三个徒弟,现在已是红河烟厂、曲靖烟厂、云南中烟集团的掌门人,对他来说,他在曾经最辉煌时跌倒,但在跌倒后又一次创造神话,这就足够了。
褚时健这个最富争议的人物,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巴顿将军!
未来的路上,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请想想这位老人。
文章发布:
贝通网-专业、可靠的创新型互联网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