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给青年十二封信》导读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经典阅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资料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经典阅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资料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经典阅读《给青
年的十二封信》资料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经典阅读教材之一。

该书是著名作家朱光潜所写,共分为十二封信,针对青年人的成长问题给予了深入的思考和建议。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每一封信都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

其中包括对研究的热爱与方法、人生的价值与目标、友情与交往、家庭与责任等方面的探讨。

通过这些信件,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朱光潜对青年人思想教育的独特见解。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内容深入浅出:朱光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青年人成长的关心和期望,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2. 见解独特:作者从自身学识和经验出发,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对青年人的思想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3. 情感充沛:书中充满着作者对青年人的深情厚意,通过真挚的情感与读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增强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阅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对于青年人的成长十分有益。

通过这本书,他们可以得到对研究和生活的启示,研究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才。

总之,《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经典阅读教材。

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青年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希望更多的青年人读到这本书,从中受益,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字数:207)。

八年级名著导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八年级名著导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返回导航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一、谈读书 本文是一篇阐述读书道理的文章,所谈的道理和方法 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作者开头简略交代了写作缘起,然 后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再谈读书的方法及书多之累、书多 之弊,这是全文的重点,作者进行了分层论述,每一段说 一个道理。
返回导航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二、谈动 文章主要讨论了用“动”来排解个人烦恼的问题。开 篇先从有些人心存“烦恼”入手,写一般人的厌世哲学, 也谈自己有时也很烦恼;接着表明“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 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的观点;然后用“能 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解 说自己的观点的正确,以此证明有烦恼的人不要忘记用 “动”来解除自己的悲伤情绪。
返回导航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十二、谈人生与我 本文是作者《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最后一封,主要 探讨了作者对看待人生的两种态度的看法。文章开篇先介 绍了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第一种看待人生的方法是站在 前台看待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看得和旁人、鸟兽虫鱼一 样,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是最重要的;第二种看待人生的方 法是站在后台看待他人的人生,把人和物一律看待,看人 生的悲喜剧。
返回导航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返回导航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 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 学。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 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诗 论》《谈文学》等。
返回导航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写给青 年 朋 友 的 十 二 封 信 , 对 青 年 们 关 心 的 话 题 —— 读 书 、 作 文、社会运动、爱恋等做了亲切而全面的探讨,长期以来 深受广大青年的欢迎。作品主要谈人生修养,更重哲理, 但所谈的哲理是经过“情”熔炼而派生的,是含情之理。 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 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 多。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导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导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导读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2022年第08期作品简介《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现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朱光潜先生所著。

作品展现了作者的艺术见解、美学思想和修养认识。

这十二封信以中学生为读者对象,涉及读书、修养、作文、选课、情与理、人生境界、爱恋等,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片段阅读一谈读书(节选)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

许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读现代出版的新书,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而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阅读。

我不敢劝你完全不读新书,但却希望你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现代青年颇有非新书不读的风气。

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惟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

我所指不必读的书,不是新书,是不值得读第二遍的书。

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难上十卷百卷。

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

只有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发你的思考。

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谈千卷万卷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赏析书并不是读得越多越好,书的数量很多,但质却良莠不齐,真正值得读的书并不多,因此我们应学会有选择的阅读。

片段阅读二谈动(节选)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

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这种事实在流行语中就可以见出,我们感觉快乐时说“舒畅”,感觉不快乐时说“抑郁”。

这两个字既可以用作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

用作形容词时,它们描写快或不快的状态;用作动词时,我们可以说它们说明快或不快的原因。

2020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给青年十二封信导读

2020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给青年十二封信导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作者是美学大师 朱光潜 ,他自 1925年起出国留学8年,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十部著译,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其中的第一部。他到英国不久,就 开始为开明书店的刊物《一般》 (面向中学生和一般青年)撰 稿。这十二封信以有 中学程度的青年 为对象,并未曾指定 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有中学程度的青年,就是受信人, 都应该读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正在关心,或应 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态、 哲理,凡此种种,无不在作者笔下汩汩流淌着,如长者劝导 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 受益颇多。到 1929 年,这一组十二封信就结集出版。由于 所谈问题十分贴近当时国内学生、青年探寻人生道路时的种 种迷茫、仿徨、苦闷心情,因而此书一版再版,成为畅销书
(2)善于使用引用论证的手法。比如《谈静》 中,引用了朱熹的诗歌、日本人小林茶的伴 句以及陶渊明、嵇叔夜、王摩请等人的诗句 等:再如《谈十字街头》中,列举了雪莱、卡 莱尔、罗素、路易.笛鏗、泰戈尔、甘地等人。
十一、 谈在露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 十一 谈在露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本文通过记 述作者自己游览露浮尔宫,认真观赏《蒙娜丽莎》 的事情讨论“慢"与“效率”的优劣问题。文章开 篇对比描写“我”和那群美国人看《蒙娜丽莎》 态度的不同,引出对中世纪的“慢”与现世纪的 “快” 的深入讨论,并用中世纪的大教堂与现世 纪的钢铁房屋、手工湘绣和机械编织的杭绣的区 别来讨论“效率”,最终得出结论:“效率” 决不 是唯一的估定价值的标准, 所以我们能欣赏一般 人的空想、 能景仰不计成败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的 人。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述更 有说服力。
• (1)善于列举名人事例说明道理。文章+分注 重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道理。比如《谈读 书》中列举了孙中山、富兰克林等名家的 读书事例证明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 成的;在《谈动》中,列举晋人陶土行的 故事;在(谈作文》中列举托尔斯泰、小泉八 云等人的事例等。

【名著导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精导精练

【名著导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精导精练

《送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精导精练1、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 年-1986 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1922 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

1925 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3 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1946 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

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有《朱光潜全集》。

美学大师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

2、作品概述本书是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的成名作。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朱光潜先生求学于欧洲,从海外寄回了这十二封写给青年朋友的信,以“给一个中学生的十二封信”为题,分期发表在 1926 年11 月至 1928 年3 月的《一般》杂志上,1929 年 3 月辑成一书,由开明书店出版。

它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如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戒骄戒躁,不贪容易,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

作品目录:序一谈读书二谈动三谈静四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五谈十字街头六谈多元宇宙七谈升学与选课八谈作文九谈情与理十谈摆脱十一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十二谈人生与我附录一无言之美附录二悼夏孟刚代跋“再说一句话”3、章节概况一、谈读书课外读书不在于有无时间,而在于决心,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

青年时培养的兴趣可以使趣味终身受益,青年时养成的读书习惯也可以坚定意志。

平时有学业和工作的书籍,但是仍需要课外书籍开拓视野,培养爱好。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品简介名著导读教师备课PPT模板课件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品简介名著导读教师备课PPT模板课件

书籍导读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谈美书简》
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代表作之一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
目录 壹



作作 作作
者品 品品
介简 解评
绍介 读价
第一章节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朱光潜:中国美学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 朱家老屋人)。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 大学文学院。 朱光潜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为,在美感经 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物所以呈现于 心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 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是 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
01
的其它许多功能如”思考力、情感和追求上报的意志
“是有内在的联系的。强调反“人的感性活动”,“当作
实践去理解”
朱光潜先生重申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郑重提出“我
02
们提倡‘解放思想’,但不能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解放’
出来”。朱光潜先生认定“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
第一封《代前言:怎样学习美学?》朱 光潜先生首先谈了写作《谈美书简》的 动意,在回答“怎样学习美学”这一问题 时,说他感触最深的是治学的学风。
到80年代,朱光潜先生坚持“美是主观 与客观的统一”这一总命题,而且他讨厌 对美下定义,认为这是从抽象的概念出 发不是从现实出发去研究美学问题
作品评价
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是“一个整体”。审美活动和整个人
作品简介
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
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
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

第16课时 名著导读课 《给青年的十二封

第16课时 名著导读课 《给青年的十二封

·
参考答案
·读法指津·
你认为选择性阅读的方法是否适 合读这本书?请举例说明。 示例:
选择性阅读适合这本书的阅读, 阅读本书可以从“兴趣”“问题” “目的”“方法”等不同角度加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篇进行阅读。 问题选择: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比如可以集中 关注与学习有关的话题,就阅读《谈读书》《谈写作》 《谈升学与选课》等篇目。 目的选择:比如曾经读过培根的《谈读书》,想与这 篇文章沟通衔接,可以阅读《谈读书》一文。 方法选择: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这本书适合用“冷 读”的方法阅读,抓住要点,深入理解。
谢谢同学们观看
语文主题学习名师团队 林楚涛老师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时 名著导读课
学习目标 1.理解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整本书。
·初读印记·
1.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根据标题说说哪一篇文章你 比较感兴趣,为什么?
·初读印记·
2.翻阅书本内容,可以初读其中的某些篇章或片段, 谈谈你初读后的感受。
·专题探究·
2.专题二:学会生活 这本书由十二封信组成,每封信
所写内容不同,但隐隐有一个基本理 念贯穿其中,那就是希望中学生学会 生活,请你阅读本书后,以“学会生 活”为题,写一篇读书报告。
·专题探究·
3.专题三:我给朱光潜写回信 这本书涉及多个不同的领域,比
如学习、习俗、情感以及人生等等, 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归纳作 者的观点,试着写一封信,表达你对 作者观点的理解或者你对这个话题的 看法。
·初读印记·
3.分小组合作,各组选择其中若干篇,概述文章内容, 推荐同学阅读。
·读法指津·
1.在《傅雷家书》的阅读中,我们 已经学习了选择性阅读的方法,你认为 选择性阅读的方法是否适合读这本书? 请举例说明。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之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考点速记+习题演练(原卷版)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之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考点速记+习题演练(原卷版)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习题演练一、背景介绍:《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小书是朱光潜先生于20 世纪20 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

本书主要内容为十二封作者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

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都是受信人,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

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而出的,是如长者劝导般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令人受益颇多。

二、内容介绍第一封信《谈读书》:青年人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且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

如果能寻出这种趣味,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会比别人大些。

另外,读书时要谨慎选择,有选择性地去读书,读有意义的书。

第二封信《谈动》:人生来就是好动的,富有创造力的,这是顺从自然的规律,也可在此基础上享受快乐,驱除烦恼。

第三封信《谈静》: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能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这里的“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我们要用心用身体去感受世间万物带给我们的趣味,从生活中找寻真正的趣味。

第四封信《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学校不能与社会绝缘,教育不能与生活绝缘。

于青年来说,最稳妥的座右铭便是: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如果学生把社会看成待我改造的阶级,这种学者的架子早已御人于千里之外。

第五封信《谈十字街头》:习俗对于维持社会安宁,自有相当价值,但当习俗是守旧的时候,又有打破的必要。

可是要打破一种习俗,却不是一件易事。

习俗的背叛者比习俗的顺从者较为难能可贵,从历史看社会进化,都是靠着几个站在十字街头敢于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虽悲情,但不朽。

第六封信《谈多元宇宙》:人生是多方面的,当每一个方面发展到极致,都会有一个价值标准,我们不能用甲宇宙的标准去衡量乙宇宙标准的对错。

在价值观的世界里,多元宇宙是可以共存,而非互相敌对的,要正确对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点。
三、主题思,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 运动、爱恋、哲理等,劝解青年眼光要沉,要从 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世俗图近利;要 珍惜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 用时间、用实践来检验自己学到的成果;树道德、 分善恶,用卓越的理智融入生活、融入学习,走 向一条正确的路。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作者是美学大师 朱光潜 ,他自 1925年起出国留学8年,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十部著译,《给 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其中的第一部。他到英国不久,就开始为 开明书店的刊物《一般》 (面向中学生和一般青年)撰稿。这十 二封信以有 中学程度的青年 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 的姓名,只要是有中学程度的青年,就是受信人,都应该读读 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 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态、哲理,凡此种 种,无不在作者笔下汩汩流淌着,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 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 到 1929 年,这一组十二封信就结集出版。由于所谈问题十分 贴近当时国内学生、青年探寻人生道路时的种种迷茫、仿徨、 苦闷心情,因而此书一版再版,成为畅销书。
十一、 谈在露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十一 谈在露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本文通过记 述作者自己游览露浮尔宫,认真观赏《蒙娜丽莎》 的事情讨论“慢"与“效率”的优劣问题。文章开篇 对比描写“我”和那群美国人看《蒙娜丽莎》态度 的不同,引出对中世纪的“慢”与现世纪的“快” 的深入讨论,并用中世纪的大教堂与现世纪的钢铁 房屋、手工湘绣和机械编织的杭绣的区别来讨论 “效率”,最终得出结论:“效率” 决不是唯一的估 定价值的标准, 所以我们能欣赏一般人的空想、 能 景仰不计成败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的人。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潜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品读课)
朱光潜
• 体裁: 书信 • 作者: 朱光潜 • 成书时间: 1929年 • 文学地位: 当代美学大师朱光潜成名作
一、作家作品
朱光潜(1897- -1986年),中国著名 美学 家、文艺理论家、教育 家、翻译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1921年,朱光潜 发表了白话处女作《福鲁德的隐意识说与心理分析》,随后又发 表《行为派心理学之概略及其批评》《进化论证》等读书心得, 初步形成自己对治学和学术研究活动的看法。1922年,他在 《怎样改造学术界》中,倡导培养“爱真理的精神”“科学的批 评精神” “创造精神”和“实证精神”。这些观点一直影响着
七 、谈升学与选课
七 谈升学与选课: 本文讨论了中学毕业后 开学遇到的两个问题,即开学和选课。在讨 论开学问题时。作者把升学问题分为选校、 选科两个问题,然后先讨论当时中国大学的 特点,并强调上大学不能把文凭当作找饭碗 的敲门砖;而后讨论选科的问题,作者强调选 科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最后,作者讨论选校、 选科要按照自己的兴趣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本 身是种享受,是与自己的兴趣有着密切关系。
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 中国作协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朱光潜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单》 《谈美)《评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 《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 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G.E.莱辛的《拉奥 孔》、G.H.F.黑格尔的《美学)、B.克罗齐的《美 学》、G.B.维柯的《新科学》等。 朱光潜学贯中 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 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 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 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 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 ,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 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二、内容摘要
一 谈读书
一 谈读书: 本文是一篇阐述读书道理的文章, 所谈的道理和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作者开 头简略交待了写作缘起,然后说明读书的重要, 再谈读书的方法及书多之累、书多之弊。这是 全文的重点, 作者进行了分层论述。每个自然 段说一个道理。 在论述如何读书时,先说精法 的重要,再说如何精读,如何先博而后约,如 何围绕中心读,如何系统地积累、储存等。
他漫长的学术道路。香港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大学吴半中国 公学中学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1924年,撰写第 一篇美学文章 《无言之美》 1925年出国留学,获文学硕士、博 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四川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任教。并任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 名誉会长。历任全
十二 、谈人生与我
十二 谈人生与我: 本文是作者《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 最后一封,主要探讨了作者对看待人生的两种态度的看法。 文章开篇先介绍了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第一种看待人生的 方法” :站在前台看待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看得和旁人、鸟 兽虫鱼一样,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是最重要的。“第二种看待 人生的方法”:站在后台看待他人的人生,把人和物律看待, 看人生的悲喜剧。接着从草木虫鱼的身上得出我们的人生态 度,不在生活以外寻求生活方式和目的,无论是生活幸运还 是遭遇磨难都无伤天地之和,生活就是生活本身等:并强调了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与人类相比都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 观点。最后,文章讨论“人生的价值在于人生的有悲剧”的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本文是在当时中 国的中学生只会空谈或口号而不能走入民间 的情况下而写的。文章开篇先介绍了叶楚伦、 恽代英等人如何对待国事的问题,并列举了 上海大同大学不鼓励学生参加爱国运动的章 程等。然后讨论当时国人的通病,即只编动 “类我”的观点。作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 的,作为中学生要敢于走入民间,要敢于放 下架子,要敢于从自身找出个人的错误等。
六 谈多元宇宙
六 谈多元宇宙: 本文讨论了“人生是多方面的, 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 价值标准。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 宙中的价值”的观点。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 论述了“道德的宇宙”“科学的宇宙”“美术的宇 宙” “恋爱的宇宙” 各自的特点。最后点明作者的 想法:“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 宙” 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 里完美 的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 凤毛麟角。
• (2)善于使用整齐的语句。比如《读动》中,“愁生于郁, 解愁的方法在泄; 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用整齐的句式表达“解愁"的方法:再如 《谈静》中,“比方路边有一 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 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人面,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 征”,用整齐的语句表述不同的人对同种事物的不同看法等。再如《谈十字 街头》中的“儒家的礼教,五芳斋的馄饨,是传说;新文化运动,四马路的 新装,是时尚”。再如《谈在露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中用“不德所谓希 腊的生气,罗马的淫欲和中世纪的神秘"写中世纪的特点等。
二 、 谈动
二 谈动: 文章主要讨论了用“动”来解除个 人烦恼的问题。开高先从有些人心存“烦恼”入 手,写一般人的厌世哲学;也谈自己有时也很烦 恼。接着表明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 自然,只得服从自然的观点。然后用“能动,能 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 解说自己观点的正确,以此证明有烦恼的人不要 忘记用“动"来解除自己的悲伤情绪。
四、艺术特色
1.文字简洁而意味隽永。
• 朱光潜先生遵循“灵性的爆发,天性的流露”的行文理念,将那些十分艰涩、 谈论人生修养的哲理变得生动活泼,新鲜有趣,在平易的语言中蕴藏着内涵 和韵味。
• (1)善于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作者在论述个人观点时,为了使文章更加形象、 生动等,注重修辞的使用。比如《谈动》中,在讨论人内心中的“烦闷”时, 作者以自己为例,写到:“在心气和平时,我景仰希腊廊下派哲学者,相信 人生当皈依自然,不当存有嗔喜贪恋;我景仰托尔斯泰,相信人生之美在宥 与爱;我景仰白朗宁,相信世间有丑才能有美,不完全乃真完全。”
五、 谈十字街头
五 谈十字街头:文章开篇解说了“走向十字街头” 的两层含义:一是从前的学生、士大夫们力求与世 隔绝,但成就空疏虚伪,所以近代哲学家就极力提 倡与现实生活接触;二是学术思想要走入民间,接 着分析“走向十字街头” 后我们应该如何做的问题, 因为学术思想容易世俗化。随后作者讨论了道德和 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冲破习俗的重要意义,即如果没 有人打破习俗,人类早就会被乌烟瘴气闷死。最后, 作者提倡人们要敢于打破偶像,要敢于亮出自我, 不能淹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中。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述更 有说服力。
(1)善于列举名人事例说明道理。文章+分注重 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道理。比如《谈读书》中列 举了孙中山、富兰克林等名家的读书事例证明许 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在《谈动》中, 列举晋人陶土行的故事;在(谈作文》中列举托尔 斯泰、小泉八云等人的事例等。
(2)善于使用引用论证的手法。比如《谈静》中, 引用了朱熹的诗歌、日本人小林茶的伴句以及陶 渊明、嵇叔夜、王摩请等人的诗句等:再如《谈十 字街头》中,列举了雪莱、卡莱尔、罗素、路易. 笛鏗、泰戈尔、甘地等人。
九 、谈情与理
九 谈情与理: 本文从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角 度强调了情感比理智更重要。为了证明这个观 点,作者先讨论了“规范和事实”之间的关系, 着重指出如果规范不根据事实制定,就不可能 实现,也没有任何意义: 接着,作者讨论了“情 感的生活”比“理智的生活”更加幸福的道理。 最后,作者又讨论了“同理的道德”和“同心 的道德”的区别以及“孝”的内面等,以此得 出结论: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纵使理 智能支配情感,而理性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 是理想的。
三、 谈静
三 谈静: 文章是从“感受”的角度讨论人生 的快乐。开篇讨论了“感受”的内涵,即感 知到对象、对象引起人的心灵的反应不同个 体的反应有差异等, 然后讨论“领略”能够 让人生更快乐的道理,接着讨论“静趣”, 即“静”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趣味。最后, 讨论了“静的修养不仅可以使你领略趣味, 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