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寓言两则

合集下载

24寓言二则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24寓言二则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第一天:已丢 叹气 不补
亡羊补 牢 为时不晚
第二天: 又丢 后悔 快修
讨论:如果养羊人没有赶快修羊圈, 结果会是怎样?
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
以后再受损失。
你能为下面的词语找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巴望(

焦急(

后悔(

忠告(

填一填,说说加上括号里的词语后有什么不同。
(1)力气(
)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2)从此,他的羊(
)没丢过。
24 寓言二则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练习
拔苗助长
从前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 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心中焦jiāo)急,在田边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 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他一直忙到 太阳落山,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不少。 他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一边喘(chuǎn)气一边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 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 都枯死了。
巴望快长
拔苗
(原因)
(经过)
拔苗助长
农民累成了 这样,可结果怎 样呢?
从前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 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心中焦(jiāo)急,在田边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 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他一直忙到 太阳落山,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不少。 他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一边喘(chuǎn)气一边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 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 禾苗为什么 都枯死了。

24寓言二则

24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读课文,说说这则寓言向我
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揠苗助长
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 个人觉得禾苗长得太慢?
巴望
天天到田边看 自言自语
焦急
转来转去
揠苗助长
讨 论
为什么这个人费了那么多力气, 但结果禾苗全枯死了呢?
揠苗助长
想一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急
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
揠苗助长
读读想想
1、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去掉句中红色部分,句子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
五、 布置作业:
• 学生自己提作业建议。(读更多的寓 言故事;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画画等。)
听课文录音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 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 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羊圈就不用修了。
一、拼一拼,写一写。 kū long quàn gào pán chan ( ) ( ) ( ) diāo zóu hòu huǐ yù yán ( )( ) ( )
yáng juàn yuán zé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遇( ) 悔( ) 寓( ) 梅( ) 盘( ) 叼( ) 盆( ) 叨( )
1、《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 我们什么道理? 答: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 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2、你想对这个养羊人说些什么? 答:你知错能改,真值得我学习。
3、小明不小心打破了张伯伯家的 窗玻璃,却因为害怕,而一直不敢 去向张伯伯认错,你要怎么劝他?
答:我会对小明说:“做错了事要勇 于承认。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你 知错能改,张伯伯一定会原谅你的。”

24寓言两则

24寓言两则

字词乐园
近义词辨析
词语
相同点
不同点
造句
跑完接力赛,我
筋疲
侧重于一点 累得筋疲力尽,连回
力尽
儿力气也没有了。教室的力气都没有
都是成语,都有非
了。
常劳累的意思。
疲惫 不堪
强调疲惫得
接连地加班,爸
受不了。
爸已经疲惫不堪了。
字词乐园
词语导学 【揠(y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文中指农夫嫌禾苗长得 慢,用手向上提,以助其生长,结果所有的禾苗 都枯死了。造句:学习应该循序渐进,如果急于 求成,揠苗助长,我们会得不偿失的。 【巴望】盼望。文中指农夫希望自己的禾苗 长得快些。造句:天要下雨了,我巴望爸爸早点 回来。
在写作中运用什么描写,要根据主题的需要而 定,而且描写要有个性,突出人物形象。
拓展提升 寓言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文的形
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 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寓 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后来一些文人学 者一方面引用人们已经创作出来的寓言,另一方 面又不断创作新的寓言,作为论证或辩论的手段, 这样,大量的寓言便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 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造会 jiāo 字 意
笔顺
写法:上部右 边四横间距
结上
构下

繁 体

J

笔 画
12 画
组词
焦急 焦虑 烧焦
匀称。
煤焦

形近
蕉(jiāo)香蕉 瞧 (qiáo)瞧见

焦 焦焦
运用
灶门前的烧火棍 子——焦头烂额
字义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24、寓言两则》课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24、寓言两则》课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24、寓言两则》课文24寓言两则揠(yà) 苗助长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他的儿了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边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鹬蚌相争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

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教师)1.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

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

24《寓言两则》.ppt

24《寓言两则》.ppt
24 寓言两则


寓言是一种短小精 悍的文章,往往用虚构 的故事或者拟人的手法 来说明某个道理。
守 株 待 兔
亡羊补牢
滥 竽 充 数
掩耳盗铃
焦急 宋国 疲劳 纳闷 枯死 啄食 筋疲力尽 鹬蚌相争 兴致勃勃 毫不示弱
《揠苗助长》写了(
),结果(
)。
《鹬蚌相争》写了( ),结果(
)。
一个寓言可以可分为身体和灵
寓意 通过鹬蚌相争却让渔人从中获 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双方争利,互 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 而让别人从中获利。所以我们做事 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 让。
寓 寓言 寓意
则 原则 守则
宋 疲 闷 弱
宋代 疲劳 纳闷 弱小
宋词 疲惫 郁闷 虚弱
焦 焦急 焦虑 勃 勃发 勃动 枯 枯叶 荣枯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 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 觉得禾苗一点也没有长,心 里十分焦急。
1、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 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 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 累的筋疲力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
是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
是灵魂 。
——拉封丹
揠 苗 助 长
词语宝宝回家了
兴致勃勃 一大截 巴望 揠苗助长
` ya
jiao
焦急
枯死
yu`
筋疲力尽
寓言
学习要求: (1)读第一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什么?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用横线标出来。 (2)抓住重点词语读出自己的感受。
大截!”

24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24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24寓言二则《揠苗助长》寓言一:《揠苗助长的农夫》有一个农夫在田地里种植稻谷,他非常勤劳,每天都会认真地浇水、施肥和除草。

一天,他听说了一种关于稻谷生长更快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稻谷刚开始长出嫩芽时,要拔掉一部分芽苗,这样剩下的芽苗就会得到更多的营养,生长得更快更好。

农夫决定一试这种方法,他盯着田地里的稻谷,等到嫩芽刚刚冒出地面,他就开始拔掉部分芽苗。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农夫发现稻谷的长势变得很差,比之前要慢得多。

原本美丽的稻谷田,现在变得凋零而又瘦弱。

农夫感到非常困惑,他反思自己的做法,才意识到揠苗助长这一方法是一个谬论。

他意识到稻谷的生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需要时间和适当的营养。

过度干预只会让稻谷受到伤害,无法正常生长。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人类在追求事物发展时,有时会急于求成,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来加快进程,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被干预和加速。

有时候,我们需要给予事物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它们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

寓言二:《揠苗助长的花农》从前有一位花农,他有一片种花的花园,花儿们生机勃勃,每天都娇艳欲滴。

花农听说了一种方法,说是在花卉生长期间,可以将花稍微修剪一些,这样花就会更加茂盛、繁花似锦。

花农迫不及待地试了这个方法,他每天都修剪花朵,希望它们能够更加茂密。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花农发现他的花园里的花朵越来越少,而且也没有之前那么美丽了。

花农感到非常沮丧,他反思自己的做法,才明白了揠苗助长这一方法的荒谬。

他明白到,花朵生长是有一定规律和时间的,过度修剪只会削弱花朵的生命力,让它们无法正常茁壮成长。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在追求事物的美好时,过度的干预和干扰并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和节奏,我们应该给予它们适当的时间和自由,让它们自然生长,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结语这两个关于《揠苗助长》的寓言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无论是农夫还是花农,他们都试图通过干预来加快事物的发展,然而却事与愿违。

24 成语故事二则 塞翁失马 破釜沉舟

24 成语故事二则 塞翁失马 破釜沉舟
过了几个月,塞翁丢失的那匹马居然回来了,而且还带 回了一匹好马。
邻居们知道了这件事,纷纷来向老人祝贺(hè)。可是 塞翁并没有高兴,他对大家说:“这有什么可祝贺的呀!谁 能料到这是不是一场灾(zāi)祸呢?”果然没过几天,老 人的儿子骑那匹马时,摔下马跌(diē)断了腿,成了瘸子。
丢失了马 带回好马 跌断了腿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6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2021/9/62021/9/62021/9/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62021/9/6September 6,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62021/9/62021/9/62021/9/6
背水一战韩信完壁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望梅止渴曹操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卧薪尝胆勾践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三顾茅庐刘备东窗事发秦桧如鱼得水刘备退避三舍重耳初出茅庐诸葛亮图穷匕见荆柯寓言故事类拔苗助长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坐井观天刻舟求剑叶公好龙守株待兔画蛇添足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掩耳盗铃画饼充饥画地为牢对牛弹琴盲人摸象买椟还珠民间传说类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火眼金睛八仙过海开天辟地嫦娥奔月结束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24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24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24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前构思与反思本节课的是从朗读入手,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寓意。

在朗读方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如分组、小组、同桌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朗读,都能很好的领会到寓意,另外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去体会种田人盼望禾苗快些长高的那种迫切的心情,通过分析感悟理解本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在教学过程中,我所采取教学方式都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操作中朗读理解感悟等目标均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讨论“巴望”能否换成“盼望”“希望”和理解“总算”等词语时,学生们能很快达成共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2、学习《揠苗助长》。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2、学生按要求查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例:3、带着问题读课文。

(1)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2)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4、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ng",不要读成"ch2ng"。

"窜出"的"窜"应读"cu4n"不要读作,"cu1n"。

(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

(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

"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四、学用延展: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板书设计: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渔翁得利
教学反思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龙泉镇中心小学集体研究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三年级6册第8单元日期:2010年3月15日(星期一)
课题
24、寓言两则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识记
理解
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4.知道两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突破重点
难点设想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媒体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
3.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5.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