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给我的启示 议论文作文
六年级作文议论文:1 1=2的启示

六年级作文议论文:1+1=2的启示
1+1=2是我们从刚入小学前就明白的数学计算题,如果说得简单点,不就是一个糖加另一个糖等于两个糖。
但是,你有没有从这么简单的数学里体会出深刻的道理呢?我想,大概没有。
大家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一个父亲有九个孩子,这九个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会团结,任何一个孩子见了哥哥和弟弟就像见了敌人似的冷眼相对。
在这位父亲临终前,他把儿子都叫到身边,给他们每人各发了一双木筷子,让九个儿子折断它,“啪嗒”九双筷子都断了。
父亲又拿出来九双筷子捆在一起让他们一个人一个人折。
九个人怎么也折不断。
他们有的急得满头大汗,有的急得面红耳赤,有的都用上吃奶的力气了……这时候,父亲轻声告诉他们:“你们记住,如果你们团结一心,就像这九双筷子捆在一起一样,任何困难都不能打败你们!”孩子们懂事的点点头。
父亲见了安详地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
九个孩子从此牢记父亲的遗言,团结一心,不忘父亲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课。
看了这个故事,1+1=2你应该知道是什么了吧!它就是“团结”。
许多事情也是1+1=2!
先说班级。
班级是五十几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组成的“大家庭”。
如果五十几个孩子不团结,这个班级会多乱?孩子上课不带红领巾,下课冲跑,教室不打扫卫生,回家不排队……这个班级可能会是优秀班级吗?如果,大家一起玩的时候,有个同学受伤了,大家无视他(她),这个班级团结吗?
再说说大自然。
如果小花不要泥土的营养,它怎么长大呢?如果小鸟不给大树啄虫,大树的病怎么能好呢?
在生活中,团结的力量有多么伟大!团结让我们有爱!团结让我们有力量!团结让我们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关于2和2吵架的汉字故事作文

关于2和2吵架的汉字故事作文
在一个热闹的汉字小镇上,俩“2”哥们闹掰了。
其实也没啥大事儿,就是观点不合,谁也不服谁。
小镇上的其他汉字都躲得远远的,怕被这俩家伙的火爆脾气波及。
只有“和”字,这个老好人,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我说你俩,至于吗?”和字笑嘻嘻地说,“都是‘2’,各有各的好,有啥好吵的?”。
一个“2”瞪大了眼睛,“我代表的是力量,是双倍的能量!”另一个“2”也不甘示弱,“我代表的是平衡,是对称的美!”。
和字叹了口气,摆摆手,“算了算了,都是好兄弟,何必争个高低呢?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好。
一起为小镇添点色彩不是更好吗?”。
俩“2”听了和字的话,都愣住了。
仔细想想,确实没必要吵个不停。
他们都是汉字小镇的一部分,各有各的价值。
于是,俩“2”相视一笑,决定不再争执。
他们决定一起为小镇做贡献,一个代表力量,一个代表平衡,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汉字世界。
和字看着他们和解,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汉字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与快乐。
关于数字2的联想作文400字左右

除夕活动策划方案_活动策划
一、活动主题,欢乐迎新年。
二、活动时间,除夕当晚。
三、活动地点,公司大厅。
四、活动流程:
1. 晚餐,安排丰富多样的自助晚餐,包括传统的年夜饭菜肴和
西式美食,让员工们在美食中感受节日的喜悦。
2. 文艺表演,安排公司员工自愿参与的文艺表演节目,如歌舞
表演、小品表演、诗朗诵等,展现员工的才艺和活力。
3. 互动游戏,设计有趣的互动游戏环节,让员工们在游戏中放
松身心,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4. 新年倒计时,在午夜时分,组织员工们一起进行新年倒计时,通过烟花、烛光等方式营造欢乐的氛围,迎接新年的到来。
五、活动亮点:
1. 创新节目,鼓励员工自愿参与文艺表演,展现个人的才艺和风采。
2. 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设计有趣的互动游戏,增进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
3. 团建氛围浓厚,通过共同参与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六、活动预算:
1. 餐饮费用,XXXX元。
2. 节目表演费用,XXXX元。
3. 装饰布置费用,XXXX元。
4. 奖品和礼品费用,XXXX元。
5. 其他杂项费用,XXXX元。
七、活动效果评估:
1. 参与度,通过员工的参与度和反馈情况,评估活动的吸引力
和影响力。
2. 团队凝聚力,通过活动后的团队氛围和员工之间的互动情况,评估活动对团队凝聚力的影响。
3. 活动成本,评估活动的实际成本和预算之间的差距,为未来
活动的预算提供参考。
以上为除夕活动策划方案,希望能为公司员工带来一场欢乐的
除夕之夜,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顺应自然与保全天性作文800字议论文【2篇】

顺应自然与保全天性作文1在《庖丁解牛》中,庖丁对于自己高超的技术,大抵是这样讲的:我所修炼的道理超过了技术,顺着牛体的结构,才能将肉脱下。
这就启示我们:顺其规律十分重要。
那么什么是《庖丁解牛》中的“因其固然”呢?我们都知道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他所推崇的思想是顺其自然,这与庖丁的“因其固然”是相通的。
无非是顺应自然规律,沿着一条路走,顺应牛体的自然结构去解牛。
将这事比作一叶小舟吧,若逆着水流向上,很难到达目的地。
而如果顺应自然规律,顺着水流飘荡,那样即使你没有桨,也可以离自己的目的地越来越近。
这就是“因其固然”,顺着其本来的样子。
为什么我们要像《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一样顺其自然?鲁迅先生曾说过“这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便是原因。
顺着规律前行如开辟新路,成功的希望也就从渺茫中走来了。
倘若这些人们不顺应自然规律,从天上走,那想来也有些忍俊不禁,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
从鲁迅先生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得到希冀。
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也说:“顺应自然科学规律是一切物理及任何事物开端的必然要求。
”《海的女儿》这篇童话我们可以说读得滚瓜烂熟。
故事的主人公小美人鱼正是渴望一双能在陆地上行走的腿而违背了自然规律,没有因其固然,所以才会在七彩的阳光下变成泡影。
这便是违背了自然规律,没有做到因其固然,所以要付出的代价。
这一切也表明了为什么我们要因其固然,顺应规律办事。
因其固然是否意味着麻木不仁,墨守成规呢?不是的。
我们应该学会怎样因其然。
首先要合理判断。
在因其固然前,我们应先判断什么是“固然”。
也就是哪个才是自然规律,若是判断错误,便不能顺应自然规律。
其次,灵活运用。
辨别了什么是自然规律后,便开始顺其规律。
这就不得不提到《庖丁解牛》中庖丁顺应事物的方法:庖丁特意避开大骨,沿着牛肉中的条理。
他也告诉我们应该避开锋芒,沿着更加顺畅的那条路走下去。
做到这两点便可以做到真正的因其固然。
用2写一篇数学作文

用2写一篇数学作文在数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2”这个数字可有着不少有趣的故事和独特的魅力。
记得小时候,我第一次真正认识“2”,是在分糖果的时候。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妈妈买了一包糖果回家,我兴奋地围着她转,满心期待能马上品尝到那甜蜜的滋味。
妈妈说:“宝贝,咱们来分一分糖果,公平起见,咱俩一人一半。
”于是,她把糖果一颗一颗地数着,分成了两堆。
我瞪大眼睛看着,发现每一堆的糖果数量居然是一样的!那一刻,“2”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代表着公平和平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2”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在加减法里,2 加上 3 等于 5,5 减去 2 等于 3,它就像一个活泼的小精灵,在数字的舞台上跳来跳去。
乘法中,2 乘以 4 等于 8,除法里 8 除以 2 等于 4,它又展现出了规律和秩序的一面。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小明有2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 2 倍,问小红有几个苹果?我当时心想,这多简单呀,不就是 2 乘以 2 等于 4 嘛。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写下了答案 4 个。
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傻眼了,这道题居然做错了!我满心疑惑,去找老师询问。
老师耐心地指出来,说题目里问的是小红比小明多几个苹果,应该是 4 减去 2 等于 2 个。
哎呀,我当时那个懊悔呀,就因为没仔细读题,把简单的“2”给弄错了,这也让我明白了,做题可不能马虎,要认真看清每一个字。
到了中学,“2”在函数、几何等知识里更是频繁亮相。
比如在二元一次方程中,x + 2y = 5,通过不断地计算和推导,求出 x 和 y 的值,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解谜游戏,而“2”就是其中关键的线索。
在几何图形里,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2 厘米,宽是 1 厘米,它的面积就是 2 乘以 1 等于 2 平方厘米。
看着这些由“2”参与构建的数学世界,我越发觉得数学的奇妙和有趣。
还有一次,和家人一起去超市购物。
我看中了一款巧克力,标价是2 元一块。
关于数字2的联想作文400字左右

关于数字2的联想作文400字左右
关于数字2的闲聊。
说到数字2,我就想到了一对双胞胎。
小时候在小区里看到一
对长得一模一样的双胞胎,每次我都得仔细瞧瞧才能分清谁是谁。
数字2就有点像这种感觉,简单但又有种微妙的差异。
哎呀,提到数字2,我又想起小时候学钢琴了。
二分音符,那
可是基础啊!每个曲子都离不开它,像心跳一样有规律。
数字2在
音乐里就是节奏和旋律的基石。
还有啊,你知道吗?在我们这儿,数字2特别吉利。
结婚的时候,人们都喜欢选双数日子,寓意着成双成对,幸福美满。
所以数
字2在文化里可是个吉祥的象征。
不过,有时候数字2也让我想到些不那么美好的事情。
比如,
考试的时候,有时候选择题就是两个选项看着都对,选哪个都纠结。
这时候数字2就成了一个难题,让人头疼。
总的来说,数字2就像生活里的小插曲,有时候简单直接,有
时候又让人捉摸不透。
但不管怎样,它都是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人又爱又恨。
关于2和2吵架的汉字故事作文

关于2和2吵架的汉字故事作文
哎哟,这两个“2”可真会吵啊!一个觉得自己在书法上美翻了,另一个觉得自己在数学上才是老大。
我说你们啊,就不能和平共处吗?
那个书法“2”可真会吹,说自己在哲学里还代表了啥对立统一,宇宙万物都得靠你?别闹了,你当你是万能钥匙啊!
数学“2”也别得意,说自己是科学的基石?那你也得看看,没
有那些科学家们的智慧,你也就是个普通的数字而已。
来来来,大家别吵了,都各退一步。
书法“2”你就继续在你的
宣纸上炫耀吧,数学“2”你也继续在数学世界里发光发热。
咱们汉
字王国这么大,总得容得下你俩的骄傲不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给我的启示议论文作文
本文是关于《2+2=?》给我的启示议论文作文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今天,我看了一则故事,题目是《2+2=?》,讲的是一群大学生在听一位数学家讲课。
数学家在黑板上写了“2+2=?”这道题,并说:“你们谁会做这道题目,就可以当数学家。
” 2+2=?是一道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做的算术题目。
大学生们认为这是一道表面简单,而实质深奥的题目,因此都在苦思冥想,没有一个人回答,这时有一个人突然举起了手,怯生生地说:“2+2=4。
”这时,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以为数学家会说他错。
出乎意料的是,数学家说:“对了,你们觉得我的题目很难吗?其实数学家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相信事实,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当数学家。
”看了这则故事,我想我们身边的一些同学做了作业一点也没有把握,总是等着别人的答案,这和没做有什么两样呢?要么不做,我想做了就一定得做好,相信自己,如果确实不懂的话就去虚心求教,为什么要相信答案呢?我看到有些同学的作业,老师问他“这样做对吗?”,他的回答就含糊了,或者第一次回答“对的”,当老师再问一遍或问第三遍时他就会说“不对的”了,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把握,即使他做的时候比较肯定。
难道就没有一点自信与把握吗?
一个问题回答下来,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要前后矛盾、犹豫不决,就连最简单的答案都会有疑惑,因为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变
得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相信自己,冲破心理障碍吧,我想那样我们才会有科学精神。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