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0岁中青年高度近视眼底改变及相关生物参数演变趋势
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

病理性近视需防治结合
预防
高危人群:高度近视家族史、远视储备少、用眼 负荷大且双眼视功能异常
宣教:减少眼部碰撞和激烈运动。 定期眼底检查,遇闪光感,尽快检查。
眼轴控制
后巩膜加固术:控制近视发展和预防眼底病变 周边离焦软镜?阿托品?
并发症的治疗
CNV :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室一线治疗 斜视 手术 黄斑孔 、网脱: 玻切或联合注气手术 周边网膜病变:初发可半年随访,不能随访的必要时行视网
近视
单纯性高度近视以屈光矫治为主
框架眼镜 简单有效,但边缘厚,较重,眼镜外观缩小,网膜像缩 小
接触镜
软镜 建议高透氧的硅水凝胶软镜 、周期短 硬镜 光学性能好、角膜散光可通过泪液镜矫正。
角膜屈光手术
基质手术 FS-Lasik(<-12.00D),SMILE(<-10.00D) 表层手术 PRK、LASEK、TPRK(<-8.00Ds) 禁忌:圆锥角膜、角膜薄(<480µm,预期剩余低于250µm)
玻璃体液化、后脱离
黄斑漆裂纹、Fuchs斑, CNV,牵拉性黄斑裂孔、 劈裂、网脱
辅助检查
屈光:主客观验光,等效球镜度在-6.00D以上 眼轴:IOL-Master或Lenstar/A超
单纯性高度近视:曲率性和轴性 病理性近视:当角膜43D时,眼轴大于26.5mm
视觉电生理
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
高度近视患者 从6岁到80岁的眼底演变图 启示?个体、群体
2
高度近视流行病学数据
全球高度近视1.63亿,到2050年将达到9.83亿 亚裔人群患病率远高于非亚裔人群 亚裔人群中,青年患病达6.8%~21.6% 我国青少年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
教你如何选择近视治疗方案-近视防控措施的四个要点

• 3-6岁:角膜补偿,从44D 到43D; • 6-15岁:晶状体补偿,从21D到19D
– ②18岁时仍然保持+1D的正视屈光度,为眼球在18~ 25岁的继续发育的约0.33mm/-1.0D做好缓冲
• 3岁时21.5mm的眼轴、+2.5D 的正常发育状态, 在10~-15年间,以0.10mm/年和-0.25D/年的速 度发育才有可能将眼球控制在 “正视眼”范围
教你如何选择近视治疗方案 ——近视防控措施的四个要点
石一宁 2015-8-15洛阳博爱眼科医院5
• • • •
二次发育理论 眼压内扩张理论 隐性近视概念的提出 过高是起点中国近视 的原因 • 近视发病机制、病因、 治疗方法对近视防控 的误导及其启示
问题:中国人为什么近视越防越多?
2
(macunsheng559,22y) ≤20岁,≥-6.0D ≤20岁,≥-10.0D ≤20岁,≥-15.0D 281#高近-OD,9岁,-6D,1.0 13#高近-OD,15岁,-13D,0.6 109#高近- OD,6岁,-20D
3、眼球发育及近视:预测18岁屈光度
• ①屈光度:
– 18岁近视程度D=起病程度D+[(18岁-发病年龄)×0.22D/年] – 24岁近视程度D=-1.0D+起病程度D+18岁近视程度D
•
②屈光成分:
– 18岁近视程度D=7岁D+[(22.5-眼轴)×3D+(18岁发病年龄)×(-0.1mm×3D)]+ [(43-角膜曲率)+ (21-晶状体曲率]]
• • • • 第一步 标准验光及基础数据采集 第二步 睫状肌麻痹 第三步 7天复验光 第四步 21天验光
不同近视程度儿童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改变

不同近视程度儿童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改变姚永屿;夏鸿慧;范卫;李从谊【摘要】目的:探讨4 ~ 10岁不同近视程度儿童视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改变.方法:收集2012-01/2014-05于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儿童12例(屈光度≥-6.00D),中度近视儿童14例(-3.00D≤屈光度<-6.00D),轻度近视儿童14例(0D≤屈光度<-3.00D),对所有患儿完善RNFL厚度测量,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高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为102.36±10.33μm,中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为106.52±9.46μm,轻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为112.66±9.79μm.高度近视组较轻度近视组儿童平均RNFL厚度变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相比,RNF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下方象限,高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RNFL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组各象限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度近视患者平均R较轻度近视组明显变薄,且在下方象限高度近视与中度近视组较轻度近视组均明显变薄.在对近视儿童的诊疗过程中,我们应当完善近视RNFL 厚度检查辅助诊断,可为近视儿童的观察及随访提供客观指标.【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5(015)006【总页数】3页(P1097-1099)【关键词】儿童;屈光不正;视神经纤维层【作者】姚永屿;夏鸿慧;范卫;李从谊【作者单位】526100 中国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眼科;526100 中国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眼科;526100 中国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眼科;526100 中国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Evaluation of 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in myopic childrenYong-Yu Yao, Hong-Hui Xia, Wei Fan, Cong-Yi Li•AIM:To evaluation the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 thickness in children from 4~10 years associated with myopia.•METHODS:Forty Chinese children between 4 and 10 years of ag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s test subjects. Patients whose manifest refraction measurement values ranged0D≤diopter<-3.00Dwere classified as low myopia group (14 cases), those -3.00D≤diopter<-6.00D were classified as moderate myopia group (14 cases), and those ≥-6.00D were classified as high myopia group (12 cases). RNFL thickness was measured by time-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Stratus OCT; Carl Zeiss Meditec) for every subject. •RESULTS:The average RNFL thicknesses were 102.36±10.33μm in high myopia group, 112.66±9.79μm in low myopia group and 106.52±9.46μm in moderate myopia group.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high myopia and low myopia groups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und neither between high myopia andmild myopia groups, nor between moderate myopia and low myopia groups (P>0.05). In addition, RNFL thickness was decrease especially in the inferior quadrant in children with high myopia and moderate myopia compared with low myopia groups (P<0.05).•CONCLUSION:The average RNFL thickness is significantly thinner in high myopic children relative to low myopic children. And, the average RNFL thickness of inferior quadrant is significantly thinner in high myopic and moderate myopia children relative to low myopic children. Therefore, when interpreting OCT results of RNFL thickness in the clinic,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myopia. •KEYWORDS:children; myopia;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Citation:Yao YY, Xia HH, Fan W, et al . Evaluation of 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in myopic children. Guoji Yanke Zazhi(Int Eye Sci) 2015;15(6):1097-1099目的:探讨4~10岁不同近视程度儿童视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改变。
中国18—25周岁青年群体视力健康影响因素研究

第33卷第5期2021年5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 Vol.33No.5May2021 收稿日期:2020-08-20基金项目:浙江大学医学院卫生政策与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基金资助项目(zdygzc2018003)作者简介:王正栋(1993—),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硕士生,从事社会医学研究。
李秀央(1967—),女,浙江永康人,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研究。
李金林(1976—),男,广东和平人,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
引文格式:王正栋,李秀央,李金林.中国18—25周岁青年群体视力健康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33(5):69-74.中国18—25周岁青年群体视力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王正栋,李秀央,李金林(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摘 要:为了解我国18—25周岁青年群体视力健康的影响因素,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从个体、家庭、人际、社区等4个维度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25周岁青年群体视力呈现出近视高发率、程度深等特点,且自我保健意识不强。
建议实施“全生命周期”的视力健康促进行动,不断维系与改善其视力健康。
关键词:视力健康;青年;近视;影响因素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21.05.013中图分类号:R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21)05-0069-06 当前,我国民众视力问题不仅是一个健康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呈现出高发病率、低龄化、严重化等趋势。
视力不良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可能诱发青光眼、白内障、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黄斑劈裂、视网膜脱离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因此预防与控制视力不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3]。
近视的发病机制及防控研究进展

近视的发病机制及防控研究进展【摘要】近视是全球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也是近年来受到瞩目的公共健康问题。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亚洲人群近视患病率居世界首位,给个人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基于国内外有关近视方面的大量研究,本文总结并阐述了近视的发病机制、并发症及防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发展,本文为近视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干预手段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近视;机制;防控近视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良性屈光状态和眼部疾病。
据科学家预测,2050年近视患病人数将高达世界人口数半数以上,超过47.58 亿人,此种严峻形势使近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1]。
同时近视也为国家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其中亚洲人群居首位,欧美国家相对较低。
有关研究分析表明。
近视成为2010年之前世界范围内低视力首要病因,也是致盲重要病因之一。
到2050年,高度近视或将成为全球范围内首要致盲病因。
1 近视的发病机制1.1.遗传理论 19世纪末期科学家们就开始对近视遗传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
许多研究表明,近视作为一种成因复杂的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遗传成分起到了重要作用,有许多学者根据双胞胎对的相关性估计近视的遗传力。
目前得出不同国家、种族间近视遗传度为15% ~ 98%。
研究发现,与近视相关的遗传基因以及变异在家庭、种族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对于这些基因的研究可为在迈向近视的遗传学探索的道路上提供新的思路。
2.环境学说关于近视的发生发展机制、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环境因素也占据重要作用,但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还是独立作用于近视的发生发展进程中仍存在疑问。
目前很多关于影响近视环境因素的研究表明,随着儿童暴露在户外时间的缩短、教育程度的升高和近距离工作时间的延长,近视程度往往是加重的。
1.3生化机制有学者提出后巩膜结构的改变伴眼球大小的改变是近视发展过程中的特征。
在大量人离体眼球和动物活体眼球实验中发现,近视的眼球巩膜较薄,伴随着胶原蛋白等巩膜成分的减少、核黄素及紫外线促进巩膜上胶原蛋白交联对眼轴伸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延缓近视发展。
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参数与等效球镜、眼轴、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参数与等效球镜、眼轴、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分析史兰琴;宋虎平【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cular parameters and the spherical equivalent,axis,sex and age of juvenile myopia.METHODS From March of 2014 to March of 2015,220 myopia adolescents visited Shaanxi Tongchu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center whose diopter between-0.75 to 12.00D and ocular axial length ranged 24 to 27mm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mild myopia,moderate myopia and severe myopia group.The macular thickness,foveal thickness,the thickness of inferior,superior,temporal and nasal of inner ring and outer ring as well as other regions,together with macula volume were measured wit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And then correlation between macular parameters and spherical equivalent,axis,gender and age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thickness of superior of inner ring and nasal of inner ring was the thickest among all parts of macular.In foveal par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cular thickness between nasal of inner ring,superior of inner ring,temporal of inner ring,inferior of inner ring,nasal of outer ring (P<0.05).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n temporal of outer ring and inferior of outer ring,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average macular thickness and volume and spherical equivalent (r=0.154,0.207,0.213,0.170,P<0.05),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axial length (r=-0.211,-0.213,-0.255,-0.194,P<0.05).The fovealthickness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pherical equivalent (r=-0.201,P<0.05),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xial length of the eye (r=0.238,P<0.05).CONCLUSIONS The macular parameters of juvenile myopia were closely linked to the spherical equivalent and axial length.%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参数与等效球镜、眼轴、性别、年龄的相关性.方法从陕西省铜川市妇幼保健院眼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青少年中选取屈光度在-0.75~-12.00 D,眼轴长度为24~27 mm的近视患者220例,分为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其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中心区厚度,黄斑内环、外环的颞侧、上方、鼻侧及下方各个区域的厚度,视网膜体积进行测量,分析黄斑参数与等效球镜、眼轴、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青少年近视患者眼底黄斑内环上方与内环鼻侧厚度最厚,在黄斑中心区,黄斑内环鼻侧、内环上方、内环颞侧、内环下方及外环鼻侧的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黄斑外环颞侧、下方,平均黄斑厚度及黄斑体积与等效球镜呈正相关关系(r=0.154、0.207、0.213、0.170,P<0.05),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关系(r=-0.211、-0.213、-0.255、-0.194,P<0.05).中心凹黄斑厚度与等效球镜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201,P<0.05),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关系(r=0.238,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其黄斑参数与等效球镜、眼轴长度密切相关.【期刊名称】《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年(卷),期】2017(027)003【总页数】3页(P185-187)【关键词】青少年近视;等效球镜;相关性;眼轴;屈光不正【作者】史兰琴;宋虎平【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妇幼保健院眼科,铜川727007;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西安7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8.1近年来,近视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作为一种屈光性眼病,近视对黄斑区厚度以及体积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影响视功能及其结构,故而,对黄斑参数改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能够促进临床上对近视的正确评估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3]。
20岁以下学生高度近视眼底改变自然病程转归的观察

一
D( 4 4 6 3 ) 3 m(0 6 一l .2± 。7 、0 a 3 .9±1 1 ) . 1 可呈现病理性改变 , OD( 9 6 一1 一 .8±4 0 )2 m(7 5 . 3 、8m 2 . 3±12 ) . 9 眼底 仅呈现豹纹状改变。( ) 4 3组间 , 5岁组无 眼底改变 明显迟 于 一1 一l O岁组的改变 , 2组 中 , 后 无眼底改变时可耐受
最大度数为 一 , 8D 而眼轴分 别为 2 m 2 m; 9m 、6 m 豹纹状 改变 时, 最低眼轴均为 2 m, 8 m 但度数分别为 一 、 l ; 9 一 OD 病 理性改变时 , 最低度数均为 一l 眼轴分别有进展为 2 m 和 3 m, 现交替性 的在眼轴/ 5D, 9m 0m 呈 度数相对 稳定时、 度
数/ 眼轴增加 的现象。结论 2 0岁以下 学生 的高度近视形 态变化与 年龄 、 数有着 内在 的规律。 ( )0岁以 内屈 度 1l 光度 一 平均眼轴 2 m时多预示病理性过程的发生 , 6D、 6m 眼球 对眼轴等 变化 的耐受 程度差 ; 2 1 ( ) 0~1 5岁之问存
在着 快速的眼球发育演变规律 , 春身体发育 吻合 , 眼轴从 2 m到 2 m、 与青 但 6m 8m 再到 2 m 屈光度从 一 .5D 9m 、 52
葡萄肿 3 组。复方托 比卡胺 散瞳 , 主观检影验光测定眼屈光度 。结果
7 例 中, 改变 8%为非病理性改变 , 6 眼底 2 病
理性 改变相对在较稳定 的低构成 1.%。( ) l 58 1 ~ 0岁组平均近视度 一 .lD 平 均跟轴 2 . m 。但眼轴微小改 57 , 55 m
临床 眼科 杂 志 2 1 第 1 卷 第 1 00年 8 期
中国国人眼底病变状况大数据报告的全部内容

中国国人眼底病变状况大数据报告的全部内容摘要:1.眼底病变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普遍性2.《爱尔眼科中国国人眼底病变状况大数据报告》的发布背景和主要内容3.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眼健康问题的严峻性4.预防和应对眼底病变的措施和建议正文:眼底病变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普遍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中,眼底病变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眼病,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据《爱尔眼科中国国人眼底病变状况大数据报告》显示,60 岁以上人群的眼底检查异常率均高于21.39%,即每5 个60 岁以上的人群中就有一个眼底异常的人。
《爱尔眼科中国国人眼底病变状况大数据报告》的发布背景和主要内容为了让更多人关注眼底病变的严重性,爱尔眼科发布了《爱尔眼科中国国人眼底病变状况大数据报告》。
该报告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揭示了我国眼底病变的严峻形势。
报告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眼底病变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在60 岁以上的人群中,眼底病变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四分之一。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眼健康问题的严峻性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8 年,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5 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眼底病变等老年眼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眼底病变导致的视力损伤和失明人数已经超过了100 万。
因此,眼健康问题在我国已经变得尤为严峻。
预防和应对眼底病变的措施和建议为了降低眼底病变的发病率,预防和应对眼底病变的措施和建议如下:1.加强眼健康教育:通过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眼底病变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眼底病变。
2.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对于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眼底病变的迹象。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坚持锻炼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底病变的发病率。
4.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是眼底病变的重要诱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要】 目的 摘
石一宁
谢驰
观察 国人高度近视眼形成 后 ,l 4 2 一 o岁年 龄组 间青 春发 育后 期 中青 年人群 的眼底 表现 和其
演 变趋势 , 相伴随 的眼生物参数 的变化 。方 法 入选包括 :l 4 岁 、 以及 2 ~ o 屈光 度 ≥ 一 、 6D 眼轴 ≥ 5姗 。并 将年 2
I床眼科杂 志 2 1 缶 0 0年第 1 8卷第 2期
Jun f l ia 0 h a ooy2 1 V 1 ,8 № . ora o i cl p t l lg ,0 0,o.l , 2 l Cn h m
・ 7・ 9
・
临床研究 ・
2 ~ O岁中青年高度近视 眼底改 变及 1 4 相关 生物参数演变趋 势
H A 激光扫描眼底荧光造影系统进行荧光素/ R2 吲哚氰绿血管造影检查, 将跟底形态分为 4 : 组 无变化、 黄斑局限病
灶、 豹纹状 眼底 、 后极广泛病灶 或混合 ( 即病理 性近视 ) V / 。B I B超 仪测量 眼轴 , 将 眼球 形 态分 为无变化 、 匀 A 并 均 扩张、 后巩膜 葡萄肿 3组。复方托 比卡胺散 瞳 , 主观检影 验光测 定眼 屈光度 。使用 Tpo T6 自动 眼压 计测 量 ocnC 0 眼压 。结果 ()4 1 l4只眼中 , 同眼底 改变 的构成 年龄 基本 近似 (1 3 只 眼 ,1 一 6 ) )16 不 3—8 2 % 2 % 。07 .%眼底 改变 呈现非 病理性改变 , 中 4 .%为豹纹改变 , %无眼底变化 、 其 24 2 5 并且集 中于 2 岁以下组 (47 )②2 .%为病 理 5 4 .% ; 85 性改变 ( 较前期研究 的 2 岁组 的 1.% 明显 升高 ) 主要形成 于 2 以后 , 随年龄增 加 而构成 比加大 。( ) O 58 , 5岁 并 2 ①
龄分为4组: 2 岁组, 3 岁组, 3 ~5 一0 一 5岁组 , 4 岁组。对门诊查体和就诊人群 14例(4 一o 4 14只眼) 进行眼底照
相 、/ A B超 、 、 验光 眼压 等相 关 眼 科检 查 , 录 并归 纳 整理 。SSI. 记 P SO 0统 计 。根 据 眼底 镜 、 底 照 相 、 e e e 眼 H il r dbg
变仍在持续 ;2 发育期后形成的近视度数控制在 一 、 () 8D 眼轴 2 i 以内眼底可长期保持在豹纹状改变 ;3 4 7ml l ()0岁 组在较短眼轴可以出现病理性眼底改变提示正常的机体衰老与高度近视的退行性病变可以重叠 , 从而加速、 加重
后者 的发生 ;4 由于豹纹状 改变可 以耐受 较高近视度数达 1 () 0D以上 、 眼轴变化 2 — 0m , 较大 7 3 m 故豹纹 状改变 应 作为重 要的病理前改变标志 , 控制豹纹状 改变的不同 阶段 , 可能阻止进入 中老年龄段后 病理 性改 变的演变 和发生 ; ( ) 采用校正眼压 以排除球 壁的影响 , 个 阶段控制 眼压在正 常平 均值 以下 1 2个标准差 可能是安 全控制 眼底 5应 各 - 豹纹状 改变 向病理性改变转移 的指标 。
一
2 5岁组平均 一 、 8D 眼轴 2. 63咖 。眼轴 2 m、 8 m 屈光度 一 9D呈现豹纹状改变。② 一 0岁组、 3 岁组平均 一 3 一5
1. 、 O5D 眼轴 2. u 9t i 83nl n 以上眼轴呈现病理性眼底改变。③ 一 o岁组平均 一 15D 眼轴 2 m l 。2 o 4 l. 、 8m 。眼底变化
0 2 o4 er l f 0t 0yaso d
F N a 。 I h. oat ̄ tfO hh l o g 。 eFr ep  ̄ o i lfH an n A h i A G Y nX E C iD rrn ptam l y t it ol H s t u ia -n u p r o o h sP e pao
【 关键词】 中青年; 高度近视; 视膜退行性病变 ; 屈光度; 眼轴;/ A B超; 眼底荧光素/ 吲哚氰绿造影 ; 眼压
【 临床 眼科杂志 。 l ,89 】 2 O1: 0 7
- l v l t n te d fo la ilgc l a a eesrltd wi I ee oui 1 o r n so  ̄l rboo ia p r m tr eae l l t h my pc ̄[d t n Ch n s o n e p e o i n t. qi ie ey u gp o l
P o ic e p e sHop t l Xi 饥 7 0 6 C /a r vn eP o l ’ si 。 ’ a 1 0 8。 h n
Is ui O hh looy H an n A h i rv c 30 7 C /a Sl i ig Dp r e t p tam lg -h ni nt t no p ta l , uia , n u P oi e22 0 , hn ;i Y- n . eat n O hh lo y S ax t i of m g n l n m o f o
呈 多样 。@ 2 一 岁年龄段稳定在 一 1加 7D以内眼底可 以无改变 ; 豹纹状 改变可 以耐受 较高近 视度数 达 l 以上 、 OD 较大 眼轴变化 2 ~ 0m 病理性 眼底基本分 布在 1 7 3 m; 2D左右 。四组 间 , 2 岁组 与 一 0岁组相 似 , 3 ~5 2 ~ 0岁组 与 ~ 3 岁 组呈平 台状 , 4 5 ~ o岁组又呈多样性改 变。⑤眼压呈现较低平 均眼压水平 ( 均 l.8 mH ) 平 62 g 。结论 m 2 —o 1 4 岁 年龄段的高度近视形态变化 与年龄 、 数有着 内在 的规 律 。( ) 入青 春发育后 期 和成 年 期 的高度近 视 眼底 改 度 1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