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众传媒研究-印度崛起:国力基础与现实困境

合集下载

印度新媒体发展概况

印度新媒体发展概况

印度新媒体发展概况在新媒体领域,印度的崛起才刚刚开始。

据报道,宽带使用率在印度不断上升,电子商务迅速普及。

这些迹象显示,印度互联网业已经为大规模的增长做好了准备。

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发布报告称,“印度网民未来5年内有望翻3倍,在2015年将达到2.37亿人”[1]。

在吸引风险投资和私人权益资本方面,印度新媒体市场很受青睐,被视为下一个中国。

1991年,为了应对国际局势的巨大变化和国内经济危机,拉奥·辛格经济改革开始启动。

改革的主导思想是对公共部门进行体制改革,对私营企业给予支持和保护。

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极大地改变了印度的国家经济结构。

1998年,印度储备银行公布,“服务行业占印度经济活动的48%并将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2]。

在迅速发展的服务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信息生产、分配和处理业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信业开始得到政府的关注并被视为国家经济的制高点。

90年代开始的经济改革使印度的电信业可以将市场和技术两种力量进行整合并谋求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

经过论证,印度政府将建设世界级的电信基础设施作为保证国家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点并由此着手实施对信息技术行业的政策改革。

1994年,《国家电信政策》(National Telecom Policy,NTP)的颁布标志着印度电信及信息技术行业改革开始。

历经10余年,其相关管理政策继续调整并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印度新媒体产业政策分析(1994~2010年)20世纪90年代印度电信业改革的重点是信息技术行业与数字化行业的经济结构调整。

在此之前,印度电信业甴政府管理,实行垄断经营,主要是印度电信部(Depart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s,DOT)。

在拉奥·辛格经济改革开始的时候,印度电信业的发展非常落后,是1990年固定电话普及率最低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仅为0.6%(每百人)。

国际中的大国崛起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挑战

国际中的大国崛起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挑战

国际中的大国崛起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挑战国际中的大国崛起: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国际关系格局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在过去数十年间,印度、巴西和俄罗斯这三个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地缘政治地位,逐渐崛起为新兴大国。

它们在全球事务中的崛起不仅给国际秩序带来了重大挑战,同时也给其他大国如美国和中国带来了新的竞争对手。

本文将探讨这三个国家的崛起对国际中的大国格局所带来的挑战。

一、印度的崛起印度作为人口众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正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印度的经济增长持续稳定,并且具备许多国内外投资机会。

印度还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储备,这为其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了巨大潜力。

此外,印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公司的投资。

然而,印度的崛起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这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其次,印度的社会不平等问题较为严重,贫富分化严重困扰着该国的社会稳定。

最后,印度与其邻国之间存在边界争端和地缘政治纷争,这可能对其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造成一定的限制。

二、巴西的崛起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市场。

近年来,巴西经济增长迅猛,其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处于相当高的位置。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和能源供应国。

此外,巴西还在科技、航空航天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然而,巴西的崛起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巴西的基础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人力资源质量有待提高。

其次,巴西政治腐败问题突出,这导致政府的决策效率不高。

最后,巴西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境,这对国家的长期发展构成了威胁。

三、俄罗斯的崛起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最大的国家,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而被世界所瞩目。

俄罗斯拥有庞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并且其矿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俄罗斯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印度的崛起潜力与制约因素

印度的崛起潜力与制约因素

印度的崛起潜力与制约因素印度的崛起:潜力与制约因素孙士海【作者简介】孙士海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印度的政治领袖早在独立之前就相信印度注定要成为一个世界大国。

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一愿望没能实现。

印度既没有崛起为世界大国的硬权力,也不具备这样的软权力。

于是印度的战略家断言,只要印度拥有核武器并保持最低的核威慑,就一定能够成为未来世界中的多力量中心之一(注:见K ·Subramanyam, Nuclear India in GlobalPolitics, World Affairs, July-September 1998.)。

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也都作出了类似的预言(注:美国前总统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其所著《大棋局》一书中,把印度视为与美、法、德、俄、中并列的世界上六个地缘战略国家之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印度是文明的核心国家之一。

“在正在形成的全球政治中,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正取代冷战期间的两个超级大国,成为吸引和排斥其他国家的几个基本的极。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认为:“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6 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以及大量中等国家和小国”(注:Henry A Kissinger, Diplomacy, NewYork, Simon & Schuster, 1994,pp. 23-24.)。

基辛格谈到印度时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他显然看到了印度成为强大力量的种种制约因素。

不容置疑的是,到下个世纪中叶,印度的综合国力将会获得显著的增强,它将成为印度洋地区的头号强国并在世界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崛起为世界大国却是一个比较缓慢和长期的过程。

印度具有某些崛起的条件和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阻碍其大国化进程的制约因素。

透析印度崛起问题

透析印度崛起问题

透析印度崛起问题郑瑞祥【专题名称】国际政治【专题号】D7【复印期号】2006年04期【原文出处】《国际问题研究》(京)2006年1期第37~42页【作者简介】郑瑞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内容提要】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和幅员大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都有重大发展,又有着较为稳定的政治结构,为未来成长为世界大国奠定了良好基础。

印度崛起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趋势。

这将对亚洲以至世界地缘政治和战略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印度崛起与中国的发展壮大是并行不悖的,两国不会变成战略竞争对手,而将成为共同前进的合作伙伴。

【关键词】印度/崛起/大国意识/中印关系〔中图分类号〕D73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06)1期0037—0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奋发图强,走上了崛起之路。

近年来,印度的崛起,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印度崛起的可能性,崛起的进程及其影响。

一、印度独立50多年来的国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改革开放使印度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为印度崛起成为经济大国奠定了初步基础。

印度独立前的30年(1917年—1946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仅为0.7%,独立后30年(1950年—1980年),年均增长率为3.5%,上个世纪80年代提高到5.4%,90年代上升为6.2%,2003年达8.6%,2004年降为6.9%,也不失为较高的增长率。

2004年印度的GDP接近6700亿美元,居世界第10位(世界银行报告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的GDP 为3.319万亿美元,居世界第4位)。

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占GDP的比重从20世纪50年代的16%上升到90年代的27.1%,目前仍保持这个水平。

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幅度很大,从20世纪50年代28%上升到90年代的44.3%,2004年上升到51.5%。

印度大众传媒研究-改革开放:从觉醒到拥抱世界

印度大众传媒研究-改革开放:从觉醒到拥抱世界

34 ◇印度大众传媒研究:全球化的消解与本土化的建构第二章 改革开放:从觉醒到拥抱世界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印度国际收支开始捉襟见肘、危机隐隐约约,以前发展的老路子走不通了。

祸不单行。

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极大地妨碍了印度向这个地区大规模出口熟练劳动力,并从在那里工作的印度人汇回国内的钱款中获益。

1991年,苏联解体,印度更是损失巨大———自1955年开始,印度由于推动了与苏联的稳定关系而受益。

内外作用之下,印度国际收支危机爆发,政府财政赤字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5%,外汇储备仅有10亿美元,只够维持三个星期的进口支付。

到1991年夏天,印度已经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

铺张浪费的财政政策几乎耗尽该国的外汇储备,迫使新德里紧急调运近50吨黄金到英格兰银行作为贷款抵押。

《经济学家》杂志随后将此次事件比作“贫困家庭迫于生计典当祖传之宝”。

这是一个屈辱的时刻,让印度所有高级政府官员,尤其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迅速看清了形势:现状难以为继。

于是,印度改变了路线。

辛格实施了前所未有的改革,让经济自由发展,将印度向世界开放:在“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私有化”的原则下,印度实行了新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苏联思想在印度经济领域的危害逐渐被清除,印度进入了长达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

第一节 逼出来的觉醒改革开放从形式上讲,是对之前发展道路的否定;从动机上说,是面临困境时的断尾求生。

这其中并无优劣之分。

无论是印度、中国,还是其他国家,转型并非第二章 改革开放:从觉醒到拥抱世界◇35 只是历史的叹息,更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一种对现实困顿的心明眼亮。

转型是人类未竟的事业,是需要人类不断完成的共同事业。

实际上,改革绝非发展中国家独有,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夸耀自己彻底完成了转型,解决了所有问题。

比如,美国也有知识分子鼓励资本主义升级。

从“短缺与匮乏”的“资本主义1.0”时代到今天“过剩与铺张”的“资本主义2.0”时代,面对这个贫富分化与资源浪费积重难返的困境,资本主义必须升级到讨回公共权益的“资本主义3.0”的时代。

最新-小议印度崛起的影响因素及战略意义 精品

最新-小议印度崛起的影响因素及战略意义 精品

小议印度崛起的影响因素及战略意义[内容摘要]印度是南亚大国,印度的资源禀赋、地缘优势、人口优势及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特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相结合,构成了21世纪印度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

本文针对上述条件对印度的崛起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以便人们能尽可能全面、正确和客观地认识和把握印度在崛起这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困惑的话题,同时指出了印度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倾向,最后本文对印度崛起的战略意义作了归纳。

[关键词]印度崛起地理背景经济基础战略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印度在崛起的呼声骤然增多。

要真正客观地了解印度的崛起及其战略意义,不仅要考虑印度在经济、科技等各领域的现实表现,更需要深入探讨印度崛起的地理背景。

一、印度崛起的地理背景一地理区位和地缘优势一个国家的崛起,必须考虑其地理位置和地缘优势,这是它吸引世界资本、技术、市场的前提,也是提升制造、销售、储备、运输竞争力的基础。

印度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印度洋之间,陆上边界15200千米。

三面环海,东邻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面隔保克海峡同斯里兰卡相望,海岸线长达5560千米。

作为亚、非、欧之间的海陆交通枢纽,它扼东南亚到中东的陆上交通要冲,控制着素有海上生命线之称的印度洋战略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由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岸的亚太地区的转变,这条由欧洲、非洲、西亚到太平洋的海上大通道,愈显重要。

911以后,从中东经中亚、南亚、东南亚至东北亚的濒海地带动荡加剧,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调整;美国借助于反恐,完成了全球地缘战略重点从欧洲向亚洲这一弧形地带的转变,而印度恰好位于这一弧形战略带的中央,且西、北、东三面都是伊斯兰国家,美国进行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反恐、控制海湾石油及实行刚推出的泛中东行动计划都离不开印度的支持①;印度东北与中国接壤,并与中国有领土争端,而中国的崛起已引起美、日、俄及东盟等战略力量的忧虑,它们不同程度地谋求借印制华;印度也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抓住时机与美、俄、日、东盟等发展各种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扩大提升本国影响地位,巩固他已有的这个南亚最强大的南亚-印度洋国家的地位。

加强和改进对印度传播的策略

加强和改进对印度传播的策略
针对文化差异
加强文化敏感性,深入了解印度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以避免 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针对传播内容的问题
提供有趣、实用、符合印度人民实际需求的内容,吸引他们的注 意力。
与当地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避免文化冲突
与当地社区领袖建立联系
通过定期交流,了解当地社区的需求和关切,避免因文化差 异引起的冲突。
了解印度市场
对印度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消 费习惯进行深入调研,以制定更 具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突出产品特点
针对印度市场的特点,强调产品 的差异化优势和实用性,以吸引 消费者关注。
融入当地文化
在传播过程中融入印度当地的文 化元素,提高传播内容的吸引力 和认同度。
利用当地媒体进行传播
选择合适的媒体
分析印度市场的媒体环境和受众习惯,选择合适的媒体平台进行 传播,如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
通过有策略的传播,提升公司在印度市场的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提升公司在印度市场的竞争力
通过创新的传播策略和活动,提高公司在印度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05
可能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针对语言障碍
设立专业的翻译团队,提供高质量的翻译服务,以确保信息的 准确传递。
加强和改进对印度传播的策略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背景介绍 • 传播策略的改进 • 具体实施措施 • 预期效果与影响 • 可能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01
背景介绍
印度传播现状
印度传播现状
印度的媒体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吸引了众多国际媒体和信息娱乐公司的关注 。然而,印度媒体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基础设施不足、数字鸿沟、内容同质化等问 题。

论印度“大国梦”的成就与困境

论印度“大国梦”的成就与困境

论印度“大国梦”的成就与困境朱翠萍*◎【摘要】【内容提要】多年来,印度一直在为实现“大国梦”而努力,特别是“有声有色”地提高军事实力的同时,外交政策也较之以前更加灵活多变。

但是,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明显变化是,近几年来经济下滑、高通胀、“双赤字”和结构性问题突出等因素,使得印度的“金砖成色”倍受影响。

除了经济增长步履维艰,印度的政治与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

【期刊名称】印度洋经济体研究【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20【关键词】【关键词】印度“大国梦” 军事实力外交政策发展困境【文献来源】https:///academic-journal-cn_indian-ocean-economic-political-review_thesis/0201264318442.html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中心,北部以喜马拉雅山为界,东濒孟加拉湾,西有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陆地面积297.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

印度总人口12.1亿,属于国土面积巨大和人口数量庞大的“重量级”国家,也是历史悠久、富有独特文明气质的国家。

同时,印度是二十国集团中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的典型代表,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

不可否认,在南亚诸国中,印度无论在人口规模、领土面积、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等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可谓是南亚的“超级大国”,是影响南亚各国之间关系和印-太平洋战略格局的核心国家。

九十年代初开始,伴随市场化改革,印度开始实施“东向政策”。

到目前为止,印度实施东向政策已经二十余年,且“东向政策”已经进入了关键性的第三阶段。

“东向政策”进入第三阶段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印度应该向东看多远”?因为九十年代印度东向政策设计时的目标只是东南亚。

在第三个十年,“东向政策”的目标是向东拓展到包括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印-太平洋,强化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为新德里构筑亚洲安全框架奠定坚实基础。

①DSubaChandran,TheIndo-Pacific:India′sLookEast3.0.http:///article/india/the-indo-pacific-indias-look-east-30-3843.html.由此看来,印度“东向政策”第三阶段的战略目标将聚焦于“印-太平洋”,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管齐下,为实现大国梦想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是氧气 , 而蒸蒸日上 、 有消费欲望的年轻群体就是பைடு நூலகம்花 ” 。
然而 , 历史的负担与现实的泥淖 , 仍然制约着印度大国崛起雄心的实现 。 进入 大 国 竞 赛 中 的 一 个 现 象 是: 印 度 正 被 中 国 甩 在 后 面— — —当 2 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 然, 人们对此判断会有不同意见 。 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贾汉吉尔 · 阿齐兹认为 , 经 济改革使印度改观 最 大 的 不 是 服 务 业 , 而 是 制 成 品, 但在具有附加值的重工业领
第一章 印度崛起: 国力基础与现实困境 ◇ 1
第一章 印度崛起: 国力基础与现实困境
在公元 1 一个国家的人口和 G 8 0 0 年之前的漫长历 史 中 , D P的相关系数基本 是 1。 但此后一段时期 , 两者的相关性剧烈下降 , 蕞尔 小 国 打 败 老 大 帝 国 的 事 屡 见 不鲜 。 这种趋势一直延伸至 2 并 达 到 最 低 水 平。 之 后, 触 底 反 弹, 0世纪7 0 年 代, 相关系数逐渐恢复到 2 那么 , 考虑 1 世纪初的 0. 5 5 左右 。 如果这种趋势能够延续 , 到印度日益快速 接 近 世 界 第 一 的 人 口 基 础 , 其 影 响 力 将 不 可 低 估。 事 实 上, 直至 印度仍是全世界羡慕的对象 。 它成功 渡 过 了 金 融 危 机 , 增 长 迅 速, 就业岗 2 0 1 0年, 位增加 , 数百万人脱贫 。 在印度 , 创 新 公 司 在 国 内 展 开 激 烈 的 竞 争, 并开始登上全 球舞台 。 这一切发生的背景是 1 政府持续缓步 9 9 1 年开始的自由市场改革 。 从那以后 , 推行改革 , 使印度成为全球增长第二快的经济体 。 然而 , 时至今日 , 印度仍是个 “ 一 半让人充满骄傲 、 一半让人感到可耻 ” 的国家 , 是“ 阵阵恶臭 、 腐烂味 , 伴随着纯净清 新香气 ” 的地方 。 这种状况 在 内 政 外 交 等 方 面 均 有 体 现 。 尤 其 是 , 进入2 1世纪第 二个十年 , 由于增长放缓以及备受媒体关注的发展不平衡 、 儿童营养不良和饥饿等 问题 , 印度的光辉形象蒙尘 , 比如印度仍有 3 而外部 2% 的 国 民 挣 扎 在 贫 困 线 以 下 , 环境变数与内部体制痼疾 , 将使降低这一比例的任务变得异常艰巨 。
. 1 1 4. p 《 印度星球 》 , 黄悦译 , 三联出版社 2 第3 0 0 9 年版 , 9页。 ② 米拉 · 坎达 :
第一章 印度崛起: 国力基础与现实困境 ◇ 3
① 在 域, 中国仍遥遥领先于印度 。 印度的 G 2 0 1 2 年第一季度 , D P 增速仅为 5. 3% 。
里昂证券的报告显示 , 印度 经 常 账 户 赤 字 占 到 G 财 政 赤 字 占 5. 并 D P 的 4% , 8% , 预计到 2 这个比例会维持在 5% 以上 。 虽 然 在 财 政 赤 字 问 题 上 全 球 迄 今 没 0 1 4年, 有统一标准 , 但按照欧盟规定 , 成员国财政赤字的 G 经济运 D P 占 比 一 旦 超 过 3% , 行就进入危险区 。 对此 , 有分析认为 , 印度政府过分强调刺激消费而忽视投资对宏观经济的影 响, 而国内严苛的政治生态又 令 其 难 以 在 多 重 困 境 下 做 出 迅 速 、 有 效 的 应 对, 最终
① 一大国 。
基于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 当西方国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超出了世上大多数 人的承受能力时 , 印度有望以 全 世 界 都 负 担 得 起 的 价 格 提 供 这 些 商 品 和 服 务 。 实 际上 , 进入 2 大量私人投 资 正 争 先 恐 后 地 涌 入 印 度 , 因为“ 印度既是市场又 1 世纪 , 是一座人才资源库 。 我们完全 相 信 印 度 已 经 开 始 燃 烧 。 有 文 化 的 国 民 是 燃 料 , 稳
全球化的消解与本土化的建构 2 ◇ 印度大众传媒研究:
一直敌对 。 印度地处南亚 , 是缩微版的世界 , 各色地貌与各色气候形态就像博物馆一样齐 全: 高耸入云 、 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映衬着棕榈丛生 、 白沙片片的海滩 , 中间游牧 民族和蔓蔓驼铃四处可见 。 身处其中 , 一种游印度而知天下的感觉会油然而生 。 印度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一座题材宝库 , 印度的哲学和神学是深邃的灵感源泉 。 人们可以从中汲取素材 , 创作 出 真 正 面 向 全 球 市 场 的 艺 术 及 娱 乐 产 品 。 印 度 的 艺 术和哲学被西方帝国主义统 治 及 其 遗 留 的 影 响 压 制 , 淡出世界舞台的中心已经太 久 。 在西方文化出现审美疲 劳 的 情 势 下 , 世 界 需 要 新 的 神 话— — —印 度 文 化 具 备 了 创造新神话的全部条件 。 印度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发 展 中 国 家 。 印 度 企 业 正 在 全 球 各 地 , 包括欧洲和美 国, 悄无声息地展开并购行动 。 印 度 正 逐 步 成 为 许 多 大 型 跨 国 企 业 的 重 要 研 发 中 心 。 因外包业务而从欧美转移 至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金 融 、 技 术、 生 命 科 学、 人力资源及 企业管理职位有望在 2 美国的外包项目估计将涉及 0 1 5年增长至3 0% 。 到 那 时 , 而印度将成为承接项目的第 3 5 0 万份脑力劳动工作以及总计 1 5 1 0 亿美元的工 资 ,

/ ,“ :T ” , a r c h A r i l 2 0 0 6, A l a nS . B l i n d e r O f f s h o r i n h eN e x t I n d u s t r i a lR e v o l u t i o n? 犉 狅 狉 犲 犻 狀犃 犪 犻 狉 狊,M p g 犵 犳 犳
第一节 国内发展的成与败
至今 , 印度已经有了五千年 的 漫 长 历 史 , 它 是 世 界 四 大 文 明 古 国 之 一, 面积居 世界第7 位 , 人口占全人类1 / 多民族 , 多宗教 , 自然地理条件复杂 , 文化多元 。 它 6, 在长达 2 印 巴 分 治 后, 两 国 曾 经 三 次 兵 戎 相 见, 并 0 0 年的时间里是英国 的 殖 民 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