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二)
高二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知识精讲

高二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本讲主要内容】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 化学平衡移动2.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3. 勒沙特列原理【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 (一)化学平衡移动1. 从正、逆反应速度是否相等分析: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的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是相对的,改变反应的某些条件,可以使正、逆反应发生不同的改变(也可能只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的一种速率),原平衡状态被破坏,一定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又建立新的平衡状态,这一过程就是化学平衡的移动。
*2. 从浓度商和平衡常数分析:对于一个一般的可逆反应:aA + bB cC + dD ,在平衡状态时,平衡常数K=ba d c B A D C ][][][][,浓度商Q 与K 具有相同的表达式,但其浓度(或压力)不像K 那样特指平衡态。
当Q = K 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当Q < K 时,反应向着正方向进行; 当Q > K 时,反应向着逆方向进行。
同样,欲破坏化学平衡状态,必须使Q ≠K 。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mA(g)+nB(g)pC(g)+qD(g)+Q (放热),△ng =p +q -(m +n)思考:若在气体混合物中充入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有无影响?解析:应分恒温恒压和恒温恒容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恒温恒压:充入惰性气体,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各组分浓度同等程度降低,其效果相当于减小平衡混合物的压强,因此,平衡向反应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如对合成氨反应来说,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图象如下:②恒温恒容:充入惰性气体,似乎总压强增大了,但实际上容器体积不变,对平衡混合物各组成浓度不变,即原各气体分压不变,增大的惰性气体的分压与平衡体系无关,所以平衡不发生移动。
图象如图所示:注意①以上讨论适合于不与平衡混合物各组分反应的多种气体。
不一定真为惰性气体。
②如可逆反应前后气态物质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化学平衡不受压强影响,上述恒温恒压、恒温恒容两情况都不会使化学平衡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00%]
思考:
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H2O(g)+CO(g) CO2(g)+H2(g),达到平衡后将水蒸汽 浓度增大。问:改变浓度后CO和H2O(g)的转化率有什 么变化?
分析:
转化率= 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或体积、浓度)反应物起始的物质Fra bibliotek量(或体积、浓度)
×100%
当增大水蒸汽的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CO的消耗 速率增大,其浓度减小,转化的浓度增大,起始浓度不 变,则其转化率增大;水蒸汽转化的浓度和CO相等, 但是起始浓度增大,因此转化率减小。
0
t0
t
思考题二:
试画出C(生成物)减小、C(反应物)减 小时的v~t图?
知识小结:
规律
反应物 转化率
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对化学 平衡的影响
应用
讨论
布置作业:
1、预习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为什么?
因为固态和液态纯净物的浓度是常 数,改变固态或液态纯净物的量不能改 变其浓度,也就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 = V逆平衡不移动。
转化率:
某个指定的反应 = 物的转化率 指定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指定反应物的平衡浓度
指定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100%
[转化率=
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或体积、浓度) 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体积、浓度)
Back
思考题一:
如果你是硫酸生产厂的厂长,要生成更 多的SO3[2SO2(g)+ O2(g) 2SO3(g)],如 果要增大原料的量,你会采取增大SO2还是O2 的浓度?
讨 论
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 衡的建立等知识,解释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三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达到平衡的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着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我们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希望保持某一个平衡状态不变,而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旧的化学平衡破坏,并建立新的较理想的化学平衡。
例如,使转化率不高的化学平衡破坏,而建立新的转化率高的化学平衡,从而提高产量。
我们把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下面,我们着重讨论浓度、压强和温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3-1】在一个小烧杯里混合10mL0.01mol/LFeCl3溶液和10mL0.01mol/L KSCN(硫氰化钾)溶液,溶液立即变成红色。
把该红色溶液平均分入3个试管中。
在第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1mol/LFeCl3溶液,在第二个试管中加入少量1mol/L KSCN溶液。
观察这两个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并与第三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相比较。
FeCl3与KSCN起反应,生成红色的Fe(SCN)3①(硫氰化铁)和KCl,这个反应可表示如下:FeCl3+3KSCN Fe(SCN)3+3KCl从上面的实验可知,在平衡混合物里,当加入FeCl3溶液或KSCN溶液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都变深了。
这说明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促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生成更多的Fe(SCN)3。
其他实验也可证明,在达到平衡的反应里,减小任何一种生成物的浓度,平衡会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减小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平衡会向逆反应的方向移动。
综上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的方向移动。
讨论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常数不随浓度改变等知识,解释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高中化学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来说,加压,增大、增大,增大的倍数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减压,均减小,减小的倍数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压、减压后v一t关系图像如下图:(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对于,加热时颜色变深,降温时颜色变浅。
该反应升温、降温时,v—t天系图像如下图:(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v一t图像为稀有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1.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成分分压不变,即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时充入稀有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成分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当充入与反应无关的其他气体时,分析方法与充入稀有气体相同。
化学平衡图像:1.速率一时间因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观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
2.含量一时间一温度(压强)图常见的形式有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产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量),这些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反映平衡移动的方向。
3.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发(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 (p),常见类型如下图:小结:1.图像分析应注意“三看”(1)看两轴:认清两轴所表示的含义。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说课稿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说课稿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题: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化学理论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简析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移动;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
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第二部分是整节教材的核心,第三部分是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编排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重点及难点的确定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点: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确立依据: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所以讨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理论付诸实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平衡移动原理的利用和移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成为本节的难点。
二、高学情分析二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而且思维活跃,掌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探究为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由于本节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
2、通过对外界条件对速率影响理论复习,采取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精选5篇)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精选5篇)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懂得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从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能力。
3.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过程]见ppt文件。
[课堂补充练习]1.氙和氟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如下平衡:xe(气)+2f2(气) xef4(气)+ 218kj下列措施中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升温(b)加压(c)减压(d)降温2.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2ch3cooh(气)(ch3cooh)2(气)+q。
现欲测定乙酸的分子量,应采用的条件为()。
(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3.已知真空炼铷的原理如下:2rbcl+mg = mgcl2+2rb(气)。
对于此反应的进行能给予正确解释的是()。
(a)铷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镁强,镁可置换出铷(b)铷的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平衡向右移(c)铷的单质状态较化合态更稳定(d)mgcl2的热稳定性不如rbcl强4.在可逆反应:a2(气)+b(气)2ab(气)+q 。
达到平衡时,下列曲线中符合勒沙特列原理的是()5.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通入ar,化学平衡一定不移动的是()(a)pcl5(气) pcl3(气)+cl2(气) (b)n2(气)+3h2(气)2nh3(气)(c)2hi(气) h2(气)+i2(气) (d)c2h4(气)+h2 (气)c2h6(气)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向氢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s2-离子浓度会降低(b)温度不变时,敞口置于空气中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c)合成氨工业中使用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氨的产量(d)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程度较为完全7.在碳酸钙悬浊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aco3(固) ca2++co32-。
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二章第三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教学目的:1、 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和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 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3、 通过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三、教学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讨论分析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1、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时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化学平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如果我们向一个处于化学平衡的反应中增加反应物的量,经过一段时间后,它还会平衡吗?(溶解平衡相联系)。
【引入】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得知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维持,如果我们在改变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时,平衡状态会发生改变,经过一段时间又会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板书】第三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讲述】我们研究化学平衡,目的在于能建立更好的化学平衡,提高物质的转化率,提高产量,为此,我们就要研究如何建立更好的化学平衡,这节课我们就此来展开讨论学习。
【板书】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探究】实验原理:FeCl 3 +3KSCN Fe(SCN) 3(血红色)+3KCl结论分析:讨论归纳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情况。
【小结】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可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思考】为什么增加反应物的浓度,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呢?(能否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分析并板书】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练习】1.下列反应在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SO 2+NO 2 NO +SO 3,若在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O 2,此时反应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 A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平衡不发生移动D.不使平衡移动,但容器内压强增大2. 在溴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Br 2+H 2O HBr +HBrO,在溶液中加入CCl 4,则溴水层的颜色将变浅或褪色,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的PH 值将增大。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三讲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教学目标导向【重点难点】重点:浓度、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勒夏特列原理。
难点:平衡移动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能力要求】(1)正确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熟练地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和解释实际问题。
二、课堂分层导学【学法指导】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
【教与学过程】思考:在一定条件下,把2 mol SO 2和1 mol O 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232()()2()(0)SO g O g SO g Q Q ++>在t 1时刻达到平衡;在t 2时刻加入SO 2增加SO 2的浓度,t 3时刻达到平衡;在t 4时刻增大体系的压强,t 5时刻达到平衡;在t 6时刻升高体系的温度,t 7时刻达到平衡;在t 8时刻加入催化剂。
试画出整个过程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v ~ t 图。
1、不同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对于某一特定的可逆反应,反应进行程度的大小还受到 、 、 等因素的影响。
注意点:(1)对于纯液体或固体,它们的浓度为一定值,与它们本身量的多少无关;(2)对于液体或固体受压强影响很小,故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只限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3)浓度、压强的改变对平衡常数无影响,而温度对平衡的影响是改变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勒夏特列原理是指 (如 、 或 等),平衡就向能 的方向移动。
注意点:应正确理解该原理中减弱..的涵义: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移动,但体系不可能抵消外界这种条件改变的影响,即平衡移动的程度应小于影响该平衡的条件的改变。
思考: (1)在一定条件下,把一定量的NO 2气体充入一针筒中,发生如下反应:2242NO N O。
现瞬间把针筒活塞从Ⅰ处拉到Ⅱ处,试说出针筒中气体颜色的变化。
若是瞬间挤压针筒活塞从Ⅰ处移到Ⅱ处,气体颜色又如何变化?(2)已知对可逆反应:2232()()2()SO g O g SO g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平衡状态,若用α表示SO 2的平衡转化率,β表示O 2的平衡转化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压
V`(正)=V`(逆)
减压
t1 t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
4.注意事项
⑴改变压强,需判断出平衡移动的具体方向(正或逆) ⑵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总体积无变化的可逆反应,改 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V(B)改变
C(B)改变
X(B)不变
⑶无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⑷增大压强后的平衡,其正逆反应速率都比原来大。
V(减)=V(增)
移动方向 体减 体增
增大压强 V(减) > V(增) 减小压强 V(减) < V(增)
用速率时间图分析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V
V(增)=V(减) V(减)
V`(增)=V`(减)
加压
V(增)
V(增) V(减) V`(增)=V`(减)
减压 t3
t1
t2
t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化学平衡 2HI(g)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2课时)
复习:
1. Cl2+H2O HCl+HClO达平衡后
A、加入氢氧化钠发生____反应,平衡向___移动; B、久置氯水的成分是_______,如何用化学平衡移 动的观点来解释? C、平衡后增加HCl的浓度平衡向_____移动; D、次氯酸钠中加盐酸,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 E、为什么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 F、加入NaHCO3 固体,C(HClO)变___; G、加H2O ,C(HClO)变____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演示实验 2NO2(g)
(2体积,红棕色)
压强
气体体积减少 气体体积增大
N2O4(g)
(1体积,无色)
条件改变 速增压强 速减压强
现象 先深后浅 先浅后深
原因 增浓正移 减浓逆移
结论 体减方向 体增方向
分析数据:
450℃时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实验数据 压强/MPa NH3/% 1 2.0 5 9.2 10 16.4 30 35.5 60 53.6 100 69.4
⑸向平衡混合气中加入惰性气体
①在等温等容(T、V): ②在等温等压(T、P):
平衡不移动 平衡向体增 方向移动
5.应用
工业上为了使平衡向生成生成物的方向移动,或 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常采用改变压强的方法。 例:在N2+3H2 2NH3中,常采用增大压 强的方法来提高平衡混合气中NH3的含量。
[例1]分析下列两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当 改变压强平衡是否移动?怎样移动? ①H2 + I2(g) 2HI
原平衡 V(正)=V(逆)
H2 + I2(g)
移动方向 原平衡
增大压强 V(正) = V(逆) 减小压强 V(正) = V(逆)
不移动 V`(正)=V`(逆) 不移动 V`(正)=V`(逆)
思考
C(B)有无变化?
φ(B)有无变化?
用速率时间图分析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V
V(正)=V(逆) V`(正)=V`(逆)
练习:
1、2SO2+O2 2SO3中为充分利用SO2,从压强角度, 应采取什么措施?
2. H2+I2(g) 2HI反应中达平衡时,加压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不移动 B、 H2的物质的量增大 C、 [H2]增大 D、加压后平衡的速率比原来要大 E、 H2%增大
3、反应mA(g)+nB(g) pC(g)+gD(g)+Q,在相同温度 不同压强下,A的转化率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 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p1>p2 B、m+n=p+q C、m+n>p+q D、m+n<p+q
P1
P2
A
的 转 化 率
t1
t2
t
4、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 生如下反应: aA + bB cC(固)+ dD,当反应 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mol,B减少了 n/2mol,C增加了3n/2mol,D增加了nmol,此时反 应达到平衡。 (1)该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分别为: a=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 2 )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 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A_______,B_______,D_______
由数据分析对于N2 + 3H2 朝哪边移?
2NH3中,加压,平衡
2.结论(P43)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 缩小的方向移动 B: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
增大的方向移动。
3.原因 2NO2(g)
原平衡
气体体积减少 气体体积增大
N2O4(g)
新平衡 V`(减)=V`(增) V`(减)=V`(增)
②CO2 + C(s)
2CO
反应 增大压强 不移动 ① ②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不移动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例2] 对于反应2NO2(气)
N2O4(气)试
比较以下三种状态下的压强关系: 1)改变压强前混和气体压强P1;改变压强后 瞬时气体压强P2;改变压强达新平衡后混和 气体压强P3; P2 > P3 > P1 加压:_____________ 减压:_____________ P1 > P3 > P2 2)加压后达新平衡,与原平衡相比,总物质 的量增大还是减小?平均分子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