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1.doc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考前预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考前预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犯罪中,只有特殊主体才能构成的是哪一罪名? A.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D.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 答案:D 解析:根据《刑法》第352条的规定,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根据《刑法》第398条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该条第1款规定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第2款又规定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犯前款罪。
根据《刑法》第294条的规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根据《刑法》第376条规定,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只能由预备役人员构成。
因此,正确答案选D。
2.下列哪种情形构成诬告陷害罪? A.甲为了得到提拔,便捏造同事曹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曹某失去晋升机会 B.乙捏造“文某明知王某是实施恐怖活动的人而向其提供资金”的事实,并向公安部门举报 C.丙捏造同事贾某受贿10万元的事实,并写成500份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 D.丁匿名举报单位领导王某贪污救灾款50万元。
事后查明,王某只贪污了救灾款5000元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243条的规定,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犯罪主体是自然人一般主体;(2)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目的。
但是被诬陷者是否实际受到刑事追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3)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机关告发他人有罪的行为。
首先,有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即没有事实根据虚构他人犯罪的事实。
捏造的必须是犯罪事实,如果捏造的仅仅是违反道德或者一般违法的事实,不成立本罪。
其次,诬告陷害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他人。
再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机关告发。
2019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19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1、李某爱打麻将,近日他手气不好,逢赌必输,看见别人出手阔绰心有不甘,2002年12月12日,李某打麻将时见与其打牌的王某穿金戴银,心想,看她这身行头,准是有钱的人,不如到她那里弄点钱花花。
次日李某找其表弟郭某谈到此事,让郭某与其一起干,郭某不肯,李某便面露凶相,给郭某一记耳光说到:“你既然知道了,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否则整死你。
”郭某慑于李某的淫威只好同意,当晚李某和郭某来到王某家行窃,李某让郭某在外面望风,自己进去,他到屋内窃得一提包(内装一部手机及现金3000元),又窃得钻石项链一条,将这些东西交给门外的郭某,说:“你拿好了,我还有点事没办完。
”李某返回屋中爬到王某的床前欲对其施暴。
李某将床上的人打昏,握住其胳膊,床上的人挣扎中大呼救命,李某一看,躺在王某床上的是王某的男友孙某,遂慌忙逃跑,案发后,李某、郭某被公安机关逮捕。
窃得提包及手饰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A.犯罪未遂B.犯罪既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准确答案:B2、李某爱打麻将,近日他手气不好,逢赌必输,看见别人出手阔绰心有不甘,2002年12月12日,李某打麻将时见与其打牌的王某穿金戴银,心想,看她这身行头,准是有钱的人,不如到她那里弄点钱花花。
次日李某找其表弟郭某谈到此事,让郭某与其一起干,郭某不肯,李某便面露凶相,给郭某一记耳光说到:“你既然知道了,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否则整死你。
”郭某慑于李某的淫威只好同意,当晚李某和郭某来到王某家行窃,李某让郭某在外面望风,自己进去,他到屋内窃得一提包(内装一部手机及现金3000元),又窃得钻石项链一条,将这些东西交给门外的郭某,说:“你拿好了,我还有点事没办完。
”李某返回屋中爬到王某的床前欲对其施暴。
李某将床上的人打昏,握住其胳膊,床上的人挣扎中大呼救命,李某一看,躺在王某床上的是王某的男友孙某,遂慌忙逃跑,案发后,李某、郭某被公安机关逮捕。
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真题模拟试题 附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真题模拟试题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甲涉嫌故意杀人被提起公诉,可能判处死刑。
关于本案诉讼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可以依据《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审理本案B、上级法院可以指定基层法院审理本案C、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组成,也可以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D、某甲拒绝法院指定辩护人为其辩护,坚持自行辩护,法庭应当准许2、宋体乙的孙子丙因涉嫌抢劫被刑拘。
乙托甲设法使丙脱罪,并承诺事成后付其10万元。
甲与公安局副局长丁早年认识,但多年未见面。
甲托丁对丙作无罪处理,丁不同意,甲便以揭发隐私要挟,丁被迫按甲的要求处理案件。
后甲收到乙10万元现金。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对于“关系密切”应根据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实质进行解释,不能仅从形式上限定为亲朋好友B、根据A选项的观点,“关系密切”包括具有制约关系的情形,甲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C、丁构成徇私枉法罪,甲构成徇私枉法罪的教唆犯D、甲的行为同时触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徇私枉法罪,应从一重罪论处3、甲系外贸公司总经理,在公司会议上拍板:为物尽其用,将公司以来料加工方式申报进口的原材料剩料在境内销售。
该行为未经海关许可,应缴税款90万元,公司亦未补缴。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虽未经海关许可,但外贸公司擅自销售原材料剩料的行为发生在我国境内,不属于走私行为B、外贸公司的销售行为有利于物尽其用,从利益衡量出发,应认定存在超法规的犯罪排除事由C、外贸公司采取隐瞒手段不进行纳税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构成逃税罪D、如海关下达补缴通知后,外贸公司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接受行政处罚,则不再追究外贸公司的刑事责任4、某环保公益组织以一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为由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后因诉讼需要,向县环保局申请公开该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排污许可证信息。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罪数形态)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罪数形态)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甲为杀害乙,将炸药包放在乙睡的床下,并在夜晚引爆炸药包,致使乙被炸死,同时家中3人被炸伤,乙及邻居家房屋被炸毁。
对甲应:( ) A.以故意杀人罪与爆炸罪数罪并罚B.从一重处罚,系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的牵连C.从一重处罚,系想象竞合犯D.属于连续犯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想象竞合犯问题。
甲实施了一个行为而触犯了不同的罪名,理论上认为,属于想象竞合犯。
知识模块:罪数形态2.张某在公交车上盗窃了王某的钱包,钱包中有现金600元和一张信用卡。
张某不知道到卡内是否有钱,遂到一商城用信用卡尝试刷卡购物,证实卡内有金额后便疯狂购物达8000余元。
下列选项中对张某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 A.盗窃罪B.信用卡诈骗罪C.诈骗罪D.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应认定为何罪的问题。
我国《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
知识模块:罪数形态3.我国《刑法》第240条规定,如果拐卖妇女并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这一规定属于( )的立法规定。
A.想象竞合犯B.牵连犯C.结果加重犯D.结合犯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结合犯的理解问题,但本答案仅供参考。
在《刑法》规定上是将拐卖妇女罪与强迫卖淫罪结合在了一起。
知识模块:罪数形态4.甲盗窃了一批珍贵的古董文物,为了避免罪行暴露被抓,他将文物藏在自己的私密地窖内十年之久。
多年之后,甲见文物被盗风波已经渐渐平息,遂将文物拿出,为了方便携带和销赃,甲将部分文物砸碎。
下列选项中对甲盗窃珍贵文物的行为和砸碎珍贵文物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A.砸碎文物的行为被盗窃文物的行为所吸收,只定一个盗窃罪B.盗窃文物的行为和砸碎文物的行为,应分别定盗窃罪和故意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C.相对于盗窃文物来说,砸碎文物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D.甲盗窃珍贵文物后将珍贵文物放在地窖中十年之久,属于继续犯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罪数的认定问题。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刑罚的裁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刑罚的裁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累犯,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甲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
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5年之内又犯罪。
甲成立累犯B.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的2年刑期。
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5年内再故意犯重罪。
甲成立累犯C.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5年徒刑期满,6年后又犯故意杀人罪。
甲成立累犯D.对累犯可以从重处罚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除外。
成立一般累犯,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主观条件:前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
如果前后两罪或者其中一罪是过失犯罪,就不成立累犯。
(2)刑度条件: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因此,如果前罪被判处的是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无论后罪多么严重,也不成立累犯;反之,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判处拘役、管制或单处附加刑的,也不成立累犯。
(3)时间条件: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5年之内。
这里刑罚执行完毕是指主刑执行完毕,附加刑是否执行完毕不影响累犯的成立。
(4)年龄条件:行为人在实施前罪时已满18周岁。
A选项中,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5年之内又犯罪,如果此时甲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已经超过5年,则甲不成立累犯。
因此A选项错误,不当选。
对于被假释的犯罪人,其上述5年的期限,应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而非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B选项中,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5年内再故意犯重罪,满足累犯的时间条件,因此甲成立累犯,B选项正确,当选。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单位犯罪、刑罚执行)模拟试卷1.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单位犯罪、刑罚执行)模拟试卷1.doc](https://img.taocdn.com/s3/m/461de861a300a6c30c229ff6.png)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单位犯罪、刑罚执行)模拟试卷1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 某电解铝厂为节省开支,经理和两名副经理集体研究决定,指派本厂电工在电表上做手脚,盗窃电力。
后经公安机关侦查发现,该电解铝厂盗窃的电力已经价值65万元。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电解铝厂没有构成单位犯罪,应对电解铝厂的经理、两名副经理和电工按照盗窃罪的共同犯罪处罚(B)电解铝厂没有构成单位犯罪,应对电解铝厂的经理、两名副经理和电工分别按照个人单独犯罪处罚(C)电解铝厂构成了单位犯罪,应对电解铝厂判处罚金,对经理、两名副经理和电工按照单位盗窃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D)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电解铝厂不构成单位犯罪,电解铝厂的经理、两名副经理和电工也不构成个人犯罪2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便刑法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够构成该种犯罪,仍能够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B)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当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单位能够构成这种犯罪时,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追究刑事责任(C)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只要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只有自然人能够构成该种犯罪,就能够对单位定罪处罚(D)我国刑法规定的四百多种犯罪,大多数犯罪都能由单位构成3 魏某是某公司董事长,伪造了一份建筑菜市场的政府批文,拿着该批文与商户签订合同,约定交付2万元预付金,菜市场建成后的摊位就可以七折优惠出售。
一年内骗取了196万元人民币,用于给自己买别墅。
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诈骗罪,属于单位犯罪(B)构成诈骗罪,不属于单位犯罪(C)构成合同诈骗罪,属于单位犯罪(D)构成合同诈骗罪,不属于单位犯罪4 某市公安局接到有关该市一家制药公司制售劣药的举报。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题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题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题为什么要考司法考试呢?每个人的指志向不同,能力也不同!下面是店铺收集的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题,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1、下列选项中,防卫人实施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防卫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有A.不法侵害人利用麻醉的方法抢劫被害人的财物B.不法侵害人使用威胁的方法强迫妇女卖淫C.不法侵害人使用采用暴力的手段****妇女D.不法侵害人采用暴力手段杀人参考答案:CD2、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能是下列哪些情况?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参考答案:BCD3、甲女夜晚回家发现家中一片狼藉,意识到家中被盗,便立即拨打电话报警。
派出所派张三、李四二位便衣警察迅速到现场查看。
恰逢甲女之夫乙男在此之前到家,见到家中被盗的景象,又闻门外有脚步声,以为是窃贼返回。
便拿起一根木棍藏在门后,待张、李二人进门,举棍便打。
在张三遭到棍击后,李四以为是窃贼袭击,拔枪射击,致乙重伤。
李四也因为遭棒击受轻伤。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李四和乙均属于假想防卫B.李四和乙均属意外事件,因此,不构成犯罪C.乙构成犯罪,但李四某不构成犯罪D.李四构成犯罪,但乙不构成犯罪参考答案:AB4、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关于刑法对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下列哪些理解是错误的?A.对于正在进行杀人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没有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能称为正当防卫B."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表述,不仅说明其前面列举的抢劫、****、绑架必须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而且说明只要列举之外的暴力犯罪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也应适用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C.由于特殊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这种犯罪一旦着手实行便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应当允许防卫时间适当提前,即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处于预备阶段时,也应允许进行特殊正当防卫D.由于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时可以杀死不法侵害人,所以,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结束后,当场杀死不法侵害人的,也属于特殊正当防卫参考答案:ACD5、甲某见自己的弟弟遭3个流氓毒打,前去制止,反而遭流氓进攻,被迫自己还击。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国防利益罪)模拟试卷1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国防利益罪)模拟试卷1(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李某和邓某在一年内共盗割二十公里长的公用通信电缆,变卖后得款16000余元。
由于二人的盗割行为,导致某通信干线中断十余次。
对李某、邓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盗窃罪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法条竞合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问题。
两行为人盗割公用通信电缆一行为触犯两罪名,因此为想象竞合。
3.郑某与朋友聚会喝了不少啤酒后仍坚持驾车离去,途中撞上电线杆,造成车辆损坏。
对郑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危险驾驶罪√B.交通肇事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未造成严重后果,不构成犯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危险驾驶罪。
根据《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可得知郑某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
4.王某在一晚上携带钢锯、管钳、扳手等作案工具,盗窃路名牌4个、十字路口标志牌2个、限速标志牌2个,限重标志牌1个,危害公共安全。
对王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破坏交通设施罪√B.盗窃罪C.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D.盗窃交通标识不会危害到公共安全,王某不构成犯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破坏交通设施罪。
根据《刑法》第117条的规定,故意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已经或者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 一日,张某将路人打晕,欲取走其财物,这时,熟人王某正好经过,于是,张某让王某帮忙将晕倒的路人所携带的财物取走,王某同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张某构成抢劫罪,王某构成盗窃罪
(B)张某、王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C)张某、王某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D)张某、王某是事前有联络的共同犯罪
2 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
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
(A)共同犯罪
(B)事先无通谋的其同狎罪
(C)非共同犯罪
(D)任意共同犯罪
3 甲、乙因琐事发生口角对骂,引起多人围观。
丙见二人争吵不休,便在外喊:“打啊”,后便离去。
甲见有人起哄,便向乙打去,将乙一只眼睛打瞎。
丙的行为属于:( )
(A)教唆犯
(B)实行犯
(C)帮助犯
(D)不构成犯罪
4 一辆货车翻倒在路边,赵某看到后,就和钱某商量,“我们一起去把车上的货物拿走吧”,钱某便与赵某将车上东西拿走,然后各自回家,后经估价赵某和钱某拿走的物品价值8000多元。
赵某和钱某:( )
(A)不构成犯罪
(B)赵某单独构成犯罪
(C)钱某单独构成犯罪
(D)构成共同犯罪
5 甲与乙共谋杀害丙,但乙临时改变主意,并没有前往犯罪地点,最后,甲单独将丙杀害。
下列选项中,对甲、乙的定性正确的是:( )
(A)构成共同犯罪
(B)不属于共同犯罪
(C)甲单独构成故意伤害罪
(D)乙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本部分51-90题,每题2分,共80分。
6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的,使用人在下列何种情况下,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
(A)知道是挪用的公款仍然使用
(B)指使挪用人挪用公款
(C)应当知道其使用的是挪用款
(D)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
7 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
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
(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
(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
(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
8 甲将其依法持有的猎枪寄存在乙处,某日甲至乙处,对乙讲明,要用该猎枪杀丙,请乙交还猎枪,乙即交还,甲遂持枪杀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B)甲、乙不成立共同犯罪
(C)甲是主犯
(D)乙不构成犯罪
9 张某、王某二人共同负责监控设备,因为二人在工作中闲聊,没能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事故发生。
下列选项中,对张某、王某的行为处理正确的是:( )
(A)属共同犯罪
(B)两人属过失犯罪
(C)应按照张某、王某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D)各自构成故意犯罪
10 下列行为中,构成共犯的有:( )
(A)甲在某网站发布出售枪支、子弹的广告,网站经营者乙收取甲的广告费后同意甲发表广告。
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为了侮辱A,想以A的名义在某电视台发布虚假征婚广告:宣称A的配偶已经死亡,无子女,欲寻找新的配偶。
实际上,A的配偶身体健康,并且夫妻二人育有两子一女。
甲将此打算告诉自己的朋友乙,并向乙借了一部分钱作为广告费,甲向广告发布者丙出示了虚假证件,说A要发布此征婚广告,丙没有认真核实证件就发布了A征婚的虚假广告。
此事在A所在的村庄引起巨大轰动。
甲、乙、丙构成共同犯罪
(C)甲在某网站发布了虚构的某名人A存在违法行为的假消息,乙和甲是熟人,明知甲发布的是假消息,仍将此假消息在自己的网页转载。
法院认为甲、乙构成了共同的诽谤罪
(D)甲与乙约定将自己抢夺的东西都存在乙处,并且给乙一定的好处。
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11 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有:( )
(A)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按共犯处理
(B)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按共犯处理
(C)教唆他人实施盗窃的,按共犯处理
(D)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的,按共犯处理
12 下列选项中,关于主犯和首要分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主犯仅指在犯罪集团或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B)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C)主犯都是首要分子
(D)首要分子只存在于犯罪集团和聚众犯罪中
13 已满18周岁的甲出钱叫未满16周岁的乙替他把5千克海洛因从境外非法带到境内。
甲的行为( )
(A)是走私毒品罪的间接实行犯
(B)与乙的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
(C)是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D)与乙的行为共同构成走私毒品罪
14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有:( )
(A)甲在境外购买毒品,乙在境外购买淫秽光盘等淫秽物品,两人租用同一辆车运输
(B)甲和乙预谋杀害丙,到约定时间乙改变主意,放弃这个想法,没有前往。
甲独自将丙杀害
(C)甲唆使精神病人乙将仇人丙杀害
(D)甲在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主由于急于赶路指使甲逃逸,最终导致伤员死亡
15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的主犯包括:( )
(A)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领导、策划作用的犯罪分子
(B)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C)在一般共犯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D)在聚众性共同犯罪中起组织、领导、策划作用的犯罪分子
16 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对于主犯应当从重处罚
(B)对于从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胁从犯包括被诱骗参加犯罪的情形
(D)被胁迫参加犯罪者可能成为主犯
17 下列情形中,属于间接正犯的有:( )
(A)甲痛恨丙,并知道乙有喝醉酒发酒疯打人的毛病。
为了痛打丙,甲喊来乙、丙共同喝酒,把乙和丙灌醉后,将乙、丙锁在房间里离开,后发现丙被乙打成重伤
(B)医生赵某发现自己痛恨的钱某来看病,就故意开错药,并让护士陈某给钱某注射,致钱某重伤
(C)利用他人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实施犯罪
(D)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犯罪
18 我国《刑法》规定的必要共犯包括:( )
(A)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B)组织越狱罪
(C)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
(D)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19 钱、赵二人共谋去某超市行窃,2011年11月9日凌晨2时,二人到达该超市后,赵某留在超市外观望,钱某撬门进入,窃取了价值数万元的物品。
钱某认为,放把火可以破坏现场。
于是,在离开前用打火机点燃了超市内的服装。
钱某出来后,二人逃离现场。
第二天分赃时,钱某把放火一事告诉了赵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钱、赵二人构成共同盗窃犯罪
(B)钱某构成盗窃罪和放火罪
(C)赵某没有放火的故意和行为,不能构成放火罪
(D)钱某放火行为是盗窃后的行为,不能构成另外的犯罪
20 下列有关共同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共谋盗窃,甲在外放风,乙进入一户人家室内,乙进入发现没有值钱的财物,但是将女主人强奸,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但不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
(B)甲、乙事前并无通谋,但同时向仇人丙开枪,丙中枪死亡,甲、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C)甲、乙共谋,相互串通骗取同乡丙钱财,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D)共同过失犯罪不是共同犯罪
21 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
(A)甲、乙二人同时在一仓库盗窃,但二人互不联络
(B)甲、乙二人同时打丙,甲出于杀人故意往丙头上打,乙出于伤害故意往丙腿上打,致丙死亡
(C)甲教唆乙打断丙的腿,乙听后没有产生伤害故意
(D)甲教唆未满14周岁的乙杀死了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