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设计四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设计四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设计四篇编写教案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过程。

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画》教案1认识11个生字。

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

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材说明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

整幅画面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

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

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读读这首诗,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充满勃勃生机和浓浓春意的画面。

教学的重点是练习朗读,认字。

教学的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1带领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准备一幅山水画。

(二)认字、写字1认字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利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字音是否读准,注意容易读错的字音,如“色”的声母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

如果有的学生读错,就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帮助正音。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可能已认识了一些汉字,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如“元”加上“辶”是“远”,“斤”加上“辶”是“近”,“不”加上“辶”是“还”。

“”“”是新学的偏旁,学生认识它以后,让他们自己认记“春”“惊”的字形。

此外,要指导学生比较区别“人、八、入”和“无、天”的音形义。

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笔画都比较简单,可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把字写匀称。

(简化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简化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简化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第五单元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识字:研究五个新的汉字,包括(汉字1)、(汉字2)、(汉字3)、(汉字4)、(汉字5)。

- 听写:听写已学过的汉字。

- 识字游戏:通过游戏巩固汉字的研究。

- 课文朗读: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并进行语音纠正。

- 阅读理解:回答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 写作练:完成一篇关于(话题)的短文写作练。

教学步骤1. 研究新的汉字- 通过图文讲解,介绍五个新的汉字。

- 跟随老师模仿书写,并进行反复练。

2. 听写已学过的汉字- 老师口头读出已学过的汉字,学生听写并在纸上书写。

3. 识字游戏- 设计一个有趣的识字游戏,如拼字接龙或找错字等。

4. 课文朗读- 学生轮流朗读课文,老师进行语音纠正和指导。

5. 阅读理解- 老师提问课文相关问题,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6. 写作练- 老师给出一个话题,学生完成一篇短文写作练。

教学评估在课堂结束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 汉字识别能力:学生能否准确识别新研究的汉字。

- 听写能力:学生能否正确听写已学过的汉字。

- 课文朗读和语音纠正:学生能否准确朗读课文且能接受语音纠正。

- 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学生能否理解课文,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答案。

- 写作能力:学生能否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完成写作练。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语文能力,建议家长在家中给予学生相应的辅导和练,如复新研究的汉字,进行听写练,以及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给学生。

参考资料-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相关练册- 其他语文教学参考资料。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一班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一班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生疏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生疏竖提、竖折两种笔画和一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奇特与贵重,培育同学宠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同学宠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奇特与贵重。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上课之前我们猜一个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

生猜:太阳2、看一看:老师在黑板上板画万丈光辉的太阳3、说一说:看到太阳你想到了什么哪些小伴侣能给大家讲讲4、导入课题:今日我们学习一篇与太阳有关的课文——阳光(生疏耳朵旁,给“阳〞字找伴侣。

简洁理解“阳光〞。

)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气,给生命带来了活力,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篇美丽的课文,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暖和的阳光!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现在请小伴侣借助拼音宝宝用自己宠爱的方式(可以边读边圈生字宝宝,也可以同桌互读,或者四人小组来合作读)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读的棒的小伴侣等一下我们嘉奖他一个红太阳。

开头吧!2、呈现学习成果(1)你记住了哪几个生字宝宝是怎么记住的哪个字最难记住给小伴侣提个醒。

(2)老师现在来检查一下,看看这些生字你能读精确吗(留意指导“阳、更、长〞是后鼻音,“长、晨、谁〞是翘舌音。

)指名读,咱们开双列火车读、齐读。

(3)你们已经和生字宝宝交上好伴侣了,瞧,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藏进了下面的几句话中,你能选择最宠爱的一句读给大家听听吗早晨,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我拉开门,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谁要吃长长的拉面金色的田野更像一地金子。

(小伴侣的表现真棒,瞧,连太阳公公也眯眯笑了)(4)好词推举。

你认为本课中哪些词语比拟好读给大家听一听同学推举给大家的词语可能有“阳光、洒遍、田野……〞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1、读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阳光的贵重。

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词,能够正确地读写、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小小的船》、《江南》、《画》、《秋天到了》四篇课文。

2. 生字词的学习,包括识字、写字、组词和造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故事、游戏、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3. 拓展活动: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拓展活动,如绘画、写作、表演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4. 总结与评价: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2. 通过测试、竞赛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通过家长会、家长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学习环境,为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2. 辅助资料: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五单元(作业设计)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作业设计)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作业设计)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前言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传承文明、启迪智慧的重要使命。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教材,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宗旨,精心设计了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的神奇与美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审美情趣。

二、作业设计理念作业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突出创新,提高素养”的原则,力求使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业设计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重能力的培养,旨在通过作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思维品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作业内容与要求1. 预习作业:通过预习,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课堂练习:结合课堂教学,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如填空、选择、简答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4. 拓展阅读: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阅读能力。

5. 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活动,如观察日记、手抄报、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四、作业评价与反馈1. 评价原则:作业评价以激励为主,注重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3. 反馈策略: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找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五、作业设计示例1. 预习作业:《秋天到了》请同学们提前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读并正确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能够了解和领会本单元故事的大意。

3.能够通过故事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能够表达诚实守信的观点。

2.能够简单描述故事情节,发表个人情感。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

2.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故事的理解和把握。

难点1.表达诚实守信的观点。

2.描述故事情节的连贯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1.生字词的认读:诚实、守信、唉、挖、胡子、夯。

2.故事情节的铺陈。

2.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跟读3. 活动安排1.观看图片,学生跟读生字词。

2.听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学生展开简要讨论。

第二课时1. 教学内容1.故事情节续写。

2.诚实守信的意义。

2. 教学方法1.分组讨论2.小组展示3. 活动安排1.学生分组续写故事情节。

2.各小组展示并发表理解。

第三课时1. 教学内容1.整理故事情节,进行口头复述。

2.表达个人对于诚实守信的感悟。

2. 教学方法1.个人复述2.全班讨论3. 活动安排1.学生进行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2.学生表达对于诚实守信的认识,全班展开讨论。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且培养了分享心得的能力。

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后续的课堂中加强巩固。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五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五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心倾听故事并做好记录。

2.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

3.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4.了解语文生活中的习惯和礼仪。

教学重点1.学生学会用心倾听故事并做好记录。

2.了解语文生活中的习惯和礼仪。

教学难点1.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

2.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方法1.讲授故事知识。

2.看图片教学。

3.课堂小组合作活动。

4.互动式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大声读出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并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课文主题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习主题(15分钟)讲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倡导学生用心倾听故事并做好记录,包括描写小蝌蚪什么地方找妈妈、什么时候找妈妈、找到妈妈的过程等。

3. 讲解和练习语言知识(10分钟)结合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讲解“哪里、什么时候、怎么样、什么地方、什么是”等时间、地点和方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并进行相关练习,让学生能够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语言表达方式。

4. 听力训练(10分钟)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录音,让学生听音辨词,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5. 课堂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模仿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自己编写小故事并进行表演,让学生通过合作和表演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6. 注意事项(5分钟)讲解语文生活中的习惯和礼仪,如认真听讲、礼貌待人、诚实守信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7. 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所学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并为下次学习做好预习。

课堂作业1.完成小组合作活动,记录小故事的过程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2.认真做好书面作业,写出5个关键词,总结今天学习的重点。

小结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会用心倾听故事并做好记录,了解语文生活中的习惯和礼仪,为日后在语文学习中打下坚实基础。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语文园地五》中的生字生词
•理解课文内容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生字生词的认读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语文园地五》教材
•复印好教案和相关练习题
•准备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进行课前导入,让学生观看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第二部分:新课学习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课文朗读
3.导引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讲解生字生词的意思和读音
4.学生答疑解惑
5.分组讨论,共同理解课文,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6.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第三部分:课文理解
1.学生口头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要点
3.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学习《语文园地五》中所体现的情感和道理
第四部分:语言表达
1.学生展示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书写
2.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创作和表演
3.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多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
•教师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新知识,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
•完成相关练习题
•总结学习收获,写学习日记
总结反思
•教师及时总结学生表现,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记录学生学习情况,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充分理解《语文园地五》中的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教学案17《猫》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自主预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诅骂()怅然()怂恿()()蜷伏()一缕()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B、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D、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3、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4、快速阅读,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部分,找出每部分的起止段落,并在文中写出段落大意。

【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完成下列表格.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2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3扣“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归纳、设疑、讨论——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2.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

”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3.重点朗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拓展延伸】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3. 自拟格言:【达标检测】一、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18 鸟教学目的:1.积累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2.了解状物散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重点:生动的语言难点:托物言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诗词中有哪些描写鸟的诗句?说出来(生说诗句)……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充满生机。

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给人悲苦,为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作品,去品味一下吧!一、文学文化常识:1. 梁实秋(1903~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

原名治华,笔名秋郎。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

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

1923年留学美国。

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

1949年定居台湾。

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

1966年退休。

2.主要作品:杂文集:《骂人的艺术》《雅舍杂文》《实秋杂文》等.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3、4集) 《清华八年》《秋室杂忆》等.翻译书目:《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散文集) 《结婚集》(短篇小说集) 《咆哮山庄》(长篇小说) 《威尼斯商人》(剧本) 《莎士比亚全集》(戏剧37集、诗3集)等.3.“雅舍”是指梁实秋在重庆北碚与友人合住的六间陋室,是作者避乱隐居之所。

《雅舍小品》的第一篇《雅舍》就描写了他当时居住的简陋屋舍。

“雅舍”本无雅处,寒伧、简陋,但作者在旅居中却颇具雅兴,为什么?只因为“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因为作者在此陋室及其周遭的景物中感悟到一种旷远、安谧与亲切,从而忘记了世事的纷扰,怡然自乐,他以超然的态度来体验生活和对待时代的同雨。

梁实秋在30年代因鼓吹抽象人性论,反对文学的功利性等原因受到过鲁迅等左翼作家的尖锐批评,但梁实秋不是一个没有反帝爱国思想的人,早在1935年他就撰文批评国民党政府奉行的不抵抗政策;他曾参加慰问团亲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写过像《记张自忠将军》那样宣传爱国抗日的文章。

但到入川前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剧变。

他是国民党的参议员,参政会议长汪精卫投敌不仅使他愤慨,也使他感到受了愚弄;到重庆后,又目睹达官显要在大发国难财,“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现象在官场比比皆是。

于是一种由失望引起的幻灭感使这个本来就对老庄比较亲近的士大夫文人产生了思想危机,于是他转向独善其身,追求心境的平和。

为了获得心理平衡,他采取“一切只要随缘”的态度来对等生活,寄情于巴山蜀水之间,以随遇而安的心态来处世,以超然的目光来审视尘世万象,《雅舍小品》中的散文正是在这种心境下产生的。

1938年12月,他在《中央日报》的《平明》副刊上发表了“编者的话”,他说:“现在抗战高于一切,所有的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

我的意见稍为不同。

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

”这段话在当时的文坛引起轩然大波,曾引起过文艺界的“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

面对左翼人士的批判和声讨,梁实秋没有作过多的辩解和回复。

《雅舍小品》可以说是他上述主张的艺术实践,或者借用台湾文学史家周锦先生的话说,《雅舍小品》正是上述主张遭到批判之后他的一种“无言的抵抗”。

二、听写字词(见课本“读读写写”)三、整体把握:1.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2.理清文章结构五、思考探究1.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与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鸟分为四类,哪四类?2.第②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请举例说明3.第三、四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的美?4.第五段中“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义是什么?5.文章2、7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从作者对各种鸟的描写中,你感悟到作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人生?六、写法思考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状物散文以描写为主,物为我所用,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写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七、练习鸟被关在笼子里引起了作者的同情,请为世界爱鸟组织写一句宣传标语呼吁大家保护动物:19动物笑谈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3.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

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劳伦兹是动物行为学的先驱。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他的第一部通俗科学著作,脍炙人口,风行全球已经近半个世纪。

这本书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用生花妙笔向一般大众讲述动物故事。

作者之所以取名为《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鱼虫的语言,即便与动物不同种,也能和他们建立互相理解而亲密的关系。

”作者认为如果有对自然生灵的敬意和同情,便能和周围的动物们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真正融入它们的种群,甚至不惜为野生动物朋友作出巨大的牺牲,完全无需借助所罗门王的魔戒,便能与动物心灵相通,倾听它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

《动物笑谭》就是《所罗门王的指环》中若干生动动物故事的一篇,我们今天学习它,能感受到怎样“至美至真的故事”呢?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校正语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关键语句,用序号标出意义段。

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滑稽(jī)蜥蜴(xī yì)河豚( tún ) 两栖(qī)脊椎(jǐ zhuī)鳃(sāi)鳍(qí)嗔怪(chēn)敛翼(liǎn yì)孜孜不倦(zī)母凫(fú)匍匐(pú fú)差事(chāi)禁锢(jìn gù)鹳(guàn)蹒跚(pán shān)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注意就采取行动。

怪诞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

禁锢:①关押;监禁。

②束缚;强力限制。

③把人束缚在椅子或床上。

④囚禁,强行把某人关押,束缚在某物上。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撒旦:主要指《圣经》中的堕天使,曾是上帝座前的天使,后因骄傲自大妄想与神同等而堕落成为魔鬼,被看着是与上帝的力量相对的邪恶、黑暗之源。

结构探究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2.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精读课文,理解中心。

1.我很少笑话动物的原因是什么?2.我笑两栖鱼的原因是什么?3.“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作者有哪些逗笑的行为?4.你认为作者的行为可笑吗?为什么?5.作者第三次差点被送进疯人院里的原因是什么?6.“袖子上的扣子做一堆,背心上的做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做一堆。

”鹦鹉的行为为什么让老教授生气?7.鹦鹉与作者的母之间发生了怎样的趣事?8.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读写结合。

1.以《我与——(补充一种动物名)之间发生的趣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所罗门的指环》。

20《狼》导学案蒲松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传神;积累文言词语:顾、暴、盖、止。

2.了解“之”等词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词语活用的知识和古代文学常识。

3.了解故事旨意,把握文章善于识破狼一样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

【课文提示】1.蒲松龄,是清初著名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3.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实词的词性活用现象。

古汉语的一个实词属于某一词类,基本上是固定的。

有些词只是在某种条件下,临时处在另一类词的位置上,偶尔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暂时增加了新的意义,这种词性的变化,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活用;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窘jiǒng 眈dān 瞑míng 寐mèi 黠xiá倚yǐ缀zhuì尻kāo【积累词语】1. 解释下列词语:窘(紧迫、为难、困窘急迫)眈眈(注视的样子)瞑(闭上眼)寐(睡觉)黠(狡猾)倚(靠)2. 解释下列时间词语:晚(夜晚、晚上)少时(一会儿)久之(很久)顷刻(一会儿)【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结构层次】这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可分为四个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