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免疫、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共26页文档
七年级(初一)生物 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

回归生活
五、练习
打分
抢答
知识巩固
六、小结
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非传染病是在成年期发生,但其祸根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因此,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应该从青少年时期开始,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今天的学习,设计下一周的作息时间和具体活动内容。
第4节 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 教学设计
海南白沙思源实验学校陈荣风
教学目标
1.知识:
(1)了解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病因;
(2)举例说出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有效方法。
2.能力:
(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通过交流讨论,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主要疾病对人体的危害,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资料分析:1957年和2008年中国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率,得出当代主要疾病
提高观察与比较分析能力
三、心血管疾病及预防
1、常见心血管疾病及病因
生活中有哪些关于心血管或癌症的事例?组织学生阅读,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幻灯片展示几种常见心血管疾病产生的病因及表现和症状。
分组讨论:心血管疾病有哪些种类?常见的症状有哪些?这些心血管疾病又是如何产生的?
2、癌症的种类很多,它们都是由癌细胞引起的,癌症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20年来,在许多国
3、人类生活中致癌因素很多,有环境中致癌因素的诱导,也有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我们能做到的是采取明智的生活方式来预防或延迟癌症的发生。你能给你的家人或朋友提一些有效的建议吗?
知识运用
板书设计:
第4节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
一、当代主要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
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检测题4附答案

《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习题
1、为心肌肌肉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的血管是()
A主动脉
B冠状动脉
C冠状静脉
D 肺动脉
2、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中不包括()
A高脂肪饮食
B吸烟
C经常运动
D缺乏运动
3、患心绞痛的病人可服用的药物是()
A牛黄解毒丸
B六味地黄丸
C硝酸甘油
D六神丸
4、人体不会发生癌变的结构是()
A胃
B血液
C骨
D 指甲
5、导致细胞癌变的乙型肝炎病毒,亚硝酸盐和X射线分别属于()A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
D病毒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
6、在青少年和儿童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白血病,目前治疗白血病较为有效的方法是()
A化学疗法
B基因疗法
C骨髓疗法
D 放射疗法
7、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有()
A消除或减少环境中的致癌因子
B减少接触致癌因子
C积极宣传防癌知识
D以上都是
8、请将相应的病名的序号填在适当的位置:
(1)心脏的肌肉暂时性缺血,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属于()(2)冠状动脉被凝血堵塞,血液不流通属于()
A 心肌梗塞
B 心绞痛
9、请将下列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与右侧内容进行合理搭配。
(1)使用抗癌药物() A 化学疗法
(2)向癌变部位施放射线() B 外科疗法
(3)手术切除肿瘤() C 放射疗法。
初中生物的免疫与疾病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的免疫与疾病知识点整理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的一道保护壁垒,它负责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并维持身体的健康。
在初中生物学学习中,免疫与疾病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的免疫与疾病知识进行整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组器官、细胞和分子的复杂网络,它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抵御病原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消灭各类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2.识别自身与非自身:免疫系统能够识别人体内的自身细胞与外来的非自身物质,对非自身物质做出针对性的应答。
3.维持体内稳态:免疫系统还能够清除老化、死亡的细胞,帮助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1.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淋巴结。
骨髓是产生和分化免疫细胞的地方,胸腺则负责生成T淋巴细胞。
而淋巴结是免疫细胞的主要聚集地,起到阻止病原体扩散的作用。
2.免疫细胞: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细胞有白血球和淋巴细胞。
白血球分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多个种类,它们能够吞噬和杀死病原体。
而淋巴细胞主要有T细胞和B细胞,它们负责记忆病原体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3.免疫分子: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分子包括抗体和细胞因子。
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能够特异性结合病原体并协助其被其他免疫细胞清除。
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类信号分子,能够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类型。
三、免疫系统的机制免疫系统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来对抗病原体:1.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包括外层皮肤、黏膜、胃酸以及酶等。
它们能够阻止病原体的侵入并摧毁它们。
2.细胞免疫机制:指通过白血球吞噬病原体并将其消灭。
其中,中性粒细胞是最重要的吞噬细胞,它们能够迁移至感染部位并吞噬病原体。
3.体液免疫机制:主要由B细胞和抗体参与,B细胞能够识别病原体并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病原体并协助其被其他免疫细胞消灭。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3章第4节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如何预防和减少当代主要疾病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事例和案例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可以引导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偏爱视觉学习,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辅助教学;部分学生可能偏爱动手操作,可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需要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更加直观地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同时,要准备实验操作指导书,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还可以设置实验操作台,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此外,可以利用黑板、投影仪等设备,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展示给学生,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初中生物免疫系统与疾病防治

免疫系统疾病防治的未来展望
新型疫苗的种类:mRNA疫苗、 DNA疫苗等
新型疫苗的优势:预防多种疾病、 提高免疫效果等
新型疫苗的应用前景:针对传染 病、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概念:指免疫系统通过产生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来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特点:特异性防御机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够针对特定的病原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有效地清 除病原体。
作用方式: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根据病原体的特征,快速地产生具有特异性的抗体, 这些抗体能够与病原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意义:特异性防御机制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抵御病原体的入侵,保护人 体健康。
抗原进入人体后,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加工 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T淋巴细胞和记忆T淋巴细胞 效应T淋巴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防御功能: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以保护身体不受感染。 监控功能:时刻监测身体内部异常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调节功能:参与身体的免疫应答,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清除功能: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保持身体健康。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 病:类风湿性关节 炎、系统性红斑狼 疮、硬皮病等。
防治方法:药物治 疗、免疫疗法、健 康生活方式等。
预防措施:保持健康 的生活方式,增强免 疫力,避免过度劳累 和精神压力等。
中考生物考点复习:疾病和免疫-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中考生物考点复习:疾病和免疫中考生物考点复习:疾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八上p71)1、传染病①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②病原体:能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生物。
③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④类型: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蛲虫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血液传染病: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艾滋病等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淋病等2、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⑴传染源:能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包括患者和携带者)⑵传播途径⑶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的健康人群。
3、预防的三个措施⑴控制传染源:对患者隔离治疗;将病禽深埋、焚烧;严禁艾滋病患者入境。
⑵切断传播途径:对环境进行消毒;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禁进口血液制品。
⑶保护易感人群:健康的人锻炼身体、接种疫苗。
第二节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八上p75)1、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肌炎等。
2、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引起的疾病。
冠状动脉的作用是为心脏肌肉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
3、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有:高脂肪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
4、导致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1)物理致癌因子(如X射线、电离辐射)、(2)化学致癌因子(如亚硝酸盐、黄曲霉素)、(3)病毒致癌因子(如乙肝病毒、疱疹病毒)5、癌症又称为恶性肿瘤。
在城市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肺癌;在农村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胃癌。
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排第一位的是白血病,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骨髓移植。
7、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有:外科疗法、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
(基因疗法)第三节免疫(八上p79)1、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鼻毛、呼吸道表面的纤毛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唾液中的溶菌酶)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如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通过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免疫1、?免疫器官主要有:脾、扁桃体和淋巴结等;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生物的免疫与疾病

超敏反应的定义
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常见类型
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如过敏性休克)、II型超敏反应(细胞型,如输血反应)、III型超 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如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IV型超敏反应(迟发型,如结核 病)。
发病机理
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释放炎症介质,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 碍。
04
生物因素与免疫相关疾 病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细菌感染
如肺炎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可引起肺部感染和结核病,通过 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
病毒感染
如流感病毒、HIV等,感染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包括细 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真菌感染
如白色念珠菌、曲霉等,可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感染,通过激活免疫 系统产生抗真菌免疫反应。
生物的免疫與疾病
汇报人:XX 2024-01-21
目 录
• 免疫系统概述 • 免疫应答与疾病防御 • 免疫失调与疾病发生 • 生物因素与免疫相关疾病 • 免疫预防与治疗策略 •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免疫器官
包括胸腺、淋巴结、脾脏 等,是免疫细胞生成、分 化和成熟的场所。
皮肤和黏膜屏障
皮肤和黏膜作为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病原体进入体内。
吞噬细胞作用
吞噬细胞能够吞噬并消化病原体,如细菌和病毒。
炎症反应
当组织受到损伤或感染时,会引发炎症反应,通过释放炎性介质 和招募免疫细胞来清除病原体。
适应性免疫应答
T细胞免疫应答
T细胞能够识别并清除被病 原体感染的细胞,促进细 胞免疫应答。
九年级生物免疫

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
一、人工免疫:用代的方法使人体获得免疫,叫做 人工免疫。
1、接种疫苗或抗原性物质使人体获得免疫。 2、注入特异性抗体或淋巴困子,使人体获得免疫。 二、计划免疫:卡介苗、百白破联合制剂、脊髓灰
质炎疫苗、麻诊疫苗、乙肝疫苗。 “三大法宝”:疫苗,抗生素,爱国卫生运动 (以消毒、杀虫、灭鼠。
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直接或间接 (释放淋巴因子)来完成的免疫反 应,称为细胞免疫
抗原:病原体进入人体后, 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 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 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
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叫做抗原。
第一道—皮肤、粘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
质和吞噬细胞
非 特 异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病
原(抗原)
体
刺激
淋巴细胞
吞噬 细胞
结合
产生
抗体
人体的三道防线异同点
相同点:都能够抵抗病原体的入侵,保护人体的健康。
不同点:第一、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并且对多 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作用。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 原体,所以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是人出生以后才获得的,例:当人被天 花病毒感染后,就会获得天花病毒抗体;当人被肝炎病 毒感染后,就会获得肝炎病毒抗体,而不会产生天花病 毒抗体。也就是说,第三道防线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 体或异物起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 先
性
免天
疫)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后 天)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皮肤有角质层,可以阻挡 病原体侵入人体 皮肤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呼吸道上黏膜上有纤毛, 可以清扫异物(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