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336)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针对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针对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针对练习(含答案)1 .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 .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CA.响度B.音调C.传播声音的介质D.音色3 .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CA.声波可以清洗钟表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C.将正在发声的交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4.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5.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一号”登月工程。

假如你以后登上月球后,你所做的那个实验,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进行的是D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细小物体C.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径D.用小锤敲击音叉可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6.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7 .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传播的速度小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8 .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B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9.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D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5dmB.家庭电路的电压为36V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20℃D.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宇航员在月球也可以直接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11.人们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066)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066)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卷一、选择题1.(2分)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A.快; B.慢; C.一样快; D.无法比较.2.(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3.(2分)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

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

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B.磁性物质C.真空带D.绝缘物质4.(2分)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D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2分)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

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A.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B.车铃就不会振动C.没有铃声传出D.车铃周围就没有了传声介质6.(2分)下列几种现象中,能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现象是()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里 B.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走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D.波涛拍击海岸发出轰鸣声.7.(2分)据报道,“神舟七号”的宇航员将走出太空舱,在舱外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用电子通信设备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C.太空中噪声太大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8.(2分)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9.(2分)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136)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136)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2分)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2700790011300声音传播的速度(m/s)330316510050001300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2分)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而产生的:()A.运动; B.振动; C.温度升高; D.体积膨胀 .3.(2分)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

4.(2分)邮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A.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B.能较好地吸收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 D.能够发出声音.5.(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不能发声B.声音是一种波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6.(2分)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7.(2分)声音在下列介质中传播速度最慢的是 ............................................................. ()A.空气B.海水C.大地D.铁8.(2分)有两部手机都开通了来电显示功能,且来电铃声都已开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35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353)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卷一、选择题1.(2分)以下现象中,用以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是:()A.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C.扬声器发声时纸盒会振动;D.把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抽气时,声音会逐渐变小.2.(2分)声在下面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空气; B.水; C.煤油; D.钢铁.3.(2分)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放在书包里的口琴 ; B.泉水叮咚响中流动的水;C.正在发出悦耳哨声的哨子; D.牛叫时的声带.4.(2分)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A.月球上没有空气; 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 D.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5.(2分)以下现象中,用以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是()A.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C.扬声器发声时纸盒会振动D.把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抽气时,声音会逐渐变小.6.(2分)下列几个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把两个圆纸盒用棉线做成一个“土电话”,可以实现10米内对话D.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子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现象的不同7.(2分)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

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

这个实验说明.........................................................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8.(3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6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63)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 10 cm 处安放一块平面 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
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 是该光路的
(入射角/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
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 (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21.振动 空气
22.液体(水), 不会, 没有振动的声波传入水中
23.介质 振动 发射
24.(1)空气 (3)入射角 能 (4) 强
25.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只说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也可)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探究
26.振动;空气能传播声音
27.机械闹钟. 音叉、收音机发声的响度是变化的. B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 (强/弱)
于玻璃板.
25.(3 分)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探究
26.(5 分)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 ( )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
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
6.(2 分)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
评卷人 得分
五、论述计算题

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有答案)

2020-2021年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7题;共21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B. 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 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如图,在探究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这是为了()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将音叉的震动转换为小球的振动C. 使音叉振动频率增大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A.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空气抽出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4.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比水中传播快B. 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赫兹到20000赫兹C. 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5.如图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在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

关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B. 纸杯被击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 用较大的力拍打塑料膜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D. 节目所发出的拍打声一定不是噪音6.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A. 和正常时一样B.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C.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7.手机接收到来电信号时,指示灯发光并发出声音(或振动);拨打别人的手机,如对方接收不到信号,会听到“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12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123)

评卷人 得分
五、实验探究
27.(5 分)小明、小花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花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
强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 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他们在探究什么问题?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如果由你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你将怎样设计?
声。 水和铁传来的声音,应有:解得: s2≥255(m) 结论:C 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s≥ 255m 时,三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均等于或大于 0.1s,能听到三次敲击 声。 空气和水传来的声音,应有:解得: s1≥42.5(m)
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
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
B. ②③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④.
4.(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D.以上都是.
2.(2 分)人耳要能区别回声,则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 )
A.0.1s;
B.0.1s 以上;
C.0.1s 以内;
D.以上说法都正确.
3.(2 分)下列的实验和实例: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
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
________不能传声。所以声音传播需要 。
11.(3 分)击鼓时发出的声音是
的振动, 用嘴对着笔套吹气发出的声音是

精品练习(附答案)《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

精品练习(附答案)《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

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训练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选择题1.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金属物质2.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3.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B.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水中传播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4.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如图五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

此现象可以说明()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6.下列现象中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敲击音叉发声,与音叉接触着的乒乓球被弹开B.敲击一下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的人先后听到两次打击声C.敲击打击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D.敲击水中的石块,岸上的人也能听到敲击声7.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D.声音具有能量8. 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中启动并向湖边驶去.此过程中,水中的鱼可听到马达声,岸边飞行的鸟、散步的人也可听到.若距快艇的距离三者都相等,最先察觉快艇起动的是()A.鱼 B.人 C.鸟 D.三者同时察觉9.喜庆的锣鼓敲起来,不少同学发现,在敲响锣以后,虽然停止了对锣面的敲击,但锣声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锣面仍在继续振动B.锣面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C.锣声的回音D.人的听觉发生“暂留”10.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1.关于人听觉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是人耳的听小骨断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B.只要是人耳的鼓膜破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C.若只是传导障碍,只要能将声音的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听到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2.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仪器()A.引起头骨、颌骨振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B.产生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C.产生超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D.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二.填空题13.上课时老师讲话的声音是由于______ 振动产生的,并通过_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分)吹笛子时,人听到美妙的笛声是由于( )
A.气柱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B.竹笛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C.人声带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D、竹笛周围的空气振动产生了声音.
5.(2 分)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 6.(2 分)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 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 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 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 ( )
25.(5 分)声音也会钻“牛角尖”。如图所示,当声波钻进吸音壁上楔形物体,不再反射回 来,声波被大量吸收。 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请解释下列现象:一场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这时你会发
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为什么?
26.(5 分)现在不少同学都有“单放机”和立体声的耳机,在课余时间听一听音乐,大有身 临其境的感觉.你能说一说立体声是怎么回事吗?
四、实验探究
29.(5 分)如图所示,玻璃罩里放一个正在响的闹钟,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时, 我们听到的闹铃声会逐渐变小,最后几乎就听不到闹铃的响声了。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要 传播需要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论述计算题
30.(6 分)正以 v=8km/h 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驶向一高山崖壁的汽车,驾驶员鸣笛后经 4s 听 到从崖壁反射回来的声音。求鸣笛时汽车与崖壁的距离。(空气中声速为 340m/s)。
船中使用的是(举出一例)
。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感觉周围十分寂静,是因


19.(3 分)绷紧的橡皮筋____(会、不会)发声,而用手指拨动绷紧的橡皮筋____(会、不
会)发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 分)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而产生,声音可以在


传播,
________不能传声。所以声音传播需要 。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B 2.C 3.C 4.A 5.A 6.D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7.振动
8.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只说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也可)
9.琴弦的振动(有振动即可给分) 空气振动(或空气)
10.振动 线和手指(固体)
11.1700
的琴声,这是通过
方式引起听觉的。
15.(3 分)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3 分)“锣不敲不响”,说明锣被敲击后产生了 ,才发出了声音。用手按在发声的 锣面时,由于锣面的 停止,锣就停止发声了。
17.(3 分)2008 年 5 月 12 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 8.0 级的大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
方大约是 m。(声速为 340 m/s) 12.(3 分)声音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可以传播,但传播的速度不一样,在 速度最大。
中传播的
13.(3 分)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够比较早地听到远处开来的火车声音,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14.(3 分)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在钢琴上来“听”自己
来有丰富的立体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7.不同(2 分)。因为自己听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听到的听录音机放出的声音是通过空
气听到的
28.炮弹飞行的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当人听到炮声时,炮弹早已远离人而
去了。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探究
29.介质(物质或空气)
评卷人 得分
五、论述计算题
30.s=690m
(1)振动
23.振动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
24.在通常情况下,声波借空气传入外耳道,使鼓膜振动,产生听觉.这是声音传导的主要 途径,称为“空气传导”或“气传导”.但是,整个听觉器官基本上都埋在颅骨中,故声波 还可以不经鼓膜而直接沿头骨、颌骨传入内耳,这称为“颅骨传导”或“骨传导”.与“气 传导”相比,骨传导一般是不很重要的.人在把耳朵塞起来时,主要是“骨传导”,没有把 耳朵塞起来时,主要是“气传导”,由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所以会觉得 声音反会变得更响. 25.蓬菘的雪能够吸收声音 26.同一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往往不相等,加上人的头部对声音有掩蔽作用,就会造成 声音的时间差和响度差.比如,从左边发出的声音先到达左耳,再到达右耳,所以左耳听到 的声音比右耳强一些,这是人耳的双耳效应.“单放机”放音时使用的是立体声录音带,这 种录音带在录制时,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声器录音,从左右两个位置把声源发出的声 音分别记录在同一磁带上,即常见双声道录音.重放时,又相应地用了两个以上的喇叭或耳 机听筒,分别放出左右两个声道录下来的声音,这样充分利用了人的双耳效应,所以听起
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
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
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
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
而产生的。
18.(3 分)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也需要在太空锻炼身体,你认为常用健身器材中可以在宇宙飞
27.(5 分)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自己来听这段录音,你认为放出来的声 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
28.(5 分)战争年代军队里流传这样的话:“老兵怕机枪,新兵怕大炮”。老兵有经验,如 果他能够听到远处炮击时的炮声,他就知道炮弹不会在他附近爆炸,他不会死。试用物理 知识说明。
评卷人 得分
12.固体
13.固体传播声音比气体传播声音快
14.骨传导
15.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只说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也可)
16.振动振动
17.固体 振动
18.拉力器(合理即可) 真空不能传声
19.不会,会,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0.振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介质
21.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22. (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或:月球上是真空的) (2)大于
_______传播的.
10.(3 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 1m 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
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
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

传递到人耳.
11.(3 分)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某同学看到闪电后约 5s 听到雷声,该同学距雷电产生的地
21.(3 分)如图所示,鱼被它们喜欢的声音诱入鱼网,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表

22.(3 分)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
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
7.(3 分)人说话时,声带由于
而发出声音.
8.(3 分)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
9.(3 分)同学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_______,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2.(2 分)风吹树叶沙沙响,此时的发声体是( )
A.风
B.空气
C.树叶
D.以上都是.
3.(2 分)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 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
C. 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五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振动的物体一定能发声;
B.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3 分)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
产生的。
24.(5 分)当你叩击自己的上下牙齿,或者咀嚼一只胡萝卜时,你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牙齿的 扣击声或咀嚼声.若你用手把耳朵塞起来,这声音反会变得更响,这是为什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