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育中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

合集下载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体育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我们的体育课充满快乐”。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我要说,师生和,教育兴。

我们中国人历来把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育的美好境界来追求。

在实践中,我觉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教育的关键,更是工作的难点。

师生关系和谐则班级兴,学业成,发展快,人格全。

既然如此,那该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一、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师生关系,历来是教育家关注的焦点。

我国革命前辈徐特立同志说过:“教师和学生,是相互的平等的关系。

”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也曾说过:“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志。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是师生双方心灵的交流,生命的互动。

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都用各自的言行、情感和品性影响对方;教育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输。

现在的教育提倡平等对话,呼唤民主互动。

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那样:“当教师的人不仅是教师,他同时也是学生。

”体育教学这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交融着师生的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

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过程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和同伴的激励,鞭策、感化、鼓舞、召唤、指导。

在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应协调好师生关系探究

在体育教学中应协调好师生关系探究

在体育教学中应协调好师生关系探究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思想广泛地被学校、家庭和社会所认同,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由于受多年来受应式教育思想的影响,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营的体育教学,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并没有被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极其不利的。

面对经济条件、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相对差等诸多现状,作为体育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农村体育教学的地区优势,协调好师生关系,做好农村体育教学工作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和谐,对于体育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对此,作为体育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积极创造这种和谐关系。

教育心理学认为,良好的课堂心里气氛是一种催人奋发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要调谐好师生关系,我认为,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向上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个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爱”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授。

上学期所教的六(一)班的梁凡同学,因为家庭原因,养成了他桀骜不驯的性格,与班同学发生摩擦是家常便饭,与别校甚至初中学生斗殴也有时发生。

鉴于他好强的性格、不服输的个性,我利用体育课的时间,经常有意的亲近他,并多次与其谈心,尽量使自己成为一个足以让他信赖的亲人角色。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循循善诱,让该同学基本上能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有时还能主动帮助别人。

通过这个情况,我真正明白了,只有用爱善待每个同学,才能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信任,才能有共同的语言,才能在一种感情融洽、团结有爱的气氛中密切合作,形成和谐环境,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注重自身形象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气质,都应为学生树立楷模。

体育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而使学生朝着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的效果。

师生关系良好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恶化时,教师所施加的影响即便是正确的,学生也很难接受,甚至根本不接受。

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及产生的教学效果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教师都会产生一种畏惧或抵触心理,这样容易对体育教学产生一种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体育教学活动也很难向前推进。

这样的师生关系,可以概括为两类:1.强制型师生关系及其产生的教学效果在强制型师生关系中,体育教师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一种不平等。

另外,在训练过程中,有的体育教师非要把个别做不好的同学叫到队伍前面让其再做同一个动作,而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心理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觉得老师不给自己留面子,因此就会对这位教师疏远,不愿接近。

甚至有的同学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和这位教师对着干。

2.放任型师生关系及其产生的教学效果在放任型师生关系中,体育老师不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学生需要教师的理解。

这样往往会使这一批学生认为老师不能洞察学生所需,不理解他(她)们,而妨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信息交流,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学生不理解教师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因此,改善体育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注重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体育教学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1.教师应与学生之间建立真诚的情感教师如果能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真诚相待,那么学生也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要表扬他们;对于成绩差或有缺陷的学生,教师更要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并用科学的方法训练他们。

和谐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和谐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和谐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基础摘要:一直以来,教学更多重视的是“知识”,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教师要做的只不过是向“容器”里装东西。

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效率较低。

作为体育课,不光是要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构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是前提,引导学生是关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

本文结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就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师生关系进行简单探究。

一、尊重是前提师生间的交流沟通不是靠权威来维护的,而是以情感的沟通作为基础。

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是最基本的前提。

1.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的体重增长和骨骼发育都较为迅速,但因骨骼中石灰质较少,容易出现变形、脱臼等现象。

因此,课堂中就不能让学生做太多激烈的运动,更不要因为学生犯错而高强度地“训练”学生。

学生的肌肉组织也不够强壮,在训练时间上也要适当。

到小学四年级时,学生的方位意识有了较好的发展,机械记忆逐渐转向有意记忆,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体育内容安排上就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

如,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学得快忘得也快,就可采用小组训练的方式多次练习。

到小学高段,学生对教师的态度逐渐从完全信任走向信任和怀疑的游离状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学中教师容易走向“自我中心”,即把自己的需要当做学生的需要,以自己的兴趣为学生的兴趣,结果学生不喜欢老师,也就对老师所上的课失去了兴趣。

小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用游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3.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小学高段的学生,情感较为敏锐,一旦情感受挫,对学习就会失去兴趣。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体育参热情论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体育参热情论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体育参与热情[摘要]在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老师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主动转换自己的角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让学生爱上体育课、上好体育课,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关键词]构建和谐关系激发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老师的职责,作为合格的体育老师要努力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有所探究,把自己的学识、技能教给学生,让学生的运动成绩和教学质量共同提高。

一、加强情感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一是了解学生兴趣爱好。

作为体育教师应主动接触学生,注重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心理健康、体质状况和运动技术等,进行细致分析和综合比较,做到心中有数,因人而异。

对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他们建立起友好的关系,让他们在和谐氛围中增加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

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人格健全、心理健康。

二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作为教师主要是引导、启发和学生,帮助他们主动、积极的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实践活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把自己置身与参与者的位置,主导者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营造“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使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把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

三是鼓励学生参与运动。

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目光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满足他们运动体验和情感体验的需要,在教懂要领、教会方法的同时,留给他们充足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自主发挥的空间,在学习中让他们体会自主学习、自我发挥、自我表现,让学生不仅在动作和技能方面得到学习,还在体育实践中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成长的过程。

二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全:师生互动与协作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二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全:师生互动与协作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二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全:师生互动与协作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师生互动与协作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体育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学校教育中,二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

在这个课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协调性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与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良好的协作和互动,课堂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需要创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氛围。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发言。

学生的问题和讨论会让课堂更有趣和有意义。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表扬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这些肯定和赞扬会让学生更加自信和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教师需要利用各种协作方式来鼓励学生合作。

在课堂中,可以运用一些小组合作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了解他们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同时锻炼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个旗下抢旗的游戏中互相协作,通过对策略和指令的讨论,学生们会更有意识地思考如何更好的合作,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和更积极的态度。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有竞争性的活动来增加课堂的乐趣。

竞争本身是不好的,但如果教师善于利用竞争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精神,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应。

例如,在一个比赛中,教师可以提供更丰厚的回报,通过参与竞争让学生在协作和竞争中更好地表现自己。

在教育中,课堂氛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创造出和谐的氛围,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对学习更热爱,更有参与感。

在二年级体育下册教案全中,教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开放的教学氛围,协作方式和竞争活动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只有这样,才能让二年级体育下册课程更加丰富,更有意义。

小学体育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

小学体育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

小学体育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教师和学生是组成小学体育课堂的两大主体,二者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提供必要支持。

目前我国小学体育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积极影响。

那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应用师生互动策略呢?这是值得广大小学体育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

一、游戏营造快乐氛围,调动学生交流欲望课程游戏化是一种符合阳光体育教学理念的科学方法,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年龄特征相契合[1]。

小学体育教师运用体育游戏,为学生营造快乐学习、自主训练的积极氛围,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的交流欲望,给学生的自由表达提供充足机会,以游戏为纽带不断拉近师生之间距离,提升师生互动有效性,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便于教师借助游戏观察并掌握学生体育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问题,进而有目标、有重点地因材施教,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投掷”动作技巧讲解和训练中,教师没有用单一的语言讲解方式把投掷动作要点灌输给学生,而是以游戏活动规则的示范方式,有动作、有语言配合介绍地传授给学生投掷游戏规则,潜移默化渗透标准投掷动作的要求。

组织学生进行“营救小绵羊”的游戏,学生对面一定距离放置了被困住的一群小绵羊(玩偶),到达小绵羊的途中设置了单手向上抛轻物撞响铃铛(自抛自接)、双手向上抛轻物撞响铃铛(自抛自接)等阻碍,学生只有规范抛物动作,逐渐把握抛接物准确度,才能够在充分发挥锻炼上肢、手腕、臂、肩协调动作的同时,尽快达到对面营救出小绵羊。

小学生十分想当营救小绵羊的英雄,所以在教师示范和讲解游戏规则、动作要求时积极回应,主动提出自己没听懂或者存有疑惑的地方,便于教师针对性指导、重点重复示范,游戏途中学生完成抛接物游戏任务后,及时与教师沟通是否存在动作不标准等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互动,在教师的关注、指导、交流互动下,学生顺利完成营救任务,获取了体育游戏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功感,潜移默化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沟通的方法李志春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沟通的方法李志春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沟通的方法李志春发布时间:2022-01-01T14:23:38.447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1月作者:李志春[导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教育。

小学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让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课堂当中。

为了给学生创建一个优质的体育课堂,笔者在文中对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沟通关系进行探讨,以期能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李志春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实验小学【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教育。

小学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让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课堂当中。

为了给学生创建一个优质的体育课堂,笔者在文中对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沟通关系进行探讨,以期能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师生关系;沟通方法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2)01-101-01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难免会遇到小学生不遵守纪律,不听从指挥,随意插话或做小动作等问题。

很多时候教师就算对学生提出了严厉的要求,学生仍然我行我素,屡教不改。

为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与学生进行和谐的沟通,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自愿听从教师的教导,并愿意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一、在于学生交流时应保持理性态度教师的说话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

教师采用理性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往往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热情,更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比如,教师在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时,只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帮助学生分析其行为存在的偏差,那么则较为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愿意配合教师改正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体育教育中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
作者:杨猛
来源:《数码设计》2020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主要说明了构建融洽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阐述了构建融洽师生关系实施的策略,从尊重学生、换位思考、真诚相待、互动活动等方面切入研究,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推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师生关系;小学体育;课堂构建;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3-0187-01
Abstract:Thispapermainlyexplainsthebasicconnotationofbuildingharmonious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expoundstheimplementationstrategyofbuildingharmonious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fromrespectforstudents,perspective-taking,sincerity,interactionactivitiesandotheraspectsintoresearch,inordertopromotethecommunicationandexchange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promotethereformanddevelopmentofprimaryschoolphysicaleducationclassroomteaching.
Keywords:teacher-
studentrelationship;Physicaleducationinprimaryschools;Classroomconstruction;Implementationstrateg y
1構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展现出的基本内涵
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了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教师当前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关系到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保障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成为了教师创建课堂教学模式思考的前提条件。

体育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体育技能,消除他们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进而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运动心理,改变他们参与体育训练的态度,摆正他们的学习心态,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利用体育活动丰富自我的精神生活,进而促进学生精神素养的提高,构建出高效的体育课堂。

2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开展实施的具体措施
2.1做到尊重学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尊重一种优良的品质,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想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做到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一方面,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当前学生的身体状况,根据他们的身体素质制定出
合理的课程教学计划,满足他们的锻炼需求,使全体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适应体育课程的锻炼强度,形成强壮的体魄。

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出当前学生感兴趣的训练项目,将这些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体育活动当中,自主学习各项项目的操作技巧,享受锻炼的乐趣,进而构建出融洽的师生关系,激起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

2.2做到换位思考,正确理解学生。

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将学生的学习目光吸引到课堂上来。

教师以学生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的活动,分析出他们爱玩的心理,创建出游戏化体育教学活动形式,真正理解学生对游戏的需求,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到体育的技巧,掌握到各个项目的运动形式,熟悉每一个技巧的操作方式,进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体育教师应当理解每一个学生,以宽容之心去对待他们,鼓励和呵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主动与教师交流锻炼中所面临的困难,通过教师的指导解决这些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2.3做到平易近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小学体育教师应当认识到与学生之间产生的隔阂,分析出产生隔阂的原因,逐渐放下自我的身段,做到平易近人,从而无形中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做到平易近人,常常以微笑鼓励学生,以温柔的话语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引导他们掌握到良好的体育技能。

同时,在学生完成训练后,体育教师对学生竖起大拇指,以简单的动作来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完成更多的训练任务,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技能学习当中,增加自我锻炼的自信心。

2.4做到真诚相待,增加师生间的信任。

“待人以真诚”是我们为人处事需要遵循的原则,也是教师需要具备的良好品质。

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主动接触更多的学生,了解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不再只关注到他们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注重他们心理素质的提升,摆正他们的锻炼心态,进而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

教师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去关怀他们,善于发现他们情绪的变化,抓住他们锻炼的心理,正确地引导学生的锻炼心态,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形成积极向上的锻炼心境,与教师交流学习的感受,进而营造出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出融洽的师生关系。

2.5开展互动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

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共同参与到活动当中,与他们一同分析运动项目的技巧,进而增加师生之间的联系,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例如,体育教师创设出比赛式互动教学活动,与学生一同参与到比赛活动中,以标准的运动技巧完成整个比赛,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

在篮球比赛中,教师与学生共分为两组进行比赛,一边比赛,一边分析每一个投篮技巧,讲解与运球走位相关的技巧,逐步剖析出篮球运动的本质运动形式,进而促使学生掌握到篮球运动的技巧,促使师生之间和谐友好的相处。

结语:想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需要思考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分析当今时代学生的性格特点,将真实的情感融入课堂教学中,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同时,教师应当构建出互动化的教学活动,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利用活动指导他们的操作技巧,进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海艳.小学体育教育中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3).
[2]朱煜超.浅谈小学体育教育中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J].幸福生活指南,2019,000(013):1-1.
[3]王晶.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17).
[4]梁晓菲.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求知导刊,2016,000(011):118.
作者简介:杨猛,男,1981.12,回族,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宁阳县第一小学,大学,二级教师,小学体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