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汇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级分组实验报告(全)

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同组人姓名:日期:年月日指导老师: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同组人姓名:日期: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支架、相同的钩码5个、铅笔、刻度尺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测力计上,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1)用5组数据在图像中描点并绘出图线。
(2)根据图线得出结论。
5.整理器材。
实验原理:mGg 实验装置:数据记录:图象:物理量1 2 3 4 5质量m/kg 0.05 0.1 0.15 0.20.25重力G/N 0.5 1 1.5 2 2.5G/m 10 10 10 10 10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重力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G=mg 。
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同组人姓名:日期: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知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平衡。
实验器材:长木板(两端有滑轮)、小车(两端有挂钩)、钩码、细线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2、按图组装器材,3、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4、两端挂上相同数量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5、两端挂上相同数量的钩码,把小车扭转一定角度,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6、整理器材。
实验原理:二力平衡条件实验装置:实验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物体此时处于平衡状态。
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同组人姓名:日期: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测量滑动摩擦力实验目的:知道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实验器材:木板、木块(带挂钩)、弹簧测力计实验步骤:1、检查并组装器材,2、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3、多次重复试验步骤2.4、整理器材。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汇总1、小张同学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如图,F1=F3=F4>F2,拉住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四种形变.a b c d(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______图和______图.(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______图和______图.(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______图和______图.(4)在上述(a)与(c)图中,控制______和______相同,研究______与______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上叫做______法.2、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到如表数据:m/kg 0.1 0.2 0.3 0.4 0.5 0.6 0.7G/N 0.98 1.96 2.94 3.92 4.90 5.88(1)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和.(2)分析如表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为0.7kg时,它受到的重力是N.(3)以下四个图象中,关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3、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
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
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
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
(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________两组弹簧的数据。
(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__________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花;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花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5、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再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小卡片所受重力忽略不计)(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如乙图所示,松手小卡片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物理八年级下册十个实验

物理八年级下册十个实验
1.以下是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的10个实验:
实验1: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实验2:用天平测多和少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实验3: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实验4:用停表测时间
实验5:用体温计测体温
实验6: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7: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8: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9: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实验10: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实验只是教材中涉及的一部分,具体实验内容和数量可能会因教材版本和实际教学情况而有所不同。
3.。
【人教版】初中物理必须掌握的150个实验

【人教版】初中物理必须掌握的150个实
验
1. 斜抛运动实验
- 实验名称:斜抛运动实验
- 实验目的:探究斜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 实验材料:斜面、小球、计时器、直尺
- 实验步骤:
1. 将斜面固定在桌子上,使其呈适当的角度。
2. 在斜面起点放置小球,并注意球的初速度。
3. 开始计时,观察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
4. 记录小球下滑的时间和滑动距离。
- 实验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小球的运动轨迹,得出斜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2. 阻力实验
- 实验名称:阻力实验
-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受到的阻力
- 实验材料:空气减阻器、计时器、小球
- 实验步骤:
1. 将小球固定在空气减阻器上。
2. 打开计时器,观察小球在减阻器内的运动情况。
3. 记录小球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时间。
-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得出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的结论。
3. 光的折射实验
- 实验名称:光的折射实验
- 实验目的: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 实验材料:光源、直尺、物体、槽、三棱镜
- 实验步骤:
1. 将光源置于槽中,设置直尺为起点。
2. 在光源前放置物体,并在物体前方放置三棱镜。
3. 调整角度,观察光线从光源射入物体和折射后的情况。
4. 记录光线射入和折射的角度。
-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记录和观察,总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实验,实验总数为150个,详细内容请参考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节压强实验题专题(包含答案)

p=
=4 × 106Pa.
6
故答案为:( 1)乙;压力;( 2) 4× 10 .
2、凹陷程度
增大
受力面积
增大
压力
3、【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分析】( 1)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强跟高度的关系,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
( 2)表二中圆柱体的材料和高度不变,横截面积在变,根据得出的压强的关系,可得出结论;
。
( 6)上面推导出 的表达式
(选填“能”或“不能”)应用于各类固体的压强的计算。
6、如图所示的三个高度相同的实心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 已知正方形铁块 A最重,圆柱体铁块 C的底面积最小. 哪 个铁块对地面的压强最大呢?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正方形铁块 A 最重,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二:圆柱体铁块 C 的底面积最小,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三:三个铁块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1) 以图中长方形铁块 B为研究对象, 推导它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 根据表达式分析判断上述哪一个猜想 是正确的. ( 已知铁的密度为ρ,长方形铁块的高度为 h,底面积为 S) 压强表达式的推导: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判断:由上面压强的表达式可知,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只与 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所以猜想 ________是正确的. (2) 利用海绵或其他简易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粗略验证上面的猜想.
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涛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
( c)所示.通过对图( a)、( 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目录一览表人教版分组实验精选全文完整版

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
6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7
7
实验:两张纸怎样运动
8
8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0
9
9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0
10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1
1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1
12
12
实验:研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13
13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一览表
序号
演示实验
序号
学生实验
1
小铁球受到磁体的作用
1
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2
2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3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3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4
大气压的测量
4
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8
5
测量铝块的因素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考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题归纳一、测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 t1、 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 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例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给你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秒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_.(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二、熔化、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①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3)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例:1、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 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AB :固态(吸热升温)BC :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 :液态(吸热升温)DE :液态(放热降温)EF :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 :固态(放热降温)该图说明:① 该物质是晶体。
8年级物理力学的所有实验

8年级物理力学的所有实验
一、测力和测重实验
1. 带钩秤测重。
使用带钩秤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量,掌握秤的使用方法。
2. 电子天平测重。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量,了解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对物体施力。
使用力钳在不同位置施加于物体,观察物体的移动情况,了解万有引力下物体受力的变化。
二、平面运动实验
1. 球体滚动下坡道。
观察球体在凹槽内下坡道的滚动情况,了解滚动下坡的速度变化规律。
2. 手推车平坦运动。
推动手推车在水平地面滑动,观察其速度变化,了解外力消失后物体慢速移动的特点。
3. 弹簧直线运动。
拉伸和释放弹簧,观察其在不同拉伸程度下的动能和位能变化。
三、垂直运动实验
1. 水平抛物体下落。
观察抛下不同质量的球体下落轨迹,了解万有引力作用下不同质量物体下落是一致的。
2. 丝振荡。
观察重物悬挂在丝上的往复运动周期,了解周期只与重物质量和振荡长度有关。
这个是8年级力学实验可能涵盖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如果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探究题
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时应该控制小车从斜面的滑
下,目的是,本次实验中
应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2)通过实验,肖兰发现小车在表
面运动距离最短,速度减小的就,小
车受到阻力越。
(3)通过实验,肖兰发现小车在表
面运动距离最长,速度减小的就,小
车受到阻力越。
(4)根据实验结果推理:若水平木板表面完全光
滑,且水平木板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可见,力不是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木块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
钩码,使作用在木块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
的大小;当他在左边挂两个钩码,右边挂一个钩码时,木块保持静止不动,此
时受到的力平衡(填是或否),所受拉力大小
原因是,如果让你提出改进意见你会
(2)当木块平衡时,小华将木块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木块 (选填
“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
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小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
现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实验时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
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
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
验。
⑴小芳用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之沿水平方向,根据
的知识,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⑵分析图甲、图乙可以得出结论:
⑶通过观察图甲和图丙,可得出
⑷综合图1中的可以得出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是、。
(5)如果将图丙中的小木块切去一半,再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
的关系是否可行理由是
(6)在图2中砝码和托盘的总重是3N,木块可以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
想要使木块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应该向左施加 N的拉力。
4、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等。
(1)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原因
是。
(2)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
行了改进,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解决了上述问题,在实验过程中
(填“一定”或“不一定”)匀速拉动木
板,如果此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
那么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N。
5、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1)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2)比较与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
(4) 该实验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
果不仅与_____有关,还与
____ 有关。
6、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1)如图1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型管内液面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出高度差,原因是。
重新调整后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 型管内液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人酒精中,如图2所示,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法(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中有高度差,通过(选填“a.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或“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或“c.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方法可以进行调节.(用字母表示即可)
(3)比较1、2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比较1、3、4实验可以得出结论.(4)比较5、6图可以得出结论。
7、某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14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对比分析a、c两次实验,得出的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 N (2)对比分析a、b、c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对比分析d、e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实心物体A的密度是 g/cm3(5)盐水的密度是 g/cm3
8、如图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来比较动能大小.
(2)动能是指(填序号)
A. 小球在斜面上时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前的动能
C. 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的动能
(3)使同一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自由滚下,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4)比较图甲乙可得结论.
(5)甲同学通过比较乙丙两图,得出“质量大的物体动能大”,他的结论正确吗理由是
9、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小红认为也可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选填“右”或“左”),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并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F1/N l1/cm F2/N l2/cm
111025
2210120
3215310
实验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3)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
(4)小红将图乙中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取下一个,杠杆会_________(选填“右侧下降”或“左侧下降”).
(5)若小明只将图乙中的杠杆左侧的两个钩码取下,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侧钩码_________(说出钩码移动的方向及格数).
11、某校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了“测滑轮组机械
效率”的实验以后,进行了小组交流,下表是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
录:
实验小组
钩码重G
(N)
动滑轮重G′
(N)
拉力F(N)
滑轮组机械效
率η
1%
2%
31%
41%
52%
62%
请你对表中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影响滑轮组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实验时应该拉动弹簧测力计.第3次试验时若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则所测拉力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3)1、2两个小组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组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不可能是( )
A.滑轮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B.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不同
C.测拉力时拉力的方向没有竖直向上 D.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14、小刚小组探究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后,联想斜面也是一种机械,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刚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萌猜想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于是他们将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长度一定、高度可调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不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所示下表是他们实验记录有关数据。
⑴在第1、2、3次实验中,选用玻璃、木板、毛巾作为斜面表面的材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第2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总功是____________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____________。
⑶分析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其它条件一定时,
________________。
⑷若通过分析第1、4、5次实验数据,得出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大。
你认为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实验中还发现,斜面材料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小,越____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