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辽宁省的时间序列数据
关于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

关于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财政支农是指国家财政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对农村农业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资金支持和扶持政策,旨在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繁荣。
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生产能力提升:财政支农可以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水平,促进农业生产能力的提升。
这包括补贴农业生产资料、农机购置补贴、农民培训等。
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财政支农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的产能和质量。
2. 农民收入增加:财政支农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
通过直接发放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补贴和农业保险等方式,财政支农可以提高农民的劳动收入和土地经营收入。
财政支农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非农收入。
通过增加农民收入,财政支农可以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进一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财政支农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的条件。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可以促进农村各产业的发展和农产品流通。
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可以提高农产品运输的效率和降低成本,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开拓。
4. 农产品市场化推进:财政支农可以加大对农产品市场化的推动力度,促进农产品的加工、流通和销售。
通过补贴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及市场开拓等方式,财政支农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这有助于解决农产品滞销、价格波动等问题,稳定农产品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5. 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财政支农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通过鼓励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推动农村电商和农村旅游的发展等方式,财政支农可以带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兴起,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
浅谈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浅谈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支农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向农村提供资金、政策等支持,以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政策。
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提高,提升农民收入,还能够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的背景下,研究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财政支农有利于提升农民收入。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其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财政支农政策可以通过直接补助、税收优惠等方式,为农民提供经济支持,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补贴政策可以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财政支农还可以推动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
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农村市场的繁荣,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财政支农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
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单一的农业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要,需要发展多元化的农村产业。
财政支农政策可以通过资金补助、创业扶持等措施,支持农村产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等方式,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政府还可以出台政策引导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现代农业、农村旅游、乡村特色产业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通过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不仅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还可以增加农村产业的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财政支农还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治理的完善。
现代社会对农村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培育和发展健全的农村社会组织,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财政支农政策既可以通过资金支持发展农村社会组织,促进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的提升,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导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2 1 年第 3 00 期 绝 “ X L E P不 是 L I C 的 G a gr 因” N rn e 原 的原 假 设 . 这说 明财政 支 援农 业 支 出能 显著 影 响农 民收 入 . 而
_
( 1 . 3 (7 7 ) 一 04 ) 1 . 6 0 0 (. 0 ) (. 0 ) 00 0 00 0 0 0
表 中结 果 表 明 : N L I C和 L E P均为非 平稳 序 X
列 C和 N L E P均 为 一 阶 单 整 序 列 , 即 L I C~ f 和 X N I 1 ) L E P 1 1 由于 L I C和 L E P均 为一阶单整序 X ~( 。 1 N X 列 ,我 们 可 利 用 E G两 步 法 检 验 其 协 整 关 系 . 对 L I C和 L E P进行协 整 回归 , 到协整方 程 : N X 得
财 政 支农 支 出与 农 民收 入 关 系的 实 证研 究
财政 支农 支 出与农 民收入 关 系的实证研 究
以辽 宁省为例
刘 国辉 林 娅 琪
( 东北 财 经 大 学 辽 宁 大连 市 1 6 2 ) 1 0 3
( 中央财经 大学 北京 市 1 0 8 ) 0 0 1
摘 要 : 年 来 , 家财政 支援 农 业 支 出持 续 增加 , 文 从 财 政 支农 总量 和 结 构 两 个 维度 入 手 , 近 国 本 以
度, 文件指 出按 照总量 持续增加 、 比例稳 步提高 的要
求 , 断增加 “ 不 三农 ” 入 。可见 , 投 在建设社 会主义 和
谐社 会 的今天 .三农 ” “ 问题被 摆在 了更加 突 出的位 置. 同时 .三农 ” “ 问题 的核心 是农 民 问题 。 而农 民问 题追根溯 源又是农 民收入增 长缓慢且 与城镇 居 民收 入差距 进一 步拉 大 的问题 . 民收 入 的高低 又直 接 农 与农 业生产 率 的提 高以及农村 基础设 施建设 紧密相
财政支农与中国农业产出及增长的关系分析

1.087118
0.149635
7.265135
0.0000
LZ1
0.083165
0.117750
0.706288
0.4925
LZ2
-0.626766
0.138525
-4.524577
0.0006
LZ3
0.334062
0.134560
2.482632
0.0275
R-squared
0.993017
Date: 01/03/05 Time: 19:59
Sample: 1985 2002
Lags: 3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
W does not Granger Cause Y
15
0.12990
0.93962
Y does not Granger Cause W
Ⅰ、多重共线性检验:
我们采用了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来检验我们的模型中的多重共线性:
Correlation Matrix(表一)
P0
Z1
Z2
Z3
P0
1.000000
0.923217
0.948339
0.954615
Z1
0.923217
1.000000
0.985448
0.913400
Z2
0.948339
0.985448
(2)农业公共投入主要由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村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这三部分构成。
①农业基本建设支出( )主要用于公路建设、农业水利设施等的建设以及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本设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自然环境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改进投入与产出的质量,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增加农业产出。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D O I : 1 0 . 1 3 4 8 3 / j . c n k i . k f y j . 2 0 1 7 . 0 1 . 0 0 8
持续发展 的重要 物质保障 , 从根 本上保证 了农 民收入水 平的提 高。基 于 中国 1 9 7 8 -2 0 1 2年 的相 关农 业数据 , 运用协整理论和误 差修正模型 实证 分析 财政 支农 资金对农 民收入 的影响。结果表 明, 从 长期 来看 , 财政 支农 资金 的增加 虽然有 助于农 民收入 的增
巴基斯坦的相关统计数据 , 采用建模方式分析了货币、 财政以 然而, 有些学者认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 的影响并
4 3
a n l 8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支农资金配 及能源政策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内在联系, 认 为适当的财政政 不显著。国外学者 F
开发研究
2 0 1 7 年第 1 期
农资金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于更有效地发挥财政 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能显著提高农民收入, 但农业贷款的增 支农资金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加却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张文思 、 周焯华 基于 1 9 8 0 —
2 0 1 0 年的相关统计数据 , 在A D F 检验和 G r a n g e r 因果检验的
、
文献综述
运用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 当前,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已成为 基础上, 分析结果表 明财政支农资金通过 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之一, 其中既包括定性分析 , 也 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关于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

关于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财政支农是指国家财政部门为促进农业发展而提供的一系列财政支持政策和措施。
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农业生产的投入增加。
财政支农政策通过提供农业生产必需的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并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农业补贴、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等政策,帮助农民减轻负担和风险,鼓励他们购买高新技术设备、种子和肥料,提高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
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技术创新。
财政支农政策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和技术创新的投入,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加大对农业研究机构和农业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优秀科技人才,提高科技资源的投入和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改善农产品市场环境。
财政支农政策通过优化农产品市场环境,提高农产品流通和交易效率,推动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和提高。
通过设立农产品市场流通基金、加大农产品物流和仓储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农民的收益。
四、加强农民职业素质培训和就业创业支持。
财政支农政策通过加大对农民职业培训和就业创业支持的投入,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
通过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课程,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贷款支持,帮助农民成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创业者和就业者,实现增收致富。
五、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财政支农政策通过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推动农业向高效、特色、环保和现代化转变,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增长。
通过设置农业产业集聚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农业生产投入增加、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技术创新、改善农产品市场环境、加强农民职业素质培训和就业创业支持以及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一、引言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财政支农支出作为国家对农业支持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和效果,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前人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通过提供农业补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三是通过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此外,财政支农支出还能改善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全国范围内的农民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财政部等官方发布的数据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
四、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分析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农支出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如农田水利、农机具购置等,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还能吸引农业企业投资,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农业补贴政策农业补贴政策是财政支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直接补贴农民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积极性。
例如,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都能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 农村产业发展财政支农支出还用于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如扶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
这些措施可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农村产业的发展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等资源回流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五、实证研究结果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具体表现为:随着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效率等指标均有所提高。
试论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试论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是指地方政府投入到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和资源。
本文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积极影响方面,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提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如支出过度集中在一些传统产业上,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不佳。
在政策建议方面,建议加强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引导,注重科技创新和农业结构调整。
还需要加强对支出的监督与评估,确保支出的效果最大化。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深入探讨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农业经济发展,影响,政策建议,监督与评估,效果评估,综合影响,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亿万农民的生计所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财政支农支出逐年增加,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方政府通过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是否真正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支出的效果如何,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1.2 研究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投入,对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具有关键作用。
地方财政支农支出也涉及到农业科技、农田水利、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财政支农支出还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人口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研究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农业发展的机制和规律,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的农业支持政策提供参考,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研究者进行研究的框架和方法论,是确保研究过程科学有效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保证。
同时,农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具有先天弱质性的特点。
农业的重要性及其特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它予以支持和保护。
财政支出作为政府调控和保护农业的核心措施,也日益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关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渡时期。
研究财政农业支出,有助于合理利用有限的农业资金,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1 农业产出和财政支农环比增长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的农业经济和全国的农业经济一样,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辽宁省财政支农资金环比增长速度在曲折中不断下降,且财政支农占农业产出的比例4%左右,而上世纪9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财政支农占农业产出的比例达到25%以上,日本财政支农占农业产出的比例达到45%以上。
那么辽宁省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是否为正?如果为正,农业财政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是多少?长期内农业财政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是多少?短期内农业财政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是多少,财政支农是不是农业产出的格兰杰原因,这正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财政支出在农业中生产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利用全国的数据研究财政支农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这部分研究较多。
王文普(2007)选取中国1978年至2006年的财政支农和农业产出的数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辽宁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孙学涛(沈阳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摘 要:本文选择财政支农作为变量,基于误差修正模型测算辽宁省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水平,并利用辽宁省1980年至2012年的数据,在省级层面上运用ADF单位根检验、E-G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辽宁省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得出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的长期弹性为85.9%,短期弹性为4%,且都小于中国东部地区的数据。
由于辽宁省是工业大省,农业产出所占全省GDP的比重较小。
本文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还发现,滞后两期的辽宁省的农业产出是财政支农的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财政支农;农业产出;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5)04-0059-05收稿日期:2015-06-10作者简介:孙学涛,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据,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计算出财政总支出的长期系数为负,并且财政支出的长期效用大于短期效用[1]。
赵明、卓建伟等(2008)选取1989年至2005年的数据,利用生产函数得出财政支农不足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4]。
李普亮(2012)通过选取中国1996年至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超越对数函数的SFA模型,得出财政支农不仅可以直接推动农业产出的增长,而且还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效率间接地推动农业产出的增长[3]。
高远东、花拥军(2011)选取中国1995年至2006年的除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的31个省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误差修正模型计算出一个省的财政支农与该省的农业产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5]。
范柏乃、段忠贤(2011)通过选取中国1990年至2008年财政支农和农业产出的数据,计算出农业支出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约28.5%[2]。
另一部分利用地区或者省份的数据研究财政支农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这部分研究较少。
黎翠梅(2008)选取1995年至2006年地方财政支农农业产出面板数据,利用修正的C-D模型计算出东部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的影响0.32,仅次于耕地面积对农业产出的影响[6]。
目前国内关于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级层面缺乏对省级的研究。
由于不同的省份不同的特点,本文尝试用辽宁的财政支农和辽宁省的农业产出的数据,对辽宁省的财政支农与辽宁省农业产出的关系进行实证性研究,并讨论辽宁省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影响的效率,财政支农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
三、模型构建为了研究辽宁省农业财政支出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本文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2006年度《辽宁统计年鉴》和2013年度《辽宁统计年鉴》选取了全省用于农业总支出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数据,样本区间为1980年至2012年。
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具有杠杆效应(彭克强、易新福等,2013),通过财政支农的杠杆作用调整金融信贷机构在农业的投入。
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包括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为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以及其他,标记为ZN,单位为亿元。
农业产出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标记为AGDP,指年度内农林牧渔业全部农产品及社会生产、社会服务产品的总价值,单位为亿元。
由于本文的模型只涉及到农业产出和财政支农资金,故对农业产出和财政支农未做物价平减处理。
为了降低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异方差,分别对农业产出和财政支农取自然对数,并分别标记为LN AGDP和LN ZN。
构建模型为LN AGDP=α+βLN ZN+μ,其中α为常数项,β表示LN ZN变化所带来的LN AGDP的变化,μ表示随机误差项。
四、实证研究从LN AGDP和LN ZN的分布图2可以看出LN AGDP和LN ZN自1980年至2012年之间虽然部分年份LN AGDP或者LNZN有过下降,但总体上LN AGDP与LN ZN同步增长。
说明LN AGDP与LN ZN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图2 取自然对数之后的农业产出和财政支农分布(一)ADF单位根检验为了避免图形直观判断的失误,首先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判断LN AGDP和LN ZN的平稳性。
ADF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ADF检验序列检验形式(c,t,k)ADF检验统计量5%临界值备注LN AGDP(c,0,0)-0.525-2.980不平稳LN ZN(c,0,0) 2.056-2.980不平稳ΔLN AGDP(c,0,0)-5.361-2.983平稳ΔLN ZN(c,0,0)-6.726-2.983平稳注:①此处临界值指Mackinnon临界值;②检验形式(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0是指不包括相应的项;③ΔLN AGDP表示对LN AGDP进行一阶差分,ΔLN ZN 表示对LN ZN进行一阶差分。
表1表明LN AGDP 的ADF检验统计量-0.525大于5%临界值下的-2.98,表示LN AGDP 不是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同样LN ZN 的ADF 检验统计量2.056大于5%临界值下的-2.98,表示LN ZN 不是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
但是对LN AGDP 和LN ZN 进行一阶差分后,ΔLN AGDP 的A DF 检验统计量-5.361小于5%临界值下的-2.983,表示LN AGDP 是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ΔLN ZN 的ADF 检验统计量-6.726小于5%临界值下的-2.983,表示LN ZN 是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
财政支农和农业产出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说明LN AGDP 和LN ZN 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运用协整的方法进一步分析。
(二)协整分析如果数据是一阶或者高阶单整时间序列数据,即使它们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它们的线性组合也可能是平稳。
如果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存在,那么就称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就称做协整关系。
本文采用E -G 检验,检验LN AGDP 和LN ZN 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第一步采用OLS 估计方法对LN AGDP 和LN ZN 进行回归,得到LN AGDP 和LN ZN 的长期均衡关系,如表2。
表2 LN AGDP 与LN ZN 的OLS 回归结果LN AGDPCoefStd. Err.t P >|t |LN ZN 0.85869820.031532327.230.000_cons 3.5082620.113037231.040.000Prob > F = 0.0000 R 2= 0.9599 调整的R 2 = 0.9586采用OLS 估计方法对LN AGDP和LN ZN 回归的结果通过了F 检验,并且R 2值较高。
在长期内LN ZN 对LN AGDP 的影响为85.8%,并且通过了检验。
说明在长期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的弹性为85.8%,与范柏乃、段忠贤采用全国的数据研究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的弹性为正的结果是一致的。
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残差项e ,并对残差项e 行ADF 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
表3 残差项e 的ADF 检验计量序列检验形式(c ,t ,k )ADF 检验统计量5%临界值备注E(c ,0,0)-2.351-1.950平稳注:①此处临界值指Mackinnon临界值;②检验形式(c ,t ,k )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0是指不包括相应的项。
表3表明残差项e 的ADF 检验统计量-2.351小于5%临界值下的-1.95,表示LN AGDP 的残差项e 是平稳的,说明LN ZN 与LN AGDP 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说明辽宁省财政支农与农业产出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
(三)误差修正模型根据表3和以上的分析证明LN AGDP 和LN ZN 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表明LN AGDP 与LN ZN 存在长期均衡。
但是并不意味着LN AGDP 和LN ZN 之间短期内也均衡,只能说明LN AGDP 和LN ZN 之间的短期均衡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
采用差分的方法计算出LN AGDP 的差分和LN ZN 的差分。
计算公式如下:ΔLN AGDP t =LN AGDP t -LN AGDP t -1 ΔLN ZN t = LN ZN t - LN ZN t -1ECM =e采用OLS 法估计方法对ΔLN AGDP t 、ΔLN ZN t 和ECM 进行回归,得到ΔLN AGDP t 、ΔLN ZN t 和ECM 的关系。
如表4。
表4 ΔLN AGDP t 、ΔLN ZN t 和ECM 回归结果ΔLN AGDPCoefStd. Err.t P >|t |ΔLN ZN 0.04026480.1140090.350.727ECM 0.06177680.0674810.920.367_cons 0.11871420.0218259 5.440.000Prob > F = 0.6424 R 2 =0.0301 调整的R 2=-0.0368采用OLS 估计方法对ΔLN AGDP t 、ΔLN ZN t 和ECM 回归的结果没有通过F 检验,并且R 2值较低。
根据误差修正模型短期内财政支农每增加1%,就会引起农业产出增加4%,但从长期来看财政支农每增加1%就会引起农业产出增加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