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实验设计—历年真题
心理学实验设计专项练习50题(有答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专项练习50题(有答案)1. 设计一项关于人格心理测量的实验,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测量方式和方法?为什么?答:可以选择自我报告问卷或结构式面谈作为测量方式和方法,因为这些方法相对成本低,易于使用,且被普遍认为是可靠和有效的人格测量工具。
2. 你设计了一项实验来研究学生管理技巧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你的研究假设是什么?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来测试这个假设?答:研究假设是良好的学生管理技巧会对学生成绩产生积极影响。
可以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设计,将学生随机分配到两组,一组接受良好的管理技巧培训,而另一组则不接受培训。
然后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以验证研究假设。
3. 你想要研究人类对音乐的认知,你会如何设计实验来测试这一认知过程?答:可以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来研究人类对音乐的认知。
此技术可以记录大脑对于不同音乐类型和听觉刺激产生的电位变化,以研究人类对音乐的认知过程。
4. 你正在研究注意力分配对认知表现的影响。
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任务来衡量这种表现?答:可以选择Stroop任务来衡量注意力分配对认知表现的影响。
在这个任务中,被试需要识别出颜色,但是词汇与颜色不匹配,使得任务结果受到干扰。
这个任务可以帮助研究者衡量被试从一个刺激中分离出不同维度信息的能力。
5. 你想研究睡眠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来测试这个问题?答:可以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设计来研究睡眠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两组:一组在没有睡眠的情况下进行了工作记忆任务,而另一组得到了充足的睡眠后,进行与前一组相同的任务。
然后测试两组在任务完成后的表现情况,并比较其表现差异。
心理学研究与实验设计考试考核试卷

10.一份完整的心理学实验报告应包括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_______。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在实验设计中,自变量是研究者观察的变量。()
2.实验的内部效度与实验的外部效度总是正相关的。()
D.主成分分析
20.在心理学实验报告中,以下哪些内容是通常必须包含的?()
A.实验目的
B.方法论
C.结果
D.讨论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是研究者有意改变的_______。
2.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_______。
3.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类型是实验组和_______。
4.为了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度,应该采用_______的样本。
5.实验中的随机分配是为了保证各组之间的_______。
6.在心理学实验中,如果实验者知道实验目的,可能会产生_______效应。
7.为了控制实验误差,可以采用_______设计。
8.实验结果的统计显著性是指结果发生的概率低于_______水平。
8.双盲设计可以同时防止实验者效应和需求特征。(√)
9.在实验报告中,不需要提供实验参与者的个人信息。(√)
10.判断题的答案只能是√或×,不能有其他标记。(√)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实验设计中如何确保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平衡,并给出具体的策略。
2.描述心理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几种偏差,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尽量避免这些偏差。
A.随机分配
B.分层
心理实验设计历年试卷解析

名词解释200221、定量研究22、内部效度23、需要特征24、ROC曲线25、阶梯法200321、交互作用:22、双盲实验:23、自变量混淆:24、感觉等距法:25、简单效应:200421. 实验者效应 P5522. 安慰剂控制 P5623. 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 P11224. 数量估计法 P11025. 事后检验200520061.个案研究:2.时间迟滞研究:3.韦伯定律:4.随机组设计:5.准实验设计:简答题200226、简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27、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变量混淆,如何防止出现自变量混淆28、举例说明不等控制组设计。
29、举例说明如何用感觉等距法制作心理等距量表。
30、举例说明反应时间实验中的速度-准确性的权衡现象。
200326、简述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27、简述单被试实验设计的设计模式。
28、举例说明如何根据ROC曲线分析被试的分辨力和判断标准。
29、举例说明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30、信号检测论相对于经典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优点是什么200426. 简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 P1527. 简述多基线设计模式 P7528. 简述评价法相对于有无法的优点 P12829. 什么是”开窗”实验请举例说明 P14230. 请结合实验说明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P68200520061.用实验说明反应时相加因素法。
2.举例说明用差别阈限法制作心理等距量表。
3.举例说明匹配组设计。
4.用实验说明如何控制实验者效应。
5.什么是75%差别阈限它有什么优点分析题200231、请结合下图说明,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为什么应该是累计概率200331反应时是字母间隔时间的函数 P138200431. 下图是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实验结果,请结合图示解释这一结果及其意义反应时间、信心和判断的关系 P14820052006图是速度-准确性实验的图(大概是P146页)问题是:下图是心理实验的研究结果,请说明该实验结果并分析结论。
实验心理学历年试题1998-2009附答案与页码

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实验心理学试卷(考试时间:4月18日下午2:00--4:30)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3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的“选择题答题区”内按要求填涂。
答在试卷上无效。
2.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内按照试题题号顺序直接答题。
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
共lO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是( C )P7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或叫额外变量 D.被试变量2.在用图表示实验结果的时候( B )P12A.当只有一个自变量时因变量在横坐标上表示 B.当只有一个自变量时因变量在纵坐标上表示c.当有两个自变量时因变量在横坐标上表示 D.当有两个自变量时因变量在图内用线条表示3.属于练习阶段性的实验适合于运用( A )P18A.组内设计 B.组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组内和组间设计均可4.当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5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时,可以配成( D )P104A.5对 B.10对 C.15对 D.20对5.实验证明,刺激不同的感觉道的简单反应时不一样,就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相比,反应时最快的是( D )P112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6.从C反应时减去A反应时得到的是( D )P111A.选择反应需要的时间 B.邓德斯反应时间 c.B反应时间 D.辨别刺激需要的时间7.闪光融合频率测量的是人眼对刺激物的( C )P132A.空间辨别能力 B.运动速度的辨别能力 c.时间辨别能力 D。
强度的辨别能力8.产生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是( C )P162A.双眼水晶体的调节 B.双眼视轴的辐合 C.双眼视差 D.结构级差9.彼得森认为他的实验证实了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 A )P178A.信息的自然衰退造成的 B.信息的干扰造成的c.新进入的信息使刚才记住的信息强度减弱造成的 D.时间和干扰两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10.许多研究证实,赞琼的假设是正确的,即( C )P285A.当任务容易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B.当任务困难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C.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D.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非主导反应的可能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自考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含答案)

《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1990年~2010年1999年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1. 刺激复合感觉器官,会对反应时产生下列哪些影响(D )4P114A. 减慢B. 无影响C. 先减慢后加快D. 加快2. 两点阈是哪一种阈限(A )5P152A. 绝对阈限B. 差别阈限C. 绝对差别阈限D. 相对差别阈限3. 在单字学习的再认和再测验中,能够再认和再现的单字在全部学过的单字中的百分比就是(D )1P4A. 自变量B. 控制变量C. 潜在自变量D. 因变量4. 实验结果要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组内设计是(C )2P18A. 较困难的B. 不可能的C. 较容易的D. 肯定的5. 司机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或绿灯时的反应属于(A )4P110A. 选择反应B. 简单反应C. 辨别反应D. 延缓反应6. 实验中出现低限效应的原因是(B )1P6A. 任务中等困难B. 任务过于困难C. 练习交数不够D. 任务过于容易7. 当进行再认测验时,低频字比高频字成绩(C )6P200A. 更差B. 一样C. 更好D. 无规律8. 对一种气味适应后对另一种在气味的阈限将( B )5P151A. 不影响B. 提高C. 降低D. 先提高后降低9. 恒定刺激法实验中,三类回答的实验易受被试哪些方面的影响( A )3P70A. 态度B. 血压C. 性别D. 智力10. 因变量的效度是指( B )1P5A. 一致性B. 有效性C. 敏感性D. 可测量性二、多项选择1. 儿童的电报语言包括(AC )7P208A. 内容词B. 轴心词C. 算符D. 开放性词2. 知觉恒常性包括(BD )5P165A. 嗅适应B. 大小恒常性C. 视网膜象的恒常性D. 颜色恒常性3. 从长远观点来看,对解决问题更有效的策略是( AD )8P248A. 理解B. 死记硬背C. 机械背诵D. 学会推理4. 反应时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ABD )4P116A. 额外动机B. 预备时间C. 智力D. 年龄5. 下列词对中哪些属于联系群集( ABC )6P194A. 粉笔-黑板B. 桌子-椅子C. 男人-女人D. 狗-房屋三 、填空1. 正常人比胖人更多地受 饥饿 影响而进食;胖人比正常人更多地受食物的 外现程度 的影响进食。
自考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含答案)

《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1990年~2010年1999年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1. 刺激复合感觉器官,会对反应时产生下列哪些影响(D )4P114A. 减慢B. 无影响C. 先减慢后加快D. 加快2. 两点阈是哪一种阈限(A )5P152A. 绝对阈限B. 差别阈限C. 绝对差别阈限D. 相对差别阈限3. 在单字学习的再认和再测验中,能够再认和再现的单字在全部学过的单字中的百分比就是(D )1P4A. 自变量B. 控制变量C. 潜在自变量D. 因变量4. 实验结果要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组内设计是(C )2P18A. 较困难的B. 不可能的C. 较容易的D. 肯定的5. 司机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或绿灯时的反应属于(A )4P110A. 选择反应B. 简单反应C. 辨别反应D. 延缓反应6. 实验中出现低限效应的原因是(B )1P6A. 任务中等困难B. 任务过于困难C. 练习交数不够D. 任务过于容易7. 当进行再认测验时,低频字比高频字成绩(C )6P200A. 更差B. 一样C. 更好D. 无规律8. 对一种气味适应后对另一种在气味的阈限将( B )5P151A. 不影响B. 提高C. 降低D. 先提高后降低9. 恒定刺激法实验中,三类回答的实验易受被试哪些方面的影响( A )3P70A. 态度B. 血压C. 性别D. 智力10. 因变量的效度是指( B )1P5A. 一致性B. 有效性C. 敏感性D. 可测量性二、多项选择1. 儿童的电报语言包括(AC )7P208A. 内容词B. 轴心词C. 算符D. 开放性词2. 知觉恒常性包括(BD )5P165A. 嗅适应B. 大小恒常性C. 视网膜象的恒常性D. 颜色恒常性3. 从长远观点来看,对解决问题更有效的策略是(AD )8P248A. 理解B. 死记硬背C. 机械背诵D. 学会推理4. 反应时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ABD )4P116A. 额外动机B. 预备时间C. 智力D. 年龄5. 下列词对中哪些属于联系群集( ABC )6P194A. 粉笔-黑板B. 桌子-椅子C. 男人-女人D. 狗-房屋三 、填空1. 正常人比胖人更多地受 饥饿 影响而进食;胖人比正常人更多地受食物的 外现程度 的影响进食。
1心理实验设计—历年真题

1⼼理实验设计—历年真题北京⾃考⼼理学《⼼理实验设计》历年真题2002~2010 第⼀部分2002年⼼理实验设计试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斯蒂⽂斯曾让被试⽤握⼒⼤⼩来匹配电流.⽩噪⾳.振动等的强度,⽤以验证幂定律,这种⽅法称为(D)4P112A. 差别阈限法B. 感觉等距法C. 数量估计法D. 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2. SN分布的平均数与N分布的平均数的关系是(A )4P113A. ⼤于B. 等于C. ⼩于D. 不确定3. 样本越⼤,产⽣抽样偏差的可能性(C )2P49A. 越⼤B. 不变C. 越⼩D. 不确定4. 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当没有信号出现,被试回答有信号,说明出现(C )4P115A. 击中B. 漏报C. 虚报D. 正确否定5. 与单⼀刺激相⽐,复合刺激会使反应时间(B )5P150A. 延长B. 缩短C. 不变D. 不确定6. 考察因变量的可靠性的指标是(B )2P34A. 效度B. 信度C. 敏感度D. 可控度7. 当两个总体没有差异,⽽统计推论的结论说有差异,就犯了(A )6P161A. I类错误B. II类错误C. III类错误D. IV类错误8. 如果不同的实验条件之间有相互⼲扰,最好采⽤(B )3P52A. 组内设计B. 组间设计C. 拉丁⽅设计D. 混合设计9. ROC曲线的曲度越⼤,即离45°对⾓线越远,说明被试的感受性(A )4P126A. 越⾼B. 不变C. 越低D. 不确定10. 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和⽐较刺激,继时呈现时,需要平衡的误差是(D)4P95A. 空间误差B. 期望误差C. 动作误差D. 时间误差⼆.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根据观察场景的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B D )1P19A. 直接观察B. ⾃然观察C. 间接观察D. 实验室观察12. 随机取样的⽅式有(A B D )2P45A. 随机数字表B. 计算机选择C. 分层取样D. ⼈⼯选择13. 在组间设计中,消除被试差异的⽅法有(A C )3P52A. 随机组设计B. 拉丁⽅设计C. 匹配组设计D. 完全平衡设计14. 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法包括(B C )4P122A. 减半法B. 有⽆法C. 评价法D. 次数法15.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有(A B C D )5P149A. 刺激类型B. 准备状态C. 酒精和药物D. 年龄三. 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6. 如果⾃变量的变化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
实验心理学历年真题

07年一单选37.在一个2×2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D )A.6 B.12 C.18 D.24 38.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pard)在“心理旋转”实验中发现,每种反应都包括最基本的选择反应时即基线反应时,反映基线反应时的刺激旋转角度是( A )A.0°B.90° C.180° D.270°39.加工水平效应的研究表明:最初知觉的加工水平越深,对经验的记忆越好。
若要求被试对同一组汉字进行汉字结构判断或汉字词性判断,然后对这些汉字进行再认测验,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汉字结构判断后的再认成绩与汉字词性判断后的再认成绩之间的关系可能是(B)A.前者高于后者B.前者低于后者C.没有差异D.无法判断40.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 A )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41.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C )A.匹配法B.平衡法C.排除法D.恒定法42.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
这种方法是( B )A.恒定刺激法B.平均差误法C.最小变化法D.系列探索法43.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 0.1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 C )A.-0.22 B.0.22 C.0.33 D.3.0044.在知觉实验中,常用动景盘来研究( D )A.真动知觉B.诱导运动C.自主运动D.似动运动45.斯腾伯格(S.Sternberg)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 )A.加法反应时法B.减法反应时法C.简单反应时法D.选择反应时法46.在2×3的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 A )A.2个 B.3个 C.5个 D.6个47.研究情绪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中情绪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是(C)A.形容词检表法B.时间抽样法C.情绪诱导法D.刺激反应法48.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求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自考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历年真题2002~2010 第一部分2002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斯蒂文斯曾让被试用握力大小来匹配电流.白噪音.振动等的强度,用以验证幂定律,这种方法称为(D)4P112A. 差别阈限法B. 感觉等距法C. 数量估计法D. 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2. SN分布的平均数与N分布的平均数的关系是(A )4P113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不确定3. 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C )2P49A. 越大B. 不变C. 越小D. 不确定4. 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当没有信号出现,被试回答有信号,说明出现(C )4P115A. 击中B. 漏报C. 虚报D. 正确否定5. 与单一刺激相比,复合刺激会使反应时间(B )5P150A. 延长B. 缩短C. 不变D. 不确定6. 考察因变量的可靠性的指标是(B )2P34A. 效度B. 信度C. 敏感度D. 可控度7. 当两个总体没有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有差异,就犯了(A )6P161A. I类错误B. II类错误C. III类错误D. IV类错误8. 如果不同的实验条件之间有相互干扰,最好采用(B )3P52A. 组内设计B. 组间设计C. 拉丁方设计D. 混合设计9. ROC曲线的曲度越大,即离45°对角线越远,说明被试的感受性(A )4P126A. 越高B. 不变C. 越低D. 不确定10. 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继时呈现时,需要平衡的误差是(D)4P95A. 空间误差B. 期望误差C. 动作误差D. 时间误差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 根据观察场景的不同,可以将观察法分为(B D )1P19A. 直接观察B. 自然观察C. 间接观察D. 实验室观察12. 随机取样的方式有(A B D )2P45A. 随机数字表B. 计算机选择C. 分层取样D. 人工选择13. 在组间设计中,消除被试差异的方法有(A C )3P52A. 随机组设计B. 拉丁方设计C. 匹配组设计D. 完全平衡设计14. 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包括(B C )4P122A. 减半法B. 有无法C. 评价法D. 次数法15.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有(A B C D )5P149A. 刺激类型B. 准备状态C. 酒精和药物D. 年龄三.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6. 如果自变量的变化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
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它们是高限效应和低限效应。
2P3717. 与经典的心理物理学不同,信号检测论可以将人的感受性和判断标准区分开来。
4P11318. 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时,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值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值且差异显著时,说明存在习惯误差,如果相反,说明存在期望误差。
4P8619. ω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当ω2<.01 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当ω2≈.06 时实验效果中等;当ω2>.15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较强,实验效果好。
7P208 20. 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
3P65四.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21. 定量研究:是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
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每当我们要计算时,我们就要定量。
1P1522. 内部效度:是表示实验所提供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指标。
如果因变量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就意味着本实验的结果主要是由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造成的。
2P3523. 需要特征: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通过一些线索或信息洞悉他们在实验中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
3P5524. ROC曲线: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等感受性曲线。
即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把虚报率作为横坐标,击中率作为纵坐标作图,就可以形象的看到随着标准的变化,击中率与虚报率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的情形。
这就是ROC曲线。
4P11725. 阶梯法:阶梯法是最小变化法的一个变式,它和最小变化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增加和减少刺激强度的程序连续进行。
当被试报告感觉不到呈现的刺激时,主试就按一定梯级来增加刺激强度;而当增加到被试感觉到了时,又按一定的梯级来减少刺激强度。
实验按这样的顺序继续下去,直至达到一个先定的标准或先定的实验次数为止。
4P87五.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 简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1P17答:1. 基础研究是指揭示规律,探明或建立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2. 应用研究是指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3.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并不绝对,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1.. 二者对于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2.. 基础研究的成果指导着应用研究的进行;3.. 实际需要和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的推动力;4.. 应用研究的结果会丰富已有的理论。
27.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变量混淆,如何防止出现自变量混淆?2P40答:1. 自变量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
2. 例如:比较集中学习和分散学校效果的实验,第一组被试在第1天学习3小时,第二组被试在第1、2天各学习3小时,第三组被试在第1、2、3天分别学习3小时;第5天进行测试,结果是第三组效果最好,第二组次之,第一组最差;但这并不能说明分散学习效果好于集中学习,因为发生了自变量混淆,即实验组并非只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而且他们的学习时间也不同,并且距离考试时间的长短也存在差别。
3. 在具体实验操作时,我们可以采取消除额外变量、使额外变量保持恒定或随机化等方法,来避免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28. 举例说明不等控制组设计。
3P66答:1. 为了比较某些实验处理的效果,在实验中常常通过实验处理组与非实验处理组(控制组)的结果比较,来揭示实验处理的作用,这种实验设计的方法就是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
当无法对被试进行随机分配时,就采用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
2. 例如,某公司计划使用新的员工作息时间,为了考察新的安排相比旧的安排是否提高了员工士气,增加产量而进行实验研究。
计划用该公司的两家工厂作为实验的处理组和控制组,由于不能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两个工厂,也很难在两个工厂之间匹配被试,所以只能采用是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
29. 举例说明如何用感觉等距法制作心理等距量表。
4P102答:1. 感觉等距法:是一种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直接方法。
特点是让被试把两个感觉的距离分成几等份。
可以同时分成几个等份,也可以用一次分成两个等份的方法,最后分成几个等份。
以刺激值为横坐标,以等距的感觉为纵坐标画成曲线。
即可制作成一个等距量表。
2. 例如 R1 和 R5 是两个不同响度的声音,且 R5>R1。
被试者的任务是:1.. 找出 R3,使其响度正好在 R1 和 R5 之间也即 R5- R3=R3-R1。
2.. 再找出 R4,使其响度正好在 R3 和 R5 之间,也即 R5-R4=R4-R3。
3.. 再找出 R2,使其响度正好在 R1 和 R3 之间,也即 R3-R2=R2-R1。
这样,利用三次二分法把R1和R5之间在响度上分成四分,即 R5-R4=R4-R3=R3-R2=R2- R1。
这就得到了按等距变化的一系列刺激。
把这一系列的刺激作为横座标,把等响单位作为纵座标画出一条曲线,这就是响度的等距量表。
30. 举例说明反应时间实验中的速度-准确性的权衡现象。
5P145答:1. 被试有时会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去换取反应速度,有时则会以牺牲反应速度为代价去换取反应准确性,亦即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的标准指导他的反应。
这就是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现象。
2. 例如,当一个人快速完成某个作业时,他会比慢慢地完成这个作业犯更多的错误。
反之,如果某人很准确地做某件事时,速度就会变慢。
六. 分析题(共10分)31. 请结合下图说明,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为什么应该是累积概率?4p129答:结合上图来看,对C 5来说,击中率P (y/SN )是当SN 呈现时被试以“6”反应的概率。
对C 4而言,击中率P (y/SN ),除了SN 呈现时以“5”反应的概率以外,还应加上以“6”反应的概率。
因为当被试把标准定在C 4时,就意味着对任何大于或等于C 4的感觉都以“y ”(是信号)反应。
凡大于或等于C 5的感觉也必然大于C 4,所以对于C 4来说,P (y/SN )应为SN 呈现时以“6”和“5”反应的概率的总和。
其余标准下的P (y/SN )以此类推。
因此,对于C 5以下的各标准来说,击中率P (y/SN )都应该是累积概率。
各标准下的虚报率P (y/N )也应以类似方法计算。
七. 实验设计题(共10分)32. 请设计实验考察中断正在完成的任务对抑郁者和非抑郁者记忆成绩的影响。
答:1. 实验采用混合设计;2. 实验的自变量是:抑郁者和非抑郁者3. 实验的因变量是:记忆成绩4. 实验的额外变量:被试的年龄,实验场所,被试对记忆材料的兴趣等等。
5. 实验过程:1.. 要求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完成20项记忆任务,其中10项记忆任务在完成之前被打断。
在全部任务完成后,要求被试回忆记忆任务的名称或尽可能多地描述记忆任务。
2.. 其中,被试变量是组间设计,即抑郁者和非抑郁者;任务类型是组内设计,即完成任务和未完成任务。
6. 实验结果可用下表记录:2003年心理实验设计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心理物理学纲要》的作者是(D )1P12A.韦伯B.艾宾浩斯C.斯蒂文斯D.费希纳2.我们可以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这种实验设计称为(A )3P77 A.时间迟滞研究B.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D.比较研究3.下列哪种自变量属于环境自变量(C )2P33A.任务难度B.个性特征C.时间D.指导语4.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间接方法是(D )4P103A.分段法B.数量估计法C.对偶比较法D.差别阈限法5.霍克基等人发展了一种新的反应时实验技术,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称为(A )5P142 A.―开窗‖实验B.相加因素法C.反应时相减法D.ABC反应时6.在信号检测论中,P(y/SN)指(D )4P121A.正确否定率B.虚报率C.漏报率D.击中率7.在方差分析之后还要对实验中的各个总体进行两两比较,这种比较称为(B )6P174 A.简单效应检验B.事后检验C.主效应检验D.交互作用检验8.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的比例称为相对差别阈限,也就是指(C )4P86A.主观相等点B.相等地带C.韦伯比例D.不肯定间距9.随着判断标准的提高,击中率和虚报率都会(C )4P117A.增加B.不变C.降低D.不确定10. 如果心理量和物理量画在双对数坐标上是一条直线(B )4P111A.线性定律B.幂定律C.对数定律D.韦伯定律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 用数量估计法制作的心理比例量表符合(BC )4P110A.对数定律B.幂定律C.斯蒂文斯定律D.费希纳定律12. 确保代表性样本的方法有(ABCD )2P46A.分层取样B.成团取样C.配额取样D.雪球式取样13. 凡是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实验的有关变量(ABD )2P39A.自变量B.控制变量C.反应变量D.额外变量14. 下列哪些设计属于准实验设计(AC )3P66A.不等控制组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C.中断时间序列设计D.混合设计15. 为了获得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结果必须能够推论到以下几个方面(ACD )2P36A.其他人群B.其他研究C.其他环境D.其他时间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6.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