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名师编辑资料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病毒PPT幻灯片课件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60﹪的人群感染过HBV,10﹪的人群为携带
者,多达1.2 亿。现有乙型肝炎患者约为1200 万,年发病率为158/10 万。
2
乙肝病毒的结构形态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1907年,Dane在“澳抗”阳性者血清标本的 电子显微镜观察中,发现了完整的血清型肝炎病 毒体,即Dane颗粒,亦称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
治疗 14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HBxAg
HBxAg为反式激活蛋白,能广泛激活病毒 和细胞的启动子,促进病毒复制或细胞癌基 因的表达,故HBxAg可作为致癌蛋白,与原 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临床上不作为 HB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
诊断与 防治
治疗 15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治疗 4
乙肝病毒的结构形态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治疗 5
乙肝病毒的感染特性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亚病毒颗粒不包含病毒基因组和衣壳蛋 白,主要由病毒的包膜蛋白以及宿主细胞来 源的脂质成分组成。在HBV感染病人的血清 中,HBsAg亚病毒颗粒的含量远远超过Dane颗 粒,血清浓度能达到1012/mL,是Dane颗粒的 10 000到1 000 000倍。甚至在检测不到病 毒DNA的情况下,HBsAg仍能持续大量存在。 这种独特的现象是乙肝病毒所特有的,迄今 尚未在其他病毒中发现。
治疗 13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HBeAg
《乙型病毒性肝炎》课件

病毒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血液暴露或血液制品的接触,如输血、注射 毒品等。
性传播
性行为中的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性交、口交 和肛交。
母婴传播
感染的孕妇将病毒传给胎儿,或通过乳汁、 分娩过程传播。
医疗操作传播
不洁的医疗器械或手术操作引起的传播。
肝炎病毒检测方法
1
病毒基因标志物
2
通过检测病毒的基因标志物来确认是
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3
血清学标志物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关标志物来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病毒学检测
直接检测体液或组织中的病毒颗粒。
乙型肝炎疫苗
疫苗种类
乙型肝炎疫苗有疫苗接种时间
一般情况下,乙型肝炎疫苗需 要在出生后尽早接种,按照指 定时间和剂量进行接种。
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措施
个人注意事项
• 避免接触感染源 • 保持个人卫生 • 接种疫苗 • 维持健康生活方式
医疗防护措施
公共卫生措施
• 切实做好医疗机构感 染控制
•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手套 • 遵循规范的操作程序
• 加强宣传教育 • 监测流行病学 • 完善疫苗接种制度 • 加强监管和协调
结语
乙型病毒性肝炎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加强预防意识,做到个人防护、医疗防护和公共卫生控制,才能有效控 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
《乙型病毒性肝炎》PPT 课件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本课件将为您介绍乙型病毒性肝 炎的定义、感染途径、病毒传播途径、肝炎病毒检测方法、乙型肝炎疫苗、 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措施。
什么是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指的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这种疾病可以通过血液、母婴、性传播、 医疗操作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其症状表现包括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和黄疸等。
乙型肝炎概述演示课件

发病机制
HBV感染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 制,引起肝细胞损伤和免疫反应 ,导致肝脏炎症和坏死。长期感 染可引起肝硬化和肝癌。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不一定发病,但可 成为病毒携带者。
临床表现与分型
急性乙型肝炎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急性乙型肝炎通常表现 为近期内出现的肝炎症状、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等;慢性乙型肝炎则需要长 期随访和观察,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乙型肝炎需与其他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丙肝等)、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疾病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06
乙型肝炎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疫苗接种政策及效果评估
我国自1992年开始实施新生儿 乙型肝炎疫苗免费接种政策, 对所有新生儿进行普遍接种。
疫苗接种后,可显著降低乙型 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 个人免受病毒感染。
长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形成 免疫屏障,有效阻断病毒的传 播。
个人防护措施建议
避免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无保护性 行为或共享注射器、牙刷等个人用品。
HBV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导致病毒抗原性、致病性和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改变。
目前已发现多种HBV耐药突变株,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或病情恶化。
针对HBV耐药问题,需要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毒基因型、耐药突变情况和肝 功能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需要加强病毒耐药监测和预警, 及时发现并处理耐药问题。
HBV感染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 制,引起肝细胞损伤和免疫反应 ,导致肝脏炎症和坏死。长期感 染可引起肝硬化和肝癌。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不一定发病,但可 成为病毒携带者。
临床表现与分型
急性乙型肝炎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急性乙型肝炎通常表现 为近期内出现的肝炎症状、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等;慢性乙型肝炎则需要长 期随访和观察,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乙型肝炎需与其他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丙肝等)、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疾病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06
乙型肝炎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疫苗接种政策及效果评估
我国自1992年开始实施新生儿 乙型肝炎疫苗免费接种政策, 对所有新生儿进行普遍接种。
疫苗接种后,可显著降低乙型 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 个人免受病毒感染。
长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形成 免疫屏障,有效阻断病毒的传 播。
个人防护措施建议
避免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无保护性 行为或共享注射器、牙刷等个人用品。
HBV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导致病毒抗原性、致病性和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改变。
目前已发现多种HBV耐药突变株,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或病情恶化。
针对HBV耐药问题,需要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毒基因型、耐药突变情况和肝 功能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需要加强病毒耐药监测和预警, 及时发现并处理耐药问题。
乙型肝炎简介ppt课件

11/3/2018
3
二、病原学
电镜下HBV颗粒
H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毒结构示意图
4
11/3/2018
二、病原学
HBV感染过程
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
11/3/2018 5
三、致病性
–传染源:病人和HBV携带者 –传染性强:10-6—10-7ml含病毒的血液 –传染方式多样: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 母婴、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 播
免疫耐受
HBV携带者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 – 肝活检 11/3/2018
免疫清除期
HBeAg(+)慢乙肝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AST +++ 肝活检 +++
非活动或 低复制期
非活动状态 HBsAg携带者 HBeAg(-)/ 抗-HBe(+) HBV DNA ALT/AST 肝活检 -
11/3/2018
9
医务人员暴露于乙肝污染血后 冲 洗 消 毒 挤压伤口刺激出血, 同时用流动水冲洗 用安尔碘或75%乙醇 等反复消毒、包扎 时间、地点、污染物、 伤口部位与深浅、有 无出血等 抽血本底调查 报 告 科室主任、 护士长 报告感染控 制科
报告
未接种乙肝 疫苗HbsAb(-) HbsAg(-)
接种后无抗体 产生HbsAb(-) HbsAg(-)
HbsAg定量< 10/iu/ml
HbsAb(+) 或定量> 10iu/ml 或HbsAg(+)
①肌注HBIG200u(24h内) ②强化肌注乙肝疫苗一次
乙型肝炎病毒精讲PPT课件

泰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袁冬兰
妊娠期乙型肝炎
HBV母婴垂直传播
1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2 HBV简介 3 HBV的传播途径 4 HBV感染自然史 5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6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的影响 7 妊娠指导
1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2 HBV简介 3 HBV的传播途径 4 HBV感染自然史 5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6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的影响 7 妊娠指导
• 与感染时期、易感人群的身体状况有关。
1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2 HBV简介 3 HBV的传播途径 4 HBV感染自然史
5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6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的影响 7 妊娠指导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 HBsAg(+),目前感染,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 抗-HBs(+),曾感染或免疫,保护性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20亿人感染过HBV
3.5亿慢性HBV感染者
约100万人/年死于HBV感染所致的 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WHO2001年指南
HBsAg携带者中90%是围产期感染。 • 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 HBeAg (+) 险性为70%-90%
HBeAg(-) • 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 HBsAg(+) 险性为5%-20%
• HBsAg(+); • HBeAg (+) ;
• HBV-DNA载量高(>106IU/ml,107拷贝/ml);
• ALT水平正常; • 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并可维持数年甚至数十年, 或轻度炎性坏死、无或仅有缓慢肝纤维化的进展。
免疫清除期
• HBV-DNA>2000 IU/ml(104拷贝/ml); • 伴有ALT持续或间歇升高;
袁冬兰
妊娠期乙型肝炎
HBV母婴垂直传播
1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2 HBV简介 3 HBV的传播途径 4 HBV感染自然史 5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6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的影响 7 妊娠指导
1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2 HBV简介 3 HBV的传播途径 4 HBV感染自然史 5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6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的影响 7 妊娠指导
• 与感染时期、易感人群的身体状况有关。
1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2 HBV简介 3 HBV的传播途径 4 HBV感染自然史
5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6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的影响 7 妊娠指导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 HBsAg(+),目前感染,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 抗-HBs(+),曾感染或免疫,保护性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20亿人感染过HBV
3.5亿慢性HBV感染者
约100万人/年死于HBV感染所致的 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WHO2001年指南
HBsAg携带者中90%是围产期感染。 • 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 HBeAg (+) 险性为70%-90%
HBeAg(-) • 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 HBsAg(+) 险性为5%-20%
• HBsAg(+); • HBeAg (+) ;
• HBV-DNA载量高(>106IU/ml,107拷贝/ml);
• ALT水平正常; • 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并可维持数年甚至数十年, 或轻度炎性坏死、无或仅有缓慢肝纤维化的进展。
免疫清除期
• HBV-DNA>2000 IU/ml(104拷贝/ml); • 伴有ALT持续或间歇升高;
乙型肝炎疾病PPT演示课件

定期随访
定期进行肝功能、B超等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
肝癌筛查及早期发现
高危人群筛查
对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包括肝功能、甲胎蛋白、B超 等检查。
早期症状识别
注意识别肝癌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如肝区疼痛、消瘦、乏力等。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可疑症状或检查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 治疗。
治疗。
中药保肝降酶
选用具有保肝降酶作用的中药,改 善肝功能,减轻肝损伤。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 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 质量。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肝硬化预防措施
抗病毒治疗
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 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延缓肝硬
化进程。
戒酒
严格戒酒,避免酒精对肝脏的进 一步损害。
病情变化进行判断。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抗病毒治疗策略
01
02
03
选择合适药物
根据病毒载量、肝功能及 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高效 、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进 行治疗。
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乙型肝炎,应尽 早开始抗病毒治疗,以降 低病毒复制和肝损伤。
长期治疗
抗病毒治疗通常需要长期 进行,以保持病毒抑制和 肝功能稳定。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其他病毒性肝炎
如甲型肝炎、丙型肝炎 等,需通过实验室检测 相应病毒标志物进行鉴
别。
药物性肝损伤
详细询问用药史,结合 肝功能检查结果和停药 后的病情变化进行判断
。
自身免疫性肝病
检测自身免疫性抗体, 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
抗体等,以资鉴别。
酒精性肝病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 临床意义
+ HBsAg+: 急,慢性乙肝, HBV携带者
+ 抗-HBs+: 曾患乙肝, 接种乙肝疫苗者
+ HBeAg+: 病毒复制, 肝炎活动期, 传染性强
+ 抗-HBe+: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
+ HBcAg+: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预后差
+ 抗-HBc+ IgG+: 表示即往感染(低滴度)
肝细胞的免疫损伤。
+ (3)HBV还有轻度的“泛嗜性”:虽然HBv有嗜肝性 ,但它还有一定的“泛嗜性”!所谓“泛嗜性”
,就是HBv偶尔也会侵犯除了肝脏之外的器官和组 织,比如胆管上皮细胞、肾小管的细胞、胰腺的
细胞、胃粘膜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等等,因
而,HBv有时也可以引起上述部位的疾病,如HBV 相关性糖尿病、HBv相关性肾炎、HBv相关性胃病 、HBv相关性血液病等。但是这些“泛嗜性”侵害 并不是必然发生,大多数感染HBV的人不发生“ 泛嗜性”损害,所以说它是轻度泛嗜性,HBv主要 还是侵犯肝脏。
Pre-S 抗Pre-S HBsAg HBsAb HBcAg HBcAb-IgM HBeAg HBeAb
HBxAg
传染性强,容易发生迁延化 阻止HBV入侵,说明病情好转 是HBV感染的重要标志 是主要的保护性抗体
HBV正在复制
HBV正在复制,有强传染性 具有一定保护性复制减弱,传染性减小 与肝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 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 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 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乙型肝炎病毒介绍PPT

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传播方式 二、所致疾病 三、致病机制 四、免疫性
传播方式
1、输血传播 2、性接触传播 3、垂直传播 4、口-口传播(唾液检测HBV-DNA)
医源性传播
输血或注射器、血透机、内窥镜等 消毒不严格
乙肝
垂直传播
主要途径:围产期(新生儿皮肤、粘膜 有破损而接触母血)和产后密切接触
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
(2)e抗原 HBeAg
HBeAg为可溶性蛋白质,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 由前C和C基因共同编码产生 可游离存在于血液中 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
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率 为92%左右
产生抗-HBe,具有一定保护力 (前C基因变异者除外)
慢性化否 否
是
血清学 抗HAV-IgM HBV M
检测 抗HAV-IgG
HCV RNA 血液/体液
是 抗-HCV
HDV
HEV
RNA
RNA
血液/体液 消化道
是
否
HDAg 抗HEV-IgM
抗HDV-IgM
抗HDV-IgG
本章小结
1、目前已发现的肝炎病毒的种类 2、HAV的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 3、 HBV的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血清学
仍阳性
可能与前C基因变异有关
易加重病情、易演变为肝硬化 α-干扰素疗效亦较差
PreC
乙肝
C HBeAg PreC区的变异使不能转译出HBeAg,
HBcAg 区
而出现HBeAg(-),抗-HBe(+)的HBV
DNA(+)患者
(3)核心抗原 HBcAg
仅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的表面 不易在血液中检出 是蛋白质,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H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痊愈
痊愈 静止性肝硬化
急性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
死亡
慢性携带者
肝硬化
死亡
19
乙肝
预后
●婴幼儿期感染:近90%转为慢性
●成年人感染:85%以上可痊愈,10%左右转为 慢性
“三部曲”
慢性乙肝
肝硬化
肝癌
10%
10%2021Fra bibliotek免疫性
w细胞免疫为主
w保护性抗体——HBsAb
(清除体液中的病毒)
23
w 抵抗力
抵抗力强于HAV 对低温、干燥、紫外线耐受 不被70%乙醇灭活 100℃ 10分钟可灭活
15
HBV的致病机制
w 免疫低下:HBsAg无症状携带者 w 病毒变异:逃逸免疫 w 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为主 w 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肝外损伤 w 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肝特异性脂蛋
白抗原 以细胞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为主,HBV本身 无细胞致病性
6 months old
Hepatitis B Vaccine
29
治疗——干扰素
n 疗效——约50%-60%的患者可获得:
n HBeAg消失
n ALT复常
n HBV DNA转阴 n 症状消失 n 肝脏病理学改善
α干扰素抗乙肝 病毒治疗的有效率 约为50%-60%,
30
丙型肝炎病毒
w对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威胁绝不亚于乙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n 微生物学检查 n 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的检测 n 血清HBV-DNA检测(核酸杂交法)
24
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
HBsAg HBeAg 抗- 抗-HBe 抗-
HBs
HBc
结果分析
+
-
-
-
- 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
+
+
-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
症状携带者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
5
HBV
6
HBV形态结构
大球形颗粒 (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7
HBV的小球形颗粒
8
HBV的管形颗粒
9
Dane 颗粒
10
HBV的抗原组成
w 表面抗原HBsAg w 核心抗原HBcAg w e抗原HBeAg
11
表面抗原HBsAg
w 存在于三型颗粒中 w 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w分亚型(a, d/y, w/r, adr)
性强,“大三阳”)
+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
阳”)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
-
-
+
-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防治原则
n 基因工程疫苗(优点)效果 n 出现抗-HBs的阳性率80.3%-96.2%
26
First recombinant antigen vaccine
Hepatitis B vaccine
HBsAg Be cloned
Protective antibodies
induce
vaccine
Purified
In large fermenters
HBsAg protein
Yeast
27
Hepatitis B can be prevented!
If you have never had hepatitis B, you can get 3 shots . . .
w 产生抗-HBs
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疫苗接种成功
12
HBcAg
乙肝
●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 核心中,到血液中即被降解为HBeAg。
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
(6)抗-HBc
持续时间:6~18个月
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 标志,病毒在复制
34
思考题:
w30岁女性患者,恶心、呕吐3天。1
天前上腹部开始疼痛,食物的气味可 诱发恶心,尿颜色变深。该患者是一 名服务员,嗜酒、嗜烟。检查:眼球 巩膜黄染,肝大肋下4厘米。血清学 检查:
w抗HAV-IgM(-),HBsAg(+) w抗-HBcIgM(+),抗-HBs(-)。
问题:
w该患者是下列哪种情况比较适当? w感染过HBV,已产生免疫力 w感染过HBV,已开始恢复 w甲型肝炎急性期 w乙肝急性期传染性强 w乙肝急性期体内病毒复制
病毒携带者
3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w婴幼儿感染幅度下降 w过半成人无乙肝抗体(15-59岁)
4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形态结构:乙肝患者血清中发现3种相关颗 粒
¤ 小球形颗粒:HBsAg
不含核酸
¤ 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串连成
¤ 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病毒颗粒,具传染性 (DANE颗粒):DNA、逆转录酶
型肝炎,原因:
w呈世界性分布 w极易慢性化,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关系密切
32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33
丙型肝炎的特点
w 我国丙肝病毒携带者的比例在2%-5% w 随着年龄的增长,丙肝病毒携带率亦增
高
w 易感人群感染HCV后,慢性化的比例高
达50%以上
w 乙肝患者容易重叠HCV感染
16
致病性
n 传染源:病人和HBV携带者 n 传染性强:10-6——10-7ml含病毒的血
液 n 传染方式多样 n 血源性传播(输血、注射)
n 垂直传染(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 式)
17
临床类型
w无症状携带者
w急性肝炎
w慢性肝炎
w重症肝炎
18
乙肝
临床特点
1. 潜伏期:2~6个月
2. 临床类型: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w全世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3.5亿,
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 区。
w我国约有1.2亿人,其中3000万人为
慢乙肝患者。
2
2008-5-19
w第一个WORLD HEPATITIS DAY wAM I NUMBER 12? w全球每12人中就有一个是乙肝或丙肝
1
2
3
. . . and get long lasting protection.
28
Baby Shots for Hepatitis B
if the mother has Hepatitis B
Hepatitis B Vaccine
Birth
+ H-BIG
1 - 2 months old
Hepatitis B Vaccine
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 性
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
可终身阳性
e抗原HBeAg
w 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 w 游离存在于血液中
w 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
w 产生抗-HBe,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14
HBV的其它生物学性状
w 培养
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细胞培养成功
痊愈 静止性肝硬化
急性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
死亡
慢性携带者
肝硬化
死亡
19
乙肝
预后
●婴幼儿期感染:近90%转为慢性
●成年人感染:85%以上可痊愈,10%左右转为 慢性
“三部曲”
慢性乙肝
肝硬化
肝癌
10%
10%2021Fra bibliotek免疫性
w细胞免疫为主
w保护性抗体——HBsAb
(清除体液中的病毒)
23
w 抵抗力
抵抗力强于HAV 对低温、干燥、紫外线耐受 不被70%乙醇灭活 100℃ 10分钟可灭活
15
HBV的致病机制
w 免疫低下:HBsAg无症状携带者 w 病毒变异:逃逸免疫 w 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为主 w 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肝外损伤 w 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肝特异性脂蛋
白抗原 以细胞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为主,HBV本身 无细胞致病性
6 months old
Hepatitis B Vaccine
29
治疗——干扰素
n 疗效——约50%-60%的患者可获得:
n HBeAg消失
n ALT复常
n HBV DNA转阴 n 症状消失 n 肝脏病理学改善
α干扰素抗乙肝 病毒治疗的有效率 约为50%-60%,
30
丙型肝炎病毒
w对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威胁绝不亚于乙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n 微生物学检查 n 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的检测 n 血清HBV-DNA检测(核酸杂交法)
24
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
HBsAg HBeAg 抗- 抗-HBe 抗-
HBs
HBc
结果分析
+
-
-
-
- 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
+
+
-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
症状携带者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
5
HBV
6
HBV形态结构
大球形颗粒 (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7
HBV的小球形颗粒
8
HBV的管形颗粒
9
Dane 颗粒
10
HBV的抗原组成
w 表面抗原HBsAg w 核心抗原HBcAg w e抗原HBeAg
11
表面抗原HBsAg
w 存在于三型颗粒中 w 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w分亚型(a, d/y, w/r, adr)
性强,“大三阳”)
+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
阳”)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
-
-
+
-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防治原则
n 基因工程疫苗(优点)效果 n 出现抗-HBs的阳性率80.3%-96.2%
26
First recombinant antigen vaccine
Hepatitis B vaccine
HBsAg Be cloned
Protective antibodies
induce
vaccine
Purified
In large fermenters
HBsAg protein
Yeast
27
Hepatitis B can be prevented!
If you have never had hepatitis B, you can get 3 shots . . .
w 产生抗-HBs
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疫苗接种成功
12
HBcAg
乙肝
●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 核心中,到血液中即被降解为HBeAg。
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
(6)抗-HBc
持续时间:6~18个月
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 标志,病毒在复制
34
思考题:
w30岁女性患者,恶心、呕吐3天。1
天前上腹部开始疼痛,食物的气味可 诱发恶心,尿颜色变深。该患者是一 名服务员,嗜酒、嗜烟。检查:眼球 巩膜黄染,肝大肋下4厘米。血清学 检查:
w抗HAV-IgM(-),HBsAg(+) w抗-HBcIgM(+),抗-HBs(-)。
问题:
w该患者是下列哪种情况比较适当? w感染过HBV,已产生免疫力 w感染过HBV,已开始恢复 w甲型肝炎急性期 w乙肝急性期传染性强 w乙肝急性期体内病毒复制
病毒携带者
3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w婴幼儿感染幅度下降 w过半成人无乙肝抗体(15-59岁)
4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形态结构:乙肝患者血清中发现3种相关颗 粒
¤ 小球形颗粒:HBsAg
不含核酸
¤ 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串连成
¤ 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病毒颗粒,具传染性 (DANE颗粒):DNA、逆转录酶
型肝炎,原因:
w呈世界性分布 w极易慢性化,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关系密切
32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33
丙型肝炎的特点
w 我国丙肝病毒携带者的比例在2%-5% w 随着年龄的增长,丙肝病毒携带率亦增
高
w 易感人群感染HCV后,慢性化的比例高
达50%以上
w 乙肝患者容易重叠HCV感染
16
致病性
n 传染源:病人和HBV携带者 n 传染性强:10-6——10-7ml含病毒的血
液 n 传染方式多样 n 血源性传播(输血、注射)
n 垂直传染(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 式)
17
临床类型
w无症状携带者
w急性肝炎
w慢性肝炎
w重症肝炎
18
乙肝
临床特点
1. 潜伏期:2~6个月
2. 临床类型: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w全世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3.5亿,
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 区。
w我国约有1.2亿人,其中3000万人为
慢乙肝患者。
2
2008-5-19
w第一个WORLD HEPATITIS DAY wAM I NUMBER 12? w全球每12人中就有一个是乙肝或丙肝
1
2
3
. . . and get long lasting protection.
28
Baby Shots for Hepatitis B
if the mother has Hepatitis B
Hepatitis B Vaccine
Birth
+ H-BIG
1 - 2 months old
Hepatitis B Vaccine
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 性
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
可终身阳性
e抗原HBeAg
w 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 w 游离存在于血液中
w 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
w 产生抗-HBe,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14
HBV的其它生物学性状
w 培养
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细胞培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