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美术史

合集下载

考研中国美术史热点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

考研中国美术史热点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

考研中国美术史热点: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一、近现代中国画艺术(一)海上画派19世纪中叶,上海经济繁荣,在此云集的画家,师承不同,各有专长,但居主流地位的则是“海派”群体。

“海派”画家善于将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描绘民间奇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海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代表人物是“海上三任”(即任熊、任薰、任颐),以任颐为高峰;后期以吴昌硕为巨擘。

任颐、吴昌硕、蒲华、虚谷并称“海派四杰”。

1、任颐任颐,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

他擅长花鸟画和人物画,与吴昌硕蒲华、虚谷并称“海派四杰”。

他的人物画,早年师法陈洪绶,形象夸张,富装饰效果;晚年吸收华喦笔意,更加简逸灵活。

他的花鸟画,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近于陈洪绶;后取法恽派及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

他的代表作品有《蕉荫纳凉图》、《酸寒尉像》、《紫藤翠鸟图》等。

他的绘画风格体现了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的结合,雅俗共赏反映了这一时期市民阶级对绘画艺术的审美要求。

2、吴昌硕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他擅长大写意花卉,取材梅、兰、竹、菊、牡丹、松树、荷花、水仙等。

他的作品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

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认为“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富有金石气。

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接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字格局,或作对角斜势。

用色上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浓艳。

吴昌硕因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

1840—1949年中国美术史

1840—1949年中国美术史

任伯年(1840—1895)
任颐( 1840—1895 ),浙江绍兴人,后改 字伯
年,自幼受到父亲在艺术上的熏陶和指导,擅长肖 像画。 任伯年所作人物画,有肖像画,也有历史故事和民 间传说,题材丰富,内容通俗易懂,思想倾向明确。 任伯年在绘画成熟时期的创作,以花鸟画居多,其 中尤以勾勒与没骨相结合的小写意突出。善于将处 于运动中的花鸟,以瞬间的姿态描写于画面而不失 动感,使画面总是充满生气。
居 廉
·
花 卉
向 日 葵
花卉册
二高一陈
高剑父、高奇峰、
陈树人 三人都具有明显 的政治思想,致 力于民国革命, 参加同盟会,同 时也为改良中国 画作出贡献。
高剑父(1879~1951)
高剑父(1879~1951),广东番禺人。中国近现代中
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 少年向居廉学画。1905年留学日本,进“白马 会”“太平洋画会”“水彩画会”,在传统绘画的 基础上吸收西洋画技法。 回国后参加黄花岗起义,民国初年在上海创办“审 美书馆”,出版《真相画报》,宣传革命主张,倡 导美育,推行中国画的革新运动。孙中山逝世后, 他对当时的军阀、官僚统治极为不满,遂放弃从政, 办春睡画院,收徒授艺,专心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



群虾图
齐白石的绘画,
以花鸟草虫为大 宗,且兼工、写 两种作风,俱都 造诣高深。 他的写意人物画 与山水画虽不及 花鸟草虫多,但 在艺术上的成就 却毫不逊色甚至 更为突出。
昆 虫
盆草荔枝
闲人
人物画简练粗犷,
内容诙谐深邃,发 人深思。
群吓
鱼 群

古 树 归 鸦
鸳 鸯
黄宾虹(1865~1955)

第八章 中国近代美术史

第八章   中国近代美术史

第十章民国与新中国初期的美术概述20 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以及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都在这短短的五六十年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1919 年爆发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它对西方近现代文艺思潮的开放性、对中国古代思想道德的激烈批判性,给中国的文化艺术以巨大影响。

从20 年代至30 年代前期,西方哲学、政治学、美学、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美术、音乐被广泛引人,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冲突,也成为美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民族危亡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意识,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民族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引入有所冷却,那些学习西方写实手法,适宜抗战宣传的写实美术和大众喜闻乐见的美术形式受到空前重视。

1949 年以后,由于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以及意识形态的原因,中国对西方文化采取了抵制和批判的态度。

在当时形势下,我国从外国引进的主要是俄苏的写实主义美术。

在50 一60 年代,为中国革命服务、向大众普及的美术得到了充分发展。

在20 世纪美术的发展中,观念与思潮的变迁起着重要的作用。

民初,维新派思想家康有为的美术主张颇具号召力和影响力。

他抨击元以来的写意画传统,推崇以宋代院画为代表的工笔画传统,提出了“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

维新派的另一个思想家,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提出“真美合一”的美术主张,认为“美术的关键”是“观察自然”。

同康、梁美术思想相近的是陈独秀、鲁迅、吕徵等。

陈独秀说:“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西洋画写实的精神。

”并猛烈抨击清代以王石谷为代表的摹古风气,号召进行“美术革命”。

鲁迅亲自倡导和扶植了新木刻运动,晚年为介绍外国美术和培育中国新美术,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20 年代末到30 年代初,一批到外国学习艺术的留学生陆续回国。

他们办学校、搞创作、著文立说,参与美术运动,他们的艺术实践造成很大影响。

其中的校校者如林风眠、徐悲鸿、丰子恺等。

在现代美术史上,新型美术教育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中国近代工艺美术史

中国近代工艺美术史

一、名词解释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

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注重材料的选择,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

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起源于商代以前,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4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

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

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

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5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

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

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6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

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

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7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

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再于麻布壳上髹漆。

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

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8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入清,又称“料器”。

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9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

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

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

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试析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

试析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

试析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作者:杜文飞概要:综观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是由单一的封闭体系走向东西交融、推陈出新的历程,是由封建文化禁锢走向自由、民主、开放的历程,同时也为中国美术教育开辟了新纪元。

历史经验和启示将激励与推动中国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鉴古知今,温故知新,时代赋予了中国美术教育以重大历史使命,实践将证明我们不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延续者,也是未来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沧桑百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一直处于深重的内忧和外患中,随着国家的坎坷起伏,中华民族美术与国家一同蒙难,中国在打开了国门之后,西方文化艺术的传播同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一起冲击了中国。

西方的规范教育思想模式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当然,美术教育也不例外。

这时,西方美术便连同西方文明一起,像一股巨浪狂潮汹涌而进,中国美术领域中数千年来民族独尊的形势被动摇了。

1.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阶段1.1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涌现了不少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曾赴世界先进国家学习,学成归国后,皆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

他们从自己创作的观点出发进行美术教学,民国中期十年,美育逐渐普及,继续深化民初以来“美术救国”肩负的历史使命,促进了东方艺术的复兴。

1.2 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中期这段时期,正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形成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美术教育模式形成的历史时期。

不难发现,这段时期的美术教育呈现出“美术救国、革命化、大众化、写实化"的时代特征。

1.3 改革开放1976年“文革"结束,春回大地,。

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中国教育进入了教育现代化的国际潮流。

面对这样的形式,饱受摧残的美术教育逐渐复苏,各地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美术教学逐渐恢复。

中国的大学美术教育与中国社会一样,面临着历史的重大转折,形成了以“多元综合、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为己任的时代特征。

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历史时序

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历史时序

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历史时序清末民初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艺术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被引入中国,对传统的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些艺术家开始尝试用西方的绘画技法来表现中国的主题,形成了中国近代绘画的雏形。

五四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化的崛起,也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一些艺术家开始反对传统的文化观念和艺术形式,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中国现代绘画、雕塑和摄影等艺术形式开始兴起,艺术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1949年)在这一时期,中国艺术家们积极参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艺术成为了反抗侵略和追求民族独立的重要手段。

不少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和电影等形式,表现了人民的英勇斗争和对自由的渴望。

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政府开始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艺术家们被鼓励表现社会主义建设和劳动人民的形象。

在这一时期,中国绘画、雕塑、摄影、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发展,艺术作品广泛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生活。

当代中国艺术(20世纪末至今)在当代中国,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多样化,艺术家们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个体经验的表达。

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舞台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国际艺术展览和拍卖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以上是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历史时序,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时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试题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试题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建设(近现代部分)一,填空题:1、西洋画在中国的“肇始期”,大约经历了(),(),(),()四个分期。

答案:传入,传授,临仿,变通2、西方传教士(),(),()等,因为精通画艺,颇被清廷看重,而成为当时中国宫廷的画师。

答案:郎世宁、艾启蒙、王致诚3、明清之际吸收西洋画中处理体积的方法而创立具有民族风格“凹凸法”的中国画家有(),(),(),()等。

答案:曾鲸、焦秉贞、冷枚、丁观鹏4、雍正朝,受西洋焦点透视法的影响,中国人最早的透视学著作()问世,作者()。

答案:《视学》,年希尧5、19世纪中期,广东十三行贸易油画风行一时,其中最著名的画家有()等。

答案:关乔昌6、康有为在1917年写的()中提出了“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的观点。

答案:《万木草堂藏画目》7、“美术革命”的提法首先出现在()杂志上,当时的讨论是由美学家()和杂志主编()以书信的形式展开的。

答案:《新青年》、吕澂、陈独秀8、蔡元培先生是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认为“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

”他发表的()等论文,把美育作为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

答案:《以美育代宗教说》9、在国内最早设立图画手工科的,是()学堂和()学堂。

答案:南京两江师范、保定北洋师范10、20世纪初期,在上海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私立美术学校,比如由()于1911年创办的布景传习所,和由()于1912年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更名为()。

答案:周湘、刘海粟、上海美专11、我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是1918年4月于北京建立的(),第一任校长是()。

答案:北京美术专科学校、郑锦12、1884年,我国第一张新闻画报于上海创刊,其名为(),主要作者是()。

答案:《点石斋画报》、吴友如13、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学习西画的思潮盛行,这主要体现为提倡写实精神,具体地说就是(),()。

答案:提倡写生、反对临摹14、20世纪早期,实物写生在各类美术学校内盛行,主要包括()、()、()、()写生。

近现代美术史简介

近现代美术史简介

内容简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包括:中国美术的近现代化、中西美术的混流、现实主义美术的鼎盛等。

目录第一篇中国美术的近现代化(191l-1927)第一章西洋画的引进与西方艺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一、西方绘画东渐三条途径(一)传教士与明代西方绘画传入中国(二)清代帝皇的御用与西方绘画在中国宫廷的发展传播(三)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与清代南方通商口岸西洋画的盛起二、近现代西洋画的引进与传播(一)土山湾画馆与西方绘画东渐(二)拓荒者的步履(三)近现代美术的先驱三、美术教育史上的一大转机(一)师范艺术学堂的创立(二)上海美专崛起(三)新艺术教育昌兴(四)中华美育会与《美育》月刊四、美育泰斗蔡元培(一)教育泰斗、万世楷模(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贡献(三)蔡元培与民初新艺术运动五、日本美术教授(习)与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兴起(一)日本美术教授(习)来华的历史背景(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和日本美术教习的关系第二章社团蜂起与变革中国画的论争一、社团的蜂起(一)清末民初美术社团的肇兴(二)民初主要美术社团二、中国画的革新及论争(一)美术革命及中国画改良论(二)国粹派新论第三章三足鼎峙的画坛一、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岭南画派(一)风姿卓异南天一雄(二)岭南画派开创者高剑父(三)天风楼主高奇峰(四)陈树人的艺术新风二、海上画派(一)海派渊源(二)群伦领袖吴昌硕(三)海派巨子王一亭(四)名噪一时的海派诸家三、弘扬国粹的北京画坛(一)国粹精英聚北京(二)一代天骄陈师曾(三)“南画正宗”金拱北(四)北京画坛其他几员宿将(五)“古物陈列所”与北京画坛第四章风行一时的通俗美术一、通俗美术的兴起(一)通俗美术的产生(二)时事画报(三)月份牌的缘起及画家(四)从回回图到连环画二、初露锋芒的漫画艺术(一)时事漫画的出现(二)“泼克”及几位漫画高手第五章书法篆刻艺术的复苏一、民初书风的递变(一)尚古与出新(二)书学演革二、民初四大书家(一)沈曾植(二)吴昌硕(三)李瑞清(四)曾熙三、繁星闪烁的民初印坛(一)印坛新风与三分鼎足(二)海上印坛(三)北京印坛(四)广东印坛第六章工艺美术的变迁一、刺绣业的突起与丝织印染工艺的原地踏步(一)纺织印染工艺的原地踏步(二)刺绣工艺的突起二、雕塑正艺的式微(一)雕塑工艺概述(二)天津泥人张(三)惠山泥人(四)南方的木石雕刻之乡(五)竹雕工艺三、民间年画的残照(一)木版年画的沿革(二)天津的年画(三)华北各地的年画四、漆器与京式工艺(一)扬州和福州的漆器(二)独步一时的京式工艺第七章建筑形式的更变与摄影的崛起一、建筑形式的更变(一)建筑变迁述略(二)外来式建筑艺术的兴起(三)中国固有式建筑运动(四)中山陵的兴建及艺术成就二、摄影的崛起及逆流(一)摄影的滥觞及其风行(二)摄影的逆流(三)民初摄影社团第二篇中西美术的混流(1928-1937)第一章画坛三重臣一、写实主义艺术教育开拓者徐悲鸿二、艺术大师刘海栗三、革新中国画的林风眠第二章复兴国画的几员宿将一、南黄北齐(一)大器晚成的黄宾虹(二)超群拔俗的齐白石二、南张北溥(一)张大千的世界(二)西山逸士溥心畲三、三吴一冯及岭南传人(一)三吴一冯(二)岭南传人第三章西画壁垒的坚守者与中西合璧的典型一、西画壁垒的坚守者(一)中国西画写实大家颜文棵(二)抱一而终的西洋画先驱陈抱(三)油画宿耆冯钢百(四)新写实派画家倪贻德(五)三位现代画风的女画家二、中西合壁的佼佼者(一)“中国西画民族化的第一人”王悦之(二)一曲长恨震画坛的李毅士(三)汪亚尘及其他中西合壁者第四章新兴美术运动一、左翼美术运动(一)左翼美术运动的发端(二)新兴版画社团二、苏区美术(一)红色美术的初创(二)苏区早期美术家三、漫画的黄金时代(一)争胜一时的漫画天地(二)漫画界的一代风流第五章近代美术的深化一、方兴未艾的美术教育(一)艺术院校的成长(二)国立艺术院的诞生及绘画研究机构二、欧洲、日本来华美术教授(师)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一)近现代外籍来华美术教授与学院式美术教育的开拓(二)云集国立艺术院的欧洲、日本美术教授(师)三、美术社团标新立异(一)新兴艺术社团(二)现代美术社团的冲击四、美术展览与艺术思潮(一)盛极一时的美术展览(二)艺术思潮的波澜第六章继往开来的书法篆刻艺术第七章民国建筑艺术的繁荣第八章民国工艺美术的中兴第三篇现实主义美术的鼎盛(1937-1949.9)第一章美术救国第二章战时后方美术第三章美术教育的磨难第四章战后的中国美术第五章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的崛起第六章美术史论的发展与成就第七章工艺美术的黑暗时代第八章中国摄影艺术的进步附录一中国近现代美术大事年表(1911-1949)附录二中国近现代美术界留(游)学人员名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中国古代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时期美术
1.美术起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新石器时代美术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名词解释:黑陶彩陶岩画
4.作品分析: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纹彩陶缸红山文化玉龙舞蹈纹彩陶盆
第二章先秦时期美术
1.为什么夏、商、周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
2.论述《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的时代、主题和艺术特色。

3.战国青铜器的装饰风格特色是什么?
4.什么是甲骨文和金文?
5.作品分析:司母戊鼎立鹤方壶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
第三章秦汉时期美术
1.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

2.简要说明秦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

3.何谓画像石、画像砖?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分析其内容和艺术成就。

5.简介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的内容和艺术表现。

6.秦汉时代有哪些重要的陶塑和铜雕作品?
7.秦汉书法发展中的书风演变过程及重要碑刻。

8.作品分析:武氏祠画像石马踏匈奴长信宫灯说唱俑马踏飞燕张迁碑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1.魏晋南北朝的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
2.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及其历史贡献是什么?
3.魏晋南北朝有哪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分别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4.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重要的传世绘画作品以及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5.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着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在美术评论上有何意义?
6.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7.宗炳《画山水序》对山水画提出了哪些重要见解。

8.简要介绍十六国至北朝中国三大石窟艺术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

9.简述陵墓雕塑的演变、发展、特征及代表作品。

10.作品分析: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七贤图砖画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
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美术
1.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唐代美术发展的特征。

2.举出唐代有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按照不同历史阶段试作简要论述。

3.唐代鞍马画的代表作品分析
4.举例说明张萱与周昉仕女画的艺术风貌。

5.隋唐时期有哪些重要山水画家?分别叙述其风格特点。

6.唐代石窟壁画的发展与特征。

7.试举唐代陵墓雕刻的重要作品并分析其艺术成就。

8.唐代书法发展的基本情况。

9.名词解释:绮罗人物青绿山水吴带当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经变画供养人昭陵六骏作品分析:
步辇图历代帝王图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游春图送子天王图五牛图牧马图韩熙载夜宴图匡庐图潇湘图
第六章宋辽金元美术
1.简述五代时期美术发展的总体成就
2.荆浩、关同、董源、巨然山水画的风格及他们在山水画方面的贡献和地位。

3.试比较黄筌、徐熙花鸟画风格的不同,他们的创作及对后世花鸟画发展的意义如何?
4.北宋前期有哪些卓有影响的山水画家?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

5.试述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贡献。

6.结合画家和作品,简要叙述北宋中后期山水画创作的新发展。

7.宋代院体画家有哪些着名画家?他们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8.叙述李公麟的绘画艺术成就及其在宋代绘画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白描
9.两宋时期出现了哪些具有影响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他们提出了什么艺术主张?
10.如何评价宋徽宗的艺术成就?
11.结合南宋四家的作品叙述南宋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发展和演变。

12.试结合南宋时期一些重要人物画家及作品分析这一时期创作的基本面貌。

13.辽代有哪些擅长画蕃马题材的画家?流传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14.辽、金版画的成就与特征。

15.金代绘画发展概貌及对元代绘画发展的影响如何?
16.元代初年有哪些遗民画家?试结合作品论述他们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17.赵孟頫在书画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如何?
18.元代有哪些着名的擅长画墨竹、墨梅的画家?试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

19.简要论述"元四家"的生平,创作和艺术成就。

20.元代有哪些重要的寺观壁画流传下来?试结合时代背景论述其艺术成就。

21.名词解释:徐黄异体院画米点山水南宋四大家《林泉高致》白描减笔人物文人画元四家
22.作品分析:溪山行旅图读碑窠石图早春图清明上河图采薇图万壑松风图踏歌图寒江独调图卓
歇图文姬归汉图墨兰图鹊华秋色图二马图富春山居图渔庄秋霁图青卞隐居图墨梅图杨竹西像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壁画
第七章明清时期美术
1.简要论述明清时代美术发展的基本特征。

2.明代宫廷绘画的活动状况以、代表画家及艺术成就。

3.简述“吴门画派”的形成、发展及艺术特色。

4.分析陈淳、徐渭写意花卉风格的异同和他们的创新与贡献。

5.董其昌在绘画艺术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在绘画发展中产生了什么影响?
6.简要介绍陈洪绶的生平、作品及艺术成就。

7.简述曾鲸肖像画的特点及艺术成就。

8.简述四王的师承和艺术追求,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异同及其在绘画艺术发展上的影响。

9.清初四僧是哪些人?分别论述其艺术风格和成就。

10.明末清初在安徽、江苏地区的重要画家以及成就。

11.“扬州画派”包括哪些画家?他们的绘画在什么历史环境下产生?其艺术倾向如何?
12.明清园艺术在南北地域上有何特点?请列举主要的帝王园囿和私家园林遗迹。

13.名词解释:浙派吴派吴门四家南北宗论南陈北崔波臣派四王画派四僧画派苦瓜和尚话语录四
王吴恽金陵画派扬州八怪
14.作品分析:庐山高图墨葡萄图秋风纨扇图孟蜀宫伎图淮阳洁秋图台阁体顾绣、苏绣景泰蓝杨
柳青年画
第二编中国近现代美术
1.“海上画派”有哪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画家,他们的艺术特色如何?
2.试述留学画家对中国近代美术的影响。

3.岭南画派有哪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画家,他们的艺术特色如何?
4.试述近现代美术教育的概况及对后世的影响。

5.解放区木刻艺术的特征及代表作品。

6.新中国有哪些重要美术家,他们的艺术创作有哪些成就?
7.名词解释:海上画派海上三任岭南画派
8.作品分析:《麻姑献寿图》《酸寒尉像》古元《减租会》李桦《怒吼吧中国》徐悲鸿《奔马
图》、《愚公移山》蒋兆和《流民图》傅抱石《丽人行》罗工柳《地道战》董希文《开国大典》方增先《粒粒皆辛苦》钟涵《延河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