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合集下载

诗歌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反思教学是一项艺术,而教授诗歌更是一种挑战。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能够在过去几年中教授诗歌,这让我不断思考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的诗歌教学进行反思,探讨我所遇到的挑战以及我所采用的解决办法。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诗歌可能是一种难以理解和运用的文学形式。

许多学生在开始学习诗歌时会感到困惑和沮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首先,我会鼓励学生阅读和分析具有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诗歌,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结构。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朗诵和朗读来感知诗歌的情感和韵律。

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更加亲身地体验诗歌带来的情感冲击和美感。

其次,我发现一些学生在写作诗歌时会遇到困难。

他们常常感到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方法。

首先,我会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帮助他们提高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让他们模仿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技巧和才华。

最后,我会定期组织诗歌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才华。

此外,评估学生在诗歌教学中的学习成果也是一项挑战。

传统的评估方法可能无法准确地评判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因此,我不仅注重学生的写作成果,还注重他们在朗诵、分析和解读诗歌等方面的表现。

我会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演讲和写作展示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使评估更加全面和客观。

最后,我也意识到自己在诗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因此,我会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和教学方法。

此外,我也会积极研究诗歌教学方面的专业书籍和研究成果,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总而言之,诗歌教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通过鼓励学生阅读和分析诗歌、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和创作比赛以及采用全面的评估方法,我成功地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诗歌教学反思(通用10篇)

诗歌教学反思(通用10篇)

诗歌教学反思诗歌教学反思(通用10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歌教学反思篇1《山城的雾》是一首诗歌。

作者满怀激情,以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山城重庆的雾所特有的,无比奇幻的景致。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现代诗歌语言浅显易懂,而且有不少文质兼美的儿童诗歌,《山城的雾》就是很具代表性的一首。

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发现学生并不喜欢读诗,究其原因:因为它不像童话、小说那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也不像历史故事、科普知识那样能让孩子阅读以后有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成就感;所以孩子们对阅读诗歌的兴趣并不高。

所以这堂课我打算从诗歌的形象性入手,让孩子感悟诗歌的语言美,使孩子的思想与诗的内容形成共鸣,体会山城的雾的奇幻之美;培养学生喜欢读诗,能试着写诗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以图片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诗歌语言所表达的雾的奇幻之美,并着重分析诗歌语言所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感悟到诗歌语言的形象美。

这是我第一次上公开课,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挑战。

课前,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并且精心准备了教案,自认为学生听课后,肯定会有收获,这才开始上课。

但实际并不像我预料的那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太少,兴趣也不大,课堂上更多的是我在引导、启发,学生参与的人数较少,而且有的内容学生根本不明白,所以这是一堂失败的公开课。

回想起来,我感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遵循新课标理念,结合文本特点,进行教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应以读为主。

诵读,对学生掌握诗歌主题,培养语感,具有很大的帮助。

《山城的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

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应该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谈谈对诗歌教学的认识和看法

谈谈对诗歌教学的认识和看法

谈谈对诗歌教学的认识和看法【关键词】诗歌教学咏诗感悟启知赏析作诗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诗歌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文章的赏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为此,诗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诗歌教学呢?在此,我想谈一下对诗歌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咏诗咏诗是开启理解诗歌大门的钥匙。

是学习诗歌的第一要务。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诗歌咏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只有多咏诗、咏好诗,才能进一步掌握和理解诗歌要领,才能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

读诗不能拘昵于形式,只要对理解课文有利,我们应该提倡学生多重化的朗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同时,要鼓励学生吟咏并熟读诸多古今诗篇,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诗歌打下基础。

二、感悟诗歌,感悟诗歌,做好诗歌的入门工作。

诗歌不同于其它文学性文体,它是以简单的笔调,勾勒出极为丰富的内涵,寥寥几笔能描绘出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社会的人文、生活等,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和对社会以及人生所持的态度,它蕴含着文字之外的深意,符号下附载着意象,暗孕的哲理、流失的音韵、跃动的情趣。

经过初步的阅读感知,学生对诗歌中的某些句子的理解,就此一通、畅所欲言,有利于个性的发挥和发展。

诗歌本身就无定法,在学生感悟和大胆猜想的同时,教师根据每首诗歌的特点拟一些小问题,引导他们作更深入的思考,为后面的赏析做好准备。

三、启知诗歌启知诗歌,把握关键环节。

通过学生的感悟,并非能达到理解中的效果,不能对诗歌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式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

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同时,教师要精讲,使学生掌握诗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作者的作诗意图以及时代背景。

四、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是诗歌的重要环节。

教师教诗和学生学诗歌,并非是就诗论诗,这样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学了诗歌后,在师生的共同协作下,要对不同的诗歌及其作者意图对比分析,得出不同。

古诗教学心得3篇精选

古诗教学心得3篇精选

古诗教学心得3篇精选古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素养;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古诗教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教学心得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历史悠久,令世人瞩目,这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极为灿烂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些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充盈着精华与瑰宝。

深邃的哲理、优美的诗情、隽永的文字像黄钟大吕在现代社会中奏出悦耳的旋律,这一切正是青少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正因为如此,新课改以来,我们语文教师纷纷投入到古诗文教学这块阵地中,利用古代美文的熏陶优势,大量诵读、积累古诗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会、移植诗人的思想精华,使语文素养得到综合提高。

通过培训和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在古诗文教学方面,我也有一二心得,现交流如下:1、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情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他才会参与它,热爱它,学习古诗文也同样如此。

为了让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产生兴趣,我在班级布置上别出心裁,专门列出一个“每周古诗文专栏”,定时更换栏目内容,学生记诵,积累其中的内容并且定时检查;再者是在班级文学社的手抄报内,设制古诗文专刊,总结归纳学生每日记诵的古诗文,以供学生传阅、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自身的古诗文功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好的激励。

教师的出口成诗、字字珠玑是对学生最好的熏陶和感染,这种人格魅力,会促使、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自觉积累。

因而,我在教学的百忙之余,见缝插针,搜集了《古代文学作品选》、〈〈唐诗三百首〉〉、〈〈宋词〉〉、〈〈千家诗〉〉等古文作品,一方面自己记诵、积累;另一方面更是激励学生学诗、背诵,并且在年级以内设立“超师奖“,在学期末与学生进行比背古诗文,这样在比、背中造成一种声势,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兴趣也就培养了起来。

2、以点代面,多方积累。

笛卡尔曾说: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有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还不行,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浅谈诗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诗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此语为座右铭 。
黄永武先生认 为 , 要体察作者繁复心境 , 当从历 史知识中去注意时 、 、 三个要 素 。就 时而言 , 地 人 考 察作品的年代 , 以推测 当时 的时事 ; 地而 言 , 可 就 考 察作品的地点 , 以省察 当地 的情况 ; 人而言 , 可 就 考 察作者的性情 , 以窥见其风格 与内心 的志趣 ; 可 考察 作者 的交游 , 以印证其 指称及相互 的影响。而且 , 可 时有穷通 , 地有广 隘 , 有荣辱 , 合这 三者 的浮沉 位 综 冷暖 , 便可知作者 一生 的际遇 , 考察 这 际遇 , 又可 以 明白作品整个 的思想背景 。 二 、 视朗读积累 。 重 在反 复吟诵 中提 高理解 能力 诗歌本是用于 歌唱 的 , 人类情 感 的载体 。诗 是 歌所特有 的鲜 明的节奏 、 和谐 的音韵 , 只有通过 朗读 才能体会 出来 。因此 , 师在教 学 中应该 重视 和运 教 用这种方法 。学生通 过朗读 , 会 出诗人 或喜或 悲 体 或怨或怒 的情感 , 自然 而然地 获得与 诗人感 情 上的 共鸣 。如杜甫“ 日放歌 须纵酒 , 春作 伴好 还 乡” 白 青 的喜悦 ,安得广厦千万 问 ,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的 忧思 ; 白“ 能摧 眉折腰事权 贵 , 李 安 使我不得开心颜 ” 的激愤 ;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 的豪 放 ; 飞“ 岳 三十
肯, 谈谈 自己的见解 ; 第二 , 短时间内背诵 这首诗。 在 这样 日积月累 , 三年下来 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 、 究技巧 。 讲 有助于鉴 赏作 品的诗境 艺术技巧 , 是创 造优 秀作 品不可或 缺 的条件之 如果没有高超 的艺术技巧 , 就不可能有李 白、 杜 甫、 苏轼 、 黄庭坚 的诗 , 也不会 有苏东坡 、 辛弃疾 的词 和关汉卿 、 马致远 的戏剧 , 更绝 不会 产生 《 红楼梦》 、 《 三国演义》 这样 的名著 。艺术技巧分 为内容 和形式 两方面 , 果作 品不讲 究技 巧 , 忽 格律 声色 的讲 如 疏 求 , 么文学作 品的结 构 、 那 辞采 、 声律 、 韵美 , 乏 神 将 善可陈 , 不见精彩。艺术的形式美落空 , 就很难将 那 最生动 、 圆满的艺术 内容 表现 出来 。所 以作 品的 最 优劣成败 , 跟艺术技巧很有关系 , 是可以断言的。 诗歌 的表达技 巧往往 表现在 三大 方面 : 达方 表 式、 表现手法 、 修辞 手法 。 表达方式是诗 人表达 思想感 情 的重要手 段 , 常 见 的有记叙 、 描写 、 抒情 、 论。其 中抒情 表现 得尤 议 其突 出。表现手法 又叫艺 术手 法 , 指诗 歌 的章法 是 和技巧 , 渲染 、 托 、 蓄 、 典 、 有 衬 含 用 象征 、 移情 、 比 对 等。修辞 手法 有比喻 、 拟人 、 比、 对 借代 、 夸张 、 比 、 排 衬托 、 设问 、 问等。巧妙地 运用表达技巧能使描写 反 的事物更 为形 象生动 , 的主 旨更加突 出, 诗 使诗中字 句更 为精 巧。 四、 借助 多媒体 。 优化诗歌教学过程 诗歌是想 象和激 情 的语 言 。它 或寄情 于花 草 , 或抒 发个 人情感遭遇 。诗 歌所 特有 的含 蓄和意 境 , 带给我们 无穷的审美 享受 , 同时也 给我们 的教 学带 来 了一定的困难 。如何 让 学 生把 握 诗歌 的感情 意 蕴, 由文字感知上升 到心灵 的体 味 , 与诗人产生感情 上的共鸣 , 为诗 歌教学 的一个 难点 。而恰 当地运 成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能有效地 弥补常规教学 的不足 , 调动学生所有的感觉 器官 , 使其 全身 心地投 入到诗 歌特定的氛 围情趣 中 , 以声传 情 , 以形传 意 , 寓教 于 乐 。因此 , 合理地运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以优化诗 可 歌教学过程 。 比如在教学王维 的《 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 , “ 清 泉石上流” , 时 可用 图片将 朗朗明月 、 密密松林 、 潺 潺 流水表现 出来 , 至 可 以用音 乐 表现 水流 的声音 。 甚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将所学所得化为文字的过程,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

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以下这些优秀的范文,或许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幼儿园教学古诗词心得体会幼儿是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承者,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通过幼儿园教学古诗词,可以使孩子在感性体验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对祖国的认知和热爱。

第二段: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幼儿是情感的主宰,其学习古诗词的过程更多的是在感性体验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让孩子通过声调、音色等方式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感受,增强孩子的创造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第三段:古诗词的教学重在启发孩子的思维能力。

古诗词本身就是以句为单位的完整的思想形态,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思维参与,让孩子从中获取创造性思维的锻炼。

例如引导孩子思考诗句中的隐喻和比喻,让孩子自己去揣摩诗句中的意思,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考。

第四段:古诗词教学的开展应融入生活和情境。

古诗词教学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和情境,在生活中融入课程,可以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花草、鸟兽的生活习性,以及不同季节的变化,引导幼儿体验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增强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第五段:结合实际案例,体现古诗词教学的作用。

通过现实案例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古诗词教学的作用。

例如,某个幼儿园学习《静夜思》一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和生活融入,激发孩子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在学习之后,孩子们的诗歌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还可以独自跟随音乐节奏唱出并表达出《静夜思》的诗句,展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这充分说明古诗词教学对幼儿素养的提升作用。

关于新课标下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课标下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并 将 自 己的作 品 以 朗诵 会 、创 作 比赛 会 、 诗歌 欣 赏会 等 形式 呈 现 出 来 ,努 力 为学 生 营造 诗 歌 教学 的氛 围 ,提 高学 生 学 习 的兴 趣 、增 加 学 生学 习 的广 度 与 深度 ,并 最终 为 学 生诗 情 的 飞扬 提 供 广 阔 的舞 台 和纵 深 的 空 间 。 语 文教 师 首先 要 爱 好诗 歌 ,然 后 才 能教 好 诗 歌 ,会 教诗 是每 位 教 师必 备 的 素养 之 一 ,也 是 语文 教 师 不可 推 卸 的责 任 诗歌 是 语 言 的最 高形 式 , 也 是文 化 宝库 中最 为璀 璨 的文 学形 式 之 一 。诗 歌教 学 不 仅 可 以提 高学 生 的 审美 能 力 、感 悟
歌 教 学 的 的 现 状 与 施 教 方 略 初 探 [J】. 新 语 文 学 习 ( 师 版 中 教 学 专辑 ), 0 , ( 2 6 2). 0
识性 的拓 展讲 解 ,使 学 生达 到 拓 展 阅读 的 目的 ,调动 学 生 : 习 诗歌 的 主动 性 。拓 展 讲 解 的 内容不 必 面 面俱 到 ,应 尽 量 简 单准 确 , 点到 实质 , 以培养 学 生 查 阅 资料 的 习惯 。其 次 , 由 于诗 歌 具有 多义 性 、含 蓄性 和 暗 示性 等 特 点 ,因 而诗 歌 教 学 要进 行 开放 式 的 解读 与 赏 析 ,这 种 开放 式 的可 能 性解 读 是 一 种 考 虑 时代 背 景 、 历史 现 实 、文 化 内涵 以及字 句 中 复杂 幽 蕴 的 意蕴 等 因素 的 既有 深 度 又有 准 确性 的 “ 读 ”与 讲解 ,而 细
释 词 + 代 背 景 + 清 段 落 结 构 + 析 思 想 内容 + 结 艺 术特 标 , 让学 生 难 以适 从 , 其结 果 只 能 是让 学 生 远离 了诗 歌 ,远 交 理 分 总 色 ”的 “ 五段 论 ”式的僵 化模 式 。这种 机械 的程序 与 僵化 的教 离 了文 学 ,远 离 了语 文 。

暮江吟教学心得体会

暮江吟教学心得体会

一、教学背景《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江水波光粼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感这首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我将诗歌的标题“暮江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吟”字在诗中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歌赏析(1)理解诗句含义我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句的含义,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让学生体会诗人用“铺”字形象地描绘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的美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让学生理解诗人用“可怜”表达对夜晚美景的喜爱。

(2)体会诗人情感在分析诗句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通过对夕阳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用“可怜”一词,表达了对夜晚美景的喜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3)品味诗歌语言我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夕阳的余晖比作铺在江面上的红绸,形象生动;“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露水比作珍珠,将月亮比作弯弓,富有诗意。

3. 拓展延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我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活动。

首先,让学生背诵这首诗,加深对诗句的记忆;其次,让学生以“我眼中的江水”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江水的喜爱;最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学到的诗歌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诗歌教学属于文学教学,自有其不同于非文学作品教学的一些规律和特点;而诗歌又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殊性,因此,诗歌教学也就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教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不仅有着数量繁多的诗歌作品,而且有着丰厚深邃的诗歌创作理论和欣赏理论。

“诗言志”,这是中国诗歌理论的最高概括。

“赋、比、兴”,这是中国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其中的“比、兴”手法,是解读中国古代诗歌的一把钥匙。

为什么要学诗?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他又说:“不学诗,无以言。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话的含义呢?难道学诗就是消遣消遣,进而陶冶陶冶吗?孔子是把学诗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的。

诗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讲,诗可以化解块垒,平衡心态,消释不良情绪,使身体健康长寿。

诗,主要的还是一种生命能量的释放。

据说郭沫若诗情发作时,全身颤抖,激动难已,就地打滚,有一种不吐即死的生命渴望。

我们读他的《女神》及《雷电颂》就能感受到这种强烈的生命的脉搏。

从不学诗,不也活得很好吗?诗人不就是一群疯子吗?当然,从生命最底层的需求(马斯洛的生命需求说是分层次的)来讲,温饱为要,其他次之。

但是,诗并非单指那些进入文学殿堂的所谓大雅之作,老百姓的“杭育杭育”也是诗。

任何一位母亲在哄怀中娇儿时,总无意识地哼出动听的曲子。

这都是生命的需要,是生命的支撑。

何况诗是人类精粹语言凝成的高级精神活动的结晶呢?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说:“我在大陆讲授古典诗歌时,就曾有学生问我:‘老师,你讲诗的课我们也很爱听,但我们读这些古典诗歌有什么用呢?’我当时就回答他们说:‘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

’”她又说:“读书,特别是读诗,尤其是读中国的古典诗歌,是果然可以有一种兴发感动足以变化人之气质的作用的。

”的确如此,现代人过于重视物欲,一切只看眼前的利益,于是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颗关怀宇宙人生万物的活泼美好的心灵。

这也正是社会人心之所以堕落败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以上理解,得出下列结论:诗歌教学应重在感染,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精神生命的意识。

师生通过默读、朗读、诵读,来感受作者的生命之脉;通过涵泳、揣摩去体悟语言符号所蕴涵的生命意象。

进而要求学生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这是中国诗歌的审美要求。

但我们不能把情与景平列。

诗总是以抒情为宗。

全似写景者,实际上还是抒情。

写景就是抒情,或者说写景乃抒情方式之一种。

王夫之对二者的关系有精辟的论述。

他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王国维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人间词话》)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一般说来,情与景的交融有三种不同方式:一是触景生情,情随景生。

李贽说得好:“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文也。

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

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

”(《焚书·杂说》)二是移情入景。

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接触外界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借着对景物的描写将情抒发出来,于是客观景物也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从这个意义上说,移情入景,景不过是表达感情的媒介而已。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谢榛《四溟诗话》)三是物亦有情,体贴物情。

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风雨雷电,
春夏秋冬,由于长期形成的人物关系,使它们本身具有了某种感情,虽然这种感情是人加上去的,但因为相对固定化了,与诗人临时注入的感情有所不同,我们不妨把它们当作有感情有性格的对象来看待。

诗歌鉴赏的基本规律
诗歌鉴赏最要紧的是搞清外显意义和隐含意义。

这里,我们借用袁行霈先生《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一文中的术语:“宣示义”和“启示义”来阐释这个规律。

宣示义是诗歌借助语言明确传达给读者的意义;启示义是诗歌以它的语言和意象启示给读者的意义。

宣示义,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半点含糊;启示义,诗人自己未必十分明确,不同的读者理解未必完全相同,允许见仁见智。

宣示义,是一切日常的口语和书面语言共有的;启示义,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诗歌作品中更丰富。

诗歌的多义性,就是说诗歌除了宣示义之外,还具有种种启示义。

一首诗艺术上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启示义的有无。

一个读者欣赏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启示义的领悟能力。

关于启示义,可以大致分为五类: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和言外义。

(一)双关义。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词只传达一种意义,而排斥其他意义。

双关则是有意让两个意义并存,读者无法排除掉其中任何一个。

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古诗十九首》)“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归园田居》)(二)情韵义。

在一个文化历史比较悠久的民族中,有些语言符号经过长久的使用,往往形成了某些固定的联想,而且只有属于这一文化传统之内的人才熟悉这种联想。

语言符号学家们把这一类语汇称之为“语码”。

中国有如此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所以中国诗歌中的“语码”也特别丰富。

如“南浦”、“凭栏”、“板桥”、“丁香”、“杨柳”、“残月”等等。

(三)象征义。

象征义专指那些用象征手法派生出来的意义。

如“东篱”、“新亭”、“归鸟”、“春蚕”、“蜡烛”“秋扇”等等。

《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蟋蟀”和《致橡树》中的“橡树”、“木棉”也都具有这种象征意义。

(四)深层义。

深层义是藏在字面下的意义,有时可以一层一层地剖析出来。

李白《早发白帝城》是写三峡水流之急,船行之快吗?是,但不仅仅如此。

它还表现了诗人自己心情的轻松和喜悦,也有几分惋惜和遗憾,似乎嫌船走得太快了。

杜甫“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时节”含义也是很深的。

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可不是写一老头钓鱼,自有其深意。

(五)言外义。

上述四种意义,或是诗歌语言所负载的,或是诗歌语言所蕴涵的,或是诗歌语言所指代的,总之,可以称之为言内义。

然而诗歌可以表达言外之义,言在此而义在彼。

如张籍《节妇吟》“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再如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对诗歌的欣赏还要注意意境和意象。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则是以词语为单位的主客观的契合。

意境范围大,通常指整体而言;意象范围小,是组成意境的建筑材料。

意象多半附着在词和短语上。

“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它包含四个意象:“小楼”“深巷”“春雨”“杏花”。

意象的组合便构成了意境。

意象是怎样组合的呢?(一)靠比兴。

比兴就是运用艺术联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连接在一起的一种诗歌技巧。

如“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这是比。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兴。

比,使意象间建立起了联系,而兴组合的意象间没有必然的内部联系。

(二)靠对偶。

对偶可以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意象组合在一起。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