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习兴 趣受 到 严 重的 影 响。针 对这 一问 题 ,学 校 应 当为学 生 举办 丰 生的 学 习效 果得 以提升。
富 多彩的 教学 活动 。例如 ,学校可举 办计算 机 应用 比赛 ,在 比赛 中
学 校 可 以建 立 多个 比赛 项 目,使 更 多的 学生 可以 参与 到 比赛 中。 参考 文献 这样的方式会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热情,并建立良性的竞争氛围。 【1】倪静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创新 [J】.高考 (综合
社 会发 展也 产生了影 响。大 数 据以其 数量 大 、类 型多样 ,速 度快和 它基于建构 主义理论 和多元智能理论 ,旨在通 过学生 的互动 、协 作,
多元 价值 的特 性,促使 教育界深恩 其对传 统教 学模式 的冲 击,许多 教师的 引导达到 知识的建 构,最 终为培养个 性化 、创新型人 才奠定
研 究者 认 为在信 息 多元 化 的时代 ,高 等学 校 的教 育模 式和 理 念应 了基础 。基于 项 目化教 学可以培 养学生 的实 际操作应 用能力,它通
顺 应时代 的发展 ,注重个 体的 多元化 培养 ,造 就出一批 符合大数 据 常由教 师提 前拟 定好 项 目内容 ,项 目如 何实 施,评 价,最 终在 师生
3大学 计算机 基础课 程的教 学现 状
网络游 戏 ,通过 这样 的 方式 ,学生 的学 习兴趣将 得 到有 效 的激发 , 基 础能 力存 在较 大 差异 ,使得 教 学进 度 较难 把 握。其次 由于 教学
同时 网络游 戏 需要 学生 运 用创 新思维 ,因此学 生创 新能 力将 得 到 内容 较 为 落后,以至 学生 难 以掌握 到 先进 的计 算 机 知识 。再 有 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工智能和“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创新

人工智能和“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创新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时代已悄然而至,各行各业都要紧抓这一时代机遇,用于面对挑战,促进自身发展。
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信息传播速率快,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互联网+”技术指的是互联网技术和各个传统行业的结合,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实现各个传统行业的融合,促进行业的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
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知识的分布,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学习模式,高校不再是储备知识的主要场所,海量的远程在线学习资源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获取学习所需资源。
依托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以及各类终端,个性化、交互式和在线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将取代传统模式,促进教与学关系的改变。
关键词:人工智能;“互联网+”背景;计算机教学;引言人才永远都是一个民族能够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想要促进民族进步,创新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我国对于高端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时至今日,我国在社会发展方面仍然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很多院校在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与提升,只是一味地将相应的计算机理念与技术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以至于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其计算机专业能力达不到社会的要求,同时也缺乏创新型思维能力。
1创新创业导向下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计算机专业是一种知识十分密集、技术十分集中的重要专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则能够让学生的创业创新更加顺畅,解决过去几年间严重的就业问题,帮助学生成功创业。
但过分关注理论内容、实践内容缺乏等问题较突出,要解决就必须尽快推动计算机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计算机专业的改革能够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辅相成地存在,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和创新思维,是未来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
在介绍了背景和问题提出,以及研究意义。
在通过概述创新创业教育,分析了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现状,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基于案例学习的教育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总结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提高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质量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融合、案例学习、实践教学、重要性、启示、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需求的结合,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实际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求。
如何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而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为此,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问题,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虽然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术的培训,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更新,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高职教育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在当前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中,学生们往往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知识,但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实践教学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许多高校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
本文以某高校为例,探讨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典型案例。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高校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决定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该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脱节,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
(2)课堂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
2. “翻转课堂”模式的设计针对上述问题,该校决定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具体措施如下:(1)课程内容改革将原有的创新创业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
理论课程采用线上教学,通过视频、课件等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实践课程则采用线下教学,以项目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2)教学方式改革在理论课程中,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教学视频、课件等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线上平台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
在实践课程中,教师担任项目指导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项目策划、实施、管理等环节。
(3)考核方式改革理论课程采用线上考核,通过在线测试、作业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实践课程则采用项目成果展示、答辩等形式,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案例实施效果通过实施“翻转课堂”模式,该校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显著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增强了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
(2)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项目制教学,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25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第 8 期2021 年 8 月 10 日中图分类号:G642基金项目:首都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下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20—2021年);首都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培育”(2020)。
第一作者简介:吕慧颖,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管理等,lvhy999@。
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项目管理课程为例吕慧颖,王瑞梅,张 媛(首都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48)摘 要:在高校全面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下,分析通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导向的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建设路径,并以项目管理通识课程为例,从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具体实施方案,该方案实现通识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文章编号:1672-5913(2021)08-0125-050 引 言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任务和措施[1]。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高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人才的目标,并实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2]。
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通过引导大学生领悟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完善其知识结构,拓展其视野,激发其创新思维。
通识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上形成统一。
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更加明确了通识教育的目标,通识教育则推动了创新创业教改的实施和实现[3]。
(完整版)2017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高专)拟立项项目名单

一般
41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D诠释微积分的探索与实践
鄢青云
一般
42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宋庆烁
一般
43
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
《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卢仕宏
一般
44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财会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研究——以江西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齐励
一般
45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基于“互联网+”可移动式双向视频技术在高职实训教学中应用研究--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
陶莉
一般
46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陈虎
重点
47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互联网+”平台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肖鹏
一般
48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点”
舒萍华
一般
49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型本科机械基础类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陈勇亮
一般
50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高等数学立体化分层教学改革研究
管永娟
一般
51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MOOC的高师院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陈国玉
一般
4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危贵茂
一般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的通知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
学改革立项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黑龙江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3.08.29
•【字号】黑教高函[2013]351号
•【施行日期】2013.08.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立项项目的通知
(黑教高函〔2013〕351号)
各有关高等学校:
经过学校审核推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网络评审、网上查重查新、会议评审等工作程序,共确定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96项,专题项目155项,现予公布。
本次立项项目等级将在结题验收时根据项目完成情况确定,省教育厅将根据确定的项目等级给予适度的经费支持。
希望各高校认真组织有关项目组根据项目任务要求和时间安排,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与改革实践工作,努力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推进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和高等教育强省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立项名单
黑龙江省教育厅
2013年8月29日
附件:。
2021年东北石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名单

11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训教学中的探索与XX
吴XX
12
从三维设计出发面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制图课程反向教学模式研究
王妍
13
移动学习模式下《工程材料》慕课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应用研究
孙丽丽
14
车辆工程专业面向工程教育的XX研究
何富君
15
基于OBE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认证的探索与XX
滕振超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XX:
2021年XX北石油大学教育教学XX项目名单
序号
项目名称
主持人
Hale Waihona Puke 单位1数字化地质实习教学的研究与XX
袁红旗
地球科学学院
2
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XX
丛琳
3
专业认证背景下石油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XX
张继红
石油工程学院
4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的研究与XX
纪大伟
5
工程教育体系下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习实训教学体系XX与XX研究
冷翠玲
XX主义学院
41
高校思XX课XX教学的XX路径研究(思XX课专项)
白海艳
42
全民健身视野下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吴维民
体育部
43
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XX
马云阔
研究所
44
XXOC背景下的高校课程建设研究与XX
张景富
教务处
45
XX北石油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与XX
张雷
外国语学院
36
创新创业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3XX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郑克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创新创业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作者:何宁来源:《卷宗》2020年第03期摘要: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亟需的新型人才类型,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成为人才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
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领域人才的培养更是需要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素养作为主要目标。
在这个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也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基于此,本文将以创新创业为分析的视角剖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促进我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教育;计算机教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了创新创业环境,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但是对于如何发挥计算机相关技术知识储备的优势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始终是高校学生面临的现实性问题之一。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将有助于高校计算机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
1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意义1.1 创新创业概述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创业的特性,而创业是创新的目的。
具体来说,创业就是指个体在经济活动中发现商机并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一定的产品服务,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1]。
在社会发展中,创业逐渐成为经济活动的新常态,而其中凸显出来的创新性要求则日趋明显。
创新创业是一个从既有的资源条件中创造无限价值的过程,在教育领域,创新创业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适应社会发展的潜能,打造个性化人才。
1.2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1)高校与时俱进提高教学水平。
在我国高校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项基本必修课,它要求所有专业的学生达到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水平。
在当前一段时间及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技术都将是一项推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领域,而高校通过基础课程将相关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择业就业的基本技能。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创新创业改革,能够促使高校与时俱进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能力水平,培养出符合时代社会需要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体现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
2)社会发展亟需创新创业型人才。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事业建设的关键期,而要推动我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型的人才,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型人才[2]。
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主要方向,计算机技术则是高校学生走进各行各业的基础应用技术[3]。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现创新创业改革,实际上就是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使学生不断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探索,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而这也正是我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素养的要求。
培养起符合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2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2.1 创新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在大部分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并未就创新创业的概念、重要性与实质性内容进行有效宣传引导,导致高校学生不能够理解其重要含义和实践意义,也就无法形成创新创业思维。
还有的高校虽然认识到了创新创业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但是未能将其有效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无法形成师生共同创建创新创业式教育的氛围,计算机基础课程无法成为创新教育的载体,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
2.2 课程设计缺少创新创业内容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成为高校课程的核心而不单单是选修课程或者是基础课程。
但是目前,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高校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和入门操作要点上,这样就无法激发学生全面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最终学生的学习成果只是局限在基本技能掌握的水平上,更遑论是进行创新创业培养。
在课程设计上缺少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使高校学生很难在就业时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创业,因此知识的应用十分有限。
2.3 课程教学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计算机课程在我国高校教学体系中起步比较晚,即使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部分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形式和内容单一的问题。
高校计算机教师主要集中在理论灌输上,“我说你听”的教学方式应用比较多。
而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操作要求比较高的课程,教师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理论说教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高校学生就很难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2.4 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高校教育的师资力量水平直接决定教学的成果,但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很多高校还存在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影响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师资力量在创新创业培养方面发挥的实际效果。
例如,部分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不尽相同,年轻教师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经验不足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有限,而经历丰富的教师则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不重视创新创业的培养问题[5]。
此外,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师评价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即在对计算机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未能将创新创业作为一项明确的评价指标,从而导致了教师忽视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学生也就不能形成实践创新的意识。
3 高校基于创新创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3.1 以创新创业为切入点构建教学改革目标以创新创业为切入点构建“创新式”教学目标是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
只有构建一个新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在教学课程中有效地将创新创业的有关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在全面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树立起创新的意识。
具体来说,高校教师可以在教学备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创新创业的深刻含义和重要意义,比如在教学中引用一些计算机技术领域创新创业成功名人事迹,分析其创业的背景以及创新的亮点,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不自觉形成创新创业的思维意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其作为学习的目标之一,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发展。
3.2 将创新创业融入到新的课程体系设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校一项基础必修课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有效融入到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来提高创新能力。
对此,高校需要在现有的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专业选修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未来创业的兴趣、需求等进行课程的选择和学习[6]。
此外,高校也可以为学生打造出“创新创业”课堂,邀请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或者是计算机应用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来为学生进行专题的创新创业培训。
这将有助于学生能够课堂师生学习之外以实践的方式学习到计算机领域创新创业的技能、方法等,把握行业创新的最新资讯,从而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
3.3 用创新创业思维丰富教学形式内容用创新创业思维丰富教学形式内容是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高校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比较大,而高校可以利用这一教学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资源等技术平台,为学生打造移动式学习的资源,如为学生准备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的创新创业网络课程视频、音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的学习。
而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创新形式,在课堂上模拟创业的环境并提出创新性的要求,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项目开发、项目调研等,培养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的问题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能,让学生体验创新创业的成就感,从而树立起创新创业的信念。
最后,高校也可以通过举办计算机技术领域创新创业比赛、计算机创新创业项目技能大赛等活动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动力[7]。
3.4 以创新创业视角加强师资力量队伍建设以创新创业的视角来加强师资力量的队伍建设就是要求高校计算机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而高校通过定期培训、考核等方式完善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模式,让教师形成对创新创业的清晰认知。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或将创新创业纳入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中,确定评价指标,结合学生评价来提高教师对创新创业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来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
4 结论综上所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培养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项基础性课程,高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有效融入到课程之中。
而针对当前存在的氛围不够浓厚、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不全面、和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等方面的显在问题,高校应该基于创新创业的时代要求,构建起全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将创新创业融入到新的课程体系中,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不断加强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从而真正在教学中培养适应未来时代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1]晏莉娟,李君.面向创新创业的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1(14):17.[2]寇志谦,李超科,靳瑞霞.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J].软件导刊,2014,03(06):173-174.[3]饶正婵,蒲天银.基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全面改革创新的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2(08):67-68.[4]周永波.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考试周刊,2007,03(38):95-96.[5]刘海燕.创新创业视域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研究[J].科教文汇,2017,07(09):11-12.[6]陈静,付松林.基于改革創新的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教学探析[J].湖南农机:学术版,2015,06(066):186-187.[7]孔德宇,徐久成,孙全党等.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03(1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