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象

合集下载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

事 物 形 象
(偏重咏物的诗歌)
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木兰辞》中的木兰:替父从军,孝勇双全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坚守爱情,忠贞不渝
抒情诗中的人物形象:
《归园田居》中的抒情主人公: 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忧国 忧民
四、对形象的认知理解——抒情主体形象
例①:贺知章《回乡偶书》
借景抒情类解题步骤:
形 象 鉴 赏 · 景 物
1、列举景物
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 氛、意境)
3、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例题展示一: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 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秋景
例②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回答问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
围;“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
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 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 (他人
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 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 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 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第一章:诗歌与形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抒情、言志为主要目的,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

诗歌通过形象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

1.2 诗歌形象的概念诗歌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创造的具有象征意义和表现力的具体事物和景象。

诗歌形象通过描绘、象征、隐喻等手法,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第二章:诗歌形象的分类2.1 自然形象自然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如山水、花鸟、季节等。

自然形象可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2 人格形象人格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人物形象,包括作者自我形象和他塑造的人物形象。

人格形象可以反映作者的性格特点、情感状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2.3 抽象形象抽象形象是指诗歌中表达的概念、思想和抽象情感,如爱情、友情、自由、孤独等。

抽象形象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赋予诗歌更深层次的含义和哲理性。

第三章: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3.1 描绘手法描绘手法是指通过具体的语言描绘,使诗歌形象生动、具体、形象化的方法。

描绘手法包括视觉描绘、听觉描绘、触觉描绘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中的形象。

3.2 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指通过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代表或暗示某一抽象概念或思想的手法。

象征手法可以使诗歌形象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增加诗歌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3.3 隐喻手法隐喻手法是指通过将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进行比较,暗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隐喻手法可以使诗歌形象更加丰富多样,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4.1 感知与体验通过阅读诗歌,感知诗歌中的形象,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注意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和情感。

4.2 分析与解读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表现力。

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探寻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4.3 欣赏与评价欣赏诗歌中的形象美,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一.形象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诗歌形象一般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的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憩或饯别送行。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如王维《渭城曲》中“全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歌常常借雁抒情。

《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3.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凉、悲哀气氛)1.在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诗歌的形象知识点总结

诗歌的形象知识点总结

诗歌的形象知识点总结形象是指诗歌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生动描绘和深刻揭示而形成的具体意象,诗歌中的形象具有可视性、感官性、动态性、深层性和影响性等特点。

形象是诗歌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清晰、具体的形状和意象,它可以产生感受,引起联想,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象可以通过生动具体的描绘和深刻的揭示,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形象不仅可以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感受,而且可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达到共鸣和沟通的效果。

2.形象可以丰富诗歌的语言,增加诗歌的艺术魅力。

形象的丰富多彩、生动具体、深刻细腻、独具匠心,可以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化,从而增加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形象可以给诗歌以独特的艺术形象。

形象是诗歌语言的精华,它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生动描绘和深刻揭示而形成的具体意象,可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产生感受,引起联想,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而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形象丰富多彩、生动具体、深刻细腻、独具匠心,它包括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触觉形象、嗅觉形象、味觉形象,以及心理形象、精神形象等。

形象可以通过具体事物和具体场景的描绘和深刻揭示而形成,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形象、具体的动作形象、具体的场景形象、具体的情感形象等。

形象丰富多彩、生动具体、深刻细腻、独具匠心,具有可视性、感官性、动态性、深层性和影响性等特点。

形象是诗歌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清晰、具体的形状和意象,它可以产生感受,引起联想,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形象不仅可以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感受,而且可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达到共鸣和沟通的效果。

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和深刻揭示、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深刻描绘、对情感意蕴的生动表现和深刻揭示、对社会现实的生动描绘和深刻反映等。

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它可以通过对事物的生动描绘和深刻揭示,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产生感受,引起联想,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而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学习内容: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2、2、诗歌形象的分类3、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4、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5、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什么是形象?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

形象的特点:①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

视觉感受有:明暗阔狭虚实动静强弱急缓等.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明暗相衬,动静结合。

听觉感受有:闹静美妙动听不堪入耳等。

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闹。

嗅觉感受有:香臭等。

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味觉感受有:酸甜苦辣咸等。

如“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触觉感受有:寒冷温暖凉爽燥热疼痛舒适等。

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②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

形象中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往、思念等等。

③感染性: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陶冶作用。

柔媚和谐、明丽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如《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婉约感伤的美带给人淡淡的哀伤,《雨霖铃》;粗犷激昂、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使人受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歌中的形象分类(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歌的形象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人物形象一、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形象。

这类形象在古代诗歌中十分常见。

就像杜甫,他简直就是忧国忧民的典型代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你看,他自己住的茅屋都被秋风给刮破了,却心心念念着全天下的穷苦读书人都能有房子住,有安稳的生活。

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国家的动荡、百姓的疾苦,诗里满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他们这些爱国志士,就像黑暗中的烛光,虽然微弱,却始终燃烧着,想要照亮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

二、怀才不遇的文人形象。

很多诗人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重用,只能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愤懑。

像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站在幽州台上,他觉得自己往前看没有能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的君主,往后看也看不到希望,那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就像潮水一样涌来。

他们就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宝剑,明明锋利无比,却只能在鞘中暗自生锈。

三、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

陶渊明就是这种形象的代言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于是回归田园,过着一种简单而自在的生活。

这些隐士们,远离尘世的喧嚣,在山水田园间寻找内心的宁静。

他们就像一朵朵自由自在的白云,飘在青山绿水之上,不受拘束。

他们耕种、饮酒、赏菊,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诗里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四、羁旅思乡的游子形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句诗把游子的思乡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古代交通不便,很多人背井离乡去谋求生计或者求取功名。

在旅途中,看到异乡的月亮、山川,就越发思念故乡的亲人和熟悉的风景。

他们就像漂泊在大海上的孤舟,找不到停靠的港湾,心中满是对家的眷恋,这种思乡之情就像酒一样,越陈越浓。

五、送别友人的多情者形象。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深情。

这些多情的送别者,在友人即将远行的时候,心中满是不舍。

他们会摆酒设宴,为友人践行,在诗里表达对友人的祝福、牵挂和担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一步: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 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第二步: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 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 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第三步: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 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物形象类
命题形式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诗中的某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形象?请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组合作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 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 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 景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 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真题探究,总结规律
概括特点
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矢志报国的 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 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 “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 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沧州”,但仍“心 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 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指出意义(情感)
【参考答案】第一步:这首诗勾画出了一个英姿飒爽、意 气风发的将军形象。第二步:诗中“马蹄轻”写出奋力追 击的情形,“忽过、还归”描写出策马疾驰的英姿,“回 看”描写出踌躇满志的神情。第三步:这些词句不仅生动 描写了猎骑情景,也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 心情,表达诗中人充满生气的意态与豪情。
反馈练习
答题步骤及答案要点 ①总括人物形象的性格(或特点)。 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抓住主人公
的生活环境和主人公的动作、语言、心理、 神态分析)。
(参看《创新设计》91页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③艺术形象的意义。(塑造的人物所表
达的诗人的情感或观点态度)
《创新设计》(94页)
板块一:1、3(必做)
2 (选做)
课前检测: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学习目标
• 1.明确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 2. 探究人物形象的答题方法。 • 3.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对古典 诗歌的热爱。
• 诗歌中人物形象有三种:
一、卿,《陌上桑》 中的秦罗敷,《李凭箜篌引》中的李凭。 二、指诗歌中诗人摄取的历史人物等 如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 飞烟灭”的年少英雄周瑜。 三、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如《登高》中“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集身世之悲与家 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傲岸不 羁、蔑视权贵的李白等。
技巧总结
鉴赏人物形象的规范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人物形象总体特征 性格特点+身份定位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阐述形象特点。 诗句分析 第三步、指明形象的意义即思想内容和观点 态度以及思想感情。 情感(诗中人物、诗人) 观点
反馈练习
阅读王维《观猎》,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反馈练习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寂高傲的诗人的形象。 前两句用“众鸟高飞,孤云闲去”来烘托 诗人的孤独。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 敬亭山以人的情感,反衬世人的无情。全 诗通过景物描写写尽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处 境和孤寂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