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1
初中地理 地形图

( A)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5、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A.绿色→黄色→褐色
B.绿色→褐色→黄色
C.黄色→绿色→褐色
D.褐色→黄色→绿色
6、下列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B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平面示意图
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7~9题。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最 高 的 高 原
青藏高原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最 高 的 山 脉
喜马拉雅山脉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最 大 的 盆 地
刚果盆地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东 非 高 原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最 大 的 平 原
亚马逊平原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东 北 平 原
三、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是以 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 转换成的。 2、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下切而 显露出来的 地形垂直剖面。 3、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 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 起 伏 和坡度 的 陡 缓。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读“中国地形剖面图” 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山 脊与山 谷
等高线的特征 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
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
部分向高处凸出;
陡崖 等高线的特征
等高线重叠
怎样判读常见的地
形部位?
① 山峰
;
② 山脊
;
③ 山谷
;
④ 陡崖
地形图图例

地形图图例
地形图是一种以色彩和符号来表示地表特征和地理要素的地图,它用来描述地球表面的地形、地势和地貌特征。
地形图的图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海洋和湖泊:通常用蓝色表示水域,颜色深浅表示深浅程度。
2. 山脉和丘陵:用棕色或棕绿色表示,高峰常用等高线或阴影来表示。
3. 平原和低地:用绿色或浅黄色表示,一般没有等高线。
4. 河流和河谷:用蓝色线条表示,宽度和颜色的深浅可以表示水流的大小和强度。
5. 城市和人类建筑:用不同大小的符号表示,也可以用颜色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建筑物。
6. 道路和铁路:用不同线型和颜色表示,可以表示公路、
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路。
7. 森林和植被:用绿色表示,根据密度和类型可以用不同
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
8. 荒漠和沙漠:用黄色或浅褐色表示,通常没有植被。
9. 岛屿和湾港:用符号和颜色表示,可以表示不同大小和
类型的岛屿、港口等。
10. 其他地理要素:如湿地、火山、冰川等特殊地貌和地理要素,可以用特定的符号或颜色来表示。
地形图的图例会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图制者的要求有所不同,上述内容只是常见的一些地貌要素的示例,具体的图例内
容还需根据地图的具体情况来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上课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再向北方下山,他们选择的路线是( D )
A.乙→b→a
B.乙→d→c
C.乙→f→e
D.乙→g→h
②判断坡度的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 越缓。
③判断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上判断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山峰:等高线闭 合,数值从中间 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状等元成才路高线的 弯曲部分向低处 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 弯曲部分向高处 凸出
状元成才路
3.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正确判读陆地五种地形的名
状元成才路
称及其特征。 4.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并能正确的绘制地
形剖面图。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表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 直距离,叫海拔。
(2)相对高度:某 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 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作用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深 度)范围,需要查看地图上所附的高度表。在分 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出各种各 样的地形,以及地势的起伏。
4.陆地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
地形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状元成才路 无一定标准 200米以下
相对高度 1000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在地图上,一般状元成用才路 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 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
状元成才路
海拔的起算点一定是海平面,相对高度的起 算点可以是任意一个地点。
地图与测量第五章地形图及其应

地图比例尺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方里网间隔 10厘米 4厘米 2厘米 2厘米 .
相应实地长 1公里 1公里 1公里 2公里
坐标系与方里网
在1:1万---1:10万地形图上,只在内外 图廓间绘有间隔为1分的经、纬度刻划线, 称为分度带,不在图幅内绘制经纬网格。
1:25及1:50万地形图只绘经纬网,其间 隔见下表
118 o 120
122
20带
21带
120o 30
117
123
每幅1: 100万 图幅范 围内各 种比例 尺地形 图需绘 邻带方 里网的 图幅
经 差 7.5分 内 的 1: 1万 图 绘西边邻带方里网
经 差 7.5分 内 的 1: 2.5万 图 绘东边邻带方里网
经 差 3 0 分 内 的 1 : 1 0.万 、 1 : 5 万 、 1: 2.5万 图 绘 东 边 邻 带 方 里 网
.
第五章 地形图和普通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数学基础
一、高斯----克吕格投影 由于地球是一个接近于椭球的不规则形体,无法用数学 公式表示,这给地面点的精确定位造成困难,人们构造 了一个非常接近地球的形体——旋转椭球体来表示地球, 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但它与地球一样不可无变形地展 在平面上。地图学中,通过选择可展的过渡面(圆柱面、 圆锥面、平面),使它们与旋转椭球体相切或相割,再 设定投影的变形条件(等积、等距、等角、任意),从 而建立了从椭球面到平面的数学关系——地图投影。
我国规定:每个投影带西边缘 30分以内及东边缘7.5分(1: 2.5万)、15分(1:5万)以 内的图幅,加绘邻带方里网。 即西带方里网延伸到东带30 分内,中央经线以东应该投 影到经差3度30分。
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

成图的原理?
等高线是如何绘制的?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 的绘制原理
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等高线地形图常用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能反映地10面0 的实际高100度、起伏100状态,并具 有一定的抽象立体感。
⑶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本图内闭 合,如盆地或山地。大圈在本图中看不到闭合,而中断在图 框边上(这是因为受测绘区范围的限制),但一定会在相邻 的拼接起来的多张图幅中闭合。
⑷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是 在陡崖处出现。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⑸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 缓: “密陡疏缓”,即等高线密 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 山坡缓。
Y 图2
要领:鞍部呈 8 字型,陡崖等高线 重合 。
B
E
难点1:山脊与山谷的区别
难点1:山脊与山谷的区别
山脊
山谷
要领:等高线都呈 V 字型,
山脊中 高 两侧 低 ;山谷两侧 高 中 低 。
切线法
300
100
200
200
100
300
山谷
山脊
等值线“凸低为高,凸高为低”
流水法
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 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
C、陡崖的高差
A、地形的识别
E
D
C
300A
250
G
250 B
200 F
150 100
50
解读2:图中A-G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
300A
C 250
200
陡崖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图1)中Q地 等的高离海距拔为越A可1.0大9能0米0为,,米说瀑( 布明的) 落等差高为7B线2米.。1越0稀0米疏,坡度越缓;交点间的距离越小,说明等高线越密
((22))桥 比梁例附尺集近和,C河等坡岸高.2度与线0山疏0较峰密米的程陡高度。相同因,等D此高距.M3不0同10处,则米相坡同度的水陡平范,M围2等处高距坡越度大,坡缓度,越P大1;>等P高2距,故越小选,坡度A越项小。。 第(2)题,
(2018·湖北武汉模拟)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
成第3~4题。
3.该地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 )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800米 4第.甲3题、,读乙图间,根修据建图一中条数山值区判公断路,等, 高距是1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 关闭 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 ) A角.山方峰案,1海B拔.方为案7020~800米,海拔最低处在右上角,海拔为0~100米,高差为 C60.方0~案8030米D.,方所以案该4 地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800米。第4题,根据山区修路
-1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例1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 为72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关闭
第(A1.)9题0米,先根据题B目.2提30供米的信息确定图中每条等高线的数值,注意河流一 C.340米 D.420米
般发(2)育桥在梁河附谷近中河。岸山与峰山海拔峰5的80高米,等高距为100米,推断山峰到Q地各等 高线差数最值接依近次( 为50)0米、400米、300米、300米、400米,所以Q点海拔 大于A.420600米米。第(2B)题.31,根0米据河流穿过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知桥梁位于瀑 布的C.下36游0米,二者位D于.两41条0米300米等高线之间,海拔为200~300米,又因瀑布
1.4地形图的判断

山顶
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
山顶
200 300 100
盆地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从 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300200 100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从 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 指向低处。
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 指向高处。
山 脊
山谷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01 海拔
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
即学即练
甲、乙两地海拔及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多少米?
1 500米
500米
1 000米
一、等高线地形图
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 地形图来表示。
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 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高度的表示
等高线的图
地
不同山体部位特征
形
山地
图 的 判
分层设色地图
丘陵 高原 平原
读
盆地
地形剖面图
山脊 山峰 山谷 陡崖
随堂演练
1.连线题 山谷 山脊 鞍部 山顶
陡崖
200
300 400
A
B
400300 200
C
200300 400
D
E
2、填图 100
D
F
100
200
A
300
C
200
300 B
2)陆地地形: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 盆地五种。
02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观察下图,你能说一说分层设色地形图绘制的方法吗?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 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 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 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地球和地图》PPT教学课件

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100
100
100
200 100
200 100
200 100
200 100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思考等高线分布的疏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
观 察 与 思 考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2.将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地球自转 ②地球公转
A.昼夜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四季变化
3.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
B 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正确的是( )。
A.23.5°S冬至日
B.23.5°N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50000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
表示形式 线段式 数字式 文字式
举例
0
5千米
1:500 000或者1/500 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5千米
2.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 西右东”。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东北、东南、西北、 西南的方向。
2)指向标定向法: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 向标判读方向,一般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向。
晨 昏 线
新课讲授
一、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点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约365天)
地球公转示意图变换视角
视角:1、从南极上空俯视;2、从春分视角看
4)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 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教学目标】
⒈通过观察地形图片和野外实地考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地形的起伏和不同形状,并掌握主要的五种地形类型的名称,引导学生能根据比较不同的地形,说出各种地形类型的特点,并根据特点尝试画出各种地形的模型。
⒉布置作业: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状况,探究地形对经济生活的深刻影响,并初步感悟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思想。
⒊通过等高线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等高线,理解等高线是如何表示起伏的地形的。
⒋通过读图比较4-56和4-57,并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地形和描述表示的地形。
指导学生根据图4-58,尝试用橡皮泥或沙土做出相应的地形模型,反之也能根据某种地形模型,运用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⒌,使学生深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生产生活实际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从中领悟到等高
线地形图的用途。
一、课程标准目标:
1.具体内容目标——识别主要的地形特征,能判读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
2.活动建议——用橡皮泥制作简单的地形模型,并绘制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⑴通过观察地形图片,使学生初步感知地形的起伏和不同形状,并掌握主要的五种地
形类型的名称,引导学生能根据比较不同的地形,说出各种地形类型的特点。
⑵通过等高线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等高线,理解等高线是如何表示起伏的地
形的。
通过读图比较4-56和4-57,并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地形和描述表示的地形。
2.技能目标
⑴根据地型特点尝试用胶泥做出各种地形的模型。
⑵能根据某种地形模型,运用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
图。
⑶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状况,探究地形对经济生活的深刻影响。
3.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状况,初步感悟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思想。
(2)使学生深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生产生活实际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从中领悟到等高线地形图的用途。
(3)通过对各种地形的描述,感受我国大好河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⒈欣赏:雁荡山照片
设问: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幅我们班的一位同学上次在雁荡山旅游时拍的照片,照片里的景物美吗?答:美
设问:那么我们在旅游时有没有注意到雁荡山那里的地形是否跟我们这里的地形一样吗?答:不一样
设问:既然我们这里的地形跟雁荡山的地形是不同的,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小结:要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来学习课本P153的内容。
板书: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设问:首先我们在上学期《历史与社会》课上学过的有关地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地形分类的有关知识。
板书:⒈地形的类型⒉地形的分类和特点
设问:我们知道,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有的平坦,有的陡峭,有的高峻,有的低洼,有的一望无际,有的层峦叠障,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地形。
那么你知道地形的主要
类型有哪几种?
答: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
设问:那你能从各种地形的图片中认出某种具体的地形呢?出示:各种地形的图片,思考、回答:要求学生能判断这些地形
设问:那你能说出你的判断依据呢?学生思考、回答:
设问:好,我们在同学们刚才回答的基础上,完成资料第一题的内容。
出示:第一题内容(不完整由其他学生补充)⒊过渡:
设问:我们的祖国幅员非常辽阔,我们上面所学的各种地形在我国都能找到。
问题是:如果我们想实地考察山地的地形状况,该到那里山地呢?答:地图
设问:什么地图,这种地图行吗?答:不行
设问:那么,应该找怎样的地图呢?答:等高线地形图
出示:等高线地形图设问:为什么这种花花绿绿的地图就能反映出各种地形,它里面包含了怎样的知识呢?那么就让我们来好好地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
⒋表示起伏地形的地图。
设问: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等高线?
答:高度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线
设问:那么,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呢?
答: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地形的地图
下面我们首先来体验制作等高线
⒈用橡皮泥做一座山峰。
(峰小底大)
⒉在山峰上画若干条等高线。
(二条以上)
展示:学生的作品
设问:现在老师突然想到这样多的等高线怎样才能画到平面的白纸上呢?
答:投影
演示:“等高线投影”实验
小结:原来只要把等高线垂直投影到白纸上即可。
好吧!下面让我们看一下等等高线地形图具体的制作的过程。
展示:课件
体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学生上来画。
设问:等高线地形图是已经画出来了,问题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圈圈是表示什么意义呢?要求:我们在认识这些大大小小的圈圈的含义前,还是先来认识沙盘上的具体地形特征。
出示:沙盘并介绍
设问:那么,等高线是怎样表示这些地形特征呢?我们再来看一下课件。
展示:课件
小结:原来是这样的
出示:等高线地形图并解释
练习:完成资料第二题内容
展示:
练习:下面我们检验一下,大家是否已经掌握刚才学过的知识呢?一位同学做。
设问:过关是过关了,但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学以致用。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练习:让我们来完成资料第三题
答:
练习:让我们来完成资料第四题
答:
练习:让我们来完成资料第五题
答:
练习:让我们来完成资料第六题
答:
⒌思考、收集资料(课后进行)
生产生活实践:
⑴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考察家乡主要的地形类型及主要土特产品。
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
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实例剖析:⑴山区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⑵珠江三角
洲“基塘农业”生产。
⑵学生活动:考察分析、讨论回答、提方案建议
⑶小结:
①教师活动:课后实验———收集家乡的地形资料和图片。
②学生活动:课外探究
【疑难问题】
1、渤海会被黄河泥沙填满吗?
答:经计算,黄河输送的泥沙堆积,只要2000年的时间,就可以使渤海填满,将华北平原抬高。
然而几千年来,渤海形状基本未变,华北平原海拔也基本维持在50米,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一方面黄河泥沙虽然在堆积,但另一方面渤海地区的地壳也正在下沉,二者同时进行。
2、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
答:三角洲是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是河流入海时所夹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
世界上每年约有160亿立方米的泥沙被河流搬入海中。
这些混在河水里的泥沙从上游流到下游时,由于河床逐渐扩大,降差减小,在河流注入大海时,水流分散,流速骤然减少,再加上潮水不时涌入有阻滞河水的作用,特别是海水中溶有许多电离性强的氯化钠(盐),它产生出的大量离子,能使那些悬浮在水中的泥沙也沉淀下来。
于是,泥沙就在这里越积越多,最后露出水面。
这时,河流只得绕过沙堆从两边流过去。
由于沙堆的迎水面直接受到河流的冲击,不断受到流水的侵蚀,往往形成尖端状,而北方水面却比较宽大,使沙堆成为一个三角形,人们就将它们命名为“三角洲”。
3、为什么说外力是地形的雕塑师?
答:内力作用使地壳运动,从而塑造了山岭低地,使地面趋于起伏,形成地形骨架,所以内力是地形的塑造师;而外力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面趋于平坦,改造地形骨架表面形态,所以外力是地形雕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