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每课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汇编(含四套题)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拼一拼,写一写。
zhòu()夜耕yún() sānɡ()树短dí()拂xiǎo()ɡònɡ()耕织二、看图连一连。
麻钲má qìnɡ磬笛zhēnɡ dí三、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 草满池塘水满陂.。
()A.池塘。
B.池岸。
C.山坡。
2. 童孙未解供.耕织。
()A.供给。
B.从事。
C.供奉。
3. 短笛无腔.信口吹。
()A.口腔。
B.曲调。
4. 山衔落日浸寒漪..。
()A.带有寒意的水中波纹。
B.寒冷冬天的水中波纹。
四、读下面的诗句,然后回答问题。
1.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两句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____”字表明牧童不是规规矩矩地骑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两句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小孩做了什么)的情景,表现了小孩________的心情。
五、理解课文内容,填一填。
1. 《稚子弄冰》一诗中表示颜色的字词有____、____、____,“玉磬穿林响”“玻璃碎地声”描写了________,全诗有声有色,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2.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一个“____”字写出了日落西山时的样子,一个“____”字写出了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样子。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
2.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
耘田:____________________ 绩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哪两句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景?请画上横线。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业练习题设计

14、再见了,亲人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àn yìfēnɡsuǒ zàn shíxiāo yān qínɡyì èhào ɡānɡqiánɡ()()()()()()()dà sǎo lán zi xuě zhōnɡsònɡtàn tónɡɡuī yú jìn shēn qínɡhòu yì()()()()()二、用“感”字组成词语填空。
1、非常()你给了我的大力支持。
2、他的英雄事迹()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3、日本游客再三()中国导游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
,您,已经送了几十里,您就是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
2、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啊!3、我们还记得,,,,把伤员;的时候,。
4、《再见了,亲人》一课,分别叙述了同朝鲜、、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情谊。
5、大娘为了救伤员,失去了。
小金花为了救老王,失去了。
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
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人民打败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
所以说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中朝两国人民的情谊。
四、在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括号里打“√”。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这是志愿军在即将离开朝鲜和朝鲜人民时志愿军说的话,表达了他们对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2)这是志愿军在即将离开朝鲜和朝鲜人民时朝鲜人民说的话,表达了他们那种难以分舍的感情。
()(3)这一句话既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五、判断下面几个句子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句子。
A.陈述句B.疑问句C.感叹句D.反问句E.设问句F.祈使句21五年级语文组编制1、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2、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3、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的流行了眼泪。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每课一练全册完整版

这个句子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
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
比作大花。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
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里的“渲染”是指:
;勾勒的意思
是:
;这句话说明了:
。
3、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案:四 3、大、绿、美;人。
)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第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每课一练全册完整版
1、《白杨》一文的作者是(
),课文采用了(
)的写法,以白杨树来
比喻(
)。全文按照(
)的思路,歌颂了
(
)。
2、铁路沿线的一棵棵树好像一把把撑开的(
)。
3、爸爸的微笑(
),脸色变得(
)。他说:“白
杨树从来就这么(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
微笑
奇丽的
大花
尖尖的
衣裳
迂回的
绿毯
会心的
草原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草原上绿色无边的景象。(
)
2、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
3、绿色浓郁得将要流动似的。(
)
4、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
5、细细地回忆、品味。(
)
6、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________ 、________、绘画、雕刻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
三、品味探究。
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案及习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案及习题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节选自美国作家罗伯特•E•威尔斯的《妙想科学》中的一篇,译者是于姝。
课文从慢到快,利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人、鸵鸟、猎豹、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的速度,让人们在比较中获得科学知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猎豹:又称印度豹,是猫科动物的一种,也是猎豹属下唯一的物种。
猎豹全身都有黑色的斑点。
从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条纹,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环纹;后颈部的毛比较长,好像很短的鬃毛一样,体型是纤细、腿长、头小。
栖息在温带、热带的草原、沙漠和有稀疏树木的大草原。
猎豹为食肉动物,奔跑速度极快,野外猎豹的寿命一般是15年,主要分布在非洲等地,现存3个亚种。
游隼:是中型猛禽,共有18个亚种。
体长41-50厘米。
翅长而尖,眼周黄色,颊有一粗著的垂直向下的黑色髭纹,头至后颈灰黑色,其余上体蓝灰色,尾具数条黑色横带;下体白色,上胸有黑色细斑点,下胸至尾下覆羽密被黑色横斑。
飞翔时翼下和尾下白色,密布白色横带,常在鼓翼飞翔时穿插着滑翔,也常在空中翱翔,野外容易识别。
幼鸟上体暗褐色,下体淡黄褐色,胸、腹具黑褐色纵纹。
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半荒漠、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也到开阔的农田、耕地和村屯附近活动。
分布甚广,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
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安哥拉的国鸟。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说课稿一、说教材。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说明文。
这篇文章按照由慢到快的顺序,介绍了9种事物的速度,向我们普及了科学知识。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学生们在自学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应该没问题。
三、说目标。
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冠”这个多音字,及“猎豹、鸵鸟”等词语。
部编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第2单元)作业设计1

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组 团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二、单元分析三、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作业目标四、六、课时作业观三国烽烟,识乱世英雄。
耿直忠义关云长,风流儒雅周公瑾,神机妙算诸葛亮。
斗智斗勇逞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1.我能正确规范写词语。
《 义 务教育语 文课程标 准》(2022 年版) 强 调在真实 的语言运 用 情 境 中 ,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 , 积累语言 经验 ,培 养语言文 字的运用能力 。
基 础性作业共两题 ,旨在考察学生对基 础字词的 掌握 , 了 解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正确美观了解方法获得彤管 支。
评价主体 学生团 教师团5 分 钟2.我能读一读上面的语段,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通过想象画面,我知道“擂鼓”就是打鼓。
看插图我找到了“布幔子”。
读了上文我知道“军令状”就是做出承诺。
1.我能读好人物对话,和同学分享读后的感受。
本 题 设计旨在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 朗 读 课文 ,从不 同角度分 享收获。
1 0 分 钟2.神诸葛,巧谋算,将计就计借到箭,借箭成功条件多,请你圈圈把计言。
我还读出…… 从“只要三天”这个词语,我 知道诸葛亮胸有成竹。
读了课文,我知道周瑜并不是想让诸葛亮造箭,而是想陷害他。
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 “我们就要跟曹 军交战了。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 诸葛亮说: “用弓箭最好。
” 周瑜说: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 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 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 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问: “十天造的好吗? ” 诸葛亮说: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 误了大事。
”周瑜问: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 诸葛亮说: “只要三天。
”周瑜说: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 诸葛亮说: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 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优秀教案及课后作业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优秀教案及课后作业一、教案1. 课程背景本节课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堂课,主要围绕“交流平台初试身手”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交流能力并初步掌握在不同场合中的交际技巧。
2. 教学目标•理解交流平台的重要性•学会在不同场合运用得体的交际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师生互动,介绍本节课主题“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引起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有效的交流?为什么我们需要交流平台?第二部分:讲解1.通过故事、实例等形式介绍有效交流的重要性。
2.教授不同场合的交际技巧,如学校、家庭、社交活动等。
第三部分:实践1.分组进行交流练习,学生模拟不同场合下的对话和沟通。
2.教师指导学生改善交际技巧,提出建设性意见。
第四部分:总结1.学生展示交流练习成果,进行互评。
2.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强调交流平台的意义和提高交际技巧的重要性。
二、课后作业1. 阅读理解阅读一篇关于交流技巧的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2. 书写练习结合本节课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有效交流的小短文,要求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3. 实践任务在家庭、学校或社交场合中进行一次有意义的交流,并记录下交流的过程和感受。
4. 反思分享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问题,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有效交流的重要性,积极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成为一个善于沟通的学生。
希望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认真完成,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交流技巧,让交流平台真正成为初试身手的舞台。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七套课后题)

部编⼈教版⼩学五年级语⽂下册第⼆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七套课后题)部编⼈教版⼩学五年级语⽂下册第⼆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课后作业及答案⼀、看拼⾳,写词语。
今天,学校举⾏趣味运动会。
⽐赛开始了,在拉拉队员的léi ɡǔ()声和nà hǎn()声中,队员冲出了起点。
半途中,⼀名遥遥领先的队员意外受伤,他后⾯的队员不zì sī(),不dù jì(),及时伸出援助之⼿。
最后,两⼈⼀起把标志胜利的红旗chādào()了终点。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
⽔寨.(zài zhài)幔.⼦(wàn màn)⼸弩.(nú nǔ)丞.相(zhěnɡ chénɡ)三、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填空。
饮酒取()⼤雾()天神机妙()顺风顺()1.第⼀个词语所填的汉字的意思是()A. 笑。
B. 使⼈快乐的事情。
C. 快乐,欢喜,快活。
D. 乐于。
2.第三个词语在⽂中描写的是_________,这个词语还可以⽤来描写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把课⽂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这篇课⽂是以“________”为中⼼事件,按“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表现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___。
五、读句⼦,写出诸葛亮这样做的⽤意。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名军⼠。
船⽤青布幔⼦遮起来,还要⼀千多个草把⼦,排在船的两边。
我⾃有妙⽤。
第三天管保有⼗万⽀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1.“船⽤青布幔⼦遮起来”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多个草把⼦,排在船的两边”的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1草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
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
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
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
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
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
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草原一、写出同音字。
l ǐ xi ān xi ū ɡōu( )貌 清( ) ( )涩 ( )勒( )面 首( ) ( )息 水( )( )由 神( ) ( )理 鱼( ) 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赞歌 一( )图画 一( )骏马 一( )汽车一( )绿毯 一( )墨线 一( )大牛 一( )蒙古包三、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的草原热闹..起来。
2.鄂温克姑娘们稍有点羞涩..,但还是( )地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3.草原上行走十分洒脱..,一点儿也不受(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四、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静寂的草原顿时马上热闹起来。
2.主人们见到我们立刻拨转马头,在汽车后面引路。
3.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五、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 )2. 连骏马和大牛都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3. 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4.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不正是民族团结互助吗? ( )六、细读课文第二段1-7句,回答问题。
1.作者到达的目的地是2.本段写出了草原的两个特点:3.“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⑴ 这句话中,把 比作⑵“河”字后面的感叹号说明了什么?2* 丝绸之路一、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恰当的四字词语。
1.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2.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3.高大陡峭的山岭。
()4.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重走唐僧取经路(节选)公元630年,玄奘从阿富汗进入印度境内,到达他西行的目的地,就是取得真经的西天——天竺(今印度)的那烂陀寺。
当时,那烂陀寺是印度最大的寺院,也是世界佛教中心,僧徒主客常有万人。
公元5世纪笈多国王在这里兴建了佛教学院。
玄奘到来的时候,正是那烂陀寺藏书最丰富的时期,玄奘在这里阅读、通晓了各类经论。
但他仍不满足,曾离开那烂陀寺在印度诸国云游六年,最后又回到寺里,成为客座教授,为全寺僧众宣讲经典。
据说当时有一婆罗门自恃才学过人,竟然向那烂陀寺叫板,宣称寺中无人能驳倒他的观点。
为了维护那烂陀寺的佛学地位,玄奘挺身而出,与那个婆罗门辩论,不过半晌,婆罗门就低头认输。
围观的天竺人看到矮鼻子、小眼睛的中国和尚能讲一口流利的梵语,一下子就敬佩了三分。
到了玄奘随口旁征博引时,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玄奘从此名声大震。
公元642年的曲女城佛教辩论会为玄奘带来了更大荣誉,但他谢绝了各国的邀请,毅然携带着675部佛经起程回国。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自恃:叫板:2.短文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想一想如果不写第二段的内容,行不行。
3 白杨一、认真读下面句子,将错别字圈出来,并把正确的依次写在横线上。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茫茫的戈壁摊上得卫士出神。
2.爸爸一手楼着一个孩子,他忘着窗外陷入了沉思。
3.新僵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座几天汽车和火车才能到。
二、人们常用事物来表现人物的品德行为,请选择下列事物填在括号里。
蜜蜂竹子小草荷花谦虚,有气节()勤劳()出淤泥而不染()意志坚定()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兰草父亲喜欢兰草,经常从深山里挖一些回来栽培。
几年间,庭院里就有百余种,像个兰草园似的。
有一次,父亲又要进山,并带我一起去。
我发现谷底、潭边、山坡,到处长着尺把高的兰草,淡淡的花,香气浓烈,站在谷底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闻到。
我连声叫好,父亲问我:“怎么个好法?”我说:“这里的兰草姿态比家里的更美,味儿也更香。
”父亲接着说:“是的,那么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处就有不同的姿态和香味呢?这是因为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大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这正是兰草的不俗之处。
它不为别人观赏而生长。
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人活在世上,也要像兰草一样不能失去自己的品性,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从那以后,15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却。
1.山上的兰草比家里的更美,味儿也更香。
这是为什么?2.请在下面正确说法后的括号里画“√”。
(1)这是一篇以写事为主的短文。
()(2)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短文。
()(3)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短文。
()3.兰草的品格是什么?4.“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从那以后,15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却。
”父亲的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触摸风火山(节选)7月24日下午,开车的小黄师傅告诉我们,已进入风火山无人区。
我们来到中铁20局青藏铁路指挥部,办公室的一位同志接待了我们。
7月下旬,这在内地大部分地区,白天都能达到30℃以上,可这里的屋子里现在还生着暖气。
办公室的同志告诉我们,这里年平均气温在-7℃以下,现在夜间气温也是零下4-5度。
就在我们一边吸着氧,一边听办公室的同志介绍情况的时候,室外陡然天气大变,透过窗子望去,风沙骤起,飞云疾驰,还伴有轰隆隆的雷声。
“看来这里的雨是说来就来。
”“现在外面有6、7级的大风,多半是干打雷不下雨,要下也是下雪!”“咦,下雪?这不是六月雪吗?”“对,这里六七月份雪和冰雹是最常见的,只是时间都不会太长。
”果然,不一会儿功夫,室外就风停云散了,老天今儿什么也没下。
20局承建的是青藏铁路第七标段,线路总长36.02公里,位于可可西里“无人区”,平均海拔4700米,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
这一段大多是长年冻土区,冻土层又厚,冬季最低气温达到-40℃。
“六月雪,七月冰,一年四季分不清”,是对这里气候条件的真实写照。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到50%,氧分压只有10.87千帕,低于人类生存的极限值11千帕,是真正的“生命禁区”。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20局的钢铁汉子们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题,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贯通。
1.文中有两个引号的词句,形容风火山隧道所在地区环境的恶劣,分别是,这样称呼的原因是2.读了本文,你认为风火山隧道气候条件是怎样的: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谚语回答,应该是如果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应该是回顾·拓展一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头盖脸不()而飞银()素()()飘()舞杯水车()严()以待美()美()()()如生二、选词填空。
拦路虎下马威唱反调泼冷水1.当我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时,父亲就会给我(),让我认清自己。
2.学习上有时碰到(),我从来不怕,总是想方设法战胜它。
3.他呀,净跟我(),我让他往东,他偏往西。
4.在赛场上,他非常有针对性和侵略性,一上来就给了对手一个()。
三、选择合适的诗句补充,并读一读,记一记,体会西部瑰丽的风光。
(填序号)A.苍茫云海间B.燕山月似钩C.三万里河东入海D.一片孤城万仞山E.长河落日圆1.大漠孤烟直,。
(唐·王维《使至塞上》)2.明月出天上,。
(唐·李白《关山月》)3.黄河远上白云间,。
(唐·王之涣《凉州词》)4.大漠沙如雪,。
(唐·李贺《马》)5. ,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四、阅读课外文章,回答问题。
木塔在我们甘肃省张掖(yè)县古城的西南面,有一座高耸入云的木塔。
木塔是隋代开皇三年建造的,到现在已经一千二百多年了。
据说,历史上有一位出使过中国的波斯使臣,在他写的书中就曾经提到过它。
可见,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木塔就已享有盛名了。
木塔的地基是一座大约十五米见方、一米高的土台。
塔的外形是一座正八面体,内径大约一丈。
塔高三十一米,共分九层,由下而上,一层小于一层。
塔顶呈伞形。
除塔身是用砖砌成的以外,木塔从上到下是一个完整的木架。
塔底由二十根粗大结实的木柱支撑着。
从第三层开始,每层四周匀称地支撑着八根木柱。
另外,每层还有八根横梁,指向八个不同的方向。
木塔里面是空心的,三层以上,东西设有假门。
最低一层的墙上,书写着工整的文字,雕刻着飞禽走兽的图案。
每层的八个角上,还各有一个用细木雕成的龙头,张着大口,含着圆珠。
整个木塔,给人以庄严肃穆的印象。
一千二百多年来,()这里发生多次地震,()木塔仍旧安然屹立,没有遭到破坏。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对木塔做过多次维修,使它更加坚固美观。
今年来,前来参观的外宾更多了,木塔的宏伟壮丽,让他们赞叹不已。
宏伟壮丽的张掖木塔,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每当看到它,总会激发我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自豪的感情。
1.给第五自然段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内打“√”。
波斯使.臣()①派遣;支使。
②使用。
③奉使命办事的人。
3.在短文中找出合适的四个字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的木塔()的木塔()的木塔4.细读课文填空。
(1)点明全文中心的是第自然段。
(2)“据说,历史上有一位出使过中国的波斯使臣,在他写的书中就曾经提到过它。
”这句话说明了木塔的特点。
5.短文从哪几方面介绍木塔的?6.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5 古诗词三首一、用横线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1.草铺.(pū pù)横.(hén hénɡ)野六七里。
2. 收篙.(ɡāo hāo)停棹.(zhuó zhào)坐船中。
3. 醉里吴音相媚.(méi mèi)好,白发谁家翁媪.(ǎo wēn)?4. 最喜小儿亡.(wú wánɡ)赖,溪头卧剥.(bō bāo)莲蓬。
二、比一比,再组词。
衰()蔗()醉()懒()蓑()遮()碎()赖()三、写出带点字词的意思。
1. 笛弄.晚风三四声弄:2. 怪生..无雨都张伞怪生:3. 最喜小儿亡赖..亡赖:4. 醉里吴音相媚好...相媚好:5. 白发谁家翁媪..翁媪:四、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清平乐”是词牌名,其中的“乐”读“yùe”。
()2. “媪”字的部首是“女”,音序是“W”。
()3. “亡赖”与“逃亡”的“亡”字读音一样。
()4. 《牧童》一诗中“六七里”和“三四声”指的是确定的数字。
()五、按要求,写诗句。
1.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2)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2. 《舟过安仁》中,告诉我们两小童张伞原因的诗句是:6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读拼音,写词语。
jǔ jué zhān mào shā mò mián’ǎo jì mò( ) ( ) ( ) ( ) ( ) 二、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将错误的用“﹨”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