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主动脉夹层有哪些临床表现

主动脉夹层有哪些临床表现

主动脉夹层有哪些临床表现(资中资州医院四川资中 641202)【中图分类号】R54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384-01 主动脉是人体内部血管的主干,承当了大部分心脏负荷跳动时的血管压力,因此主动脉中的血液流通量较大,主动脉夹层则是主动脉血液在主动脉中流通时进入主动脉内膜撕裂口,沿着指动脉长轴扩展,造成主动脉腔室分离,形成真假双腔的主动脉血管。

主动脉夹层在医学上表现为主动脉动脉壁夹层形成,在医学条件发展尚不先进的时期,该病症也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原因是由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使得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液流入到主动脉壁之内,导致血管壁出现分层的现象,而剥离血管壁内层膜片将血管分割成“双腔主动脉”。

对明确发生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提前实施预防控制手段,做好预防保障工作,早期明确诊断结果,及时实施诊疗措施,争取在有效的时间段内完成对患者的急救,最大限度上保证患者生命质量。

所以为了提前做好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预防、防治工作,明确其早期症状、体征,对治疗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那么主动脉夹层症状有哪些呢,有什么表现特殊的症状呢? 1主动脉夹层有哪些症状突发性剧烈胸部疼痛症状属于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典型的主动脉夹层症状,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约有95%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主动脉夹层症状发作之前出现并持续了一段时间的突发性胸腹部疼痛。

(1)疼痛特点主动脉夹层症状突发性剧烈胸腹部疼痛,疼痛强度相较于机体其他部位的疼痛,更具有特征性。

在疼痛发症状开始初期,疼痛感就极为剧烈,疼痛强度高、大部分患者难以忍受,疼痛的方式特点与心脏搏动有关,呈脉搏状疼痛,其疼痛感觉附带有撕裂感、刀割感。

临床上部分患者会出现,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表现,在主动脉夹层症状发作时,大部分患者均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意识丧失、昏厥、大汗淋漓等症状。

(2)疼痛起止部位前胸部剧烈疼痛,多发生于近端夹层,而肩胛间区最剧烈的疼痛更多见于起始远端的夹层;虽然近端和远端夹层可同时感到前胸和后背的疼痛,但若无后面肩胛间区疼痛,则可排除远端夹层,因为远端夹层的病人90%以上有后背疼痛;颈部、咽部、额或牙齿疼痛常提示夹层累及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部。

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特点分析

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特点分析

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特点分析
樊利生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8(14)24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结果 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92.8%)首发症状是胸、背部剧烈疼痛;17例患者(60.7%)X线片示主动脉或纵隔增宽;19例患者(67.8%)超声心动图为典型夹层分离征象;CT扫描发现主动脉双管征24例(85.7%);磁共振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性为100%.结论据临床特点作出早期诊断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总页数】2页(P3811-3812)
【作者】樊利生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干部保健科,内蒙古,包头,014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1
【相关文献】
1.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特点分析 [J], 张文翔;王栋;安光玉
2.彩色多普勒对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价值(附主动脉夹层3例报告) [J], 屠荣芝
3.短篇与个案报告以神经功能缺损起病的主动脉夹层13例临床特点分析 [J], 周建波; 杨小华; 罗振中
4.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联合CT平扫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 [J], 徐易;江广斌;
胡必富
5.75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J], 陈璟;吴嘉荔;何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和确诊依据

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和确诊依据

主动脉夹层有什么临床表现?它的诊断标准是什么?临床表现(一)疼痛为本病突出而有特征性的症状,约96%的患者有突发、急起、剧烈而持续且不能耐受的疼痛,不像心肌梗死的疼痛是逐渐加重且不如其剧烈。

疼痛部位有时可提示撕裂口的部位;如仅前胸痛,90%以上在升主动脉,痛在颈、喉、颌或脸也强烈提示升主动脉夹层,若为肩胛间最痛,则90%以上在降主动脉,背、腹或下肢痛也强烈提示降主动脉夹层。

极少数患者仅诉胸痛,可能是升主动脉夹层的外破口破人心包腔而致心脏压塞的胸痛,有时易忽略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应引起重视。

(二)休克、虚脱与血压变化约半数或1/3 患者发病后有苍白、大汗、皮肤湿冷、气促、脉速、脉弱或消失等表现,而血压下降程度常与上述症状表现不平行。

某些患者可因剧痛甚至血压增高。

严重的休克仅见于夹层瘤破入胸膜腔大量内出血时。

低血压多数是心脏压塞或急性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

两侧肢体血压及脉搏明显不对称,常高度提示本病。

(三)其他系统损害由于夹层血肿的扩展可压迫邻近组织或波及主动脉大分支,从而出现不同的症状与体征,致使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应引起高度重视。

1.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是以下三方面:(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心力衰竭:由于升主动脉夹层使瓣环扩大,主动脉瓣移位而出现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前区可闻典型叹气样舒张期杂音且可发生充血性心衰,在心衰严重或心动过速时杂音可不清楚。

(2)心肌梗死:当少数近端夹层的内膜破裂下垂物遮盖冠状窦口可致急性心梗;多数影响右冠窦,因此多见下壁心梗。

该情况下严禁溶栓和抗凝治疗,否则会引发出血大灾难,死亡率可高达71%,应充分提高警惕,严格鉴别。

(3)心脏压塞2.其他包括神经、呼吸、消化及泌尿系统均可受累;夹层压迫脑、脊髓的动脉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昏迷、瘫痪等,多数为近端夹层影响无名或左颈总动脉血供;当然,远端夹层也可因累及脊髓动脉而致肢体运动功能受损。

夹层压迫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

夹层破入胸、腹腔可致胸腹腔积血,破入气管、支气管或食道可导致大量咯血或呕血,这种情况常在数分钟内死亡。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0例临床分析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0例临床分析

56‘主垦塞旦煎丝壅塑盘查!!!!堡!!旦筮!i鲞筮!!塑璺婪!竺!』!!!!!!生里!竺巫!!!堕!!!!!!垡!!!!竺旦!!!!!!!Y!!:!i丛!:!!素应用,神经营养等综合治疗,病情稳定后,骨窗处脑膜脑膨出隆起,继续使用脱水剂,激素治疗,疗效不明显,均应用H B O治疗。

本组采用双门14人舱,缓慢加压、出舱,1次/d,10d为一疗程,一般2个疗程后休息3~5d,再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

2结果本组治疗1~3个疗程后,34例有明显不同程度的脑膨出改善,2例不明显。

以骨窗创缘为界观察:凹陷24例(66.7%),平创缘7例(19.4%),稍凸出刨缘3例(8.3%),无效2例(5.6%),后复查C T,并脑积水及时行脑室腹腔分流,脑膨出缓解。

神经功能评定,以G C S预后评分标准[13判断疗效。

V级(良好,成人能工作学习)12例(33.3%);Ⅳ(中残,生活能自理)14例(38.9%);Ⅲ级(重残,需他人照顾)8例(22.2%),Ⅱ级(植物生存,长期昏迷,呈去皮质或去大脑强直状态)2例(5.6%);I级(死亡)O例。

3讨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出现脑膨出,是神经外科治疗棘手的问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导致脑损伤严重,颅内压较高,均要去骨瓣,剪开硬脑膜减压,术中对正常脑组织牵拉、烧灼,将导致广泛或局灶性脑水肿,脑组织缺氧。

在低氧代谢的情况下,能量产生不足,大量的钠离子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水肿,如果缺氧不能改善,使毛细血管周围的星型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黏滞性增加,当血管收缩,舒张的功能失去调节作用时,脑血流减慢,甚至出现血管内凝结,即促成脑的微循环障碍。

在缺氧微循环障碍的情况下,脑组织代谢进一步紊乱,大量的二氧化碳潴留,乳酸堆积,PH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进一步增加,以致脑细胞的间质部也出现水肿,并逐渐加重,进一步影响微循环,如此,颅内压增高,形成脑膨出。

颅脑损伤后脑水肿高峰在3~7d出现,重型颅脑损伤脑水肿,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单一用药物脱水剂、激素,解决脑水肿,脑膨出是很难消除的。

主动脉夹层病例讨论

主动脉夹层病例讨论
➢ 胃肠道症状 若夹层涉及主动脉远端,病人可有腹 痛,呕吐,呕血及便血。
临床体现
➢ 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若血肿累及颈动脉或无名动脉 开口处,可体现一时性脑缺血,甚至脑卒中。
➢ 肢体无脉或脉搏减弱 此系血肿累及无名动脉或左 锁骨下动脉,或髂总动脉并压迫其开口处所致。
➢ 其他 血肿压迫临近脏器而出现相应器官受压旳症 状,如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咯血、哮喘等。假如 血肿发生在主动脉旳近端,可引起主动脉瓣旳相对 关闭不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有时主动脉夹层血肿向脏器溃破可出现心包积液、 胸腔积液等。
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
临床体现
➢ 胸痛 90%病人首发症状为忽然发生旳、连续性、 进行性加重旳剧烈胸痛,呈刺痛、撕裂样或刀割样 疼痛,病人往往不能忍受,此时大汗淋漓,含服硝 酸甘油无效。心电图检验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 休克 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大汗,精神紧张或晕厥, 四肢末端湿冷,但血压多能维持高血压范围或略有 下降,这时多见于夹层血肿破溃到空腔脏器中。
2 处理:完善术前准备。
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综述概要
Acute aortic syndrome includes aortic dissection, intramural haematoma (IMH), and symptomatic aortic ulcer.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涉及:主动脉夹层、壁 内血肿和有症状旳主动脉(粥样斑块)溃 疡
TOE 旳优缺陷
Merit 2 variants of acute aortic syndromes such as IMH and atherosclerotic penetrating ulcers can be separated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主动脉夹层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主动脉夹层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主动脉夹层中医证候特点分析1.气血瘀滞证候特点:主动脉夹层患者常伴有气血瘀滞的证候表现。

气血瘀滞可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

中医认为,气血瘀滞还可使瘀阻血脉,引起颈部、背部及下腹部等部位的疼痛。

此外,气血瘀滞还可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四肢末梢供血不足,出现肢端冰冷、发绀等症状。

2.阴阳失调证候特点:主动脉夹层患者往往伴有阴阳失调的证候特点。

中医认为,主动脉夹层常由于肾阴不足、阳气亢盛等导致阴阳之间失衡。

阴阳失调可使心脏功能受损,进而引起心悸、气短等症状。

同时,阴阳失调还可导致气血循环障碍,诱发血压升高,进而导致主动脉夹层的发生。

3.脉象特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脉象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常见的脉象为左腕或右腕大。

这是因为主动脉夹层常引起主动脉扩张,并且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导致动脉壁弹性降低。

中医认为,脉大反映了气血瘀阻、阳气上亢等病理状态。

在中药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活血化瘀的补骨脂、三七等药物;补益心脾的党参、黄精等药物;清热解毒的黄连、连翘等药物;调节气血的当归、赤芍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从而促进病情的好转。

此外,针灸和推拿按摩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达到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目的。

推拿按摩则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症状。

总之,主动脉夹层在中医理论中可归纳为气血瘀滞、阴阳失调等证候。

治疗主要以疏调气血、调节阴阳平衡为目标,常采用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按摩等方法。

最重要的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主动脉夹层的CT 征象及临床意义再认识

主动脉夹层的CT 征象及临床意义再认识

CT是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介绍了主动脉夹层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并结合最新研究结果,深入解析了重要CT征象在疾病的风险分层、治疗决策、不良预后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影像医师对主动脉夹层CT征象的认识深度,更好地指导临床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和治疗决策。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急性AD患者约1/2可在48 h内死亡。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AD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主动脉CTA,已成为明确诊断的首选检查。

近年来,AD的影像学研究越来越多,对相关CTA征象及其与临床意义的认识也逐步深入。

笔者在介绍AD临床知识的同时,将全面深入解析其重要CTA征象,以及征象对AD的诊断、风险分层、治疗决策、不良预后等的临床意义。

一、定义、分型及分期主动脉管壁由内而外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3 层。

AD 被定义为因内膜破口,导致主动脉腔内血流破入中膜层,继而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并累及分支动脉。

管壁分成两层的同时管腔形成真腔和假腔两个腔。

真假腔之间可以无交通,也可经再破口相交通。

内膜片撕裂的方向多为顺行,也可逆行。

AD的分型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两种,分为DeBakey分型和Stanford分型。

DeBakey分型依据破口的位置将AD分为Ⅰ、Ⅱ和Ⅲ型;Stanford分型依据升主动脉是否受累分为A型和B型,这一分型主要考虑撕裂的范围而非破口的位置,与手术方式相关,因此更多地被临床及指南采用。

此外,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分型,即非A非B型主动脉夹层,1994年由von Segesser 等提出,用于描述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以远的夹层,特指内膜片撕裂仅限于主动脉弓,或撕裂由降主动脉逆行延伸至主动脉弓并在升主动脉之前停止。

此外,有研究显示,以2周时间将AD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并不能准确描述主动脉对撕裂修复的病理反应。

因此,现多将AD分为3个阶段:急性期(症状出现<2周)、亚急性期(症状出现2 周~3 个月)和慢性期(症状出现>3个月)。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无痛性主动脉夹层10例分析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无痛性主动脉夹层10例分析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无痛性主动脉夹层10例分析张玉坤;陈慧;霍书花;徐曙光【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7(030)010【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无痛性AD 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均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头晕、头痛及意识不清,首诊误诊为脑梗死6例,脑出血4例.入我院后,8例经主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确诊,1例经心脏超声确诊,1例为颅脑介入术中发现夹层动脉确诊.确诊后8例放弃治疗,1例转院行手术治疗后失访,1例行腔内血管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无痛性AD临床少见,易误诊脑血管疾病,仔细查体、及早完善主动脉CTA和心脏超声,有助于早期确诊.%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misdiagnosed causes and precautionary measures of aor-tic dissection ( AD) .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0 painless AD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symptoms as the first symptom dur-ing January 2015 and May 2017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10 patients all had neurological symptoms as the first symptom, and main manifestations were limbs weakness, dizziness, headache and unconsciousness. There were 6 patients were misdiagnosed as having cerebral infarctions and 4 as having encephalorrhagia at the primary diagnosis. After admission, 8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by aorta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 CTA) , 1patient by cardiac ultrasonic cardiogram and 1 patient was found AD during craniocerebral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After confirmation, 8 patients quitted therapy;1 patient was transferred to another hospital for surgery and then loss of follow-up;1 patient had good recovery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Conclusion Aortic dissections with neurological symptoms as the first symptom is rare, and therefore it is easily be misdiagnosed a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areful physical examination, early performing aorta CTA and ultrasonic cardio-gram examinations are beneficial for earlier diagnosis.【总页数】4页(P40-43)【作者】张玉坤;陈慧;霍书花;徐曙光【作者单位】050000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050000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050000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050000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16【相关文献】1.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低血糖症15例分析 [J], 黄中红;张桂云;那开宪;阎衡秋2.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无痛性主动脉夹层四例 [J], 胡文娥;陈蕾;李子付;张永巍;李强;蒋庚西;邓本强3.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肺癌10例分析 [J], 王建东;王杏妹;殷淑娟;胡立刚;徐霞4.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表现之老年人无痛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 [J], 陈莲妹;蒋绮年5.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艾滋病79例分析 [J], 师金川;张忠东;晏定燕;崔亚辉;朱明利;刘寿荣;喻剑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夹层的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提高神经内科医师的首诊确诊水平。

方法:对3例AD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夹层首次就诊于神经内科,临床表现为:偏瘫、精神症状(躁动、谵妄)、截瘫。

结论:对疑及AD者应尽早行B 超、CT或磁共振检查,以便及时明确诊断,化验检查有助于了解病情严重程度、累及脏器情况及观察治疗疗效。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神经功能缺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血管内膜破损后,血液穿过病变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间,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急症,发病率为5-10/100万,动脉夹层进展快、死亡率高,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往往首先就诊于神经内科,现结合我院1998年-2008年收治的3例AD分析如下:
1病例资料
例1,男,60岁,突发左下肢无力2小时入院。

患者6:30Am 晨练时突感心前区痛,呈撕裂样,持续20分钟后出现上腹部正中撕撕拉拉痛,伴左下肢乏力,在家人搀扶下可行走。

胸腹痛伴大汗,7PM
左右开始出现腹泻,至11PM左右腹泻10余次,呈血样粘液便,11PM 腹泻停止时腹痛随之缓解。

查体:血压左侧130/80mmHg、右侧80/60mmHg,神志清楚,言语不利。

双眼右侧凝视,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

左上肢肌力
Ⅱ-Ⅲ级,左下肢肌力近端Ⅲ级、远端Ⅳ级。

左偏身皮肤刺痛觉及音叉振动觉减退。

左侧巴氏征阳性。

右侧锁骨上窝可疑血管杂音,左侧颈部可闻及血管杂音。

心率:89次/分,律齐。

腹胀明显,全腹压痛(右著),无腹肌紧张。

发病后第3天查体: 嗜睡,言语含混不清,对答切题。

左上肢0级、左下肢肌力Ⅰ-Ⅱ级。

当日5Pm开始出现抽泣样呼吸,呼吸困难,昏睡,同时出现高热,体温达39.3℃,少尿。

发病后予脱水降颅压、抗感染、控制心率及血压等治疗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左侧肢体肌力恢复为III级,发病后第14天,患者突发血压、心率下降而死亡,考虑AD破裂死亡。

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血压最高达160/125mmHg,平素血压控制在150/100mmHg。

病程中辅助检查:头MRI示右侧新发大面积脑梗塞;CT检查示双肺下叶膨胀不全,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升主动脉增宽,胸CT主动脉轴位可见新月型动脉夹层影;行磁共振血管检查示降主动脉至腹主动脉的动脉夹层。

化验检查:CK-MB及CPK发病前3天略升高,TNT 0.1 ng/ml,AST、ALT、HBDH、LDH、BUN、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均升高;便常规由早期的黄色糊状便变为血样粘液便发展至病程后期为棕软便;尿常规可见红细胞40-45个/HP。

例2,女,83岁,腹痛1周、躁动1天入院。

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腹痛,每日3-4次,为稀水样便,入院前1天晚上出现烦躁,腹痛,喊叫,大汗,面色苍白、口周青紫,颜面水肿,双手冰冷,入院后出现少尿,腹痛加重伴血尿。

查体:谵妄状态,查体不合作,四肢可见自主活动,双巴氏征(-)。

全腹压痛,剑下及左上腹
可及肌紧张。

经镇静、适当补液、控制血压及心率等治疗后好转出院。

病程中辅助检查:B超示升主动脉内径增宽、腹主动脉中段局部扩张;胸CT:双侧胸腔积液,主动脉迂曲增宽钙化,升主动脉增宽;腹CT 显示肠系膜水肿。

化验检查:心肌酶谱异常(
α-HBDH,LDH,AST升高),TNT阴性,BUN、肌酐及D-二聚体进行性升高,ALT、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升高,便常规由早期的稀水样便发展为棕软便。

例3,女,85岁,右上腹疼痛1周,突发双下肢无力1小时入院。

患者入院当天10:30Am入厕过程中突然出现腹痛,呈绞痛。

约11:00Am,患者突诉双下肢酸胀无力,于2:00Pm排黄软便一次,无尿。

查体:Bp180/80 mmHg,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0级,双下肢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T10以下针刺觉消失,病理征未引出,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入院后第二天4:30Am排少量腥臭味暗红色血样便一次,腹痛加重,腹较硬,压痛及反跳痛(+),叩诊呈鼓音,经止痛、抗凝、控制血压等治疗,病情无改善,于入院后第二天死亡。

病程中辅助检查:血管超声示:腹主动脉夹层,肠系膜上动脉血流信号消失,股总动脉可见多发硬化斑块。

化验检查:D-二聚体 0.5mg/L。

2讨论
2.1 病因
形成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妊娠、外伤,本组病例中有两例患者为高龄,辅助检查提示动脉硬化明显,考虑动脉硬化所致AD可能性大。

一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考虑高血压致AD形成。

2.2临床表现
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程度及主动脉分支受累的情况不同导致AD的临床表现多样化。

2.2.1神经系统症状
AD中大约有18%~30%的病人有神经系统损害,脑缺血和中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病例1表现为右侧大面积脑梗塞;病例2以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主动脉夹层可见于脊髓损伤,如:病例3表现为截瘫。

2.2.2血压
例1患者两侧的血压不一致,脉压差50mmHg,例2患者存在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等休克表现。

2.2.3疼痛
疼痛是AD的首发及突出症状,病史中可表现为胸痛、背痛或均有,性质为突然发作、撕裂样,与本组病例相符。

本组病例中两位高龄患者在病初均有腹痛病史1周,然后出现剧烈腹痛及AD的其他临床表现,此两位高龄患者导致AD的病因为动脉硬化,可能存在AD前
预兆,需临床医师在早期警惕AD的发生。

2.2.4其他系统表现
2.2.4.1呼吸系统
由于AD的夹层血肿可压迫支气管导致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夹层破裂至胸腔可引发胸腔积血。

本组中例1、例2均出现了胸腔积液,例1行胸穿后胸水病理回报:大量红细胞、淋巴细胞、间皮细胞,考虑为血性胸腔积液。

2.2.4.2消化系统
本组患者均出现腹痛,主要因为AD血肿延伸压迫或假腔堵塞动脉开口导致肠系膜动脉缺血。

2.2.4.3泌尿系统
夹层累及肾动脉可出现血尿、少尿及无尿的急性肾功能不全,本组3例患者均有泌尿系统血尿、少尿及无尿的临床症状。

2.3辅助检查
AD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及磁共振血管检查,B超检查无创、便捷,但要求B超检查者有一定的技术水平;CT检查时间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其缺陷是夹层的破口、动脉分支是否受累、主动脉瓣是否有反流均难以判断。

磁共振检查可显示夹层的破口、范围、大动脉分支是否受累等,其缺点是扫描时间比较长、不能同时心电监护、不适于体内有起搏器等金属装置的患者[1]。

本组病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例1行胸CT检查主动脉轴位显示新月型动脉夹层影,且经磁共振血管检查明确了夹层的破口、范围及受累的大动脉分支。

化验检查:心肌肌钙蛋白可作为I型夹层手术治疗的术前猝死预测指标[2]。


外,由于AD可累及多个大动脉分支,受累脏器病变后出现相应的化验检查结果异常,包括:心肌酶谱、肝功能、肾功能、尿便常规、D-二聚体,而且随病情好转,化验检查结果改善,反之亦然,因此,这些检查反应了病情严重程度、累及脏器情况及治疗疗效,上述化验检查对于AD的诊断及观察疗效评价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胡铁辉.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师杂志, 2004,6:577-579.
[2]Godon P、 Bonnefoy E、 Desjeux G, et al. Early risk factor in 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Is there a predictor of preoperative mortality? J Cardiovascular Surg, 2001,42:647-650.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