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教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5 美国》章节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详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美国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美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国度,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均有其独特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美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拓宽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美国的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为学生提供美国的基本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提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美国的地理特征。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美国的地理特征。

4.图片展示法:教师通过展示美国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美国的地理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国的相关图片、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好板书设计,突出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国的地图和标志性建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为学生提供美国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5《美国》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5《美国》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5《美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5《美国》一课,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美国这一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美国这一国家,学生们可能仅仅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上,对美国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了解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美国的地域特色,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国这一国家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全球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美国的地域特色,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等资源,自主搜集和整理关于美国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美国的地域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网络资源:关于美国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3.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国的国旗、地图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走近国家 第五节 美国》教案_15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走近国家  第五节 美国》教案_15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8.5美国教学设计一、课型:新授课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三、教学目标1.能够在地图中,指出美国本土,和其领土组成的另外两个地方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2.找出美国本土所濒临的大洋、海湾和邻国。

3.在书上图8-39中,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4.了解美国的农业总产值,进出口的农产品,并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四、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共有3个小标题:“美国的领土”、“高度发达的经济”、“人口与城市”。

分别介绍美国领土的组成情况及地理位置,美国工业、农业及经济情况和美国人口概况与城市分布。

五、教学重点“高度发达的经济”主要从农业和工业两方面介绍美国的经济,要求学生了解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工农业情况和生态、环保问题与对策,并引以为戒。

(经济中本节课只讲到农业方面)六、教学难点连同补充材料,“美国地形”图为我们提供了美国所临大洋和邻国及主要地形区的位置;“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反映了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的水平。

七、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用具:多媒体九、教学过程:(一)新课导人:显示“自由女神像”并讲故事。

(二)学习新课一、“美国的领土”部分1.领土组成让学生在书中划出领土组成部分的内容。

2.地理位置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

归纳它们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首先由学生讨论,请代表回答地理位置特点。

接着教师引导并最后归纳。

本土:25°N—49°N,70°W—130°W处于西半球、北半球。

北美洲中南部。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北与加拿大接壤,西南与墨西哥毗邻。

阿拉斯加州:60°N—70°N,140°W—170°W东与加拿大接壤,南临太平洋东北侧的阿拉斯加湾,西临白令海峡,北临波弗特海。

夏威夷州:—20°N—,150°W—180°W太平洋中心3.地形引导学生在书上图8-39中,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美国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美国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美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美国》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城市及区域差异等方面。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美国整体认识的一节重要课程,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于培养学生对美国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初步的认识。

但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对美国的认识可能存在片面性,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完善和丰富。

此外,学生可能对美国的文化、历史等方面有浓厚的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国的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城市及区域差异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美国的认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国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对不同国家地理特征的认识,拓宽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城市及区域差异等知识。

2.难点:美国的地形、气候对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国的地形、气候、城市等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国的地理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美国的农业、工业、城市等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美国的区域差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准备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的教材和课件。

2.图片、视频:收集与美国地理、气候、城市、农业、工业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地图:准备美国地形、气候、行政区划等地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美国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地理特征,展示相关地图和数据,让学生对美国的地理有直观的认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说课稿(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5 美国》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美国这个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美国这个国家,他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探究、去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还不是很清楚,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培养学生对美国的基本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美国,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去探究、去了解美国的各个方面。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国的地图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5.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点。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八章第五节《美国》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八章第五节《美国》教案

教案:美国【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90-P96。

主要包含“领土组成”、“高度发达的经济”、“人口与城市”等内容。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美国的领土组成,包括本土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以及海外的阿拉斯加和夏威夷。

(2)掌握美国的主要城市及其特点,如纽约(金融中心)、底特律(汽车城)、休斯敦(石油工业中心)等。

(3)了解美国的人口构成,包括种族分布和主要城市的人口情况。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读图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结合课本提供的数据和插图,引导学生认识美国经济水平、农业与工业发展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认识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美国的领土组成及其地理位置。

(2)美国的人口构成及其原因。

(3)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教学难点(1)分析美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原因。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

3.教学准备(1)地图册或在线地图资源(2)多媒体展示设备(3)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4.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它位于哪个大洲?”(2)引出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一个非常大的国家——美国。

”(2)讲授新知1.领土组成(1)介绍领土组成:美国由本土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组成,还包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两个海外州。

(2)地图展示:利用地图展示美国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理解其跨两洲的特点。

2.人口与城市(1)人口构成: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或地区,种族复杂。

白种人占75%,黑种人占25%。

华人华侨约有140万,主要集中在华盛顿和洛杉矶等地。

(2)主要城市:纽约:美国最大的城市,金融中心,被称为“大苹果”。

底特律:以汽车制造业闻名,被誉为“汽车城”。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美国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美国教案(新版)湘教版
-城市分布与地理特征的关系:美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东海岸、中西部和西海岸等地区,这些地区地理环境优越,经济发展较为发达。而中部地区的大城市较少,主要原因是地形平坦,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美国的经济发展: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经济体系完善,产业发展均衡。美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东海岸的纽约和波士顿等城市,由于临海交通便利,发展成为国际金融、贸易和文化的中心。而西海岸的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城市,由于靠近亚太地区,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的主题,掌握地理分析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通过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和作业,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同时,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讲解美国的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时,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缺乏直观感受而难以理解和记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物模型、实地考察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能力,如通过分析美国的经济发展,联系到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等。
3.创新与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美国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人地关系:通过学习美国的地理特征,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 下册第 八章第五节美国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  下册第  八章第五节美国教案

美国第1课时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主要从农业和工业两方面介绍美国的经济,要求学生了解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工农业情况和生态、环保问题与对策,并引以为戒。

教学难点:美国所临大洋和邻国及主要地形区的位置;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的水平。

2.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方案①:出示图6—28“美洲”图,取一面美国国旗,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并请回答正确的学生将星条旗贴到地图上美国范围内。

方案②:根据最近新闻报道中有关美国的重大事件,整理成一个小故事,引出美国。

如9·11恐怖袭击事件、导弹防御系统与《反弹道导弹条约)、总统大选等。

方案③:按历史发展。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607年英国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100余年间建立了13个殖民地——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

从而引出美国。

学习新课一、“美国的领土”部分,可参考以下方案和步骤:方案①:1.出示国旗并简单介绍垦区和条纹区的含义。

2.读图8-39,观察美国所临海洋和邻国,注意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跨北寒带、热带、大洋洲等)。

观察本上的庆要山脉、河流、“平原、湖泊等。

3.介绍首都华盛顿和哥伦比亚特区。

方案②:1.出示美国国旗,设问:“谁知道美国国旗图案含意?”2.解释美国国旗图案:13道红白相间条纹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个州,蓝色星区的50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国的50个州。

3.出示图8-48,说明:除首都华盛顿所在哥伦比亚特区外,只有48个州位于美国本土,还有另外两颗星代表的2个州在哪里呢?4.小结美国领土由本土48个州和1个特区、2个海外州构成。

5.设问:美国国旗如何从最初的13道条纹变成50颗星星,即如何由13个州扩张成为50个州的呢?结合下列资料讲解:a.1783年,英国将密西西比河以东土地划归美国;b.1803年,从法国购得路易斯安那;C.1810一1819年,从西班牙强占强购佛罗里达;d.1818年,从英国购得俄勒冈地区;e.1846—1848年,从墨西哥夺取新墨西哥地区;f.1845—1850年,从墨西哥吞并得克萨斯地区;g.1867年,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州;h.1898年,从西班牙夺取夏威夷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 美国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复杂
3.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

重点:领土构成、民族及种族构成、地形气候及农业
难点: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法、联系法、比较法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8分钟)
1.美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本土部分、两个外来洲、。

因此美国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

2.美国人口亿,原有居民是,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200多年间移入美国的。

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统一的民族。

美国人总构成复杂,白种人占,黑种人占。

3.美国华人、华侨约万人,在、
和华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4.读图说出美国地形区主要有哪三个?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国为什么被称为“农业大国”?
Ⅱ、学习目标我了解。

(2分钟)
Ⅲ、合作探究我快乐。

(20-25分钟)
1.小组讨论:外来移民的大量移入,尤其是今年科技移民的移入给美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给移出国带来哪些影响?你如何看人才外流现象?
2.阅读第81页资料,说说华人华侨对美国有哪些贡献?
3.小组活动:
读第84页,完成以下问题。

1.(1)~(5)并说说美国地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有特点?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点?
2.读图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3.读图完成(1)~(3)
4.小结:美国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河流、气候三方面说明)适合发展农业?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5.拓展: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农业有何不同?(条件?特点?)结论:。

Ⅳ、我能掌握我总结。

(10-15分钟)
巩固练习:填充图美国部分
检测反馈:
1.美国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

美国原有居民是。

美国的两个海外洲是:、。

2.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美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
4.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美国有哪些著名的农业带?
5.自绘美国轮廓图填注临海、地形区、两个外来洲、河流、湖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及分布 2.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观念。

重点:美国工业特点及分布、新技术产业
难点:美国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法、综合法、联系法相结合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分钟)
1.读图9.12找出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2.读图册47页说说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
3.美国工业的特点:拥有,工业产品种类,产量,技术,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美国的硅谷在,因生产而出名。

Ⅱ、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阅读了解目标
Ⅲ、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
1.自学内容交流反馈
2.阅读材料第86页说出美国有哪些工业产品居世界第一二位?从中说明美国是当今世界工业最的国家。

3.小组讨论:为什么美国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活动:读第87页,完成以下问题。

(1)阅读4则资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2)看图9.11、9.12,总结高新技术产品的种类。

5.学生讨论:中国工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借鉴美国工业的发展的经验?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信念?
巩固练习:完成填充图美国工业部分
自绘美国本土示意图,要求填注临海、邻国、五大湖、主要工业城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