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设计:第九章 第一节 美国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一节 美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一节 美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美国》教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A、B、C级目标:知道美国的国土构成、移民国情、农业特点。

2、A、B级目标:在美国农业分布图上说出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A级目标: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

2、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新课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所学习的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是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学生议论:东半球),对,这些国家都是属于东半球的国家。

那么西半球有哪些代表性国家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内容。

学习任务一:民族大熔炉[活动]:1.阅读教材81页图9.2“美国的人种构成饼状图”,看看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 (白种人占84%,最多;其次黑种人占13%;其他占3%。

)2.阅读教材81页2题中印第安人、黑人和华人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对话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想?(在美国社会中,黑人、印第安人和华人在政治、工作、生活中受到不公平待遇,美国存在种族歧视问题。

美国政府总是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而自己国内的种族歧视问题却始终解决不了。

)3.展示唐人街的图片和华人在美国工作、生活的资料:华人对美国的建设都有哪些贡献?(西部开发,修筑铁路;科学界获诺贝尔奖的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航空领域有第一位华裔太空人:王赣骏。

)学习任务二:农业地区专业化1、美国的自然条件[活动1]:读图:电脑展示课本P77图9.6“美国的地形”和P78图9.9“美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1.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说明美国地形分布的特点——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广大,耕地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然后让学生读图指出世界最大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2.依次找出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

说明五大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初中七下地理《美国》教学设计

初中七下地理《美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所在经纬度。

2.运用地图资料找出美国的地形和河流。

3.运用所学掌握美国所处温度带,并能说出其主要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地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学会分析美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学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培养学生们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和资源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1.揭示美国的地形、河流、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教师: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啊,刚从澳大利亚带团回来。

澳洲的美景真是让我流连忘返。

你们也都去过澳大利亚吧。

那我要问一问你们:“澳大利亚名闻天下的三大美名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今天,我又要带团出发了。

这次我要去的是西半球的超级大国。

想知道是那里吗?来看一看我做的宣传海报。

【播放关于美国的精选图片】教师:你们知道我要去哪里了吧。

没错,就是美国。

怎么样?是不是很羡慕我啊。

可是,我从来没去过美国。

主任又给我下了死命令——出发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了解,他还给我发了一份任务清单。

找位同事帮我读一读。

【学生朗读教学目标】教师:我将思路整理一下发现,我需要从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资源方面来了解美国。

我准备绘制一幅美国的地理概况简图。

可是……我的动手能力特别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行政区划、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一课时,主要讲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美国这一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等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掌握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美国地理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的特点。

2.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美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

2.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美国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美国地理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国地图、相关图片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美国的地理位置,提出问题:“请大家来说说美国位于哪个半球?它的地理位置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美国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州、联邦等行政区划设置。

3.操练(10分钟)针对美国地理特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美国地理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讲解美国地理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美国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下教案第九章第一节 美国

人教版七年级下教案第九章第一节  美国

第一节美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通过地图确认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2.会利用数字、图表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构成。

3.掌握美国的地形和气候,以及对美国发展农业的影响4.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特点,以及硅谷的位置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2.运用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华人对美国繁荣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认识美国人种存在的问题,培养种族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2.美国发达的工业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1.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构成、人口特点及其原因。

2.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大家猜猜她要去的是哪个国家?学生:美国。

一、概况——美国的范围及位置教师:了解一个国家,先了解它的位置,请根据图填写图中相应的空白内容。

一、概况——美国的人口、人种、居民教师:根据美国的人口构成图完成相应的内容教师:美国人种的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请大家结合材料来谈一谈你对美国“民族大熔炉”的看法。

【材料】华人对美国的贡献【材料】根据图中的对话,谈谈你对美国不同人种政策的感想。

教师: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形成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因此,人们称美国是“民族大熔炉”。

然而,在美国社会中,却存在着人种歧视问题。

教师:请看“2003美国主要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其在世界的位次”表格,反映了美国农业有什么特点?学生:农业大国。

教师:农业生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气候、地形……二、农业——美国的地形教师:根据美国的地形图,填写相应的内容教师:从图可知,美国的地形以什么为主?学生:平原二、农业——美国的气候教师:根据美国的气候类型和降水分布图,完成相应的内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较多,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城市分布等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美国的地形、气候、城市和经济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美国的电影、音乐、体育等方面有较高的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主要城市。

2.了解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认识到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4.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主要城市。

2.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3.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城市分布。

2.案例分析法:以美国为例,分析其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认识到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国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相关案例和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美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主要城市。

原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原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如果安排了观察美国地理特征的实验,需要准备地图模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实验器材,并确保学生的安全操作。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空间。同时,确保教室内的座位安排有利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
原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主要城市以及地理特征等。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掌握美国的主要城市和地理区域,并能够结合地图进行分析。
课堂
课堂评价:
1.提问: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美国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我会提问学生美国的首都、主要城市、地形特点等,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美国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观察:在课堂上,我会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眼神、表情等,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不理解或者兴趣不高,我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美国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地理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地理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美国的地理特征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文化等地理特征,可以推荐以下拓展阅读材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 第一节 美国(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 第一节 美国(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美国的相关知识,内容涵盖了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美国这个国家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美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难点: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美国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地图、文字等,以便于教学演示。

2.资料:搜集与美国相关的资料,包括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国的国旗、地图等,引导学生关注美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教师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分析美国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对美国有更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美国这一国家的地理特征,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片面或错误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美国的地域特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美国地理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国地理、文化等特征的兴趣,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美国的地域特色,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美国地理特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美国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地理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深入了解美国的地理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美国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美国地理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引导学生感受美国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
一、课程标准要求
1、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3、活动建议: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

二、教学内容分析
《美国》是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

它和第二节《巴西》共同构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对西半球两类不同性质的国家的概况有所了解。

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都围绕美国经济发展展开。

本节第一课时分析了美国的人种构成以及美国的农业地区专业化。

第二课时则主要认识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和带来的问题。

世界高新技术技术产业基地—这部分内容,突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工业在美国工业及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资源消耗大国—在学生了解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大国同时辩证地让学生看到美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

三、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后,已经能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简单方法,并且对于世界地图、区域地图和统计图表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所以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美国的工业分布以及美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情况。

七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强,指导学生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美国工业的地位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其经济增长的作用。

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时事的关心,开展模拟世界气候峰会的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和组织学生就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展开讨论。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
2.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3.认识美国消耗了全球的资源,过度排放污染物;
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地图和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认识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2.通过分析材料认识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3.通过分析统计图表认识美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和废物排放大国;
4.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理解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
2.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的基础上。

五、教学重点
1.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2.了解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六、教学难点
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七、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无锡物联网基地”和《京都议定书》的材料。

八、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提问: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
导入:美国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的基础是有发达的工业。

今天我们就接着上节课来认识有关美国工业的特点。

思考、回答复习上节课的所学美国农业的特点,由机械化程度高的基础是发达的工业,导入到美国发达的工业。

课堂活动投影:美国的著名的工业产品的商标:可口可乐、耐克、通用汽车、英特尔、柯达。

小结: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

思考、抢答通过抢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呈现的商标按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工业和精密仪器工业的顺序出现,让学生认识美国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

材料分析追问:美国除了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外,它的工业在世界中的地位如何呢?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美国居世界第一、二位的工业产品”。

阅读、思考、
回答通过追问和指导学生分析材料,让学生总结出美国工业的特点。

读图分析投影:美国的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指导学生读图找出美国的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读图
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小结
承转小结:美国是世界上的第一经济强国,其基础是发达的农业和发达的工业。

承转: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有一项产
业部门飞速发展,给美国经济发展打了一针“兴奋剂”。

这个产业就是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过渡到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并突出其作用。

读图
对比指导学生读教材86页图9.13,认识美国的有
哪些高新技术产品。

对比传统工业产品,从而认识高新技术产业。

读图、思考、归纳高
新技术产业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从认识高新技术工业的产品入手,帮助学生认识高新技术产业。

课堂活动投影:一列工业产品,一列工业类别。

开展“连连看”的活动。

讨论、
思考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检验学习效果。

分析材料小组讨论投影:比尔盖茨的资料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7页活动第二题。

阅读、
讨论、
一句话概括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从学生熟悉的比尔盖茨入手,引导学生认识高新技术产业不仅仅给比尔盖茨个人带来巨大的财富,还推动了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

通过引导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来归纳四个材料,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完成课标要求1。

拓展延伸介绍美国的硅谷、无锡中科院物联网基地。

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无锡物联网基地。

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和科教兴国的思想。

课堂活动承转:美国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发展工业离不开资源。

美国资源丰富吗?
投影:美国自然资分布图、美国矿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的排位表、美国进口矿产资源在世界的排位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88页活动题,认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资源消耗情况
提问:美国消耗的资源多不多?消耗的是本国资源还是世界资源?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88页的活动题第2题,计算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相对于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数。

读图、
计算、讨论通过读图表和计算让学生直观地总结出美国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大量消耗世界资源并且大量排放污染物。

从而突破教学重点。

完成课标要求2。

拓展延伸和角色扮演提问: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会给地球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让学生介绍课前准备的有关《京都议定书》,教师点出布什政府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投影: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美国政府含糊的说辞。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参加气候峰会的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另一组代表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模拟气候峰会,先组内讨论后进行辩论。

投影:议题
1、美国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有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美国为什么要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美国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应尽哪些责任和义务。

引导学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事实依据进行
辩论。

介绍、讨论、辩论、自主学习就教材中的活动所反映出来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进行延伸,使学生认识美国大量排放废物对全球带来的影响。

进而过渡到《京都议定书》的目的以及美国不负责任的行为,再联系热点问题“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组织学生模拟气候峰会,根据相应的议题,对美国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展开讨论。

既给学生创设了有激发性的情景又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讨论。

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课堂升华提问:面对美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中国应该怎么做?
联系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发展低碳经济。

讨论、回答对教学内容进行升华。

课堂总结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大力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美国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大量消耗全球资源,破坏全球环境。

巩固教学重点。

八、教学反思
课堂的辩论活动气氛很好,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前面的介绍过分强调了美国污染物排放过多的基调。

如果讨论前仅给出相关的材料,让学生,特别是代表发达国家的学生充分阐述观点。

然后再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引导。

相信会更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探究得更开放、更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