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微专题2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加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推论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那么公式
1 2 2as , at 都可简化为 v=________ ,s=________ 2at ,v2=________
4.如图 1-2-1 所示,我国研制的规模最大的直升机群接受世 界的检阅.其中一直升机在地面上空高度 A 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 命,要求该机在 11 时 16 分 40 秒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经过 AB 段加速后,进入 BC 段的匀速表演区域, 11 时 20 分准时通过 C 位置.已知 sAB=4 km,sBC=8 km.求:
t a
v+v0 [平均速度公式]x= 2 t
2.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 直线运动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 我们规定初速度 v0 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
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 v0 =0 时,一般以加速度 a 的
方向为正方向.
【典题 1】短跑运动员完成 100 m 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
1 2 1 x1=2at0,x1+x2=2a(2t0)2,x2=7.5 m
而 t0=1 s 代入数据解得 a=5 m/s2 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t1,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t2, 匀速运动的速度为 v,跑完全程的时间为 t,全程的距离为 x, 加速阶段的距离为 x3,匀速运动的距离为 x4,依题意及运动学 规律,得 1 2 x3=2at1,v=at1,x4=vt2,x=x3+x4,t=t1+t2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x3=10 m.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精炼微专题辑: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微.doc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方法点拨](1)只有直线运动才有速度(不分解的)一时间图象,农一r 图象中用速度的正负表示 速度的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或相反).(2)v~t 图象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斜率正负 表示加速度方向.(3)“一r 图象与/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轴以上的面积表示正方向的位移, t 轴以下的面积表示负方向的位移.(4)°—/图彖不含有t=0时刻的位置信息,不能确定出发 点.1. 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且足够长的斜面,并做直线运动,则下列描述该物体在斜2. (2018-山东青岛二中模拟)运动质点的P -X 图象如图1所示,图线为顶点在坐标原点、开 口向右的一条抛物线,A. 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C. 质点在3 s 末的速度大小为30m/sD. 质点在0〜3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5 m/s3. 有一质点从兀轴的坐标原点开始沿兀轴做直线运动,其速度随吋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微专题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而上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图2示,下列四个选项中a表示质点运动的加速度,x表示质点的位移,其中正确的是()4. ABS 是Anti-Lock Brake System 的英文缩写,即“刹车防抱死系统”・某汽车在启用ABS 刹车系统和未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过程屮,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3屮 A. 启用ABS 刹车时间大于未启用ABS 刹车时间B. 启用ABS 汽车做匀速运动,未启用ABS 汽车做匀减速运动C. 0〜“的时间内,启用ABS 加速度大于未启用ABS 加速度D. 0〜门的时间内,启用ABS 平均速度大于未启用ABS 平均速度5. (2017-广东揭阳高三期末)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其速度一时间图 象如图4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4〜6s 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前6s 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C. 前4s 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D. 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 s 末相遇6. (2017-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如图5所示,直线a 与四分之一圆弧b 分别表示两质点A 、«/(ms -2)321//sBA D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图3B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图彖.当B的速度变为0时,人恰好追上B,则A 的加速度为( )A. 1 m/s 2C ,2 m/s 2 D. n m/s 27. 如图6所示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的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和x~t 图彖(速 度与位移的正方向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6A. t=0时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B. 物体甲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t=t {吋开始做匀减速运动,t=t 2吋刻后做匀速运动C. 物体乙先做减速运动,t=t }时开始做反方向的匀加速运动,t=t 2时刻后做匀速运动D. 时物体甲开始反向运动,而物体乙的运动方向不变答案精析1. C2. C [由题图可知,图线满足v 2= 10x,由运动学公式v 2—v(f=2ax,可得u o =O, a=5 m/s 2, 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 s 末的速度大小^3=〃3 = 15 m/s,0〜3 s 内的平均速 度万=驾旦=7.5m/s,选C.]3. B4.D5. B [°—f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故在4〜6s 内,两者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同,A 错误;v-t 图象与r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前6 s 内 甲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之和较大,所以甲通过的路程更大,B 正确;同理,前4s 内甲 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C 错误;前2s 内两物体的位移 相等,但不确定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故不能判定二者是否相遇,D 错误.]B. 2 m/s 26. C7. D [由。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对小球有:h=12gt02
①
对平板车有:s=12at02
②
由①②式并代入数据可得:s=0.27 m。
(2)从释放第一个小球至第二个小球下落到平板车上表面
处历时 Δt+t0,设平板车在该时间段内的位移为 s1,由运动学
方程有:s1=12a(Δt+t0)2
③
至少有 2 个小球落在平板车上须满足:s1≤s+L ④
解析:反过来看,小物块从 O 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知,x=12at2,则 a=2t2x,故位移与时间 平方的比值为定值,所以Lt121=Lt222=Lt323;从 O 点到 C、B、A 过 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故平均速度越来越大,所以Lt11>Lt22>Lt33。 答案:B
纵观 ·物理学史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从理论和实验两个度,证明了 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物 体越重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
课 堂 提能·考点全通
易点速过,难点精研,时间用到增分点上
突破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师生共研类)
1.解答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画过程 判断运 选取 选公式 解方程 示意图 → 动性质 → 正方向 → 列方程 → 并讨论 2.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 直线运动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 规定初速度 v0 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 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 v0=0 时,一般以加速度 a 的方 向为正方向。
(1)求小车左端离 O 点的水平距离; (2)若至少有 2 个小球落在平板车上,则释放小球的时间 间隔 Δt 应满足什么条件?
[审题指导] 第一步:抓关键点
关键点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基础课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答案
C
4.[ 人教版必修 1· P45· T5] 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 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 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
2=2gh v (3)速度位移关系式:
,从静止开始下落。
。 。 。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是逻辑推理―→猜想与
合理外推 假设 ―→实验验证―→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 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
小题速
练
1.思考判断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
2 显然 t1= t 不符合题意,应舍去。 3
所以冰壶通过第四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为t′=t1-t=t。
法三
图象法
冰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冰壶由A
到 E的位移与由 D到 E的位移之比为 4∶ 1,由于相似三角形的 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长的平方之比,则tOE∶tOD=2∶1,故tDE =tOD=t,即冰壶通过第四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为t′=t。
所以冰壶通过第四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为t′=t1-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做冰壶从E点开始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 2 根据位移公式,由 E 到 A,有 4l= at1 2 式中,t1为冰壶通过四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a 为其加速度 1 的大小 由 E 到 D,有 l= a(t1-t)2 2 2 联立解得 t1=2t 或 t1= t 3
暂的强烈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1_2匀变速直线运动 精品

【答案】 B
【解析】 由题可知,空气阻力大小不变,故三段时间内
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将三个过
程均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由h=
1 2
at2可知,加速
度大的用时短,故正确答案为B项.
题型拓展
刹车运动和双向可逆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注意区别两种类型: 1.刹车类运动:如汽车刹车、物体沿粗糙平面滑动,这类 运动的速度减到零后停止运动. 2.双向可逆运动:如竖直上抛、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动,这 类运动的速度减到零后,以相同加速度反向加速.
【答案】 D
【解析】 A项,根据运动学公式v2-v02=2ax,物体由A 点从静止释放,有v2=2ax.所以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vB∶ vC∶vD∶vE=1∶ 2: 3∶2,故A项正确;B项,根据运动学公
式x=v0t+12at2得t=
2x a
,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比为:tB∶
tC∶tD∶tE=1∶
将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
受到一大小不变的空气阻力作用,它从抛出点到最高点的运动
时间为t1,再从最高点回到抛出点的运动时间为t2,如果没有空
气阻力作用,它从抛出点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0,则( )
A.t1>t0 t2<t1
B.t1<t0 t2>t1
C.t1>t0 t2>t1
D.t1<t0 t2<t1
例2 (2017·常州模拟)图是《驾驶员守则》中的安全距离图 示和部分安全距离表格.
车速v(km/h) 40 60 80
反应距离s(m) 10 15
A=( )
刹车距离x(m) 10 22.5
B=( )
停车距离L(m) 20 37.5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学案(2021年整理)

2019年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
匀变速直线运动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错误!at2.(3)位移速度关系式:v2-v02=2ax.自测1某质点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v=(2t+4) m/s,则对这个质点运动情况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初速度为2 m/sB。
加速度为4 m/s2C。
在3 s末,瞬时速度为10 m/sD。
前3 s内,位移为30 m答案C解析根据v=v0+at,比较v=(2t+4) m/s得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初速度为4 m/s,所以选项A、B错误;在3 s末,质点的瞬时速度为v t=2×3 m/s+4 m/s=10 m/s,所以选项C正确;前3 s内,质点的位移x=错误!=错误! m=21 m,选项D错误.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
三个推论(1)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相等.即x2-x1=x3-x2=…=x n-x n-1=aT2.(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单元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课时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含解析)

课时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当v与a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v与a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大变小与a是否变化无关,由它们之间的方向关系决定。
(2)基本运动规律①速度与时间关系公式v=v0+at。
②位移与时间关系公式x=v0t+at2。
③位移与速度关系公式2ax=v2-。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1)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v0)。
(2)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3)连续相等时间内相邻的位移之差相等,即Δx=x2-x1=x3-x2=x4-x3=…=aT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v1∶v2∶v3∶…∶v n=1∶2∶3∶…∶n。
(2)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x1∶x2∶x3∶…∶x 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Δx1∶Δx2∶Δx3∶…∶Δx n=1∶3∶5∶…∶(2n-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t n=1∶(-1)∶(-)∶…∶(-)。
4.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①速度公式:v=gt。
②位移公式:x=gt2。
③位移—速度公式:2gx=v2。
(2)竖直上抛运动①速度公式:v=v0-gt。
②位移公式:x=v0t-gt2。
③位移—速度公式:-2gx=v2-。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h=。
⑤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1.(2019安徽安庆市第二中学开学摸底)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
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答案 D2.(2019湖南长沙1月月考)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s,第二段用时2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题组阶梯突破
1.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 m/s,第9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 s末的速度和质点在9 s内通过的 位移分别是 答案 解析 A.a=1 m/s2,v9=9 m/s,x9=40.5 m B.a=1 m/s2,v9=9 m/s,x9=45 m
答案 符合设计要求
解析
4
命题点三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如图) (1)对称性 ①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 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②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 速度大小相等. (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 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多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性.
2.竖直上抛运动 (1) 运 动 特 点 : 加 速 度 为 g , 上 升 阶 段 做 匀 减 速 运 动 , 下自降由阶落段体做 __________运动. (2)运动性质: 匀减速 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 v=v0-gt ; ②位移公式: x=v0t-12gt2 .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伽利略通过 逻辑推理 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比轻的 物体下落快”的结论. (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 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他所用的研究方法是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设―→ 实验验证―→ 合理外推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 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
解析
货车在超载并超速的情况下的刹车距离 x3=v20′a12=22×025 m=40 m 由此可见,超载超速会给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2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
[方法点拨] (1)v=Δx
Δt
=
v0+vt
2
=
2
v t.(2)已知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初末速度可求平均速
度,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变的非常简捷.
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s内的平均速度小3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
A.1m/s2B.2 m/s2
C.3m/s2D.4 m/s2
2.(多选)(2017·湖北黄冈中学模拟)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D四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s1、BC=s2、CD=s3,已知质点通过AB段、BC段、CD段所用的时间均为T.下列关于质点在B点的速度表达式,正确的是( )
A.s1+s2
2T
B.
3s2-s3
2T
C.3s1+s3
2T
D.
2s1-s2+s3
2T
3.(2017·河南焦作二模)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前5s内的位移为10m,在前7s内的位移为21m,则质点在t=6s时的速度大小为( )
A.3.5m/s B.4 m/s
C.5m/s D.5.5 m/s
4.如图1所示,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x AB=2m,x BC=3m.若物体通过AB和BC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
图1
A.9
8
mB.
8
9
m
C.3
4
mD.
4
3
m
5.(多选)(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如图2所示,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最后停在D点.已知AB=6m,BC=4m,从A点运动到B点和从B点运动到C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为-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质点到达B点时速度大小为2.55m/s
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C.质点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4s
D.A、D两点间的距离为12.25m
6.(2018·山东烟台期中)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如图3所示.已知AB=18m,BC=30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则小球在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
图3
A.6m/s,9 m/s,12m/s
B.6m/s,12 m/s,18m/s
C.3m/s,4 m/s,5m/s
D.3m/s,5 m/s,7m/s
7.(2017·四川德阳一诊)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满足v=2+t(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则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5s内质点的位移为35m
C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1m/s 2
D .质点3s 末的速度为5m/s 答案精析
1.C [质点在第一个3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1.5 s 末的瞬时速度v 1,在第一个5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5 s 末的瞬时速度v 2,而1.5 s 末和2.5 s 末相隔的时间为Δt =1 s ,v 2-v 1=Δv =3 m/s ,由Δv =a Δt 解得a =3m/s 2,选项C 正确.]
2.AB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质点在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B 是A 、C 的时间中点,则v B =xAC 2T =s1+s22T
,又因为s 3-s 2=s 2-s 1,所以s 1+s 2=3s 2-s 3=2s 1-s 2+s 3,故A 、B 、D 正确.]
3.D [由题意可得v 2.5=105m/s =2 m/s ,v 3.5=217m/s =3 m/s ,质点的加速度为a =Δv Δt
=1m/s 2,质点在t =6 s 时的速度大小为v 6=v 3.5+2.5a =5.5 m/s ,选项D 正确.]
4.A [设物体通过AB 、BC 所用时间均为T ,则B 点的速度为v B =xAC 2T =52T
,根据Δx =aT 2,得a =Δx T2=1T2,则v A =v B -aT =32T ,x OA =vA22a =98
m ,选项A 正确.] 5.BD [设加速度大小为a ,根据题设条件得|Δv |=at =2 m/s ,AB 、BC 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由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Δx =at 2,解得t =Δx at =6-42
s =1s ,a =2m/s 2,选项B 正确;质点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为2t =2s ,选项C 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得v B =+2s =5m/s ,选项A 错误;x AD =x AB +vB22a
=12.25m ,选项D 正确.] 6.B 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