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南唐二主词1

合集下载

南唐二主词

南唐二主词
南唐二主词
------赏析《浣溪沙》、《浪淘沙令》
2015-6-3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李 璟
浣 溪 沙
这首词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 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这首词中塑造了思念远人的思 妇形象,抒发了孤单寂寞之情。
2015-6-3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2015-6-3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关于词作: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 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 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 • 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 风格沉郁苍凉。扩大了词的题材范 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 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个人 人上君 遭遇 阶下囚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 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 刻画了一个失去自由的亡国之 君的形象。 • 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深切悲 凉的亡国之痛,失去自由的囚 徒之悲。
2015-6-3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2015-6-3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前期: 艳情闲愁 风格柔美缠绵
后期: 怀故伤今 风格沉郁凄怆
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2015-6-3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君对 阶故 下国 囚思 的念 无及 限作 哀为 痛亡 国 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融入哀愁 暗含遭遇 身寒更是心寒


反衬现实中的 极度哀怨愁苦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对故国思念 心 与悔恨 别时容易见时难
景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高中精选的唐诗宋词

高中精选的唐诗宋词

高中精选的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历来为我国人民所传诵。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精选的唐诗宋词,欢迎大家阅读!高中精选的唐诗宋词篇1:春思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高中精选的唐诗宋词篇2:晚春二首·其一朝代:唐代作者:韩愈原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高中精选的唐诗宋词篇3: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龄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高中精选的唐诗宋词篇4: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朝代:宋代作者:陈亮原文: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高中精选的唐诗宋词篇5:西江月·顷在黄州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由肱一作:曲肱)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看过“高中精选的唐诗宋词”的人还看:1.高中经典古诗词2.经典唐诗宋词3.高中经典古诗词名句4.唐诗宋词励志名句大全5.励志唐诗宋词精选。

高三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20篇)

高三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20篇)

高三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20篇)1.高三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篇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峙(sǒng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高三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篇二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高三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篇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高三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篇四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高三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篇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yǐ)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6.高三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篇六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Yān)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高三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篇七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南唐词大全集

南唐词大全集

南唐词大全集(来源: 颜渊山庄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即南唐元宗,初名景通,曾更名瑶,字伯玉。

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于943年嗣位。

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

李璟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

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

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被后周夺取淮南江北之地,遂从金陵迁都洪州,称南昌府。

961年逝世于南昌,时年四十六岁,葬顺陵。

死后获宗主国宋朝特许而被追上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其诗词被收录《南唐二主词》中。

李璟好读书,多才艺。

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

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冯延巳(903年—960年),又作延己、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大臣。

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曲(40首)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曲(40首)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曲《静女》《诗经·邶风》静女《诗经·邶风》原文呈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名句默写1.《诗经·静女》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两句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评价以及女子等待男子的情形。

2.《诗经·静女》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两句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生动细节。

3.《诗经·静女》中,“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两句运用双关手法赞美了女子的美好。

4.《诗经·静女》中“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两句,说荑草是女主人公跋涉远郊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

5.《诗经·静女》中,“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说礼物本身并不珍贵,但因为是心上人所赠,所以特别美好。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曲《无衣》《诗经·秦风》无衣《诗经·秦风》原文呈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名句默写1.《诗经·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两句通过写战士们同穿衣服来表现他们同仇敌忾的决心。

2.《诗经·无衣》中,“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两句写战士们整修“戈矛”,将会共同对付敌人。

3.《诗经·无衣》中表现战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共同奔赴前线杀敌的句子是“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曲《离骚(节选)》离骚(节选)屈原原文呈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高考语文考前古诗词鉴赏 李煜《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赏析素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素材

高考语文考前古诗词鉴赏 李煜《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赏析素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素材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注释]①藓侵阶:苔藓上阶,说明很少有人来。

②一任:任凭。

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

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

一桁:一列,一挂。

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③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④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

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

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

众说皆可通。

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

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金敛〞。

《古今词统》并注:“敛,一作剑。

〞按:作敛不可解,盖承“金剑〞而误。

⑤已:《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词统》作“玉〞。

《古今词统》并注:“玉,一作已。

⑥〞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

⑦净: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本、侯本、萧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续集》、《词综》、《全唐诗》俱作“静〞。

⑧秦淮:即秦淮河。

是长江下游流经今南京市区的一条支流。

据说是秦始皇为疏通淮水而开凿的,故名秦淮。

秦淮一直是南京的胜地,南唐时期两岸有舞馆歌楼,河中有画舫游船。

高考语文古诗词必背75篇电子版

高考语文古诗词必背75篇电子版

高考语文古诗词必背75篇电子版高考语文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高考语文古诗词必背75篇的电子版内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1. 《诗经·关雎》2. 《诗经·蒹葭》3. 《诗经·采薇》4. 《诗经·硕鼠》5. 《诗经·无衣》6. 《诗经·桃夭》7. 《诗经·鹿鸣》8. 《诗经·氓》9. 《诗经·静女》10. 《诗经·淇奥》11. 《离骚》(屈原)12. 《九歌》(屈原)13. 《天问》(屈原)14. 《九章》(屈原)15. 《木兰诗》16. 《滕王阁序》(王勃)17. 《将进酒》(李白)18. 《望岳》(杜甫)19. 《春望》(杜甫)20. 《登高》(杜甫)21. 《江雪》(柳宗元)22. 《渔家傲》(范仲淹)23. 《水调歌头》(苏轼)24.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5. 《声声慢》(李清照)26. 《如梦令》(李清照)2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28.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29.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0. 《满江红》(岳飞)31. 《黄鹤楼》(崔颢)3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33. 《春晓》(孟浩然)34. 《宿建德江》(孟浩然)35. 《题临安邸》(林升)36. 《题西林壁》(苏轼)37. 《赤壁》(苏轼)38. 《赠汪伦》(李白)39. 《静夜思》(李白)40. 《月下独酌》(李白)41. 《早发白帝城》(李白)42. 《望庐山瀑布》(李白)43.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44.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4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46. 《滕王高阁临江渚》(王勃)47. 《别董大》(高适)48. 《出塞》(王昌龄)49. 《从军行》(王昌龄)50.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51.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52. 《绝句》(杜甫)53. 《登楼》(杜甫)54. 《春夜喜雨》(杜甫)55. 《旅夜书怀》(杜甫)56. 《游子吟》(孟郊)57. 《秋思》(张籍)58. 《山行》(杜牧)59. 《赤壁》(杜牧)60. 《江南春》(杜牧)61. 《泊船瓜洲》(王安石)62. 《元日》(王安石)63. 《题临安邸》(林升)64. 《题西林壁》(苏轼)65. 《赤壁》(苏轼)66. 《赠汪伦》(李白)67. 《静夜思》(李白)68. 《月下独酌》(李白)69. 《早发白帝城》(李白)70. 《望庐山瀑布》(李白)71.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72.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7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74. 《滕王高阁临江渚》(王勃)75. 《别董大》(高适)这些古诗词涵盖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是高考语文备考的重要资料。

高考必背72篇(首)古诗词

高考必背72篇(首)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册。

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覆盖7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册4个单元,覆盖6个学习任务群。

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版块。

高中新课标必背篇目72篇(新修订)古诗文72篇是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篇目,为启动新高考的8省份【江苏、湖北、福建、辽宁、广东、重庆、河北、湖南】现行高一必备之书目。

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31.《论语》32.《劝学》(《荀子》)4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45.《师说》(韩愈)56.《阿房宫赋》(杜牧)67.《六国论》(苏洵)7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79.《赤壁赋》(苏轼)810.《项脊轩志》(归有光)9二、选择性必修(10篇)10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0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113.《过秦论(上)》(贾谊)114.《礼运》(《礼记》)125.《陈情表》(李密)13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13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4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159.《石钟山记》(苏轼)1510.《登泰山记》(姚鼐)16三、选修(12篇)171.《老子》17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183.《大学》(《礼记》)194.《孟子》195.《逍遥游》(《庄子》)196.《谏逐客书》(李斯)207.《兰亭集序》(王羲之)218.《滕王阁序》(王勃)21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23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23诗词曲(40 首)1.《静女》(《诗经》)252.《无衣》(《诗经》)253.《离骚》(屈原)26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265.《短歌行》(曹操)26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27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27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89.《山居秋暝》(王维)2810.《蜀道难》(李白)29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2912.《将进酒》(李白)3013.《燕歌行》(高适)3014.《蜀相》(杜甫)3115.《客至》(杜甫)3116.《登高》(杜甫)3117.《登岳阳楼》(杜甫)3218.《琵琶行》(白居易)3219.《李凭箜篌引》(李贺)3320.《菩萨蛮》(温庭筠)3321.《锦瑟》(李商隐)33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3423.《望海潮》(柳永)34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34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34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3527.《登快阁》(黄庭坚)35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35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530.《声声慢》(李清照)3631.《书愤》(陆游)36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6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6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6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7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7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739.《长亭送别》(王实甫)38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38文言文(32篇)必修(10篇)《论语》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璟,即南唐中主,南唐的第二代国君,史称 “南唐中主”。他是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 的父亲,徐州人,他即位之初,国势尚且兴旺, 但随着北周的兴起,南唐受到强邻的威胁,国势 日下。南唐保大(李璟年号)十四、十五年,周 世宗两次亲征南唐,攻城掠地,所向披靡,迫使 李璟上表削去帝号,称国主。此时的南唐,已经 内外交困,李璟身当乱世,忧心时局,自己有心 兴国但无力回天,在作品中情思婉转,表现出无 限的沉哀。他的诗词十分有名气,书法也很不错。 死于 961 年,时年 47 岁。他的庙号是元宗。其诗 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作者借东流之水,抒 发自己的离愁别恨。 其实“人生长恨”不仅仅是抒写作者一已的 失意情怀,而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 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 人生体验。是他个人的,也是人人的,所以 具有永恒的打动人心的魅力。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 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从“别时容易见时难”读出对故国思念之情 “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往 汴京之时;“见时”,指现在囚禁汴京,思念故 国,欲再重见旧地之时。前者“容易”后者“难 ”,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 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少伤心和悔恨啊!要 知道,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别离,而是永 久的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别离,更 何况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容易”——国家竟是 那样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加痛吗 ?这样的难于再见,不就是对词人的死刑宣判吗 ?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 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在梦境中又重现了昔日南唐春季去游上苑时的 欢乐情景。那种豪华景象仍是帝王家的气派,乘载 国主国后、王公大臣、嫔妾宫女的华辇像流水一 样,骏马连成一条龙,是何等的煊赫;当时又值春风微 拂、花好月圆之时,又是何等的惬意。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示例:作者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抒发了作者伤春惜花的情感。
林花春红,象征着生命的鲜艳和美丽。伴随春花 凋零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 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狼藉残红,春去匆匆, 实际上暗指以前的宫廷享乐生活的短暂,好景不 长,因此说“太匆匆”,因此,“太匆匆”的感 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揉 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 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 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在梦境中又重现了昔日南唐春季去游上苑时的 欢乐情景。那种豪华景象仍是帝王家的气派,乘载 国主国后、王公大臣、嫔妾宫女的华辇像流水一 样,骏马连成一条龙,是何等的煊赫;当时又值春风微 拂、花好月圆之时,又是何等的惬意。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 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 恨水长东!
词中帝
亡国君
做个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乌夜啼》+《浪淘沙令》
南唐李后主词
背景及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李煜即 位时,南唐已为宋的属国。他面对宋朝的压力, 逆来顺受,以图苟且偷安。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南唐覆灭,虽 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 月 卒。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 为五代之冠。 李煜的创作以南唐亡国为界,分前后两期。前 期词多写宫廷宴乐、艳情和闲愁,风情绮丽,婉 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 怀国恨,风格沉郁凄怆。这首词从内容上看,是 作者被俘后所写。
从“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读出作为俘虏的亡国之君的哀愁 “潺潺”是小雨滴水的声音,词人用“潺潺”来形容这春雨,说明 这是连绵不断的小雨。此时身为宋的俘虏的后主,以哀愁之心来感 受外物,外物自然会染上哀愁之情。在此时,这种哀愁,正如春雨 ,潺潺的,连续不断,不断地滴下来,敲击在心上,堆积在心里。 同时,这春雨,又让他联想到了整个春天,现在的春天,不再是初 春仲春,而是“春意阑珊”,春天就要过完啦。而且,是在“雨潺 潺”中流逝的,在风雨的敲打中流逝的。春天美好,充满初生生机 ,新生欢乐,青春生命,花样繁华,可是却短暂,而且,那些生机 、欢乐、生命、繁华,不是平静地消逝的,而是在无数的风雨摧残 中逝去的。这是让人感到悲哀又无可奈何的事。春天的流逝,让后 主联想到,那些让他充满欢乐的时光,也象这春天一样,在无数的 风雨中逝去了,自己的年华,也在人生的悲哀中逝去了,这是何等 的悲哀!这一句词,景中蕴情,悲愁之情十分深刻。
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 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 胜缱绻。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 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 ,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 “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 际,究竟是 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 ,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 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 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读出无可奈何的情感。 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 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落红逐水 流,春光已逝去,世事变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复返。从前 在“天上”过着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 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等巨大!这 种从“天上”降到“人间”,亦即由至高无上的皇帝成为 被人轻贱的俘虏的生活巨变,对李煜个人来说,是个悲剧 ,但也正是这样的特殊经历,给李煜的创作带来了活力。 一方面,被囚禁、被侮辱的“人间”生活,使他的内心极 其痛苦,并得以在创作中极其真实的表现出来,使作品具 有感情上的动人力量;另一方面,从帝王到俘虏的生活经 历虽然是李煜所特有的,但经历生活的巨变却是一般人也 常有的,这就使得那些虽然没有李煜那样独特经历的人, 也能受到感染,从而使作品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南唐二主词
——家国之痛

是愁的文学
《浣

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目标:
1.诵读了解词的大意 2. 通过抓“词眼”解读本首词的思想情 感
对照注释自读,概括上下阙大意
荷花落尽,香气消失,荷叶凋零,深 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在荷 花落尽,荷叶凋零时,美好的时光也随着 流逝了,更让人发愁的是还有那随着时光 一起消失的人的青春。 在梦里找寻去了遥远边关的丈夫,在 细雨迷蒙中醒来,在小楼吹笙表达对远人 的思念之情,吹到最后一曲玉笙不暖不能 再吹了依着阑干想望远人,多少泪珠纷纷 掉下,不胜愁恨。
这首词的布局很新颖,既不是直叙某事,也不是 通篇议论,而是比喻夹着议论,将林花、寒雨、 风、胭脂泪、人生、水六个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连 缀起来,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 景的描绘中,有景有情,如泣如诉,把一个丧失 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亡国之君形象鲜明的展现在 读者面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作者用——————景物抒发——————情感
词意: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 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 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阶下囚徒), 才能享受片时的喜欢。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 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 要见到它就很艰难。象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 花,美好春光已成过去,今昔对比,一是天 上一是人间(永久相隔)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词意: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 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 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阶下囚徒), 才能享受片时的喜欢。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 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 要见到它就很艰难。象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 花,美好春光已成过去,今昔对比,一是天 上一是人间(永久相隔)
我从—————词句中读出李煜的————情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示例:我从独自莫凭栏”。读出词人的悲楚; “莫凭栏”,则是因为凭栏远眺,是为了要看到 昔日的宫阙阁楼,以满足思念故国之情,然而, 汴京距金陵甚远,中间有“无限关山”的阻隔, 因而只能是欲见不得,徒唤奈何而已。更何况这 “无限江山”,也不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是宋朝 的属地,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 岂不是只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莫凭栏 ”,不是词人不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 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所采取的一种强制行 动,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更为悲凉。
名句赏析: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历 来为人们称颂? 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寄托深远:“梦回鸡 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而去找 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实景,细雨迷 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后 句“玉笙吹彻”为实,“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 为虚,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表达了作者充满不甘 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活环境的 人生感慨。 林花谢去,是因为朝朝暮暮的风吹雨打,而 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也是因为过多地人生风 雨打击。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 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 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活环境的人生感慨。
“胭脂泪”“相留醉” “几时重”。表现作 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从“罗衾不耐五更寒。”读出李煜内心的痛苦 绫罗的被子,也抵不住五更的寒冷。我们想:这 时已经是暮春,天气再冷,也不会让睡在精美温 软的被子里的词人冻醒,这里的“寒”,与其说 是身体上的寒冷,不如说是精神上的寒冷,或说 悲哀。李煜是亡国之君,自从他被俘虏至宋朝后 ,虽然在物质上并没有受到宋朝的为难,但他经 常受到监视、侮辱,这让他感到不自由,感到压 抑、痛苦。这种精神上的苦难,“寒冷”,是用 物质上的“罗衾”无法抵御的。一个“寒”字, 形象地传达出李煜内心深重的压抑、苦闷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