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浅谈员工怀才不遇

合集下载

“怀才不遇”的员工会更自私吗——基于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

“怀才不遇”的员工会更自私吗——基于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

作者: 丁婉玲[1];王瑶[1];吴杰波[2]
作者机构: [1]深圳大学管理学院;[2]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行
出版物刊名: 领导科学
页码: 99-102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2期
主题词: “怀才不遇”;资质过剩感;组织公民行为;消极情绪;原则;制度
摘要:资质过剩感是员工认为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高于工作所需而产生的一种不匹配和不平衡的主观感知,这样的感知越强,员工的消极情绪会越强,从而减少有利于他人和组织成功的组织公民行为。

企业应该对员工资质过剩感加以关注,通过避免招聘资质过剩者、增强工作任务的挑战性和多样性、给予员工充分授权等减少员工资质过剩感的产生,同时积极疏导员工消极情绪并对组织公民行为进行奖励,以避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减少。

怀才不遇的原因

怀才不遇的原因

一、内因方面:有才华的人特有的个性决定了自己的发展。

1、有才华的人往往能力超凡,正直刚毅,气节高雅,不随波逐流,不趋附权贵,不看人的脸色吃饭。

这是一种风骨,然而这种傲骨很容易被别人看作傲气、清高、恃才放旷,给个人的发展设下了障碍。

有才情的人多半洁身自好,不惧权贵,且有一颗淡泊宁静的心;他们大多喜欢梅、兰、竹、菊等高洁的花卉,常常以此自比。

苏东坡经常不无骄傲地问别人,我的“大江东去”比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若何?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只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教我不得开心颜”,戏弄宦官高力士为自己脱靴;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抛却宦涯,纵情山水;魏晋时阮籍常卧竹林,呼朋引友,把酒吟诗,乘风度醉;姜太公垂钓渭水,不求闻达,不毛遂自荐,直钩空垂,胸中一片“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宁静淡泊。

现代职场上,我们也会看到,有才华的人借着某方面出色的能力,不免矜持和骄傲,对一般人的能力总是看不上,甚至刚愎自用,这样很容易引起别人的不满和嫉妒;第二,能力出色的人,靠能力吃饭,很少愿意被人役使,尤其当上司是外行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接受管理,容易得罪上司。

第三,有才华的人,愤世嫉俗,不同流合污,由于他们的骨子里叛逆的基因,尤其不会做有失气节的事情,学不会迎逢、世故、钻营、谄媚,自然得不到上司的喜欢。

所以,处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很难施展自己的才华就可想而知了。

2、有才华的人长板是智商,短板是情商。

有才华的人只琢磨事,不琢磨人。

他们优秀的先天基因,注定了他们出众的才能,这又让他们为具有更出众的能力,而更加勤奋刻苦、学习积累、认真工作。

他们整天都在琢磨事情,琢磨怎样干好每一件事情,而且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天生一个工作狂,所以他们没有心思和精力去琢磨人,去参与人际间的纷争,参与“政治”权力的斗争。

这样一来,情商就成了有才华的人的最大短板: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很好地应对环境。

员工心态的五大陷阱

员工心态的五大陷阱

员工心态的五大陷阱
1. 消极心态陷阱:员工过于消极和悲观,对工作缺乏积极的态度和动力,容易陷入困境并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2. 自我怀疑心态陷阱:员工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无法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和才能。

这种心态会限制员工的发展和成功。

3. 逆反心态陷阱:员工对领导或组织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对规则和指令持怀疑态度,容易产生不合作和对抗行为,影响工作环境和团队合作。

4. 依赖心态陷阱:员工过度依赖他人的批准和支持,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依赖型员工容易陷入无法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困境。

5. 自我设限心态陷阱:员工过于保守和谨慎,害怕冒险和失败,不敢尝试新的方法和想法,导致个人成长和创新能力受限。

感叹怀才不遇的职场故事

感叹怀才不遇的职场故事

感叹怀才不遇的职场故事是金子就会发光的,才华是不行能被埋没的。

那些感叹怀才不遇的人,往往都缺乏主动的生活看法,世间有伯乐,你就是自己的伯乐。

我从事职业询问这么多年,遇到了许多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在对他们表示怜悯和鼓舞的同时,我对这个问题产生了爱好。

通过大量的调查讨论,我发觉那些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着真才实学,目前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的人;另一种是自以为自己有才的人。

而所谓的“不遇”也可分为两种状况:一是没有遇到供应施展才华舞台的人,也就是伯乐;另一种是没有遇到机会。

但让我惊奇的是,那些有着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表现得恃才傲物,对那些平凡得工作根本不懈一顾,一心只想能一鸣惊人,一夜之间干出一番大事业;而那些自以为有才的人在遇到逆境时,往往长嘘短叹、感叹命运不济。

由此,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存在所谓的“怀才不遇”,你就是自己的伯乐。

那些感叹“怀才不遇”者,并不是真的怀才不遇,而是由于自己的不良习惯和心态导致了他们错失机会,甚至躲避困难和问题,致使与那些有着相同境遇的人拉开巨大的差距。

所以说,要说有“怀才不遇”,那真正让你“怀才不遇”的人就是你自己。

在我做这个讨论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两个年轻人,A和B,他们为我的讨论“供应”了很好的素材。

A和B几乎同时离开同一所高校,而且也是几乎同时进入同一家企业的同一个项目组。

在最初的一两年时间,别人看来他们几乎没什么区分,但是项目组的其他成员和上司却早已清晰A与B的不同工作和处世风格。

A是一个乐观主动的人,他总是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解决的方法;而B很聪慧冷静,擅长预见问题并在问题消失后说明与自己无关。

几年的工作中他们始终是同学、伴侣和伙伴,但几年后,A是越挫越勇,而且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得阅历,同事和上司都很看好他;B则养成了知难而退得习惯,总是得意于自己的小聪慧,但也因此受到上司的批判,同事们也不喜爱他,工作也和刚进公司时没有什么提高,从未能独挡一面,在生活上也是不如意。

浅议“怀才不遇”

浅议“怀才不遇”

浅议“怀才不遇”
浅议怀才不遇
在现实的工作交往中时常听到怀才不遇的叹息,对此,我做了一番思考。

欢迎大家一起商榷。

怀才不遇首先是一种自我感觉,其次才是别人的评价。

凡有此感觉者,和周围的人相比要么是没被重用,要么是自己的见解未被采纳,要么是自己较别人的长处未得到褒奖……我想,无论哪种现象都是一种自我感觉。

如果自己能让周围的人乃至于德高望重的人或有权决策的人感觉到你是怀才不遇者,那么人尽其才、英雄有用武之地就指日可待了!我认为有才学的人应充分认识到如下三个方面:首先,你不凡的才智和诚信,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需要时间,更需要实践检验;第二,你只有给相关的人以足够的信心而不仅仅是自信心才有可能委以重任,获得众望;第三,还有的时候,怀才不遇是拿着自己的长处比周围人的短处而产生的不利于自我完善的错觉。

只有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后才能做决定是否离开原来的环境,否则一个你所熟悉的以及大家都熟悉你的环境都不能充分认识到你的价值,难道对你陌生的人和你陌生的环境能轻易的认识到你的价值吗?有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但在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由于千里马不能开口说话,所以无法主动提出证明自己的机会。

可是在人与人之间合伙合作的过程中,在大大小小的挑战中,在广泛的接触交流中,在日积月累中有足够多的机会证明自己、推荐自己!换一种思考,假若你对周围平凡的人和平凡的领导们都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何谈英雄怀才不遇?综上所述,凡是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千万别让无奈的情结耗了你宝贵的时间和应有的快乐!。

在国企,感慨怀才不遇的时候,请剖析自己

在国企,感慨怀才不遇的时候,请剖析自己

在国企,感慨怀才不遇的时候,请剖析自己1、除了专业能力之外,你哪些方面能获得领导的认可,是否远远比不上其他竞争对手。

2、你的思维都是做事,关键很多时候,你做的事情其实无关紧要,领导并不在乎,这点最致命。

3、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有格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做对公司,对领导是否有利。

4、不要以为自己能力强,做的事情就一定对,因为你所处的位置,了解到的信息比较局限,很多关键信息你不知道,这样你就很难拿出影响全局的方案。

5、做事情一定要有结果思维,要懂得以结果来说话,只有领导认可的结果,才是最好的结果,否则,自己认为再完美都没有用。

6、平时要多反思,为何其他同事能获得领导青睐,而你不行,是因为人家简单的阿谀奉承吗?还是有其他你不知道的地方?7、能力其实是全方位的,而不是简单的专业能力,包括更重要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汇报的能力、管理能力等。

8、在自己情绪低落的时候,要懂得总结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跟别人的差距所在,你的短板有时候就决定你的命运。

9、要想改变命运,一方面要改变自己,另一方面要懂得去顺势而为,要洞察时局,要去因势利导,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变化。

10、如果还是无法摸清自己不如意的命脉,那么建议你要悉心去请教,可以向你的领导,向你的长辈,向你的亲朋好友去咨询,旁观者清。

怀才不遇的人很多,但是能改变命运,能破局的人很少。

因为很多人除了抱怨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动作。

他们不会去反思,不会去总结,不会想如何去改变,而是选择沉默,继续郁闷。

聪明人,一定要懂得借助外力,一定要懂得改变自己的思维,只有如此,你才可能破局。

在国企,要搞清楚这10点:1、有本事只能让你生存,不会失业,但不一定能被提拔。

2、要想被提拔,一定要学会研究人,特别是掌管你升迁的领导。

3、领导也是人,他也需要一帮为他开疆拓土的兄弟,前提在于他把你当“兄弟”。

4、兄弟不是你想当就当的。

能当上领导的,智商都不低。

要想获得他认可,人品忠诚更甚于才华。

怀才不遇和不平之气

怀才不遇和不平之气

3档案管理1/2019总第236期 杂 谈您的好帮手——《档案界》网站我想档案部门很多年轻人私下里都容易有怀才不遇的感慨,我当年也是这样。

年轻嘛,心比天高,才比纸薄。

很容易志大才疏,眼高手低。

尤其在档案部门这种弱势单位,家务活一般的日常工作,青灯黄卷的库房管理,舞台边缘的角落地位,常使热血沸腾、气势如虹的年轻人虎落平阳似的找不到北。

人很奇怪,放到一个小天地里,就像一汪浅水,原来并不大的鱼森森然一尾大物。

所谓庙小和尚大,水浅鱼似龙。

其实,要是换一稍微大一点天地呢,年轻之盛大气势可能顿时消减许多。

所以,有才没才要看场景,看天地,看形势而定。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太平岁月,英雄也如常人。

有时候,我和几位档案界朋友喝茶聊天,也曾笑谈,档案部门有一大好处:人人自我感觉良好,人人感叹怀才不遇。

要是真将档案部门一批所谓的才子直接放到强势部门,估计当即歇菜。

当年,我也曾在各种讲座中提到档案部门的年轻人谁要是私下里感到怀才不遇,有两种路径可选:一是调走,二是展示。

怀才如怀孕,肚里只要真有货,藏是藏不住的。

当然,我们一般人工作不得志,最容易归咎于上级有眼无珠,领导不识金镶玉,或强调客观条件的种种不对。

殊不知,成功和不成功者区别就在于失败之后的表现:有成功潜质的人往往归咎于主观因素,不成功者则屡屡埋怨于客观条件。

档案部门怀才不遇的人可能忘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档案部门这么弱势甚至窝囊,这些有才的人还脱颖不出来,没有显鼻子显眼的,何况到需要真刀真枪展示藏龙卧虎的单位呢?杂志社有一位审稿专家常常说:他非常感谢当年调到档案部门,现在成就了所说的专家名头。

要是还在以前的医疗单位,那就难以想象学术道路会有多么艰难!我相信这位专家说的是大实话。

我很多亲属都在医院工作,晋升高职称实在是难于上青天,可他们很少敢说自己怀才不遇的。

倒是我们这些平平常常的档案人动不动提到怀才不遇,真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

档案部门可能会有真正的怀大才而不遇之人。

初入职为何总感觉怀才不遇

初入职为何总感觉怀才不遇

初入职为何总感觉怀才不遇人物:小晓困惑:工作不到半年却已经换了3个工作,每个工作他都感觉自己被人歧视、遭到不公平待遇。

小晓是特意从南方一个小城市赶到北京接受职业咨询的。

他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不到半年却已经换了3个工作,每个工作他都感觉自己被人歧视、遭到不公平待遇。

咨询前,他已经完成了性格与兴趣测评。

从他的报告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目标导向、随时准备着改变的人;他的兴趣表现是创意与管理取向。

对话没有多久,即可从他愤世嫉俗的感慨中,听出他的不满。

他认为自己外向、善于和人打交道,所以做市场推广应该会非常适合。

他在研究生期间“搞”过许多事情,比如曾经凑钱批发了一些运动服到学校进行推销;曾经在学校做过校园IP卡的代理;还组织过乐队,进行校际表演……但是,“仿佛上天弄人,搞的这些事最后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运动服亏了、自己买了许多IP卡用、表演没有观众。

这些经历可以印证他的测评结果:强烈的目标导向,使得他做事情时可能进入非常迅速,但退出也很迅速;他有一脑子的创意,时刻准备着用新方法改革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小晓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

但从这些活动中,可以总结出小晓一些行为特征上的极端特征:计划性与控制力显得有些缺乏。

毕业后,他没有找自己专业对口的生物制剂化验工作,而是进了一家销售医疗器械的公司的市场部。

一到公司即雄心勃勃地制订了一系列的市场推广策划案。

但是,这些策划案大部分被否定,只有部分得以执行,却也因为效果不佳,受到上司指责。

于是,他强烈地认为这个公司没有发展空间,毅然在3个月后辞职。

后来他换了两个工作,但都是相似的经历:意气风发——遭受冷遇——郁郁不得志——选择离开。

通过上面的具体化分析,可以比较清楚地发现小晓的问题在于他难以共情,即他无法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是出于己愿地想一些事情。

他还延续着学生期间的行动风格与态度,认为所有事情他都可以主导。

考虑到这些方面,我让他进行了一次模拟思维,让他在想象中扮演那家医疗器械公司的市场部经理,让他用市场经理的角色,来给那个已经离开的“小伙子”一些忠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员工怀才不遇
在企业里,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员工在抱怨自己怀才不遇。

他们不是怪老板就是在怪主管。

怪他们不懂得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选拔人才。

同时,也在怨自己命苦,怎么就遇不到一个好上司,好老板。

对于员工这种心情,笔者非常理解,但并不支持。

因为人与动物不一样,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或选择改变命运,而不是任凭别人摆布。

所以怀才不遇不是别人的过错,而是你自己的选择。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怀才不遇,那么你需要认真分析两点:一是,你真的怀才吗?二是,你真的不遇吗?对于第一点,我们好好分析,何谓“怀才”。

作为一个企业员工,老板衡量人才的标准就是你是否能为企业创造财富。

对于多数老板来说,你多高的学历不重要,多年的经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为企业老板做什么?所以人才的衡量标准是以企业为导向,以老板为中心,而不是以专业为导向,以自己为中心。

老板不关心你是学什么的,他们关心的是你能帮他解决什么问题,怀才的员工一定是能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好员工。

对于“不遇”这一点更值得员工好好思考,如果你真认为自己是个人才,为什么就不被上司发现呢,重视呢?说明你自我推销有问题。

企业人才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能为企业创造财富,二是别人不能代替。

如果别人做和你做是同样的结果,那么凭什么说你是人才。

所以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员工往往不是真才实学的好员工。

真正优秀人才是从来不担心自己怀才不遇的。

因为好人才不是别人在选择他,而是他在选择别人。

真正的好人才,他从来是不用到人才市场上找工作的。

即使他们在原单位辞职了,马上就会有人聘请,猎头公司早就盯上他了,他还会担心自己怀才不遇吗?
有的人之所以认为自己怀才不遇,那是因为他们对人才的认识有误。

有的人以为自己能干,为人特别清高,工作中没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甚至对老板和上司也不懂得尊重,当然,这种人是不会被老板和上司欣赏的。

要知道这是一个人才销售的时代,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优秀,这个社会一定有人比你更优秀,所以好员工一定要谦虚好学,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另外,你如果真认为自己很优秀,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场合,适当地推销自己啊!你不推销,你不表现,人家手下那么多员工,他怎么知道你优秀啊!既然你不愿推销自己,就不能怪人家不识货。

因为对于老板来说,他更希望把工作交给有意愿的人去做,而有些人,心理想做却又不行动,当然你会错失很多机会。

所以对于怀才不遇的人,你千万别怨天尤人。

你如果真的认为自己很受气,那么不如化悲痛为力量去争气,因为人生的成败不在于一时,而在于一生,人家宗庆后,尹明善40多岁才创业,一样做得很成功。

你才工作几年,就能说自己是怀才不遇吗?
要知道,真正的人才是在逆境中成长的,怀才不遇并非坏事情。

机会永远给予有准备的人。

怀才就象怀孕一样,时间长了一定会看得出来的。

如果你怀才不遇,也许你怀的才还不够多,不多好,那么你还要继续努力。

你怪社会,怪老板,怪上司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你无法改变社会,改变企业,改变主管,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

只要你自己改变了,那么相信老板或上司对你的看法或做法自然会得到改变,所以好员工千万别说自己怀才不遇。

我们一定要停止抱怨,学会感恩。

只要这样,你做工作不管是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会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