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寒假讲义8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寒假写作知识复习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语文寒假写作知识复习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寒假写作知识复习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寒假写作知识复习二写作知识归纳(一)知识归纳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的测试应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

写作要点:1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二)写作考查目标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

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写作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现。

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首先围绕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来选取写作材料,尤其是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写作材料都体现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也围绕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来设计试题,尤其是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设计。

初二语文假期讲义(教师)(1)

初二语文假期讲义(教师)(1)

第八讲作文三部曲——审题立意【名师点睛】一、审题1.审题,审什么?题目是文章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是文章的“眉目”是文章的“眼睛”。

仔细分析和反复考究题目文字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

审准了题意,文章才会切题;否则,就会偏题,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审题思路:(1)审清题目蕴涵的主题。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名字,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助人为乐的x x x》《秋景》《一堂有意义的课》……从题目上明显可以看出要表达什么中心。

像《园丁》《镜子》……题目中则含蓄地表明主题或象征意义。

(2)审清要求写作的内容。

审题时要弄清,记人写什么人,用几件事写人;写事写什么性质,有意义的、有趣的、还是内疚的、接受教训的……写什么限制条件下的事。

如《校园见闻》《我的老师》《不平常的星期天》《欢乐的“六一”节》……(3)审清要求取材的范围。

要从题目上理解取材的时间范围。

如《上学路上》,空间范围如《校园见闻》,数量范围如《一堂有意义的课》,关系范围如《我的老师》(4)审清写作的重点。

要从题目上揣摩重点。

如《老师笑了》,中点在笑,老师为什么笑?《这件事我做对了》重点在“做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做对了”?对一些范围广泛的半命题作文,我们要选择自己能写的内容,再把题目补充完整。

(5)审清要求所用的人称。

不少题目对人称有明确的要求,千万不要混淆,对一些没有人称要求的作文题,就要从内容上判断采用哪种人称。

如《一件使我感动的事》就只能用第三人称“他”;《给xx的一封信》就要用第二人称“你”或“您”了。

而像《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可以用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

(6)审清题目要求的体裁。

即要审清是写景状物,还是写人,记事?2.怎么审题?(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记叙文的“标志”常见的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

学而思初二语文讲义练习题答案

学而思初二语文讲义练习题答案

学而思初二语文讲义练习题答案第一单元:走进语文世界1. 题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答案:语文学习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语文学习,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而且,语文学习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题目:语文学习的方法答案:语文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写作来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

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

此外,语文学习还需要我们进行积累和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做语文练习题、背诵古诗词等方式来积累知识,通过总结语文知识点和规律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3. 题目:语文学习的乐趣答案:语文学习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

首先,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语言和精彩的故事,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和惊喜。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拓展视野,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次,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倾注在纸上,感受到文字的魔力和创造的快乐。

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单元:语言基础知识1. 题目:词的分类答案:词按照词性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等。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的名称;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变化的词;形容词是描述名词的特征和性质的词;副词是描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介词是用来表示关系的词;连词是连接句子或词语的词;感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感叹的词。

2. 题目:词义辨析答案:词义辨析是指在理解和使用词语时,准确地选择和区分词语的不同意思。

初二语文讲义

初二语文讲义

知识点:如何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1.主谓之间适当停顿。

例:“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练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苏、黄共阅一手卷。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若宾语结构较复杂或较长,则动宾间应适当停顿。

例:“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练习: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3.古今异义词中有些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却变成了一个双音节词,朗读时两个词语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

例:“仁以/为己任”(《论语》十则)。

练习:与儿女讲论文义。

4.领起全句的虚词后或句中表连接的虚词前可稍作停顿。

例:“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练习:盖一癞蛤蟆也。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5.较复杂的定语、状语与中心句之间,前置或后置的时间、地点、目的状语之后(或之前)稍作停顿。

例:“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练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文言语句的停顿还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人名、地名、物名等名称中间不应停顿;例:“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二是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应停顿。

例:“水陆草木之花”,表示一个完整的概念,中间不停顿。

练习:朗读《三峡》或《记承天寺夜游》中考典题在线:(2010·湖南省娄底市)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峡郦道元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B. 绝巘/多生怪柏C. 虽/乘奔御风D. 常有高/猿长啸练习题一、《桃花源记》课内阅读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B.延.至其家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D.处处志.之志:记住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忘路之.远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D.遣人随其.往其.恕乎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初二暑期语文讲义(八)

初二暑期语文讲义(八)

初二暑期语文讲义(八)字音、字形专练:1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缄.(xián)默迸.(bâng)发苗圃.(pǔ)津.(jīn)津有味B.哀号.(háo)溃.(kuì)退忐.(tǎn)忑长吁.(yū)短叹C.哺.(bǔ)育诘.(jiã)问蓬蒿.(gāo)歇.(xiē)斯底里D.亢.(kàng)奋啜.(chuò)泣沉湎.(miǎn)随声附和.(hâ)1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A.凛冽繁衍不可名状心旷神怡B.笑柄迁徙长途跋涉莫衷一事C.许诺恻隐通霄达旦一拍即合D.安祥涟漪盛气凌人妙笔生花13.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角.色/角.逐兴.奋剂/兴.冲冲和.颜悦色/曲高和.寡B.背.包/背.弃开小差./差.旅费寡廉鲜.耻/屡见不鲜.C.纤.夫/纤.维人行.道/行.业语横.冲直撞/飞来横.祸D.提.纲/提.防冠.心病/冠.名权调.虎离山/陈词滥调.1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帷幕仰慕临摹蓦然回首B.脉络奶酪烙印恪尽职守C.精湛勘探斟酌不堪设想D.瞭望缭草嘹亮星火燎原15.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有一项是()A. 狡黠(xiã)呱呱坠地(gū)蛮横(hãng)执拗(niù)B. 排闼(tà) 干瘪(biě)骇人听闻(hài)期期艾艾((ài)C. 剔除(tì)奔丧(sāng)禀告(bǐng)缄默(jiān)D. 叱咤风云(zhà)皴裂(cūn)炽热(zhì)恻隐(câ)16.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田字格中订正。

()言简意赅恣睢辩伪去妄坐无虚席忧柔寡断引颈受戮莫明其妙谮害慰藉物竞天择1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痴.(chī)想扒.(bá)窃气冲斗.(dǒu)牛义愤填膺.(yīng)B.磐.(pán)石亢.(kàng)奋颔.(hàn)首低眉期期艾艾.(ài )C.寒噤.(jìn) 藩.篱([fān)戛.(gá)然而止龙吟凤哕.(huì)D.襁.(qiǎng)褓拮.据(jiã) 鳞次栉.(jiã)比怏怏.(yàng)不乐18.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啜泣喑哑齐心协力迥乎不同B.撺掇崔巍歇斯底里销声匿迹C.悲怆睥睨粗制烂渣味同嚼腊D.禁锢帷幕吹毛求疵通宵达旦19.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峰峦.(lán) 妖娆.(ráo) 即物起兴.(xìng)B、蝉蜕.(tuì) 执拗.(ào) 迥.乎不同(jiǒng)C、哂.笑(shěn) 滑稽.(jī) 越俎代庖.(páo)D. 骈.进(pián) 匀称.(chân) 苦心孤诣.(zhǐ)20.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宽恕段章取义祈祷抑扬顿挫B、推祟自知之明凝视戛然而止C、悠闲随机应变眩耀张皇失措D、鄙夷根深蒂固恻隐海枯石烂课外文言文阅读:董遇“三余”读书(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

八年级语文寒假专题——说明文阅读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语文寒假专题——说明文阅读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寒假专题——说明文阅读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寒假专题——说明文阅读二. 复习要点:1. 掌握说明文的定义和分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说明事物状态、性质、构造、类别、特点、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说明文有两种类型:一是事物说明文,一是事理说明文。

2. 阅读一篇说明文的整体思路是:通读初知——深入剖析——整体把握(1)通读初知:第一遍阅读文章,抓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深入剖析:第二遍阅读文章,分析文章如何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本质特征进行说明的,即分析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

(3)整体把握:第三遍阅读文章,准确把握说明内容、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

3. 说明文知识:●说明方法的辨别和作用。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引资料等。

(l)分类别。

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一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2)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3)举例子。

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4)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列数字。

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这样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7)画图表。

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直接、更具体。

(8)引资料。

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人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八年级语文寒假专题——基础知识复习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语文寒假专题——基础知识复习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寒假专题——基础知识复习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寒假专题——基础知识复习二、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易错字瞰kàn迸bèng安谧.mì四隅.yú驰骋..chíchěng 黯.淡àn自省.xǐng废墟.xū戳.破chuō不啻.chì冻馁.něi凝眸.móu扬镳.biāo颟顸..mānhān 清洌.liè悄怆.chuàng诟gòu烟霾.:mái隘.口ài拂.晓fú嗜.好shì譬.如pì抽屉.tì缥缈..piāo miǎo 慑.于shè心无旁骛.wù正襟.危坐jīn似.的shì咆哮..páoxiào 鬃.zōng 颊.jiá穹.qióng庐见.xiàn牛羊羌.笛qiāng侯骑.jì燕.然yāng岑参..cén shēn散.入sàn喑哑..yīn yǎ风掣.红旗chè长.工cháng熹.微xī慎.思shèn静谧.mì相和.hè2. 词语无与伦比:形容非常出色或完美,没有别的能与它同等、匹敌。

无餍:无法满足。

餍,满足。

醒豁:清醒豁亮。

豁,开阔。

横亘:桥梁、山岭等横着。

安谧:安静。

看破红尘:认为一切皆空,人生没有意义,是一种消极悲观的思想。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刻骨铭心:形容深刻难忘。

义无反顾:做合乎正义的事,勇往直前,决不后退。

冻馁:穿不暖,吃不饱。

凝眸凝思:目不转睛的看着思考着。

眸,眼珠。

欺世盗名:欺骗当时的人,窃取名誉。

未雨绸缪:下雨之前赶快修房补屋。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物极必反: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

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寒假提优讲义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寒假提优讲义

【古文学习】核舟记明/有/奇巧人1/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2,为3宫室、器皿4、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5,各具情态。

尝/贻6/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7。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8,高/可/二黍许9,中轩敞者/为舱10,箬篷11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12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13”,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4”,石青糁之15。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16而多髯17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18。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19,各/隐/卷底/衣褶中20。

佛印/绝类/弥勒21,袒胸/露乳,矫首/昂视22,神情/与苏、黄不属23。

卧右膝,诎24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25也。

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26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27,若/听/茶声然28。

其船背稍夷29,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30,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初平山人”,其色丹31.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32。

盖简33桃核修狭34者为35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36!词语注解本文选自《虞初新志》卷十(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

①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②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径,直径。

③为:做。

这里指雕刻。

④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⑤周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拟。

⑥贻:赠。

⑦盖大苏泛赤壁云:(刘的)是苏轼游壁(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作文训练——名作赏析
老海棠树
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

一棵合欢,纪念母亲。

一棵海棠,纪念我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屋檐上。

“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是什么感觉,都能看见什么?
但她只是望着我吗?她常独自呆愣,目光渐渐迷茫,渐渐空荒,透过老海棠树浓密的枝叶,不知所望。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的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拉——刷拉——”,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

那是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

那是奶奶一个人住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

那是奶奶已弯腰驼背。

“刷拉刷拉”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

”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

”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

“我跟您一块扫行不?”“不行”。

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

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

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

这话让她独自愁叹。

这话让她几十年的苦熬忽然间变成屈辱。

她要补偿这罪孽。

她要用行动证明。

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

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

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所以冬天,所有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

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

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孔声”。

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与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名作赏析:
本文是刚逝去不久的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文章通过回忆与奶奶生活的几个画面,鲜明而深刻的展示了奶奶不甘落后,想要自食其力的执着意念。

文章情感深厚,饱含了对奶奶的无限敬仰和爱戴之情。

阅读思考:
1、文章描述了奶奶生活中的哪几个画面?其中哪件事最为详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在对奶奶的描写中,最能体现她形象特点的是哪几个词?表现她什么情感?
3、文中的老海棠树与奶奶形象的刻画有什么关系?
4、你认为文中描写奶奶最出彩的地方是哪里?
写作训练: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些永远无法忘怀的痛悔与伤感,那种刻骨铭心的感受才真正是写作的触发点,请根据这两天我们的阅读收获,以“永远的”为题,写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把你心底深处的情感写出来。

写作要求:
1、可以叙述一件事或二、三件事,但要注意详略搭配得当。

2、情节设计上要有波澜,营造起伏跌宕的效果。

3、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尤其是神情、动作、心理的描写。

4、叙事语言要简洁明了,叙事过程中要严格避免绕弯子的词句,减少繁琐的背景叙述和过渡,把叙述重心放在关键情节上。

5、议论、抒情一定要选择好时机,要将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鲜明的展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