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口耳目舌1
一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3 口耳目手足(第1课时)

第3课口耳目手足(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知道“口、耳、目、手、足”分别对应哪个身体部位,说说它们能做哪些事。
教学重点通过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通过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大家坐直身子,认真听老师说谜语。
两把扇子在两边,摸得着,看不见。
谜底是一个我们身体上的器官。
大家想一想,在我们身体上,什么东西像两把扇子,能摸着,用眼睛却看不见呢?学生:是耳朵。
教师:对,就是我们的耳朵。
我们身体上有不同的器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身体部位的名称。
新知探究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图文对照,认识“口、耳、目、手、足”。
1.看图导入生字。
教师:教材中有一幅插图,图画上有三位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
预设:学生1: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朵。
学生2:一个小女孩正用手指着一朵花,好像在说:“这朵花马上要开了。
”学生3:一个小男孩跑过来,正挥手和她们打招呼。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在这幅图中还有5个生字,我们来读一读。
2.读准字音。
(1)教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通过不断的读,不断的纠正,让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
(2)对“手”字的指导。
“手”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
教师可以让学生抬起手,边指手的各个部位,边让学生说出名称,如“手掌、手心、手背、手臂”等。
还可以做做动作,让学生说,如“挥手、摇手、拍手”等。
3.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学习“口”。
教师:我们看一张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嘴巴。
教师:对,这是我们的嘴巴,就是本课我们学的生字——“口”(学生齐声说),瞧,“口”这个字多像张开的嘴巴。
教师领读学生读“口”。
教师:我们能用嘴巴做些什么呢?学生:我们可以用嘴巴说话、唱歌、吃饭、喝水。
教师:嘴巴的功能可真多啊!(2)学习“耳”。
一年级语文上册 口耳目舌教案 北京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舌教案北京版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口、耳、目、舌”四个生字,掌握它们的读音和书写。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身体,保护五官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生字认读和书写。
2. 课文朗读和复述。
教学难点:1. 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 课文的理解和复述。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学生字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口、耳、目、舌”四个字,询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些字。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二、生字学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口、耳、目、舌”四个字。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 教师讲解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学生跟随书写。
4. 学生自主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课文学习(10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课件或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讨论课文的意义。
四、课堂练习(5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练习题,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认真完成。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复述能力。
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五官。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 教师总结保护五官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五官的保护。
七、课文实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感情色彩。
《口耳目》教案

《口耳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涉及《口耳目》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字“口、耳、目、手、足、舌”,能正确书写并掌握其基本含义;学习课文,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孩子对自我身体结构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口、耳、目、手、足、舌”,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
2. 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这些生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增强他们对身体结构的认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生字“口、耳、目、手、足、舌”的正确书写和掌握其含义。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身体各部位协同作用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生字“口、耳、目、手、足、舌”,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注意纠正发音。
(2)讲解生字的基本含义,让学生在纸上练习书写,老师巡回指导。
(3)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引导他们认识到身体的奇妙。
3. 例题讲解:以“口”为例,给出例句,让学生模仿造句,巩固生字运用。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他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字“口、耳、目、手、足、舌”,并在旁边标注其基本含义。
2. 在黑板上展示一个身体结构图,标注各部位名称及其功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生字“口、耳、目、手、足、舌”各写一个句子。
2. 答案示例:口:我口渴了,想喝水。
耳:老师说话,我们要认真听。
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保护眼睛。
手:小手洗干净,吃饭更健康。
足:每天走路,对身体有好处。
舌:舌头能品尝各种美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一年级语文上册 口耳目舌教案 北京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并正确书写“口、耳、目、舌”四个生字。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器官,发挥它们的作用,做有用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并正确书写“口、耳、目、舌”四个生字。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器官。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口、耳、目、舌”四个生字的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课件或书写“口耳目舌”四个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学习生字教师出示“口、耳、目、舌”四个生字的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并正确书写这四个字。
教师可以采用编儿歌、组词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3.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中对“口耳目舌”的描述。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课文中的“口耳目舌”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4.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教育意义: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器官,发挥它们的作用,做有用的人。
5.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爱护自己的器官,以及器官发挥作用的例子。
6. 总结课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护器官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抄写“口、耳、目、舌”四个生字,每个字写5遍。
2. 思考题:请你想一想,我们的其他器官还有什么作用?如何爱护它们?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口耳目舌”四个生字。
2.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利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故事,引出口耳目舌四个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学习:教师讲解生字的写法和含义,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理解生字。
3. 课文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
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舌教案北京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口、耳、目、舌”四个生字,理解字义。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韵律美。
3. 教育学生爱护五官,注意个人卫生。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并掌握“口、耳、目、舌”四个生字,理解字义。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 生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
2. 韵律美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相关图片或挂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口、耳、目、舌”四个字,教师板书课题。
2. 学习课文: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韵律美。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3. 教师讲解生字,让学生掌握字义。
4. 学生跟读课文,巩固生字。
3. 课堂练习:1. 学生用“口、耳、目、舌”四个字组词。
2. 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练习,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图片内容。
4. 总结:教育学生爱护五官,注意个人卫生。
5. 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每个字5遍。
2.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6. 板书设计:口耳目舌注意:板书要工整、美观,生字要突出。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五官大赛”游戏,增加对五官的认识和爱护。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关注学生的字迹书写,及时纠正错误。
3. 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字迹、正确率和熟读情况。
3. 学生拓展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五官的认识和爱护程度。
九、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内容安排在第一周的语文课堂上进行。
2. 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新的课文,并进行相关教学活动。
十、课后跟进:1. 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手足》

zú nénɡ xínɡ
足 能 行。
口(交谈)
目(看书)
手(画画)
足(跑步)
你还知道哪些 描写人的身体 器官的词语呢?
liǎn tuǐ ɡē bo dà nǎo bí zi shé tou
脸 腿 胳膊 大脑 鼻子 舌头
zhàn
站
zhàn lì 站立
zuò
坐
zuò xià 坐下
站、坐、行、卧 的 正确
zī shì
姿势。
√×
头抬高
眼与书有一尺
把书拿起来, 斜放在桌面上。
身子坐正,腰 背挺直。
两脚放平
√×
写字姿势儿歌
学写字,重姿势, 眼离本子约一尺。 胸离桌子约一拳, 手离笔尖约一寸。 认真做到三个一, 保护视力要牢记。
课后练习
1.认真、正确地书写本课生字。
2.牢记正确的站坐姿势,保持 良好的习惯。
zhàn rú sōnɡ zuò rú zhōnɡ
站 如 松,坐 如 钟。
xínɡ rú fēnɡ wò rú ɡōnɡ
行 如 风,卧 如 弓。
你知道这组谚 语的意思吗?
我知道
zhè zǔ yàn yǔ ɡào su wǒ men
这 组 谚 语 告 诉 我们
zhàn zuò xínɡ wò de zhènɡquè
3 口耳目
口kǒu
耳ě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目ù
kǒu ěr mù
口耳目
耳口 足
手目
目 口耳 足
手 人体的5个器官
kǒu ěr mù shǒu zú
口耳目手足
我们的口、 耳、目、手、 足能做哪些 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笔顺课件-识字3 口耳目

口
ěr
部首:耳 结构:独体
目
组词:耳朵 耳机
耳
形近字:且
手
是长横,稍向上斜。
笔顺:
造句:小白兔的耳朵又大又长。
返回
翘舌音 部首:手 结构:独体
口
shǒu
组词:手工 双手
目他们见面时高兴地握手
问好。
弯钩要略带点弯。
返回
笔顺:
3 口耳目
注意看笔画顺序,不写倒笔字哦!
首页
点击汉字学习笔顺
口目耳手
独体 结构
口
kǒu
目
耳
手
左右两个竖向笔画应 稍稍往里斜。
笔顺:
部首:口 结构:独体 组词:开口 出口 形近字:日 造句:一到周日,爷爷就去十
字路口当交通协管员。 返回
口
mù
目
耳
手
横向笔画之间等距。
笔顺:
部首:目 结构:独体 组词:目光 目的 形近字:自 造句:大家都目不转晴地盯着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耳目手足》教学设计与指导(含两课时)

《口耳目手足》教学设计与指导教学目标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重点)2.会写“口、耳”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重点)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重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知道“口、耳、目、手、足”分别对应哪个身体器官,说说它们能做哪些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玩“你说我指”游戏。
口令:摸耳朵、踢踢脚、拍拍手、眨眼睛、张张嘴。
同桌合作,一人说口令,一人做出口令所指动作。
2.教师总结、点评游戏过程,引出“口、耳、目、手、足”,板书课题并带读,多读几遍。
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1)议一议:图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两个小女孩又分别在做什么?(2)找一找: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宝宝藏在哪里?把它们找出来。
2.(课件出示眼睛和脚的图片,内附文字)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1)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和同桌交流。
(2)字理识字。
①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框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②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3)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并扩词。
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小组交流。
(2)教师出示字理图,小组交流识记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3)汇报交流。
口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运用中识记,“口”可组词“口水、开口、口袋”;也可造句:“一看到肉我就流口水。
”耳①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长竖下面出头。
②运用中识记,“耳”可组词“耳朵、左耳、右耳”;也可造句:“我很喜欢吃木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