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_李海龙
我国钢结构的发展综述

我国钢结构的发展综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回顾我国钢结构的发展历程、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我国钢结构的发展背景和现状钢结构是指采用钢材为主要材料,通过加工和连接,形成具有承载能力的建筑结构。
在我国,钢结构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钢结构才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材生产和消费国。
据统计,2021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10.1亿吨,占全球产量的比重超过50%。
与此同时,我国在钢结构设计和施工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各种先进的钢结构加工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推动了钢结构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钢结构的发展过程、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钢材产销量及加工能力我国钢材产量持续增长,为钢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保障。
2021年,我国钢材产量达到15.5亿吨,其中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钢材的需求量巨大。
同时,我国钢结构加工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许多地区建立了专业的钢结构加工基地,能够生产高质量的钢结构构件。
2、钢结构施工工艺和技术随着钢结构应用范围的扩大,我国在钢结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许多突破。
例如,高强度螺栓连接、焊接工艺以及防腐、防火等方面的技术不断提高,为钢结构的施工质量和速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3、钢结构建筑市场和前景钢结构因其自重轻、施工速度快、环保等优点,在建筑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主要应用于工业厂房、仓库、展览馆、体育馆等建筑物。
同时,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节能要求的提高,钢结构的绿色建筑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4、钢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钢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
同时,钢结构的可靠性也较高,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风荷载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然而,在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结构分析的准确性、连接节点的可靠性、防腐防火措施的有效性等,以确保钢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3篇

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3篇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钢结构建筑成为现代建筑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种建筑结构体系之一。
钢结构建筑以其轻便高强、施工速度快、可持续利用等特点,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本文着重分析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一、发展现状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在大型公共建设、高层住宅、大型工业厂房等领域中已经广泛应用。
由于钢结构建筑可以减小房屋自重,对地基和承重墙的负荷要求低,因此在软土地区、建筑面积大、超大跨度建筑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铁路、交通枢纽等公共设施建设方面,钢结构建筑的使用也已经成为主流。
例如,像鸟巢、水立方、上海中心等高层建筑都是以钢结构建造的。
目前,我国的钢结构建筑行业正在持续发展,实际上,钢结构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已经经历了几个阶段。
首先是钢结构全面浮现的80年代;其次是90年代的大规模应用;最近10年,政策、技术、资金、市场等无一不逐步成熟。
二、前景分析1. 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在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大型、现代化、智能化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技术的发展,钢结构建筑的优势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中国的钢结构建筑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2. 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随着钢结构建筑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钢材的制造和加工技术也不断升级和完善,加工、设计、施工等环节的技术日趋成熟,进而减少了钢结构建筑的施工周期和成本,同时提高了建筑品质和安全性。
3. 产业发展的互补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对钢铁、化工、电力等领域有很大的催化作用,形成了战略产业的合作格局。
随着材料、信息、能源等的大力发展,将会为钢结构建筑提供更为完整的产业支持,更好的增进产业发展。
4. 实现低碳环保目标当前,人们在住宅建筑中,越来越重视节能和环保问题。
而钢结构建筑重量轻、可拆卸再利用的特性,使得其成为实现建筑低碳环保的最佳选择。
钢结构发展现状及趋势

钢结构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钢结构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呈现出一些显著的发展趋势。
首先,钢结构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传统上,钢结构主要用于大型工业建筑,如厂房、桥梁和高层建筑。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设计方法的改进,钢结构已经开始在住宅建筑、商业建筑以及公共设施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主要得益于钢结构具有高强度、轻质、可塑性好等优点,能够满足不同建筑项目的要求。
其次,钢结构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
钢结构不仅可以应用于建筑领域,还可以用于桥梁、塔吊、高架等工程项目。
相比传统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具有施工周期短、可重复使用、环境污染少等优势,特别适用于那些需要快速建造和拆除的工程项目。
此外,钢结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建模技术的发展,钢结构设计师可以更准
确地预测结构的性能和行为。
同时,现代化的制造工艺也使得钢结构零部件的制造更加精确和高效,从而提高了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未来,钢结构的发展趋势也将进一步向着可持续和环保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钢结构将不断优化设计和制造过程,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同时,钢结构也将更多地与其他材料和技术相结合,例如混凝土、玻璃和
光伏等材料,以实现更高效的建筑和工程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钢结构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增加,钢结构将继续发挥其在建筑和工程项目中的优势,并且逐渐实现更可持续和环保的发展。
我国钢结构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中国,钢结构建筑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以下是我国钢结构建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现状:快速增长:我国钢结构建筑产业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钢结构建筑用于商业、工业、住宅等领域。
广泛应用:钢结构建筑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包括高层建筑、体育馆、桥梁、机场、工厂等。
钢结构的轻量化、刚性和可塑性使其成为大跨度和复杂结构的理想选择。
技术水平提高:我国的钢结构建筑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
涌现出一批具备设计、制造、施工能力的钢结构企业,同时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钢结构技术和经验。
发展趋势:绿色可持续发展:钢结构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采用可再生材料、节能设计和环境友好的施工方法,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智能化和数字化:随着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钢结构建筑将更多地采用先进的设计软件、模拟仿真和远程监测系统。
这将提高工程质量、施工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
轻量化和高性能钢材应用:研发和应用轻量化和高性能钢材是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方向。
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抗震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满足越来越严格的建筑要求。
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钢结构建筑的管理将更加注重全生命周期的考虑,包括设计、制造、运营和拆除。
通过全过程管理,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的钢结构建筑行业将继续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并参与到国际钢结构建筑项目中。
总的来说,我国钢结构建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将继续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行业的规范化,钢结构建筑将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简述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简述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摘要】我国的钢结构建筑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展望、挑战与机遇以及政策与推动等方面综合论述我国钢结构建筑的现状和未来前景。
通过对发展前景、关键因素和建议措施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钢结构建筑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国钢结构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以满足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推动中国建筑行业向着更加绿色、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发展现状、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政策与推动、发展前景、关键因素、建议措施1. 引言1.1 我国钢结构建筑的重要性我国钢结构建筑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钢结构建筑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能够将建筑重量大幅减轻,提高建筑的抗震和抗风能力,以及减少对地基的要求,能够在地震频发的我国地区提供更为可靠的建筑保障。
钢结构建筑施工周期短、造价低,能够快速完成建筑工程,适应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需求。
钢结构建筑还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可以大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钢结构建筑具有灵活的设计性能,可以实现多样化的建筑风格和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我国钢结构建筑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建筑质量和速度上,更是体现在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1.2 发展现状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可以说是蓬勃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钢结构建筑在建筑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目前,我国的钢结构建筑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等各个领域。
在工业领域,钢结构建筑被广泛用于厂房、仓库等建筑中,其优点在于结构强度高、施工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受到广泛认可。
在商业领域,钢结构建筑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等项目中,其创新性设计和快速建造的特点受到业主和设计师的青睐。
我国钢结构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钢结构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钢结构建筑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首先,钢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传统上,钢结构建筑主要应用于大跨度的工业厂房、体育馆等场所,但现在已经涵盖了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公共设施等多个领域。
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桥梁、机场、地铁等项目都采用了钢结构建筑方式,提高了建筑的使用效率和整体观感。
其次,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我国的钢结构建筑技术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
钢结构建筑在设计、制造、施工等方面的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专业的设计团队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使得我国的钢结构建筑品质逐渐提高,获得了国内外许多重要奖项。
再次,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推动。
在建筑行业发展政策的指导下,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和支持钢结构建筑的应用。
例如,在一些特定的城市规划中,鼓励采用钢结构建筑,以确保城市景观的美观和功能的合理性。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以规范钢结构建筑的设计、施工和安全管理,全面保障了钢结构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发展趋势:钢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将继续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环保节能:近年来,环境保护和节能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钢结构建筑具有轻质、高强度的特点,可以减少建筑物的重量,节省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未来,钢结构建筑将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发展。
2. 自动化智能化:随着建筑行业的信息化进程,钢结构建筑将更加注重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设计和施工。
例如,采用BIM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实现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的全程数字化管理,提高建筑的精准度和运维效率。
3. 国际化和标准化:随着中国建筑产业的国际化步伐加快,我国的钢结构建筑也将更加注重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这将有利于我国钢结构建筑向国际市场输出技术和产品,提高我国的建筑产业竞争力。
钢结构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钢结构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建筑结构中,钢结构因其具有轻、强、耐久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钢结构建筑已经成为国际上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结构形式,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和特殊结构建筑中使用较为频繁。
在中国,随着钢结构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钢结构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一、市场需求1. 建筑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庞大。
高层建筑、地铁工程、桥梁工程等都需要大量的钢结构材料。
特别是在地震频发的地区,钢结构的抗震性能更受到重视。
随着国家对住宅建设的政策倾斜,未来房地产建设市场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2. 工业需求钢结构在工业建筑中也有较广泛的应用,如工厂厂房、仓储设施等,这些领域也将给钢结构市场带来增长的机遇。
特别是在传统的重工业地区,对于钢结构的需求更是不可小觑。
3.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而钢结构在桥梁、隧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这也将为钢结构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二、政策扶持1. 工业政策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工业的发展,大力扶持优质的工业产品。
钢结构作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型建筑材料,必然会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在国家级产业政策的支持下,钢结构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2. 建筑政策为了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中国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建筑政策,对于采用钢结构的建筑项目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和扶持。
例如在一些地方性的政策中,对于采用钢结构的建筑项目可以获得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3. 环保政策三、技术创新1. 材料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钢材的不断涌现,这些新型钢材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对于材料性能的要求。
我国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前景3篇

我国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前景3篇我国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前景1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钢结构已经成为了建筑结构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近几年来,钢结构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灵活性和可靠性使其成为了许多建筑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市场需求的逐步增长,我国的钢结构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钢结构的应用现状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中,钢结构的应用已经逐步普及。
许多大型商业建筑、工厂、体育场馆等建筑物中,都使用了钢结构。
例如,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海中心大厦、广州塔等建筑物都是由钢铁构成的。
此外,钢结构还被广泛应用于轻轨、地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
相比传统的建筑结构,钢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更轻的自重以及更短的施工周期,同时能够满足更高的抗震需求。
因此,在许多需要快速建设、有特殊需求的场所,钢结构的应用就变得更加重要。
二、我国钢结构的发展趋势随着新型材料以及新型构建技术的不断涌现,我们可以看到钢结构的发展趋势也在逐步改变。
1. 轻量化钢结构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该措施可以使得钢结构在施工中更加便利,更快速地整合资源,并且更为灵活。
2. 高效性钢结构的高效性是其在现代建筑中应用的另一个重要优势。
在实际施工中,钢结构可以更好地提高建筑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满足大型建筑项目进度的要求。
3. 环保性在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钢结构的环保性也成为了其未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传统建筑相比,钢结构可以大幅减少污染的排放,使得建筑更具可持续性,有助于减少污染和节约能源。
三、发展前景作为中国建筑发展的一部分,钢结构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在国家的支持下,钢结构将会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预计这种趋势将持续数十年。
总之,钢结构作为近年来受到关注的一种新兴建筑材料,其应用已经不断地发展壮大。
随着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钢结构将会成为未来建筑市场中的一种重要建筑结构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09-0115-02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收稿日期:2007-11-14作者简介:李海龙(1980-),男,助理工程师,山西意迪光华电力勘测设计院,山西太原 030002李海龙摘 要:介绍了钢结构在我国目前的发展应用现状,阐述了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对钢结构发展应用前景作了展望,指出发展钢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钢结构,轻型钢结构,大跨度,现状,发展前景,钢材中图分类号:T U391文献标识码:A 钢材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材料。
钢材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材料,以其强度高、自重轻、精确度高、可靠性好、容易密封、施工周期短等特点,加之具有很高的再循环实用价值,一直备受建筑行业的青睐。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冶金和营造技术就已达到较高水平,建造了大跨度的铁链桥。
钱塘江大桥、黄河铁桥以及上海的国际饭店是旧中国钢结构的典范。
但这也都是些铸铁建筑,而真正意义上的钢结构建筑,从其产生到现在也不过百余年。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厂房更加大型化,柱距、跨度、高度和起重能力日趋扩大,同时对建厂投产工期却要求尽可能缩短,钢结构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扩大了其应用领域[1-3]。
文中针对钢结构目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存在不足及发展前景作如下探讨。
1 钢结构在我国的发展钢结构这种建筑形式在世界上还属于一种新形式,在国际上的发展、应用历史不算太长。
19世纪50年代前为铸铁结构,到70年代左右,钢结构才正式出现[4]。
而轻钢结构的出现距今也不足百年。
现代轻钢房屋建筑体系诞生于20世纪初,到了二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才得以快速发展。
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门式钢架结构,60年代开始,彩色压型板的出现及H 型钢和冷弯薄壁型钢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轻型钢结构的发展。
目前轻钢结构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建筑结构形式[5-6]。
由于历史原因及特殊国情,我国钢结构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二十余年来,钢结构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如鞍钢、宝钢等。
我国的钢结构技术及其应用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20世纪50年代初盛时期。
前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工程,大部分为重型钢结构。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第二时期,即限制利用时期,当时由于我国钢产量有限,加之备战,因此国家规定“凡是可用其他材料代替的,均不用钢结构建造”。
第三时期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钢产量连年攀升,国家才开始大力鼓励建筑用钢材,钢结构才开始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并被广泛采用[4]。
20世纪50年代,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可由于我国经济、科技落后,尽管世界上钢结构事业已呈现蓬勃之势,但我国的钢结构事业仍处于萌芽状态,加之受到钢产量限制,钢结构研究和应用并未得到理论界和政府的足够重视。
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正桥采用双层钢桁架连续梁桥,是我国钢结构建筑的代表。
1959年建成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内万人大会礼堂和五千人国宴厅是两个大屋面大跨度钢结构。
北京工人体育馆建成于1961年,是为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而建造的,屋盖采用轮辐式双层悬索结构,跨度达94m ,是我国悬索结构大跨度建筑的经典之作。
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钢结构应用已有了一定发展,国际上的一些设计标准及规范,不能全面适应我国国情及工程实践的需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钢结构设计规范已迫在眉睫。
1974年,我国自行编制的第一部《钢结构设计规范》是我国钢结构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已建成和在建的高层钢结构建筑已有近40幢,总面积约320万m 2,钢材用量约30万t ,资金约600亿元人民币。
高层建筑钢结构已跨入国际行列,获得了较大成功及良好的效益。
空间大跨度钢结构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国著名的钢结构建筑主要包括:北京京广中心大厦、上海金茂大厦、深圳赛格大厦、大连世贸中心;浦东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芜湖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上海卢浦大桥;上海宝钢大型轧钢厂房、江南造船厂仓库、长江输电铁塔;青岛颐中体育场、义乌市体育场;长沙长途汽车站;国家游泳中心等。
1998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建的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t ,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m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
而倍受世人瞩目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鸟巢”设计用钢量4.2万t ,是目前国内外体育场馆中用钢量最多、规模最大、施工难度特别大的工程之一。
尤其是鸟巢结构受力最大的柱脚部位,为了能有效支撑整体结构,设计中采用了我国自己生产的高强度Q 460钢材。
这些足以说明我国的建筑事业进入了全新时期。
近年来,钢结构也正逐步应用于民用住宅中,并开始有所发展。
近几年已完成近50万m 2的试点工程建筑,为下一步建立钢结构住宅体系,扩大钢结构建筑市场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1,3]。
与钢结构的发展相对应,我国成立的钢结构设计院和研究所研究开发出了许多钢结构设计软件和新技术,并设计了许多优秀的钢结构建筑。
2 我国钢结构发展存在的不足与问题1)对钢结构产业是否符合节能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设计理念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3)钢结构研发资金不足,标准及规范修订周期太长;标准及应用规范规程缺项、滞后;钢材标准与工程设计、施工规范规程衔接不上。
4)钢结构加工厂和施工安装企业装备、计算机管理、劳动生产率还需进一步提高,稳定钢材超常涨价的不良市场秩序。
钢结构建筑在防火、防腐、保温、隔声、防震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设计尚不成熟,限制了钢结构在民用建筑中的发展。
5)大力培养更多钢结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大对现代大型和大跨度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及技术问题的研究。
3 我国钢结构的发展前景继砖混结构、框架结构之后,为配合国家有关限制使用粘土砖·115· 第34卷第9期2008年3月 山西建筑S HANXI ARCHITECT URE Vol .34No .9M ar . 2008DOI :10.13719/j .cn ki .cn14-1279/tu .2008.09.087文章编号:1009-6825(2008)09-0116-03不同高宽比偏心支撑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收稿日期:2007-11-24作者简介:胡 成(1981-),男,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辽宁沈阳 110168杜 云(1979-),男,助理工程师,大连公路工程集团工程部,辽宁大连 116021叶 烨(1981-),女,助理工程师,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005胡成 杜云 叶烨摘 要: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三种不同高宽比偏心支撑钢框架分别在7度和8度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结果可知,高宽比越大,受地震荷载的作用影响越大,随着设防烈度的增大,这种影响更加明显。
关键词:高宽比,偏心支撑,设防烈度中图分类号:T U352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建筑物的高宽比是影响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建筑物的高宽比对结构的稳定性、构件的受力与变形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1]。
建筑物的高宽比例,比起其绝对高度来说更为重要。
因为建筑的高宽比值越大,即建筑越瘦高,地震作用下的侧移越大,地震荷载引起的倾覆作用越严重[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给出了钢结构民用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宽比:6,7度地区,最大高宽比为6.5;8度地区,最大高宽比为6.0;9度地区,最大高宽比为5.5[3]。
为了研究在高宽比限值下,不同高宽比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对偏心支撑钢框架的反应,文中的高宽比变化,均以高度不变来改变建筑物的宽度,这样比固定建筑物的宽度,改变建筑物的高度,更能得到高宽比变化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
文中以总高度23.94m 不变,宽度依次为18.9m ,18.3m ,17.7m ,从而得到高宽比的变化,H /B =1.238,1.279,1.322,分别在7度和8度地震荷载作用下,来考察高宽比的变化对偏心支撑钢框架的受力情况。
1 计算模型及鼓励建筑业多用钢材的政策,钢结构在建筑业内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5年年初,建设部、国家冶金工业局联合组织建筑用钢技术协调组制定了《国家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为促进钢结构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钢结构虽在世界上还属于一种新形式,但因其独特的优点[3],也将是极富生命力的一种建筑形式。
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总目标是: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素质、生产工业与技术装备水平,并在国际建筑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建筑业在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先导产业作用。
建筑业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发展钢结构工程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由于人类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对高层、大跨度建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对高层、大跨度,尤其是超高层、超大跨度、开合结构,采用钢结构是最理想的。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北京申奥成功、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都将为国内的钢结构建筑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只要加强领导,合理规划,积极组织,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产、学、研紧密结合写作,全面提高行业素质和科技水平,我国的钢结构建筑市场的发展空间必将会更加巨大,前景将非常广阔[5]。
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结构的许多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如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在工程建设中广泛采用钢结构,钢结构建筑占整个建筑业的40%以上,而我国目前的比重却不足5%。
因此,今后我国的钢结构建筑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因其灵活可改、安全稳定,可满足现代居住生活需要,适应现代住宅市场需求,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也相当广泛。
4 结语多年来,我国的钢结构产业发展虽然曲折,但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钢结构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型的结构,将是国际建筑发展的一大趋势。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正在为今日最顶尖建筑及工艺技术创造一个舞台。
但是与国外钢结构发展相比,一定要看到目前仍存在的很多不足与问题。
参考文献:[1]陈禄如.中国钢结构的发展和问题[J ].钢结构,1996(1):3-6.[2]张 斌,祝英海,王淑娟.展望21世纪我国钢结构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J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4,16(3):21-23.[3]魏振敏,陈勤杰,赵国庆,等.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和发展前景[J ].建筑技术与应用,2006(6):19-20.[4]王继武,刘纪生.德业双馨启后学———记我国钢结构事业的开拓者陈绍蕃教授[J ].科学中国人,2004(12):8-10.[5]董爱梅.谈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前景和应用[J ].山西建筑,2005,31(15):52-53.[6]李 滢,林 功,程 辉.钢结构低层独立住宅的应用与发展[J ].山西建筑,2006,32(20):61-62.Developmental prospect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steel structure in ChinaLI Hai -longA bstract :T his paper describes current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eel structure in China ,and e -labo rated o n its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 ,and ex pects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teel structures ,and finally con -clud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eel structure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and has broad spa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Key words :steel structure ,light steel structure ,large span ,sta tus ,development prospects ,steel·116·第34卷第9期2008年3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 ITECTU RE Vol .34No .9M ar .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