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 地球的自转
高三第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跟踪检测 (71)

返回
2.(变题型) 部分科考人员于北京时间 2018 年 2 月 5 日上午 8 时从北京出发,乘专机前往恩克斯堡岛进行奠基仪式的前期 准备工作。专机抵达恩克斯堡岛时当地时间为 2 月 5 日 23 时 30 分,则专机的飞行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北京时间为 120° E 的地方时,恩克斯堡岛大致位于 165° E,故经度相差 45° ,时间相差 3 小时。专机抵达恩克斯堡 岛时北京时间为 2 月 5 日 20 时 30 分, 再减去起飞时的北京时 间(2 月 5 日 8 时)即可求得飞行时间。答案:12 小时 30 分钟
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返回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注 2】 (1)图中甲为夜 半球,乙为 昼半球,线 为 晨昏线。 【注 3】 (2)甲、乙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
光、不透明 的球体。
(3)周期: 24 小时 。
2.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记】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 地转偏向力 。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赤道上 不偏转。
答案:B
返回
考点二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返回
基 点 理 清
1.地方时
(1)含义: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 线每隔 1° ,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2)计算依据: 地球自转, 东早西晚, 1 度 4 分钟, 东加西减。
(3)计算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2.时区与区时
(1)时区的划分
以上三种方法适合所有晨昏线的判读,但在判读俯视图时 必须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出地球的自转方向,然后再根据自 转法来判断晨昏线。
根据上述方法可知图 1 中 为晨线。 为晨线, 为昏线,图 2 中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地球的自转(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五)地球的自转(含解析)新人教版课时跟踪检测(五)地球的自转(2019·新余模拟)2017年1月,湖南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戴维斯教授来湘讲学。
下图为戴维斯教授通过社交软件与马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
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戴维斯教授与马教授的聊天信息可推知,戴维斯教授飞抵长沙黄花机场的时间(北京时间)约为( )A.13日05:00 B.13日21:00C.14日04:00 D.14日12:002.伦敦和长沙两地相比( )A.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大于伦敦C.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小于伦敦D.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3.戴维斯教授讲学结束后,计划去北极地区观察极光现象。
极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C.太阳辐射 D.太阳活动解析:1.D 2.B 3.D 第1题,北京时间与伦敦时间相差8小时,戴维斯教授起飞时间是伦敦时间13日13:00,相当于北京时间13日21:00;加上飞行时间15小时,到达时北京时间是14日12:00。
选D正确。
第2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各地相等;伦敦的纬度比长沙高,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大于伦敦。
选B 正确。
第3题,极光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使高层大气激发而产生;太阳活动剧烈时,会向外抛射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闯入地球磁场时,在两极地区高空会产生极光现象;与地球自转、公转及太阳辐射无关。
选D正确。
(2019·攀枝花模拟)如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4~6题。
4.此时,b点的区时是( )A.7月6日3时B.7月7日6时C.7月6日6时D.7月7日3时5.此时,北京时间是( )A.7月7日14时 B.7月8日14时C.7月7日17时 D.7月8日17时6.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解析:4.D 5.A 6.C 第4题,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分别为180°和0时经线。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1.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1.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某国际航班从罗马经18小时的飞行,于北京时间星期一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
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
据此回答1、2题。
1.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2.飞机从罗马(东一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A.星期一的18:10B.星期一的12:10C.星期日的18:10D.星期日的16:10【解析】1选D,2选D。
第1题,航班在北京机场降落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也就是日落时分,此时北京时间为17时10分(120°E),北京地方时(116°E)应为16时54分,即该日北京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
能反映太阳直射南半球且116°E附近有昏线(日落时分)的是D。
第2题,罗马在东一区,北京属东八区,两地相差8-1=7个时区,北京比罗马时间早。
航班降落时,罗马区时=北京时间星期一17:10-7=星期一10:10;航班飞行了18小时,飞机从罗马(东一区)起飞的时间应往后退18小时,所以飞机从罗马(东一区)起飞的当地时间是:星期一10:10-18=星期日(24+10:10)-18=星期日16:10。
下图是我国四个城市下半年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日出时间变化幅度最小,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①城市B.②城市C.③城市D.④城市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城市位置最靠南B.②城市自转角速度最小C.③城市纬度比①城市高D.④城市位置最靠东【解析】3选B,4选D。
第3题,读图可知②日出时间变化幅度最小,位置最靠南,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
第4题,位置最靠南的纬度最低,应该日出时间变化幅度最小,为②城市;四个城市的角速度相同;③城市日出时间变化幅度比①城市小,故③城市纬度比①城市低;找秋分日这一天,几个城市都是地方时6时日出,结合北京时间,可以得出D选项正确。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时跟踪检测(四)地球的宇宙环境“嫦娥五号”是我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拟于2019年从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带上约2 kg的月壤返回地球。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是天体B.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C.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是天体D.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2.“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3.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都有()A.昼夜交替的现象B.适宜的温度条件C.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液态水的存在解析:1.B 2.D 3.A第1题,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在地球表面,不是天体,A错。
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B对。
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落在月球上,不是天体,C错。
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在地球上,不是天体,D错。
第2题,“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仍在太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D对。
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A、B、C错。
第3题,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都有昼夜交替的现象,A对。
月球表面环境没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B、C、D错。
(2019·天水月考)世界上最“贵重”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预计在2021年发射,望远镜定位于地球背向太阳一面的日地连线上(如图所示),完成4~5题。
4.按天体运动特征,该望远镜类似于()A.卫星B.行星C.恒星D.星云5.有关望远镜运行位置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天空呈现蔚蓝色B.磁暴现象常威胁航天器安全C.常发生极光现象D.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太阳常数解析:4.B 5.D第4题,由“望远镜定位于地球背向太阳一面的日地连线上”且距地球150万千米,可知其运行是围绕太阳运动,类似于行星。
故选B。
第5题,望远镜距离地球150万千米,且位于地球背向太阳一面的日地连线上,该处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因此看到周围的天空为黑色,A错误;磁暴是由于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引起的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极光是由于太阳风轰击极地地区的高层大气,而望远镜所在位置既没有大气,也没有电离层,不会发生磁暴现象,也不会发生极光现象,所以B、C错误;由于望远镜比地球距离太阳远,且位于地球背向太阳的一面,因此该位置的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太阳常数,D正确。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五)地球的自转(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五)地球的自转(2019·荆州质量检查)如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解析:1.A 2.A 第1题,南北纬60°处的自转线速度为837 km/h,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线速度略大于837 km/h,故该区域纬度略小于60°;线速度向北逐渐减小,则位于北半球。
第2题,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海拔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2018年12月,湖南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戴维斯教授来湘讲学。
如图为戴维斯教授通过微信与马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
完成3~4题。
3.根据戴维斯教授与马教授的微信聊天信息可推知,戴维斯教授飞抵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时间(北京时间)约为( )A.13日08:00 B.13日22:00C.14日10:00 D.14日12:004.伦敦和长沙两地相比(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大于伦敦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小于伦敦解析:3.D 4.C 第3题,从图中看戴维斯教授乘坐的飞机起飞时间为伦敦时间13日13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3日21时,再加上飞行15小时,戴维斯教授飞抵长沙时间为14日12时,D正确。
第4题,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都相同,故伦敦和长沙两地角速度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长沙纬度较伦敦低,自转线速度较大,C正确。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读古诗,结合图,回答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数家新住处”位于乙地C.河岸线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D.该类河段一般发育在河流的上游6.沿甲~乙一线所作河流剖面图,最有可能是图b中的(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5.B 6.B 第5题,河流曲流的东岸是凸岸,是沉积岸,A错。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5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含解析中图版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含解析中图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的是( )A.甲B.乙C.丙D.丁2.在乙飞机上空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正确的是( )1.C 2.A解析:第1题,赤道是周长最长的纬线圈,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飞行的飞机,角速度最小。
第2题,乙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选项B为在赤道上空俯视地球的侧视投影图,选项C、D为在极点上空俯视地球的投影图。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1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00千米/时,纬线L2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20千米/时。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4.图中a、b两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为(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大3.A 4.A解析:第3题,地球自转线速度公式为V≈111×15×cos φ(φ为所在纬度)千米/时。
该地的自转线速度为1 300~1 400千米/时,而中纬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为837~1 447千米/时,故图示地区位于中纬度。
图中越往北自转线速度越小,按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的规律可知,图示区域在北半球。
第4题,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除了纬度之外还有海拔,在同纬度条件下,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1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完成5、6题。
5.黄赤交角为24°14′时(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6.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6′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B 6.C解析:第5题,当黄赤交角为24°1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2.2地球的自转练习题

课时跟踪检测(四)地球的自转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甲沿南纬60°逆时针方向飞行;从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乙沿北纬60°顺时针方向飞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是自东向西飞行B.都是自西向东飞行C.都是向低纬飞行D.都是向高纬飞行2.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3.某船于2015年4月13日16时(当地时间)到达里约热内卢(22°54′S,43°11′W),此时深圳的时间为()A.12日3时B.12日11时C.13日5时D.14日3时4.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
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
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2014年8月15日至20日,北欧——中国绿色经济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交流论坛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
我国一架飞机飞越某地晨昏线上空时,当地时间为14日5时。
据此回答5~7题。
5.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地区中,飞机飞越的是()A.①B.②C.③D.④6.8小时后该飞机到达东一区的斯德哥尔摩,当地的区时是()A.13日0时B.13日8时C.14日0时D.14日8时7.会议举行期间()A.斯德哥尔摩正午太阳高度变大B.巴西高原草木葱茏C.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D.南极昆仑站终日斜阳下面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读图,完成8~9题。
【2019精选】最新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地球的自转湘教版必修1

【2019精选】最新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地球的自转湘教版必修11。
如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点看到的北极星的倾角为________;连续两次在此看到北极星高度最大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日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占全球__________________(超过一半/小于一半)。
(3)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
(4)这天,赤道上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北极圈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
(5)有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最短路线的飞行方向是_______。
(6)若飞机沿最短路线以1 110 km/h的速度从A地飞往B地,飞机飞行了________小时(取整数)。
解析:第(1)题,由图文信息可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应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由A点纬度为30°N,且北极星的倾角即为当地地理纬度;连续两次的间隔即地球自转360°的时间,为1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
第(2)题,由图中的晨线30°W向东推90个经度,可找到正午12时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即60°E。
与60°E相对的120°W是0时经线。
可进一步推出与北京同一日的范围是120°W~0°~120°E~180°。
第(3)题,赤道上黑夜范围是150°E~180°~30°W,可知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范围是160°E~180°~30°W。
第(4)题,此图全球昼夜平分,任何地点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第(5)题,A点和B点在同一经线圈且在北半球,根据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两点地球大圆上的劣弧可知答案。
第(6)题,一个纬度差的长度约为111 km,从A到B共飞行了120个纬度,可得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五)地球的自转
一、选择题
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科学家决定在2015年里多增加一秒。
这多出的一秒钟,就加在国际标准时间6月30日的午夜。
据此回答1~2题。
1.对于东八时区的我们来说,这一秒出现在7月1日()
A.0:0:1B.8:59:60
C.24:59:59 D.7:59:60
2.2015年,钟表加了一秒钟,主要是因为()
A.地球自转周期短了一秒钟
B.地球公转周期短了一秒钟
C.地球自转周期长了一秒钟
D.地球公转周期长了一秒钟
解析:1.D 2.C第1题,由材料可知,科学家将这1秒钟加在国际标准时间的6月30日午夜,国际标准时间为伦敦时间,伦敦时间为零时区区时,午夜为7月1日0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比伦敦时间早8小时,当伦敦时间为0时,北京时间为7点59分60秒,故选D。
第2题,钟表时间是按照地球自转周期来制定的,由于地球自转周期长了一秒钟,所以增加1秒钟,原本自59秒进入0秒,而此时增加一个60秒,是由于地球自转周期长了一秒钟,故选C。
3.(2018·江西九江七校一模)一国际地理奥林匹克考察小组在厄瓜多尔的赤道
地区做了如下的实验:当水杯下的木塞拔下,水下漏时,下列哪种现象是可信的()
A.在赤道以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B.在赤道以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C.在赤道上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逆时针转动
D.在赤道上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解析:选B当木塞被拔下,水下漏时,四周水体向中心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形成逆时针运动的水流,南半球向左偏形成顺时针运动的水流,赤道上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体不会发生偏转运动。
故B正确。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9日凌晨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
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9月15日22时发射入轨以来,与神舟飞船开展的首次交会对接。
6时32分,景海鹏、陈冬以飘浮姿态先后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根据材料回答4~6题。
4.位于美国火奴鲁鲁(檀香山)(21°19′N,157°05′W)的中国留学生收看景海鹏、陈冬先后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直播时,当地的区时是()
A.9月14日9时31分
B.10月18日9时31分
C.9月19日12时32分
D.10月18日12时32分
5.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那一天日落时,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旗杆影子朝向东偏北30°。
一年中旗杆影子再次朝向此方向的日期大约是() A.8月27日B.2月23日
C.1月17日D.9月19日
6.当天宫二号发射入轨时,与北京日期不同的地区,其范围约占全球的()
A.1/12 B.1/5
C.1/8 D.11/12
解析:4.D 5.B 6.A第4题,根据火奴鲁鲁(檀香山)经度可知该地位于西十区,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晚18个小时,为10月18日12时32分。
第5题,10月19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动,太阳直射点位臵需从南回归线回归到该点时旗杆影子才会再次朝向东偏北,这两次日期关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呈对称关系,即2月23日前后,旗杆影子再次朝向东偏北30°。
第6题,天宫二号发射入轨时,北京时间为9月15日22时,150°E的地方时为零时,从150°E向东到180°与北京处于不同日期,其范围占全球的1/12。
图示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
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回答7~9题。
7.此时A点的区时是()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8.此时北京时间是()
A.7月8日15时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D.7月7日14时
9.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解析:7.C8.B9.C第7题,此题考查日界线。
国际日界线和
自然日界线分别为180°和0时经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过180°,日期减一天,反之,加一天;顺地球自转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反之,减一天。
据此和题意,判断(如图):
0时经线为90°W,A点(0°)为6时(东加西减,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第8题,由上题得出0时经线为90°W,北京时间(120°E)为14时。
第9题,此题考查自转的速度。
全球除极点外自转角速度均为15°/小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角速度和线速度为0。
A、B、C角速度相等,纬度由低到高为A、B、C,故线速度为A>B>C。
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日,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为0时
C.北京时间是6日12时
D.NO为晨线
11.某日科考队员在中山站(约76°E)发现太阳位于对面冰山西侧的地平线上,2小时后发现太阳位于冰山东侧的地平线上,则当太阳位于冰山东侧地平线时北京时间约为()
A.1:56 B.3:56
C.13:56 D.15:56
解析:10.D11.B第10题,由图示和自转方向即可判断OP为0时经线,经度为60°W,此时北京时间为7时12分。
ON为晨线,OM为昏线,北半球为夏季,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第11题,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故太阳位于冰山西侧地平线时正在日落、位于冰山东侧地平线时正
在日出,由日落到日出有2小时,说明当日昼长为22小时,故中山站(约76°E)当日日出时间为1:00,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120°E)相差2:56,则太阳位于冰山东侧地平线时北京时间约为3:56。
二、非选择题
12.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图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2)分别写出图示中的晨线和昏线。
(3)假设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说出炮弹在运行过程中的偏转方向及相对D、乙所在经线的落地位置。
(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国际标准时间是________时,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
(5)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由此可知为南半球。
第(2)题,弧AB为晨线,弧BC 为昏线。
第(3)题,从D点向乙点发射的炮弹,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东边。
第(4)题,从图中可知E点地方时为12时,国际标准时间(即C点地方时)为18时,120°E地方时为2时。
第(5)题,由90°E为0时可知与E点处于同一天的地区范围是90°E-0°-180°,所占范围大于1/2。
答案:(1)南半球。
(2)弧AB为晨线;弧BC为昏线。
(3)向左偏;落在D、乙所在经线东边。
(4)21812
(5)D
13.如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OA为本初子午线,阴影部分为黑夜。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
(2)此时美国底特律(42.4°N,83°W)的区时为________时。
(3)此时地球上以________经线和________经线为界,分属两个不同日期。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图中B点位于昏线上,地方时为18:00,该点的经度为0°,故北京时间应为次日2:00。
第(2)题,根据底特律的经度为83°W,可确定其时区应为西六区,区时应为12时。
第(3)题,地球上有两条日期界线,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大致与180°经线重合的国际日界线,是固定的;另一条是地方时0时所在的经线。
根据0°经线为18:00,可推出90°E为0时。
第(4)题,根据晨昏线OA与本初子午线重合,可知图示时间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经度即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的经度,计算可得出应为90°W。
答案:(1)次日2(2)12(3)90°E180°(4)(0°,9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