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原生态敏感地区牧户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_陈秋红

合集下载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优质的天然牧场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优质的天然牧场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优质的天然牧场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近年来,该草原中的砂质草场已大面积发生沙漠化。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遥感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在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着重从地质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探讨了该区沙漠化的成因。

认为沙漠化的发展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环境因素是形成沙漠化的基础,地表的土壤和植被是草原良好的保护层,人类对草原的破坏是导致沙漠化的直接原因。

最后,对沙漠化的防治提出了3点建议。

1.转移草原超载人口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制定政策,明确规定转移的人群,转移的地点,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提供的帮助和资助等等。

多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管理。

如制定相关地方法规,推动城市化建设等。

2.退耕还林还草有政策问题,也有经济效益问题。

退耕还林还草有政府补贴,禁牧休牧也有政府补贴。

内蒙古地区是资金极为短缺的西部民族自治地区,国家需投入生态建设项目资金。

3.轮牧草原利用不当是草原沙漠化的重要原因,放牧利用上,以少养、轮牧为主要手段,保证草原牧草的正常生产。

4.人工降雨防止草原地区更加干旱是治理草原沙漠化的根本途径,因此需要把人工降雨作为战略性技术措施。

近50年来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主要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陈秋红,周尧治)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选取气温,降水因子以及反映人类社会活动的人口,耕地,牲畜等影响因子的相对指标为分析因子,可以利用主成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近50年来各影响因子与综合影响因素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再近50年沙漠化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力与沙漠化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6005,比较低是由于生态经济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各因素之间存在非线性作用机制,相关分析的线性假设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其作用强度。

草原沙漠化程度随人类活动增加日益加剧。

其中牲畜结构对草原沙漠化变化趋势的改变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人类活动和自然因子的波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存在一个滞后期。

畜牧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因素及提升策略

畜牧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因素及提升策略

X u m u s h o u y i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晋中市的畜牧业得到了稳定发展,规模化产业迅速扩张,养殖人员的产业素质也在持续提升,有效增强了畜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该地重点发展牛、猪、鸡等主导畜牧品种,深入推进战略化养殖规划,促使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也为调整农村产业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保障食品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当前本地的畜牧业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了畜牧业经济效益。

如生产方式落后,科技支撑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等,特别是畜牧—种植结构优化的问题亟待解决。

对此,深入研究陕西省晋中市畜牧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提出提升策略具有深远意义。

一、畜牧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因素1、落后的思想理念就本地当前的畜牧业发展现状而言,虽然相较于发展初期有了很多的提升,但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落后的经济思想理念,阻碍了畜牧业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山西省属于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山地高原。

自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的人口突飞猛涨,在发展初期,兴起了“人畜两旺”的经济策略,非常符合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形势。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养殖行业,使得牲畜数量急剧膨胀,远远超过了当地环境的承载力,给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破坏,同时也打破了牲畜与草场的平衡,造成乱砍乱伐的现象,使得畜牧业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2、滞后的服务工作基层畜牧产业服务工作相较于发达地区来说依然存在滞后且无法深入的情况。

主要是科技与人员方面的问题。

基层产业服务的持续时间长,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使得技术操作人员难以深入一线切身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因此产业服务工作始终停留在表面。

特别是动物防疫与牲畜冷配工作,劳动量极大且较为辛苦,畜牧服务机构也难以留住青年技术人才。

此外,仍然有部分养殖户抵触现代养殖技术,更倾向于自繁自养,应用放养的养殖模式,并且难以学习新的营销方式,这些认识上的不足都极大地阻碍了基层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3、缺乏市场导向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畜牧业发展进程相对较慢。

我国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我国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1.生态环境问题:畜牧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弃物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导致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等问题。

2.资源利用问题:畜牧业对草原、水资源等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

3.经济效益问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策:1.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畜牧业科技创新:加强畜牧业科技创新,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和产品附加值,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加强畜牧业管理:加强畜牧业管理,建立健全畜牧业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4.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加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和产品附加值,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牧户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第二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牧户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完善补贴标准及发放方式
制定合理的补贴标准
参考牧户的草原生态状况、收入水平等因素,制定具有差异化的补贴标准,既确保补贴的 公平性,又能够提高牧户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草原生态保护的实际效果、牧户的反馈等信息,对补贴标准进行动态调整,使其更具 科学性和实效性。
优化发放方式
采取直接发放到户的方式,确保补贴资金能够真正用于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生活改善。同 时,建立公开透明的发放机制,加强社会监督。
提高政策宣传力度
增强宣传渠道
利用多元化的宣传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确保政策 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牧户。
增加宣传内容
除了介绍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目标外,还应包括政策实施的具体步骤 、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等信息,以便牧户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 决。
提高宣传频率
在政策实施前、中、后三个阶段,定期进行宣传活动,确保牧户对 政策的了解程度持续提高。
社会调查数据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 式收集牧户对草原生态补 奖政策的满意度和反馈意 见。
研究机构数据
从相关研究机构获取关于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相关 研究成果和数据。
03
牧户对政策的满意度
Chapter
满意度调查
调查设计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第二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从政策内容 、实施效果、与其他政策的协调性等方面设计问卷问题。
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审计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不合适的 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Chapter
研究结论
牧户对政策基本满意
通过对第二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 前后牧户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发 现大部分牧户对该政策持基本满意的 态度。他们认为这一政策有助于保护 草原生态,并且对他们的生产和生活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24年内蒙古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2024年内蒙古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内蒙古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的重要畜牧业基地,其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地区经济的繁荣,更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和畜牧业转型的推进,对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与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以内蒙古畜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二、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概述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牧区之一,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

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和科技投入的增加,内蒙古畜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资源消耗大、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因此,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与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不考虑环境资源消耗的前提下,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力、技术等)所产生的综合效率。

其计算公式涵盖了产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量,能够准确反映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发展质量。

本文通过DEA-Malmquist模型对内蒙古畜牧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

四、内蒙古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内蒙古畜牧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这得益于政策支持、科技投入的增加以及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然而,仍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压力较大等问题。

五、影响内蒙古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分析1. 政策因素:政策支持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对畜牧业的扶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能够提高畜牧业的投资和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2. 科技因素:科技投入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的关键。

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改良品种、优化饲料配方等措施,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3. 资源环境因素: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畜牧业产业化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畜牧业产业化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畜牧业产业化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摘要】由于近些年放牧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草场的承受能力,这也就使得草场的生产能力急剧下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这时候就需要人们对不合理的畜牧业发展有深刻的认识,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草原生态遭到破坏的问题,在确保畜牧业产业化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也要确保草原生态的环境安全。

本文钟将针对畜牧业产业化对草原生态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作为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产业化生态环境草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自然环境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使得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的逐渐恶化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在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动物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养殖密度逐渐增加,草场的承载能力逐渐减弱,远远超过了草原生态所能承受的能力,进而使大量的草原生态环境都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草原退化现象十分严重。

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畜牧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产业发展得到保障的同时,对草原生态环境进行更好的维护,确保草地的多样性。

1.畜牧业产业化对草原生态造成的主要影响1.1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随着近些年放牧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动物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多,养殖规模也正在明显扩大。

可在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地区还是采用传统养殖的方式方法,很多动物在草场进行过度的放牧,超过了草原生态的承载能力,草场生态逐渐恶化,优质的牧草也逐渐的衰退,甚至已经在草场上消失,一些有毒有害的杂草反倒是明显增多。

此外,操场上过度放牧也会加快草场的沙漠化,草地很大面具出现裸露,随着雨水不断的侵蚀渐渐的流失,导致草场的生产能力大大降低。

随着地区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草地涵养水源的功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气温不断升高,降雨量越来越小,水蒸发的速度加快,甚至会出现断层或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

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建设 发展绿色畜牧业

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建设 发展绿色畜牧业

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建设发展绿色畜牧业作者:宋文婷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20年第9期宋文婷(新疆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伊犁 835700)摘要:畜牧养殖问题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

农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我国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进程加快,但在广大牧区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坚持传统放牧养殖模式,很多草场存在超载放牧的现象,影响草地的可持续生产,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产生不良影响。

畜牧养殖产业作为新疆地区的支柱型产业,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建设,保证发展绿色畜牧养殖产业成为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

该文主要从绿色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出发,分析加强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绿色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草原生态系统;绿色畜牧业;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0.09.092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land Ecosystem and Developing Green Animal HusbandrySong Wenting(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of Jahawulasitai Township,Nileke County,Xinjiang,Ili 835700,China)Abstract:The problems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ave become the social focus and hot issues of the general public.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has been adjusted continuously,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in China has been accelerated.However,in the vast pastoral areas,many farmers and herdsmen have been adhering to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animal husbandry,and many pastures are overloaded with animal husbandry,it affects th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grassland and has a bad effect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s a pillar industry in Xinjiang,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land ecosystem and ens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has become a key problem to be solved.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nimal husbandry and breeding indust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ing green animal husbandry and breeding industry.Key words:grassland ecosystem,green animal husbandry,development strategy0 引言我国天然草原占地面积为4亿hm2,位居世界第一。

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草原畜牧业是草原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维护草原生态平衡、保障民生安全、促进农牧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严重,草原草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剧,导致草原资源的减少和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草原草畜协调问题突出,过度放牧、草原过载等现象频发,草原资源过度利用导致了草场生态系统破坏和畜牧业生产能力下降。

草原畜牧业市场需求不足,市场供需失衡,牲畜销售价格波动大,农牧民收入不稳定。

草原畜牧管理政策滞后、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手段落后、监管不力等问题频发。

草原畜牧管理技术水平低下,缺乏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草原畜牧管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文章将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共同探讨解决之道。

2. 正文2.1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及影响草原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类对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草原植被遭受破坏,土壤退化加剧,水资源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草原生物多样性。

随着草原植被的破坏,许多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草原上的野生动物种群也受到威胁。

这不仅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影响草原水资源。

草原地区水源主要依靠地下水和降水,但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草原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水资源供给不足,给草原畜牧业带来了严重困扰。

三是引发草原草原草田紧迫问题。

由于草原植被恶化,草原草地面积减少,导致草原畜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针对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恢复草原植被,推动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加强草原土地的合理利用,控制过度放牧和草原退化现象,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质量;推动草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畜牧业与草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11期草原生态敏感地区牧户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陈秋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0732)内容提要基于对牧户这一微观经济主体的调查数据,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具有不同特征牧户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的差异来初步探索草原地区生态敏感性形成的微观基础与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过牧与粗放经营仍是目前牧民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的主要特征。

牧户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不仅受包括家庭规模、家庭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性质、是否兼业、拥有草场资源的数量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了地区自然禀赋、产业结构、草地利用的制度安排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这些因素的不同状态下,牧户具有不同的畜牧业经营行为表现,进而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生态敏感地区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牧户影响因素31Dav i d T eece1To w ard s an E con o m i c Theory of theM u lti p rodu ct F i r m1J ourna l ofE con o m i c B ehavi or and Organ izati on11982(3):39~ 6341Eggertss on,Th rai nn119901E conom ic behav i or and Instit u ti ons1Camb ri dge Un ivers i ty Press51J1Panzar,R1W illi g11975,E con o m ies of S cal e and E cono m i es of Scope i n M u l t-i Ou t put Production1E con1Disc1Paper N o133,B ellLab oratori es61M i chael Jensen,W illi a m M eck li ng1Theory of the F ir m:M anagerialBeh avi or,Agen cy Costs,and Owners h i p S truct u re1Th e Jou rnal of F-i n anci a lE cono m i cs,1976(3)71Nels on,Richard R119951R ecen t Evol uti on ary Theorizi ng about E cono m ic Change1J ournal of E cono m i c L i terat u re33(M arch)81Ronald H1C oase1The N ature of the Fir m1E cono m ica,n1s1,1937(4)91W illi a m son,O1E1,1985:The E conom ic Instit u tions ofC ap it ali s m,New York:F ree Press101杜润生1中国农村制度变迁1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11刘凤芹1不完全合约与履约障碍)))以订单农业为例1经济研究,2003(4)121钱忠好1节约交易费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成功的关键)))对江苏如意集团的个案研究1中国农村经济,2000(8)131生秀东1订单农业的契约困境和组织形式的演进1中国农村经济,2007(12)141万俊毅1准纵向一体化、关系治理与合约履行1管理世界,2008(12)151杨明洪1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演进:一种基于内生交易费用的理论解释1中国农村经济,2002(10)161张五常1企业的契约性质1载企业制度和市场组织1上海三联书店,1983171梅纳尔编1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1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81周立群,曹利群1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省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1经济研究,2001(1)191周立群,曹利群1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契约选择为例1经济研究,2002(1)责任编辑段艳一、引言在目前关于草原生态敏感性成因的国内外研究中,无论是单因素决定论还是多因素决定论,牧区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其迅速的增长、不合理的草地利用行为等人为因素都是分析与讨论的重点(Ge ist 和La m b i n,2004)。

但是,有关研究主要建立在国家或地区层面的宏观数据与事实依据的基础上,牧户个体这一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驱动力量常常被忽略了。

总体的人口统计指标掩盖了牧户家庭数量与规模的实际变化以及其行为方式对草地退化、沙化的作用(L i u,Jianguo et al1,2003)。

所有的社会现象都源于个人行为,是个人行为的产物(哈耶克,2003)。

作为牧区生产与消费等经济行为的微观主体,牧户是畜牧业以及牧区经济中最基本的决策单元,其经济行为与牧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草原生态敏感性是在一定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下草原社会经济生活中无数微观个体(主要是牧户)进行博弈的结果。

因此,基于牧户这一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来探讨草原生态敏感性的成因很有必要。

草原生态敏感地区*干旱、多风等恶劣气候条件与脆弱的生态状况对牧业生产活动形成了更严格的外部约束,牧民在追求经济理性的同时不得不考虑生存理性问题。

那么,影响草原生态敏感地区的牧民行为动机进而影响其做出行为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具有什么特征的牧民更倾向于采取保护草原生态的行为?如何更好地进行制度与政策设计以促进牧民实行草原保护的行为?本文基于对牧户这一微观经济主体的调查数据,通过分析具有不同特征的牧户**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的差异,试图初步探索草原地区生态敏感性形成的微观基础与影响因素,希望能对规范牧户经营行为、改善生态敏感地区的生态状况提供一定借鉴。

H ard i n(1968)在5公地的悲剧6中通过设置牧民在公共牧地放牧的场景说明了牧民尽可能增加自己牛羊数量的行为最终使牧场因过度放牧而成为不毛之地,牧民追求个体理性的行为带来了集体理性的丧失。

他认为这类问题无法用技术来解决,只能寄希望于牧民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那么,通过影响哪些因素能影响和改变牧民的行为?在牧民行为的影响因素方面,很多学者认为,农民(包括牧民)行为是外界经济环境和内部经济实力统一的产物(严瑞珍等,1997),受其拥有的生产要素和面临的外部条件的制约(王国敏、陈金龙,2004);家庭收入水平和牧民文化程度是影响牧民草地保护和建设行为的主要因素(王明利等,2005);农户的支出需求增加、收入的增幅减缓与缺乏稳定的收入预期、收入渠道单一以及生态支付意愿不高是导致农户过度放牧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宁宝英、何元庆,2006);农户所属区域及其拥有的资本水平是农户对禁牧行为响应的显著影响因素,农户所属区域及当地的技术服务培训等政策配套水平是农户对禁牧态度的显著影响因素,农牧民畜牧生产观念的转变和草场承包责任制的落实是实施禁牧政策的先决条件(马骅,2006)。

这些有关牧户生产经营行为的诸多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借鉴。

不过,这些相关研究大多没有把牧户的行为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后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更少有研究结合牧户的特征与行为及其生态、环境后果进行细化分析。

在目前生态经济学中微观层次的企业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公众个人和家庭环保及生态经济问题有所忽视的形势下,本文基于微观层面调查数据分析草原生态敏感地区牧户的畜牧业经营行为特征与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11期* **本文中草原生态敏感区指退化、沙化和盐渍化程度较高的草原区域。

这些草原区域的生态系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敏感,抗干扰能力较弱本文所分析的牧户是指主要从事畜牧业活动且以畜牧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牧户家庭,包括草原坐地户、迁入户与居民户二、研究区域概况与调查说明(一)研究区域概况本文的调查区域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草原。

该区域位于呼伦贝尔高原和大兴安岭山地交界处,是中国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当地的第三次农牧业普查资料,陈巴尔虎旗辖2个苏木、3个镇、有蒙、汉、鄂温克等14个民族,有嘎查29个,牧户2277户,牧区人口7656人,草原面积115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仅存无污染的天然草甸草原之一。

但是,近年来该旗的草地沙化、退化、盐渍化(以下简称/三化0)情况加剧。

2006年底全旗46185%的草原沙化、退化和盐渍化,其中草场退化面积571468万公顷、沙化面积71542万公顷、盐渍化面积51862万公顷,各苏木(镇)的草原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渍化(见表1)。

在干旱、多风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这一资源基础较好的草原区域日渐表现出生态敏感特征,成为目前呼伦贝尔沙地治理的重点区域之一。

同时,畜牧业是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的支柱产业,是当地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6年牧民总收入中有88%以上的收入来源于畜牧业¹),牧户的畜牧业经营行为对草地生态环境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所选研究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12006年陈巴尔虎旗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场在各苏木(镇)的分布情况项目呼和诺尔镇乌珠尔苏木宝日希勒巴彦库仁镇其他陈旗面积(万公顷)575611312201536840100309210011241307087122比例(%)8112217122019701430116100100数据来源:陈旗草原工作站1全旗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统计报告,2006(二)调查说明2007年9~10月在旗、苏木(镇)、嘎查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对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出现沙漠化与退化现象的草原地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入户访谈与基层访谈。

基层访谈的对象为旗、镇、嘎查的有关领导,主要调查当地牧户、人口与劳动力数量、牲畜与禽畜产品生产情况、草原建设情况和草地产权状况等总体情况。

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牧民及其家庭基本情况与牧户的畜牧业经营行为两个方面。

具体来说,牧户的畜牧业经营行为的调查内容为放牧行为(包括牧地变化情况、牧地使用情况、畜群规模变化情况、牲畜品种改良与疫病防治情况)和牧地利用与保护行为(包括翻耕、改良、圈养三项)。

调查以草原生态环境出现了敏感性特征*为导向来选择样本苏木和样本嘎查(选择嘎查时兼用了随机抽样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样本牧户。

根据这一原则,研究人员在陈巴尔虎旗出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主要区域(包括呼和诺尔镇、乌珠尔苏木、巴彦库仁镇、宝日希勒镇,4个区域的/三化0草原面积占全旗/三化0草原面积的98%以上)的22个嘎查中,调查了14个嘎查,94户牧户,得到有效问卷84份,有效样本牧户占14个嘎查全部牧户的近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