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语文期末测评试卷_3

合集下载

海淀区初三语文期末试卷

海淀区初三语文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 历练(liàn)历史史实(shì)风驰电掣(chè)B. 精湛(zhàn)精神(jīng)精彩(cǎi)C. 精通(tōng)精美(měi)精良(liáng)D. 精神(jīng)精彩(cǎi)精通(tōng)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堪称一部经典之作。

B.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佼佼者。

C. 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D. 每个星期天,他都会去图书馆借阅一些有益的书籍。

3.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踟蹒(chí péng)纷至沓来(tà)蹒跚(pán shān)B. 拱手相让(rǒng)恣意妄为(zì)耳濡目染(rú)C. 蹒跚(pán shān)纷至沓来(tà)踟蹒(chí péng)D. 耳濡目染(rú)恣意妄为(zì)拱手相让(rǒng)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全班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B. 为了这次演出,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我相信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C.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堪称一部经典之作,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D.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佼佼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5.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背影》的作者是__________,文章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上学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__________。

海淀初三期末语文试卷

海淀初三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峰回路转水落石出B. 融会贯通恣意妄为C. 贵而不骄富贵浮华D. 精卫填海鸿鹄之志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被誉为当代的鲁迅。

B.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种保健品应运而生。

C. 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裁判员必须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无私。

D.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原本平静的乡村变得一片狼藉。

3.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我们一定要把学习搞好。

变换后:我们一定要把学习搞得好。

B. 原句: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变换后: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让大家都很佩服。

C. 原句:这本书对历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

变换后:这本书对历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一看。

D. 原句:她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变换后:她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让人印象深刻。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

B.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位神通广大的猴子,他学会了七十二变。

C. 《水浒传》讲述了宋江、林冲等一百零八位好汉起义的故事。

D.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的争霸。

5. 下列关于成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比喻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彩的话,使内容生动有力。

B.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

C. 水滴石穿: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事情就能成功。

D. 举案齐眉:比喻夫妻间互相尊重,感情融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 惊涛骇浪惊心动魄B. 美轮美奂水天一色C. 翻山越岭风和日丽D. 沁人心脾碧空如洗7.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雕梁画栋水滴石穿B. 融会贯通轰轰烈烈C. 贵而不骄富贵浮华D. 精卫填海鸿鹄之志8.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我们一定要把学习搞好。

海淀区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海淀区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yàn)青砖绿瓦(wǎ)B. 呼啸山庄(xiāng)奇峰异石(yì)C. 震耳欲聋(lóng)蹉跎岁月(cuō)D. 纷至沓来(tà)赏心悦目(yu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老师和家长都感到非常欣慰。

B.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保意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C. 我非常喜欢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

D. 他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丝不苟B. 美轮美奂C. 奋不顾身D. 举世闻名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月亮像明镜一样挂在夜空中。

B. 这篇文章像一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C. 那条河宛如一条银带蜿蜒在山谷中。

D. 他说话的声音像蚊子一样细。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明白。

”B. “你今天怎么这么晚?是不是有什么事情?”C. “这本书很有趣,我推荐给你。

”D. “我们什么时候去看电影?”二、阅读理解(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人生如梦人生如梦,转眼即逝。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然而,幸福和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追求,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曾几何时,我们怀揣着梦想,勇敢地踏上人生的征程。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欢笑和泪水,品尝了成功和失败。

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明白人生的价值。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学习、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面对挫折,勇敢地挑战自己。

正如古人所说:“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只有经历过磨难,我们才能更加坚强。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为国家和民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海淀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卷

海淀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瞬息(shùn)即逝B. 璀璨(cuǐcàn)夺目C. 潜移默化(qián)D. 璀璨(cuīcàn)生辉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B. 由于长时间缺乏锻炼,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

D. 这次考试,同学们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王明同学的成绩尤为突出。

3. 下列词语中,形近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慌失措B. 呼啸山庄C. 融会贯通D. 喜闻乐见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条小溪像一条玉带,蜿蜒在山间。

B. 雨后的天空,像一面洗过的蓝镜子。

C. 老师的话像春风,吹散了我们心中的疑惑。

D. 小明的学习成绩像坐火箭一样,飞速上升。

5. 下列诗句中,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日出东方,其辉烈也。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二、阅读理解(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老屋①小时候,我家住在农村,房子是祖辈留下来的老屋。

老屋不大,土木结构,灰色的瓦,木质的门,看上去有些沧桑。

②老屋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全家福,那是爷爷年轻时拍的。

爷爷年轻时英俊潇洒,如今却满头白发,身体也不如以前硬朗了。

每当我看到那张照片,就会想起爷爷年轻时的故事。

③老屋的堂屋是爷爷的书房,里面堆满了各种书籍。

爷爷是个热爱读书的人,每天都会在书房里度过很长时间。

我喜欢跟着爷爷去书房,听他讲述那些有趣的故事。

④夏天,老屋的堂屋是我们的乐园。

我们会在那里捉迷藏,玩弹珠,度过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时光。

而冬天,我们则会围着火炉,听奶奶讲她年轻时的经历。

⑤老屋见证了我家的变迁。

海淀区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卷

海淀区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suō tuó)B. 毕恭毕敬(bì gōng bì jìng)C.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D. 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道理。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

C. 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这离不开他刻苦努力。

D.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需要我们集思广益。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明很喜欢看书,他一天能看几十页。

B.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C. 我很喜欢这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 这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B. 他的性格豁达,乐观向上。

C. 他成绩优异,才华横溢。

D. 这个地方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5.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A. 原句:他每天早晨都去公园锻炼身体。

改写:他每天早晨都去公园锻炼。

B. 原句:这个城市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改写:这个城市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C. 原句:他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改写:他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D. 原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需要我们集思广益。

改写:这个问题很难解决,需要我们集思广益。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甲】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小明来到了一家老书店。

书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从古籍到现代文学,应有尽有。

小明挑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开始阅读。

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我国古代战争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勇敢的将军,他带领士兵们保卫家园,最终取得了胜利。

海淀语文期末试卷初三答案

海淀语文期末试卷初三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谦虚(qiān xū)恬静(tián jìng)沉默(chén mò)B. 恍惚(huǎng hū)拮据(jié jū)恣意(zì yì)C. 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欣欣向荣(xīn xīn xiāng róng)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D. 潇洒(xiāo sǎ)悠闲(yōu xián)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昨天在图书馆阅读了一本关于科学发展的书籍,受益匪浅。

B.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旅行被迫取消,让所有参加者感到非常遗憾。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与他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

D.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举办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答案:C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答案:D二、填空题4. 下列词语中,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

A. 温暖B. 悠闲C. 欢快D. 欣喜答案:A5. 下列诗句中,描写自然风光的是:()。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天涯何处无芳草,绝胜烟柳满皇都。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B三、阅读理解题6.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白居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黄河入海的壮阔景象。

初三海淀期末语文试卷

初三海淀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gū)B. 奋发图强(fān)C. 热泪盈眶(kuàng)D. 崭露头角(jǐ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写作活动。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得非常出色,不仅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誉,也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

C.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够提高,是因为他付出了很多努力。

D. 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3. 下列词语中,不是成语的一项是()A. 妙笔生花B. 一丝不苟C. 喜出望外D. 青出于蓝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昨天去哪儿了?”他问。

B.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110。

C. “我明白了,谢谢你!”她笑着说。

D. 她问我:“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5.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的一项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6.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跃跃欲试B. 毕恭毕敬C. 碌碌无为D. 依依不舍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B. 这个城市就像一座巨大的迷宫。

C. 她的声音就像一阵清风。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挂在天空,宛如一座七彩的桥梁。

B. 落叶在风中翩翩起舞,仿佛在为冬天来临而欢送。

C. 太阳升起了,大地苏醒了。

D. 月亮高挂,星星闪烁。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她是老师,是母亲,更是朋友。

B. 这本书的语言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C. 她的歌声清脆悦耳,令人陶醉。

D. 春天的阳光温暖宜人,春天的花朵五彩斑斓。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九年级海淀期末语文试卷

九年级海淀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妩媚(wǔ mèi)漫步(màn bù)翩翩起舞(piān piān qǐ wǔ)B. 拘束(jū shù)轻率(qīng shuài)妩媚动人(wǔ mèi dòng rén)C. 潇洒(xiāo sǎ)漫步(màn bù)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D. 融洽(róng qià)轻率(qīng shuài)妩媚入骨(wǔ mèi rù gǔ)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勤奋好学,因此成绩不断提高。

B. 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C. 我们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终于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

D. 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结果把饭粒洒了一桌。

3. 下列词语中,与“海阔天空”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高瞻远瞩B. 心旷神怡C. 井底之蛙D. 胸怀壮志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有趣。

”他笑着说。

B. “你们去哪儿?”他问。

C. “你知道吗?”她疑惑地问。

D. “今天天气真好!”大家高兴地说。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B. 《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

C.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原名曹沾。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原名罗贯。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太阳与月亮在一个遥远的小山村,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叫小明。

他总是喜欢观察大自然,思考其中的奥秘。

有一天,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太阳和月亮同时在天空中出现。

他感到非常惊奇,便决定去请教村里的长者。

小明来到长者家中,恭敬地问:“长者,为什么太阳和月亮会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呢?”长者微笑着回答:“小明啊,太阳和月亮的出现,其实是自然界的一种奇妙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语文期末测评试卷考试说明:本卷共8页,满分120分。

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积累·运用(24分)一、本题包括1~4小题,全部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

(共8分)1.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阴晦.(huì) 德馨.(xīn) 宠辱偕.忘(xiã) 肆无忌惮.(dàn)B.着.眼(zhuó) 逾.约(yú) 觥.筹交错(ɡōnɡ) 扣人心弦.(xián)C.拮据.(jù) 清洌.(liâ) 拈.轻怕重(niān) 受益匪.浅(fěi)D.吝啬.(sâ) 冻馁.(něi) 忍俊不禁.(jìn) 潜.滋暗长(qi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狼籍滑稽无精打采不屑置辩B.阔绰恣睢无边无垠郑重其是C.亵渎琐屑闲情逸志悲喜交集D.祈求魁梧漠不关心斤斤计较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是( )A.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中国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

B.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

C.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衷....,表现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D.夜晚,万籁俱寂....,我喜欢独坐窗边,仰望苍穹,神游灿烂的星河。

4.文学常识的内容搭配有误的是( )A.《关雎》——《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B.《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C.《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朝D.《变色龙》——契诃夫——法国二、本题包括5~9题。

(共16分)5.背诵、默写(6分)(1)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1分)(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分)(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1分)(4)《陋室铭》中写室外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1分)(5)《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1分)(6)《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的景物使人感到凄凉忧伤的语句是□□□□,□□□□。

(1分)6.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个你喜欢的人物,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简单点评这个人物形象。

(2分)供选作品:《水浒传》《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喜欢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挑选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①多哈亚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量达到165枚。

至此,中国代表团在历届亚运会上取得的金牌总数已超过l000枚,②中国体育在亚洲的霸主地位无人可以抵挡。

本届亚运会中国代表团虽然派出大量年轻选手参赛,但是金牌数量仍然轻松超越上届亚运会金牌总数。

事实证明,③中国代表团已经成为多哈亚运会的练兵场。

第____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丹麦是世界上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之一,丹麦的奇迹是在保持人均GDP的增长的同时,由上世纪50年代95%的能源依靠进口的情况,变成了现今的能源净出口国。

下面的表格反映了2003年我国与丹麦在GDP增长率、人均GDP、万美元能耗等三个方面的对比情况。

请认真读表后回答问题。

(3分)(1)从表格中可以读出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丹麦在处理发展与能耗的关系上给予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9.假如北京某文化传播公司要在网上开展一项以“我心目中的北京”为主题的调查活动,调查广大网民对北京的认识情况,你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需要完成下面的两项任务:(1)为这次调查活动再补拟两个调查专题。

(1分)①我心目中的北京文化名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参考示例,写一段话,向广大网民宣传北京的魅力。

这段话要求能够围绕“北京特色”,先描写出两处具有代表性的北京自然风光或人文景观,然后能够从三个不同角度概述北京的特征。

(2分)示例:土家人的歌声撒满了蜿蜒的石板路,苗女的鼓声回荡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这里暇逸安闲是生活本身,敦厚清秀是周边风景,洒脱豪放是精神气脉。

(节选自2006年度“中国十大魅力城市”湖南湘西的颁奖词)第Ⅱ卷理解·感悟(36分)三、文言文阅读。

(共10分)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l0~14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至于负者歌于途.老马识途.B.觥筹.交错一筹.莫展C.杂然而前陈.者推陈.出新D.弈者胜.喜不自胜.1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2分)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太守谓.谁谓: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分)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选文第一段作者依次写了________、太守宴、________和太守醉。

(2分)14.选文第二段作者是如何层层推进地写出“太守之乐”的?原文中哪两句话写出了“太守之乐”的表现?(3分)四、现代文阅读。

(共26分)(一)阅读《带缺口的馒头》,完成第l5~19题。

(10分)带缺口的馒头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五十六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的架势。

③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④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过来五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

⑤两小时前,“大胡子”少校接到上级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

这时,坚守在惠通桥南高地的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有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

⑥卡车在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1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⑦可是,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卡车也被迫停了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

全体押车官兵都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

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路上聚集了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饥民们像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

⑨“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到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⑩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地盯着车尾,然后痛苦的闭上了双眼。

【甲】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饿得双眼深陷,一双脏兮兮的小手抓住一个馒头,嘴里还咬着另一个馒头,在嘴边啃着的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恐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11“大胡子”少校浑身颤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我军弟兄;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

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们跪了下去,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与鬼子拼刺刀,你们……”12公路上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愣在那里。

○13【乙】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馍我咬了一个缺口,你给前边打鬼子的叔叔们说一声,请他们不要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14“大胡子”少校一下抱起小女孩,一个劲儿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15【丙】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

”○16“大胡子”少校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17【丁】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坑的石头。

18车队终于怒吼着沿怒江向前冲去……○19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20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尤小翠全家七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三天前饿死了!”21“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22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将会为你报仇!小日本,我们中国人不会死绝!”○2334年后,一位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带有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弟○兄们……听。

” (作者曹德权)22段,将情节补充完整。

(2分)15.仔细阅读文章第④至○(1)少校临危受命,押送补给车到惠通桥南高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女孩和众饥民还粮补路,车队继续前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请结合文章【甲】【乙】【丙】【丁】四处对小女孩描写的内容,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2分)21段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两次“跪”,请说说“大胡子”少校两次“跪”时的心情有何不17.文章第⑩段、第○同。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A.文章开头惊心动魄的环境描写,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如此开篇,扣人心弦。

B.文章第⑥段中“疯狂”“弹跳”“冲”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路况之差,车速之猛,侧面表现了军情之紧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