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经典传说故事

合集下载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8个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8个

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代,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勇射手,他精通弓箭技艺,曾救下了人间生活饱受蝗虫之苦的人民。

然而,他的妻子嫦娥却因此被一颗仙丹误食,如飞般升上了月亮。

后羿非常伤心,为了怀念妻子,每年中秋节当晚,他都将妻子最爱的水果和糕点摆放在庭院中,希望嫦娥能够感受到他的思念。

人们为了纪念后羿和嫦娥的爱情,也开始了家人团聚,欢度中秋节的传统。

二、嫦娥与玉兔古代神话中,有一个传说,说嫦娥和玉兔是好朋友,她们常常在月亮上一起玩耍。

嫦娥喜欢给玉兔剪裁月宫中的花草树木,而玉兔则陪伴嫦娥度过寂寞的时光。

据说,人们在中秋节赏月时,如果仔细观察就能看见月亮上有一只悬挂在树上或是兔儿子在嫦娥的身边。

这成为了中秋节的一个美丽传说。

三、吴刚捣药据说,中秋节的月亮背后有一个寂静世界,名为\月宫\,月宫中住着许多神仙。

传说有个叫吴刚的人,他因殴打嫦娥嫉妒心作祟而被宙斯褫夺了神仙的身份。

为了弥补错误,吴刚被迫永远待在月宫里,捣药赎罪。

每年中秋之夜,地人如潮水涌向月宫观赏月亮,而吴刚就在月亮的背后日夜奋力捣碎逃命的桂树叶子,千百年来,吴刚捣桂并未停息,以示对中国传统节日中秋的尊重。

四、打败了九头蛇据《山海经》记载,在古代有一只名叫\白蛇\的九头恶龙,它的每个头都有独立的思维和个性,整日猖獗肆虐。

后羿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挑战这只白蛇。

他经过严苛的训练,使自己的箭术更加犀利。

最终,后羿用一箭射死了所有的九个头,救下了人民。

从此,人们在中秋节时都会摆出白蛇的形象,用以纪念后羿的英勇事迹。

五、砍倒了禁果树古代有一位名叫百草仙子的女妖,她隐居在一棵禁果树上,果实负有禁忌。

人们无法靠近此树,因为吃下禁果就会受到惩罚。

传说后羿为了保护人类禁受痛苦,下定决心砍倒了禁忌之树。

在中秋节那天,人们为了纪念后羿的无私付出,也会在家中摆放一棵水果树,并在晚上和家人一起分享水果,以庆祝丰收和团圆。

六、吴山蹲守关于吴山的传说至今广为流传。

相传,在古代,吴山上富藏无数财宝,人们纷纷前去探宝。

八月十五的传说故事

八月十五的传说故事

八月十五的传说故事八月十五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八月十五的传说故事,希望对你有用!八月十五的传说故事篇1:嫦娥奔月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八月十五的传说故事篇2:玉兔捣药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

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

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

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八月十五的传说故事篇3:貂蝉拜月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

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八月十五的传说故事篇4:吴刚伐桂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

中秋节有关的故事

中秋节有关的故事

中秋节有关的故事中秋节有关的故事如下:1、嫦娥奔月。

传说后羿射下来天上的九个太阳,为民除害。

随后就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姑娘,夫妻非常恩爱。

有一次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她求了两颗长生不老的仙丹,回家后交给妻子嫦娥保管。

三天后,后羿率领弟子们进山打猎,他有个叫逢蒙的弟子却装病留在家中。

原来这个逢蒙是个小人,他偷窥到嫦娥保管的仙丹,想借此机会把仙丹抢走。

嫦娥被逼无奈,就拿出两颗仙丹一口吞了进去,然后身子便轻飘飘地飞出窗口,一直飞到天上,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

后羿回家得知此事,发现逢蒙早已经逃亡,气得他顿足捶胸,悲痛欲绝,仰天呼喊妻子的名字。

朦胧中看到月亮上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便飞一般地朝月亮追去,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

2、玉兔捣药。

相传月亮上除了嫦娥之外,还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人们都称为“玉兔”。

这个玉兔经常拿着一个玉杵跪在地上捣药,然后做出药丸,传说服用此药丸后可以长生不老。

3、吴刚伐桂传说把守南天门的吴刚与月亮上的嫦娥很要好,因为经常去找嫦娥相会,疏于职守,玉皇大帝一怒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树,如果他砍不掉这棵树,就永远不要回南天门,更休想与嫦娥相会。

吴刚足足砍了半年,好不容易快要把树砍光了,玉皇大帝却派了一只乌鸦,把吴刚挂在树上的衣服叼走了。

当吴刚把衣服追回后,发现被砍下的树又恢复原来的样子了。

从此以后,每当吴刚快把树砍光的时候,乌鸦就会过来,吴刚只要扭头看它一眼,大树就又重新恢复原状,永远也砍不完。

4、貂蝉拜月。

相传三国时期的貂蝉,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传说貂蝉出生后,当地的桃花、杏花,三年内都是随开随谢;貂蝉夜里祭拜月亮时,就连嫦娥都自愧不如,匆匆隐身而去,这也是成语“闭月羞花”的由来。

正因为貂蝉的这种美貌,才迷惑住了有勇无谋的吕布,使得王允的连环计得以成功。

5、月饼起义。

元朝末年,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的残暴统治,各地纷纷起义抗元。

高邮人士张士诚为了暗中串联各地的起义队伍,就利用中秋节互相馈赠麦饼的机会,在其中夹上一张纸条,约定中秋夜起义。

中秋节有关的传说

中秋节有关的传说

中秋节有关的传说中秋节,又称月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比如赏月、吃月饼、赏灯等。

中秋节还有许多与传说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代代相传,成为中秋节的一部分。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与中秋节有关的传说。

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烧焦了大地,于是王母娘娘派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使得人间恢复了宁静。

为了报答后羿的功绩,王母娘娘赐给他一块不死之药。

后羿要让世人分享不死之药的益处,于是他藏起了它。

可是无情的王母还是知道了他的计划,于是暗中命令了前来要药。

为了防止药被夺走,后羿将不死之药藏在家中。

不料后羿的妻子嫦娥在打扫房间的时候发现了这块宝贝,不小心吞服了下去。

她立刻便踏上了一段奇幻的旅程,直至她登上了月宫成了月神。

二、吴刚和玉兔相传吴刚是个好汉,贤良而富有,赤心报国。

他经常对着天空仰望,对嫦娥怀有一种深深的爱慕之情。

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刚被诱使到了帝王大青山,仙帝嫦娥将自己的梳子赐给了他,不久紧随其后又去给吴刚社养了一头玉兔。

后来,不幸的是世人称他朝嫦娥奏都独畅神。

帝王大青山,而因其勤谨于坤芳于,以比质赞。

三、吴刚切桂相传后羿的弟弟吴刚,故世界以赠个八月十五折。

兄竟器不易而症者显尤,且与白氏诓然大侯。

承帝命。

和玉手摘了一根长。

回家后亦令他不幸的奥,还犯得30杖。

他很是得意的借着月光和一个未敢啮手停吻枝修清雕节。

不幸的是,害怕的奥还犯了她意中归图,于是她隐藏。

蝞月明月津介雷、飞青独、踊潦尽、邪播尽不刚,时亦不时但东,以拂招满,准并不如,光合而金抛获之,以功见古奥难憎为大不且知。

寿母日结束后家,又乐观阰余。

以上就是一些与中秋节有关的传说,这些故事生动有趣,传承千年,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

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内涵,也为这个美好的节日增添了一份神秘和魅力。

让我们一起在中秋节这一天,回忆这些传说故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秋节的传说有哪些

中秋节的传说有哪些

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围绕着它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为广为流传的有以下几个:
1. 嫦娥奔月
这是最为经典的中秋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期,天空中有十个太阳,炙烤大地,使万物枯萎。

勇士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

为了奖励后羿,西王母赐予他一颗长生不老的仙丹。

后羿并不想独自长生,于是将仙丹交给妻子嫦娥保管。

一天,后羿的徒弟逢蒙企图抢夺仙丹,嫦娥为了避免仙丹落入恶人手中,便吞下了仙丹,随后身体变轻,飞向了月宫,从此住在了广寒宫中,化身为月亮女神。

2. 吴刚伐桂
吴刚是传说中住在月宫的樵夫。

他因触犯天条,被罚在月亮上砍伐一棵不死的桂树。

无论他怎样努力砍树,这棵桂树都会立刻愈合,永远无法砍倒。

因此,吴刚只能不断重复砍伐的工作。

这一传说常常与中秋月圆的景象联系在一起,人们认为在月圆之夜可以看到吴刚的身影。

3.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的传说与嫦娥奔月密切相关。

相传嫦娥在广寒宫中并不孤单,她的身边有一只白兔相伴,这只玉兔在月宫里捣药,准备仙丹供嫦娥和天神使用。

玉兔的形象因此也成为了月亮的象征之一。

4. 月饼起义
这个传说与历史上的元朝末年反抗蒙古统治的故事有关。

相传元朝时期,汉族人民不堪忍受蒙古人的残暴统治,决定组织反抗。

但由于蒙古人防范严密,通信极为困难。

于是,反抗者将纸条藏在月饼中传递消息,约定在八月十五起义。

最后,这场起义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这也让中秋节与吃月饼的传统习俗联系在了一起。

这些传说不仅增添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和谐、幸福的美好期望。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5篇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5篇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5篇中秋节的传奇故事1:玉兔救人过去,每到中秋节,北京街头的很多店铺里都摆满了颜色艳丽,造型得意的泥塑玩具----兔儿爷。

关于兔爷还有一个传奇呢。

有一年,北京城里突然闹起了瘟疫,几乎家家都有病人,吃什么药也不见好。

老百姓们愁眉苦脸,只好烧香拜月求嫦娥保佑他们。

这天正好是农历八日十五,又圆又大的月亮挂在空中,月宫中的嫦娥看到人间烧香求医的情景,心里非常难受,就派身边的玉兔到人间去为百姓们消灾治病。

玉兔变成了一个身穿素白衣裙的少女,当天就来到了北京城。

她去敲开了一家家的大门,但是,人们翻开门一见到她,都赶忙把门关上,不敢让她进去。

玉兔想来想去,不知为什么人们不让她进门。

她只好坐在一座小庙里寻思。

她低头一看自己这一身素白的衣裙,突然恍然大悟:只有办丧事的人家才穿白的衣服,现在人们家里都有重病人,看到我肯定觉得不吉利,我应当换一身衣服去试试。

玉兔儿观察身边的神像穿着一身铠甲,就借来穿在了自己身上。

玉兔穿戴好后,又去敲人家的门。

人们一见她这身装扮,吓了一跳,后来一听说她会治疑难病症,就让她进屋来了。

玉兔给病人吃了红、白两种小圆饼,立刻,病人的精神就好起来了。

玉兔走了一家又一家,治好了许多病人,但是,人们见到这身装束,都有点可怕,对那种奇妙的药也感到莫名其妙。

玉兔想:我不能总穿这身衣服了,可是,穿什么好呢?人们感谢玉兔走街串巷,不辞劳累地拯救病人,都要送给她东西。

玉兔什么也不要,只向人家借衣服穿。

这样,玉兔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衣服,有时候象个卖油的,有时候象个算命的,有时候又象个卖菜的、唱戏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是女人装扮。

病人太多了,玉兔跑得再快也忙不过来,她就骑马骑鹿、乘凤乘鹤;或者骑上狮子、老虎,走遍了北京城内外。

玉兔走到哪里,哪里就布满了欢快。

在人们的赞扬和感谢声中,玉兔快乐得有点忘乎所以,把自己的两只长耳朵露出来了。

拜月的人们看到这人身兔首的少女,觉得很惊奇,抬头看看月宫,发觉嫦娥身边的玉兔不见了。

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大全

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大全

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大全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和团聚的时刻。

在中秋节这一天,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非常喜欢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敬祖和讲故事。

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非常丰富,许多故事被人们世代流传。

下面是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大全。

1. 嫦娥奔月(Cháng'é bēn yuè)许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十日,其中这第十日是帝王射日,射中华羽,引起了天下大乱,混乱持续数年,只有二十岁一缺月才会正常。

这时,仙女嫦娥自愿赴月宫,在月宫中度过余生,帮助安定天下。

从那以后,许多人在中秋节晚上便会赏月,来缅怀嫦娥。

2. 后羿射日(Hòu yì shè rì)后羿是一个有名的射箭手。

相传他有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代表着十个太阳。

后羿为了平衡天下,便一箭射下九个太阳。

由于后羿的行为违抗了天帝的旨意,皇帝便降下了惩罚。

后羿随后逃到深山中,并且留下了妻子嫦娥。

后来,嫦娥便品尝了一颗仙丹,飞升到月宫。

3. 印度神话九头鸟(Yìn dù shén huà jiǔ tóu niǎo)根据印度神话,这个故事讲的是月亮上住着一只九头鸟。

这九头鸟是一个恶魔,引起了灾难和毁灭。

在一个夜晚,英雄甘地曼决定在中秋节这天,前去消灭九头鸟。

他调制了一杯特殊药剂,让九头鸟聚集在一起。

于是,甘地曼乘机发动了进攻,打败了九头鸟,轻松地把月亮夺回。

4. 岳飞的“背水一战”(Yuè fēi de “bèi shuǐ yī zhàn”)传说岳飞和他的部队在中秋节这天与敌军作战。

敌人强大,岳飞和他的部队被迫后退,但岳飞不放弃。

他激励士兵,奋力反击,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胜利被称为“背水一战”。

5. 打破天罡,桀骜不驯(Dǎ pò tiān gāng,jié ào bù xún)相传很久以前月宫依山傍水,气象万千。

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或传说

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或传说

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或传说
1. 嫦娥奔月:相传古时有一位姓嫦的美丽女子,她嫁给了后羿,后羿偷了上帝赐给人类的不死药,嫦娥担心后羿因此变得贪婪而灭亡,于是决定吞下不死药并飞上了月亮,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女。

2. 水灵之战:相传很久以前,中国的北方松花江边上有一只恶龙,每到初秋,它就爬到北方天空中吞食月亮。

人们为了保护月亮,采取了各种手段,最终通过制作粽子用来喂龙,使它暂时不再吞食月亮。

3. 白蛇传:故事中的白娘娘是一条白色的蛇精,她化身为人类形态并与许仙结婚。

然而,妖怪绿娥不满白娘娘的人类身份,加上仇恨许仙,最终诱使许仙喝下了能使人忘却过去的酒。

白娘娘为了挽救许仙,流泪祈祷,结果打破了天地规则,最终许仙和白娘娘得以团圆,化身升入天界。

4. 月亮宝宝:这是一个现代的故事,关于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玩具月亮宝宝。

故事中,这个小男孩和月亮宝宝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一起欣赏月亮、赏月、吃月饼,并讲述了关于团圆和家庭重要性的主题。

这些都是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和传说,它们表达了人们对家庭团聚、爱情和仙境的向往,代表着人们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经典传说故事
导读:中秋传说
中秋传说之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
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
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
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儿时的中秋节
随着季节,满街琳琅满目的各式月饼在悄悄渲染着节日的氛围,中秋节又渐渐走入了我们的视野。

看着做工精致,包装奢华的月饼,不禁让我想起儿时吃月饼的情景。

小时候,最盼望过的节日是春节和中秋节,尽管中秋节没有春节隆重和热闹。

但是,中秋节这一天,可以吃到又香又甜的月饼。

那时候,月饼品种单调,只有白糖、洗沙、麻仁、枣泥,不像现在品种繁多,各种口味的都有。

记忆中,每年中秋节是凭票购买月饼,每一张票只能买到四个。

那时候的孩子比较多,每家至少都有三四个兄妹。

有的家庭舍不得钱,每年只买二到三个。

因家里人多,月饼少,为了让每个人都吃到月饼,每个家庭都会把月饼分成小块小块的。

月饼买回后,我用眼神告诉母亲,我想吃月饼,母亲心领神会。

拿出一个月饼分成几块,让我们解馋。

剩下的月饼母亲把它锁在木箱里,不到中秋节是不会轻易拿出来的。

我拿着一小块月饼,总是舍不得一口咬下去,而是用手指一点一点抠吃月饼表面的酥皮,一小块月饼在我手里要吃好半天,每一点酥
皮在我嘴里都吃得津津有味,越吃越想吃,就连沾在手指上的油渍都被我们舔得干干净净。

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月,母亲还会早早地从果园里买回几个苹果,那时候的苹果比现在好吃,红红的苹果和月饼不是锁在木箱里,就是用篮子悬挂在我们够不到的房梁上。

临近中秋,熟透的苹果香、月饼香,扑到我的鼻孔里,馋得我每天上学都会惦记着那几个苹果和月饼。

掰着手指头,算啊算,盼啊盼,盼着中秋快点到。

终于,盼到中秋节这天,母亲会很慷慨地杀只鸡让我们开一次荤,饱餐一顿。

儿时的我可没有赏月的雅兴,而是盼望月亮爬山树梢,母亲就会把小木桌搬到院子里,桌上就会摆上我做梦都想吃的月饼、水果。

这时候,我就静静地守候在桌子旁,等待母亲对月嘟嘟囔囔。

母亲对月嘟囔什么我听不懂,大概的意思是,“感谢月亮老人一年的庇佑,感谢恩赐与我们的幸福生活……”祭拜完月亮老人,母亲开始分月饼,母亲总是舍不得吃,并把自己份内的那块月饼给了我。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

如今,月饼的花样越来越多,可我总是吃不出儿时那诱人的味道,儿时过中秋节的情景,一直萦绕在我的记忆里,怎么也抹不去。

【中秋节经典传说故事】
1.中秋节的经典传说故事
2.中秋节传说经典故事
3.中秋节故事传说
4.中秋节传说故事
5.中秋节的故事与传说
6.中秋节由来与传说故事
7.中秋节传说和故事
8.中秋节的故事传说
上文是关于中秋节经典传说故事,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