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郭沫若诗两首

静 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1、全诗共二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 哪些是写想像的?(静) a.第一节(实写)写的是哪些景物?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b.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 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描绘了 一幅幽静的月夜晚景图。给人的感 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写作背景: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 的洪波已经消退。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 义列强和他们豢养的各派军 阀窒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 徨。他不满现实,热 烈的 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 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浪漫 气息浓郁的诗,这些诗收录 在《星空》里。
天 上 的 街 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 在诗歌中,他们可自由来往,愉快地闲游, 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 “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 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地自在、 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 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中七夕才能相会一 次了;“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 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 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郭沫若诗两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郭沫若诗两首》|鲁教版 (共18张PPT)

8、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与传说中 的故事有何不同?
明确: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 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受王母娘娘专制统治, 没有自由。
9、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 的改造?
明确:合理。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 的银河,看上去确是浅浅的,也不很宽广。
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 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追求。前一首诗更为明朗些,从不同的神 话传说可看出来。
联想: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客观存在)
例:街灯 练:街灯
明星
明星
想象:通过已有的感性形象创造出新形象。
例:街灯 天上的街市 练:假如我是一颗流星
牛郎织女
课堂练习 还有没有诗句让你感受特别深?
联想:由一物想到另一物,两者间有因果或相似关系。 想象:是在某一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
4、诗人是如何描绘想象物的? 明确:美丽的 形容 街市
世上没有的、珍奇 形容 物品
“陈列”一词说明了什么?能否改用“摆设”? 明确:说明了物品的繁多。
不能改用“摆设”。“陈列”是指物品多而 序的摆放着;“摆设“则概述一般化的摆放 和设置。改用后语意不够恰切。
明确:街灯(实) 明星(联想) 明星(实) 街灯(联想)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 心理过程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6:24:57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52021/8/252021/8/25Aug-2125-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5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郭沫若诗两首》

• 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 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节写实?哪节写想象? 节写实?哪节写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 什么特点? 什么特点?
第一书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 第一书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 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跤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跤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积累语言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一种极好的方式。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一种极好的方式。但如果 仅仅为背而背,那只是很浅层次的积累。 仅仅为背而背,那只是很浅层次的积累。这无法 使人的语言积累丰厚起来。 使人的语言积累丰厚起来。 当然,背诵初期是应该“囫囵吞枣” 当然,背诵初期是应该“囫囵吞枣”似的把 全文“死记硬背”下来; 全文“死记硬背”下来;然后再在反复的背诵过 程中,从文章的结构 层次、内容、主旨、语言、 结构、 程中,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内容、主旨、语言、 修辞、表达方式方面 进行多层次 多角度的品 方面, 多层次、 修辞、表达方式方面,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品 这样, 味。这样,对语言的感受以及感悟就会丰富和厚 实起来。 实起来。 背诵这首诗,应在4分钟以内拿下 分钟以内拿下, 背诵这首诗,应在 分钟以内拿下,然后在反 音乐美、 复地背诵过程中感受诗的音乐美 想象诗画面美 复地背诵过程中感受诗的音乐美、想象诗画面美 和体味诗的语言美 语言美。 和体味诗的语言美。
思考: 思考:
1、什么是联想 联想?什么是想象 想象? 联想 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相关的其他事物的思维活动;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相关的其他事物的思维活动; 想到相关的其他事物的思维活动 想象:在一事物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在一事物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 述一下全诗的意境。 述一下全诗的意境。 淡淡的月色, 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 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 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 约露出了几颗星星。 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 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 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 由得思绪翻涌,心想, 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 天河岸边, 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一位美丽的鲛 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 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 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郭沫若诗两首

《郭沫若诗两首》1、天上的街市一、导入你们喜欢在晚上看星星吗?看见星星你们会想起什么?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在天上织云彩。
牛郎是人间的一个看牛郎,受兄嫂虐待。
有一天,牛告诉他,织女要和别的仙女到银河去洗澡,叫牛取一件仙衣,织女找衣服的时候,再还给她,并要求和她结婚,她一定会答应。
牛郎就照样做了。
织女和牛郎结婚后,生了一男一女,王母娘娘知道了,便把织女捉回去。
牛又告诉牛郎,他可把它的皮披在身上,追到天上去。
等牛郎挑了两个小孩,追到天上去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发簪,在织女后面一划,形成一道天河,把这一对恩爱夫妻隔开了。
他们天天隔河想望啼泣,感动了王母娘娘,于是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相会时,由喜鹊为他们架桥。
天河的东边住着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自己都没有空闲打扮容貌.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荒废了纺织的工作.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
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们总会看见喜鹊的头顶突然秃去。
相传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役使喜鹊做桥梁从它们头顶走过去,所以喜鹊头上的毛都被踩秃了。
二、作家作品1、写作背景上世纪初,中国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依然没有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但是诗人没有因此放弃希望。
他取材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奇特的天街景象,表达出要摆脱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2、作家作品我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
四川乐山人。
一生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
郭沫若诗两首原文

郭沫若诗两首原文
第一首: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第二首: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
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
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
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
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
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

思考:
1.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 些是联想和想象的? 2.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及想 象过程。
联想就是由此物想到与此相 关的另一物。
联想:甲事物
存在 想到
乙事物
存在
想象就是重新塑造一个未感知 或不存在的新的形象。
想象: 甲事物
存在
创造出
乙事物
不存在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具
充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参照下面句子的样式,
仿写: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颗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仿照示例,发挥想象和联想:
梦像一条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想捉它,它已经跑了。 刚开的牵牛花,就像……
漫天飞舞的雪花,就像……
《天》:诗人由人间街市很自然 地联想到天上的街市,天河清浅如一 湾溪水。作者就此冒出奇想:牛郎织 女在天上闲游。想象合情合理。
《静》:诗人先描绘了静谧的夜 景,再想象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 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 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
两首诗的小结:
结构上: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 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 界。 写法上:1.先写景,再以此表达 自己的情感、愿望; 2.借助传说故事表现诗 的内容,推动情节的 发展。
在这首诗里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象?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联想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想象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想象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联想 那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我想那缥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想象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一、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 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 《星空》等。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社会黑暗。诗人 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三、诗歌感情基调。
美好、恬静、自然。朗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轻松、柔和、舒缓。
四、朗读诗歌。
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 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追求。前一首诗更为明朗些,从不同的神 话传说可看出来。
布置作业
1.感情投入的朗诵这两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完成练习册作业。
.
.
.
.
.
.
.
;面具源码 面具源码
静 静夜
月光夜/淡淡,
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岸,
漏出了/几点/疏星。 对月/流珠?
3.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 伤、无奈和惆怅情绪。
4.两首诗都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 和事,以此反衬什么?表达什么?哪首诗的思想感情更为明朗?
七年级语文郭沫若诗两首

04 两首诗比较研究
主题思想异同点分析
相同点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宇宙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体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和深邃的思 想。
不同点
《天上的街市》一诗通过描绘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和美好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而《静夜》一诗则通过描绘静谧的月夜和鲛人泣珠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 家前途未卜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同时,他也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 影响,注重个性解放和诗歌形式的创 新。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郭沫若的诗歌创作紧 密地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反映了人民大众的 苦难与斗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意识 。
诗歌主题及风格特点
郭沫若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爱情、自然、社会、历史等多个方面,但贯穿其中的 是对自由、民主和民族解放的追求。
关注现实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始终关注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天 上的街市》一诗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爱情生活,反映了 当时人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而《静夜》一诗则 通过描绘静谧的月夜和鲛人泣珠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 时局动荡、国家前途未卜的忧虑。这种关注现实的创作 态度对于现代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要求诗人 们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关注时代精神,创作出具有现实 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诗歌作品。
思想感情表达与内涵解读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 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 繁华景象,诗人暗示了现实世界的荒凉 和寂寞,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
往。
同时,诗人也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表 达了对真挚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渴望。牛 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 厚的象征意义,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美好
爱情和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诗 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反 思。通过天上街市的描绘和牛郎织女的 故事,诗人传达了对自由、爱情和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郭沫若诗两首【教学目标】一、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三、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四、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第一课时天上的街市【教学要点】一、阅读并整体把握理解诗歌。
二、进一步讨论理解诗情、诗意,讨论中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四、学习理解重点词语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五、学习把握本诗的韵律和节奏。
六、训练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板书“天上的街市”。
问:天上有街市吗?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是怎么回事。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然后再让学生齐读一遍。
三、整体把握,提问讨论。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让学生发言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写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
可概括为: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让学生发言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悲剧的结局。
)3.作者为什么把天上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民间的悲剧故事改成诗中的那么美好、自由、幸福?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意在引导学生追问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即理解诗歌一定要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的背景。
)四、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著名诗人、作家、学者。
(让学生看注释,掌握要点。
)他的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写于1919年至1920年,诗集中充满了“五四”时期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当时是五四运动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两度回国。
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的失望和悲愁情绪,但也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
本课两首诗都是选自《星空》。
2.《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当时中国虽然已经受过“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洗礼,但仍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
郭沫若在其著名诗篇《凤凰涅槃》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展示已准备好的字幅)凤凰鸟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架上香木,把自己活活烧死,临死之前,凤凰鸟唱着歌,诅咒这个黑暗的世界:“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昂头我问天,你到底为什么存在?天徒矜高,莫有点儿知识。
我们飞向西方,低头我问地,西方同是一座屠场。
地已死了,莫有点儿呼吸。
我们飞向东方,伸头我问海,海正扬声而呜咽。
东方同是一座囚牢!………… 我们飞向南方,啊啊!南方同是一座坟墓!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我们飞向北方,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北方同是一座地狱!宇宙呀,宇宙,我们生在这样个世界当中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只好学着海洋哀哭!”这就是当时的社会,当时的人世。
(板书:屠场、囚牢、坟墓、地狱)诗人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感到失望和痛苦,他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他有自己美丽的幻想和希望,《天上的街市》就表现了这种幻想和希望。
现在再请大家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为什么把天上的街市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那么美好、自由幸福?(学生回答应当没有困难了。
可板书:抒写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五、理清写作思路,理解联想与想像的作用。
1.现在具体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老师引导学生逐段地归纳所写的内容,在归纳时可让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逐步从地上写到天上,从物写到人的,突出其中的联想过程和情感的发展。
对诗中的词语也适当地引导学生加以理解。
板书: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珍奇美丽、繁华天河──牛郎织女──来往──闲游自由、幸福)2.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区分联想和想像。
①作者从地上写到天上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呢?──联想和想像。
②老师略作介绍: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过程。
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
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等等。
所谓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
也就是创造性的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
(结合具体例句进行说明。
如从明星想到街灯,从街灯想到街市,这些是联想;可想出天上有街市,那就是一种创造,就是想像。
)六、请学生再齐读一遍课文,着重体会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特别美。
(以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为主,以下要点供老师在学生不能回答时启发用)1.第一节的“闪”“点”,写出了明星和街灯各自的特点。
前两句的比喻,本体是“街灯”,喻体是“明星”;后两句比喻的本体是“明星”喻体是“街灯”。
这是一种回环往复的比喻,读起来特别的美,而内容上又从地上联想到了天上。
这两个比喻构成了从地上写到天上的桥梁或天梯,写得天衣无缝,不露痕迹,非常自然。
2.后面三节,用了四个“定然”,一个“定”,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
明明是想像的,却说“定然”,表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表现了作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追求。
3.“来往”一词是因相隔天河两岸而言,“闲游”是对他们已然团聚,正在享受欢聚的快乐而言,二词的位置和配搭很准确,断不可互换。
4.“朵”,用来作流星的量词,而不用“颗”,写出了流星的美,就像花儿一样。
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七、学习把握本诗的节奏和韵脚。
1.前段时间,有同学在作业中问我,写诗一定要押韵吗?应怎样押韵呢?现在就请大家来读一读这首新诗,看看他是否押韵,是怎么押韵的?(由学生发言归纳出)韵脚:第一节“星”──“灯”第二节“市”──“奇”第三节“广”──“往”第四节“游”──“走”本诗的韵脚都在每节的二、四句的末尾,各小节所押的韵不一样。
第一节是ing与eng韵母相近,第二节是i韵母相同,第三节是uang韵母相同,第四节是ou韵母相同。
其实,新诗押韵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读来有韵律感,流畅、顺口就行。
新诗也有很多不押韵的,不过押韵的读来,比不押韵的总要优美上口些。
2.新诗一般还具有一定的节奏,就像唱歌有节奏一样。
节奏感可以增加诗的美感,读出诗的节奏,可以增强对诗的理解和领悟。
(可先请一个学生来读,要求分辩出节奏来,然后进行纠正。
老师可就一些两可的情况略作说明。
)八、同学们正在如花的年纪,,正是诗样的年华,充满了幻想和想像,正是有诗情,好写诗的岁月,大家要多读诗,学写诗。
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大家大胆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运用联想想像等手段,每人写一首诗。
可以写宇宙星空、太阳月亮、也可以写清晨黄昏、课内课外,可以写春花秋草、暴雨狂风,也可以写人与人的对话、心灵的独白……。
最好是有感而发。
写得好的我们可以收集起来办个诗刊。
【板书设计】天上的街市郭沫若人间:屠场、囚牢、坟墓、地狱天上: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思路和内容: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珍奇美丽、繁华天河──牛郎织女──来往──闲游自由、幸福联想:从一物想到另一物想像:创造性地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词语:闪、点定然定来往闲游朵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市”──“奇”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游”──“走”第二课时静夜【教学要点】一、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像(虚写)的关系。
三、重点讨论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四、做联想和改写练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美丽的夜景引发了作者无尽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丽幸福自由的生活图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像,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范读、学生齐读。
三、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理解诗意。
1.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月光──松林──白云──疏星)2.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
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3.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天河──海雾──鲛人──流珠)4.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承上启下,引发联想。
因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白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处”的发问。
上下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非常紧密。
)5.下面回答了“天河何处”的问题吗?(回答了,“远远的海雾模糊”就是回答,即“天河就在那远远的、海雾模糊的地方”。
这说明了“天河何处”是个设问句。
)6.作者为什么着一“海”字?用得好吗?(用得好。
因白云茫茫如海,即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胧不清,如雾一般,故为海雾。
诗人再由“海”产生了联想,引出海中的神话故事。
)7.看注释,理解最后两句。
先由学生讲,然后老师进一步补充。
(补充:鲛人,亦作“蛟人”。
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
张华的《博物志》中还说:“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叫“鲛绡”。
《述异志》:“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指鲛人)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8.“鲛人在岸”,岸在何处?(在南海岸边,此在“海雾模糊”之海岸,即在天上。
天上有海,岸边有鲛人。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在天河岸边。
)9.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呢?(这个神话传说中,最美的、最神奇的就是眼能泣珠,故作者既想像出鲛人,自然就会联想到她的神奇本领。
可这到底表达一种什么感情呢?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归纳。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当时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
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
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像,既含蓄,又有优美。
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四、让学生再齐读此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五、郭沫若这两首诗,都发挥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写眼前景的一般是实写,写不在眼前的想像的一般叫虚写。
请大家分别找出两首诗中的实写和虚写。
(《天上的街市》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三、四节是虚写;《静夜》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节是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