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1

合集下载

《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红军不怕远征难》PPT 课件
在革命的征程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辛和困难,但他们从未退缩。他们的勇 气和毅力令人敬佩。
红军征战的艰辛
严寒
长征途中,面临严寒的气候条件,红军需要忍 受冰雪和严寒。
缺少粮食
征战时,红军常常面临饥饿,必须靠艰苦的求 生技巧找到食物。
险峻山路曲折的山路、陡峭来自山崖,红军奋勇攀登,冒 险前进。
红军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 一次伟大胜利,带来了国共合 作的新阶段。
四渡赤水
红军在渡过赤水河时面临巨大 困难,但最终成功渡过,成为 了一个突破口。
红军胜利的重要因素
1
出色的军事策略
2
红军运用出色的军事策略,对付敌人并
取得战斗优势。
3
领导核心
红军有坚强的领导核心,能够统筹安排 战斗和决策。
人民支持
红军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 是胜利的重要因素。
敌人的追击
红军时刻面临敌人的追击和猛烈的战斗。
红军不怕困难
im ages>
坚定的意志
红军有坚定的意志,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而不畏艰难。
勇敢的精神
红军的战士们展现了勇敢的精神,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团结协作
红军通过团结协作,共同战胜了困难和挑战。
良好的沟通
红军之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能够高效地合作和协商解决问题。
结论和总结
红军在革命事业中克服了极大的困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他们的精神将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进。
红军的革命理想
红军的革命理想是为了创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他们坚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1
平等
红军追求人们的平等和公正待遇。他们
自由
2
反对剥削和压迫。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_滕怀湘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_滕怀湘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吉林省长白山开发区池南九年制学校 滕怀湘
长征的原因 开动脑筋 长征的经过 本课结语 长征的胜利
中央革命根据地
五次反“围剿” 五次反“围剿”的力量对比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第一次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第源自次第五次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长征的原因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 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 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 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 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
长征精神。这种精神, 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 伟 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 大 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 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 的 长 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 征 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 给 党 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和 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人 民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 留 斗的精神。 斗的精神。” 下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以后, 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领导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计划, 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计划,红军佯攻 贵阳,直逼昆明,然后巧渡金沙江, 贵阳,直逼昆明,然后巧渡金沙江, 完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完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红军不怕远征难-ppt

红军不怕远征难-ppt

各组展示分工:
一组: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二组:找出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 三组: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四组: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五组: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重要事件。 六组: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
1930年 至
1933年
10万 20万
4万 3万
毛泽东
(前三次)
周恩来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30万 3万 朱德 各个击破
胜利
50万 7万 (第四次)
第 五 次
1933年 至
1934年
50万 8万 博古 李德
分散兵力, 失败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吴起镇会师
1936、10 会宁会师
跳出1包935.1.围圈敌人湖 追剿计江划

西


瑞金
贵阳

1934.10.

广西
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除 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遇到了 哪些困难和问题?
1、恶劣的环境 2、缺少粮食给养 3、复杂的民族关系
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你是 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 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 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 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桥
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夹金山
夹金山位于川西高原的东端,海拔4124米, 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草地
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 地带,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脚踏上人就陷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 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4.10中央 革命根据地
突破四道防线
遵义会议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翻越夹金山
巧渡金 沙江
过草地
四渡赤水
陕北吴 起镇
会宁, 三军胜利会师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迹。”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保存了中共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成为之后革 命的主力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长征是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 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掌握: 长征的原因、路线、结果和意义。 理解: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讲述: 长征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
精神,
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学习: 先烈不畏艰险、通往直前的革命英雄 主义精神。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 顾问。奥地利人。1933年 9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 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
在指挥红军作战中推行 “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 战术,反对游击战,使红 军第五次反“围剿”遭致 失败。1935年1月,在遵 义会议上被撤销指挥红军 的权利。后随红军长征到 达陕北。抗日战争初期, 任中共中央军委军事研究 编委会主任,延安抗日军 政大学教授。1939年夏去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共46张PPT)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共46张PPT)
——美国作家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 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 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请 思 考
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 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与长征精神 一脉相承,它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大步迈向民 族复兴。
1.时间: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2.标志:
粉碎了…… 3.意义: 保存了…… 使……转危为安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86000
6000
红军长征中创造的奇迹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 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 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 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 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 日平均行军74华里。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 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 过大小62座城市。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时间 军队人数 敌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结果
第 一 至 四 次 第 五 次
4万 (前三次) 3万 周恩来 3万 朱德 (第四次) 7万 1933年10 博古 分散兵力, 50万 8万 月至 进攻冒险, 李德 防御保守。 1934年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金沙江
005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005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第13课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ppt

第13课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ppt
第三,以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共产党的独创,符 合中国国情。
探究2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写于1935年10月
1.这首诗描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 知道作者是谁吗?
长征 毛泽东 2.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那些艰难险阻? 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 、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 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吴起镇会师 3. 诗中“三军”具体指哪支部队?这场斗争的胜利有 什么 历史意义?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剿计划的是 ( ).
A.飞夺泸定桥.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四渡赤水
2.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胜利,这一历 程说明( ) A. 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C. 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 D.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3.红军三大主力在下列哪个场景
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身上体现
了什么精神?
坚定信念 艰苦创业 无私奉献 团结奋进
山重水覆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课小结:
创建第一支革命军队: 南昌起义
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成立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处理党内分歧: 遵义会议
红军第一次战略大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
1.长征途中打乱了敌人追
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武装转移到井冈山
观察图片再阅读课本,思考:中共选择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 地的原因?(第二小组代表回答) 答:井冈山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位于三省交界 山区便于转移。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 “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 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中的相关数据: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 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 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 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 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路上共爬过18条山 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 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 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 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行进一公里, 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 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 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 来是会有收获的。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七 过 岷 桥 水 磅 逶 千 不 毛律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泽 尽 千 铁 云 走 腾 只 远 东长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 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 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 来是会有收获的。
南昌
南昌起义示意图
观看视频后,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人教版
写于1935年10月
1.这首诗描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 知道作者是谁吗?
长征 毛泽东 2.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 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 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3. 诗中“三军”具体指哪支部队?这场斗争的胜利有 什么历史意义?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 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转 折 点
14年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过草地
红军长征后期的路线?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图
E 大渡河 C D 金沙江
乌 B 江
A
自主检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图
D 会宁
陕 西
C 吴起镇
西 康
B 遵义
湖 南
A 瑞金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4、内部矛盾斗争。
第 一 至 四 次
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 ,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 敌 我 毛泽东 10 万 4 万 避敌主力 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930 年 (前三次) 诱敌深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人 毛泽东
第一次
4万 万
1.5万 万
诱敌深入
第二次
20万 万
3万 万
3万多 万多
集中兵力, 集中兵力, 先打弱敌 避敌主力, 避敌主力, 打其虚弱
毛泽东
第三次
30万 万
3万 万
3万多 万多
毛泽东
第四次
50万 万
7万 万
3个师 个师
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周恩来 朱德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探究题:请两位同学合作完成“ 探究题:请两位同学合作完成“重返 长征路”游戏。(一位同学操作电脑, 。(一位同学操作电脑 长征路”游戏。(一位同学操作电脑,一 位同学回答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位同学回答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红军长征过程经历了哪些困难和问题? 试举例加以说明。
大渡河与泸定桥 草地
长征为什么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胜利? 长征为什么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胜利?
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人民群众的支持。 人民群众的支持。
我们经常说的“长征精神” 我们经常说的“长征精神”到底包 含了哪些内容呢? 含了哪些内容呢?
5
1936.10
1935.10.
西
西
4

3 2
江 湖 贵 西 南 福 1934.10. 建
1935.1.
1
西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遵义会议旧址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 关的转折点?
28 年 ____年
1935年 年 遵义 会议 ____会议
中国 共产党成立
新中国 诞生
野菜 大雪山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精神: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 长征精神: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众 志成城 。
失败
为什么前4 为什么前4次红军的反围 剿都取得了胜利而第5 剿都取得了胜利而第5次 反围剿却失败了呢? 反围剿却失败了呢?
中央红军为什么要放弃 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 转移呢? 转移呢?
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⒈红军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征的?红军长征的出发点在哪里? 红军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征的?红军长征的出发点在哪里? 我们的红军战士从“瑞金”出发之后遇到了哪些困难? ⒉我们的红军战士从“瑞金”出发之后遇到了哪些困难?红军要冲破多 少道敌人的封锁线? 少道敌人的封锁线? 渡过“湘江”之后,红军改向哪里前进?渡过“乌江” 3渡过“湘江”之后,红军改向哪里前进?渡过“乌江”之后红军占领 了什么地方? 遵义”发生了什么事情? 了什么地方?在“遵义”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上有什么影响? 上有什么影响? 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河” 之后红军来到了什么地方? 4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河”?之后红军来到了什么地方?从什么时 候起红军才算“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候起红军才算“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抢渡“金沙江”之后,红军下一站来到什么地方? 大渡河” 5抢渡“金沙江”之后,红军下一站来到什么地方?在“大渡河”发生 了什么战役? 了什么战役? 红军在“飞夺泸定桥”之后来到了什么地方?当红军“翻过大雪山” 6红军在“飞夺泸定桥”之后来到了什么地方?当红军“翻过大雪山” 后又来到了什么地方?当红军“过完草地”之后,下一站来到什么地方? 后又来到了什么地方?当红军“过完草地”之后,下一站来到什么地方? 1935年10月红军来到什么地方 1936年10月红军到达了什么地方 月红军来到什么地方? 月红军到达了什么地方? 1935年10月红军来到什么地方?1936年10月红军到达了什么地方?和哪 些人胜利会师? 些人胜利会师? 红军长征是什么时间结束的?这时候红军到达了什么地方? 7红军长征是什么时间结束的?这时候红军到达了什么地方?“三大主 力”指的是什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标志着什么? 指的是什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标志着什么?
国 民 大革命失败
第五次 围剿” 反“围剿”失败
长征胜利
抗日 战争 ____战 胜利
解放 战争 ____战争 胜利
陈独秀
博古
毛泽东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 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 告结束。 告结束。”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了。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了。” ——毛泽东 毛泽东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下一页
农 村 革 命 根 据 地 图
中国工农红军粉碎敌人四次“围剿” 中国工农红军粉碎敌人四次“围剿”情况简表
国民党 兵力 10万 万
(1930——1933) 1930——1933 1933)
时间
红军兵力 红军歼敌数
作战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