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原创】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本帖最后由 werous6 于 2010-2-21 22:09 编辑【原创】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初二历史洮南市万宝镇煤窑中学:李淑芬知识目标:1、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2、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3、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1、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红军(长征精神)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2、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理解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分析红军被迫长征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言:请同学们听我叙述一段材料,巍巍雪山,爱憎无边;慢慢草地,任重道远;七根火柴,星火燎原;百姓乳汁,鱼水相连;胸怀祖国人民,万里长征只等闲!同学们:这段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呢?生:(长征)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师:我们一起来看本课题目“红军不怕远征难”,你能看出什么呢?生:(说明长征路途遥远,而且非常艰难)师:既然如此,红军为什么还要长征呢?长征谁能回答长征的背景1、历史背景生: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师:从1930年11月到1933年3月,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4次反革命“围剿,”前四次反围剿中由于执行了毛泽东的正确作战方针,红军取得了胜利,当蒋介石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时,“左倾”领导人全面否定了毛泽东的战略方针,导致了红军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
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长征。
对于长征,同学们通过影视媒体已经了解很多了,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那位同学准备好了,结合大屏幕中的长征路线图,带领大家重走长征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练一练 P63
十、连线(红军长征中在下列江 河上发生过什么事情):
湘江
乌江
解放遵义,召开会议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赤水河
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与敌人恶战,损失惨重
大渡河
跳出敌人包围圈
选一选
1.在第几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进行长征 C ___ A、三 B、四 C、五 D、六 B 2.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确立是在_____ A、第五次反围剿后 B、遵义会议后 C、渡过金沙江 D、长征结束后 A 3.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____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C 4.红军长征中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哪一事件后_____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腰带也拿来充饥
草根树皮也成了粮食
吴起镇
长征经过
过草地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005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 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 军会师。
遵义会议 乌江 瑞金 湘江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吴起镇
甘肃会宁
过草地 爬雪山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1936年10月, 达陕北
累 不 累 看 看 革 命 老 前 辈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苦 不 苦 想 想 红 军 二 万 五
采把野韭菜充饥肠
过了雪山过草地, 草地一片野茫茫。 无人烟, 没村庄, 风嘶吼, 苍穹黄。 吃了皮带吃皮鞋, 只见粮装底朝上。 野韭菜花, 草中藏, 忙采摘, 充饥肠。 革命吃得千般苦, 再辣再涩也觉香。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后期路线:赤水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3.1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
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识图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2. 简述长征开始的时间及前期经过。
3. 说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4. 概括说出长征后期的经过。
5. 长征胜利的标志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1)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2)前期经过: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解放遵义。
3. 遵义会议:(1) 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遵义。
(3)内容:①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后期经过:(1)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八年级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1935年10月 毛 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填 空) 1、____年____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 “围剿”,由于____和__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 进行战略转移。 2、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 弃 ,进行战略转移。 4、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 是在 。 5、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 6、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在 。 7、在长征途中转折性的事件是 。
云南
广西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4、内部矛盾斗争。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 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 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 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
吴起镇
005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遵义会议 瑞金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渡过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4、10
根据地 封锁线 湘江
甘肃—会宁:会师楼
红军长征最终 取得胜利的原 因有那些?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红军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的开始 1934年10月 1936年10月 (1)时 间: 1934年10月 —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2)原 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3)出发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 瑞金 出发地: 2、遵义会议 1935年 (1)时 间: 1935年1月 (2)内 容: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 确领导
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 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关的转折点 二、红军长征的胜利 1、长征的经过
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 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 渡过湘江和乌江 遵义会议召开 强渡大渡河 冲破四道封锁线
夺取遵义(贵州) 夺取遵义(贵州)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会师吴起镇
2、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 甘肃会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图例
会宁 吴起镇
红一方面军
长征红军 红一方面军 长征路线 其他红军长 征路线 重要地点 河流
陕北红军
甘孜
红四方面军 大渡河 红二方面军 赤 水
遵义
金沙江
乌 江
湘 江
瑞金
红一方面军
思考: 思考: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恶劣的自然条件,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4、内部争斗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 直前, 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 主义的精神。 主义的精神。
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红军围剿(长征的外部原因) 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红军围剿(长征的外部原因)
王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的内部原因) 王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的内部原因)
1930年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年 1933年 1933年 至 1934年 1934年
10万 10万 20万 20万 30万 30万 50万 50万
4万 (前三次) 前三次) 3万 周恩来 3万 朱德 第四次) 7万 (第四次) 博古 50万 8万 50万 李德
毛泽东
胜利
失败
一、长征的原因
长征的经过: 长征的经过:
遵义会议
红军被迫长征: 红军被迫长征: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强渡乌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渡过金沙江
四渡赤水
翻越夹金山
穿过大草地
进入甘肃陕西
会宁胜利会师
伟大的历史意义
长征结束
保存了革命、锤炼了骨干、播下了火种、煅铸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保存了革命、锤炼了骨干、播下了火种、煅铸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 “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 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中的相关数据: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 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 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 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 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路上共爬过18条山 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 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 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 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行进一公里, 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 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 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 来是会有收获的。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七 过 岷 桥 水 磅 逶 千 不 毛律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泽 尽 千 铁 云 走 腾 只 远 东长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 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 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 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 来是会有收获的。
南昌
南昌起义示意图
观看视频后,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2、遵义会议教学难点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2、长征精神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以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挥泪送别红军的图片,并配以《十送红军》这首歌,以“江西人民为什么依依不舍送自己的亲人红军踏上征途?”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阅读课文内容,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第一组历史学家: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地理学家:考察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经过。
(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第三组红军战士:讲述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第四组随军记者:总结长征精神。
2、为什么江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流泪送别红军战士踏上漫漫征途呢?请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分析一下长征的原因。
(从背景分析原因)背景: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发动第五次“围剿”。
2.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人的围剿。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请一位地理学家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重温红军长征的过程。
紧接着请第二位地理学家从长征示意图中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掌握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并请第三位地理学家在地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吴起 镇会师
强渡大渡 河 飞夺泸定 桥
巧渡金沙 江 爬雪山
意义
粉碎了…… 保存了…… 使……转危为安
三大主力红军 甘肃会师 1936年10月
“长征精神”包括哪些精 神?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 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 中国革命的精华。——毛泽东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 将帅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其中有 222人参加过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4、10
根据地 封锁线 湘江
四渡 赤水 过草 地
1936、10)
原因 红军 第五次 反“围剿”失 败 中央革命 突破四道 突破 渡过 经过
四、长征的胜利
会 宁
(1936.10)
吴起镇
(1935.10)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泸定桥 赤 水 河
湘 江
红一方面军
★
五、长征胜利的意义
1.历史意义:
(1)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2)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意义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转 折 点
14年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三、长征后期的军事行动
过草地
爬雪山 抢渡大渡河
泸定桥 赤 水 河
胜利
1933年10 博古 月至 50万 8万 李德 1934年
失利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泸定桥 赤 水 河
湘 江
★
博 古
渡过乌江
遵义
乌 江
突破湘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二、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遵义 解决了……, 内容 取消了……, 肯定了……。
红军战士翻越雪山
雪
山
忠
魂
红军某部翻越雪山时,发现有许多 冻僵战友的遗体被埋在雪里,有一只胳 膊伸出雪堆,拳头紧握。他们掰开一看, 里面是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 “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入 党。”
累 不 累 看 看 革 命 老 前 辈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红 军 过 草 地
苦 不 苦 想 想 红 军 二 万 五
四渡赤水
湘 江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
一渡赤水摆脱Βιβλιοθήκη 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红军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的意义是什么?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的意义是什么?
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吓倒滇军 拖死湘军 脚踏川军 打倒中央军 英雄是红军
大渡河渡河英雄雕像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巩固知识:
一天,小明在街道上与一个自称参加过红军长征的一位老 人交谈,但小明很快发现这个人并没有真正参加过长征。 请找出老人谈话中的错误。小明:“您能告诉我长征的大 瑞金 1934年10月 概情况吗?”老人:“当然可以!1933年10月,我们从井冈 左倾 逃跑主义 长 汀 山革命根据地出发,刚开始由于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损 在遵义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之后 失惨重,四渡赤水之后,在遵义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毛 我 们 四 渡 赤 水, 泽东的正确领导,之后我们巧渡金沙江,打乱了敌人的追 剿计划,过草地,爬雪山,一路胜利进军,最终在1936年10 爬雪山,过草地 甘肃 与红二、四方面军 月与项英、陈毅 在陕西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导入新课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 导入新课
一、长征的原因
时间 第 一 至 四 次 第 五 次 军队人数 敌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结果
1930年 至 1933年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4万 毛泽东 (前三次) 3万 周恩来 3万 朱德 7万 (第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