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201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2013—2014 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评分意见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一、(12 分,每小题 3 分)t i ǎo ,D“訾”读zǐ。
)t u ì,B“窕”读1.C(A“蜕”读2.B(A 揉→糅,C州→洲,D激→急。
)展3.A(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B 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D陈陈相因,指沿袭老一套把握一下;C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的分寸。
)没有改进;此三项均与语境不符4.D(A 表意不明,“避免不要”否定不当。
B“文化遗产是⋯⋯精神价值”搭配不当。
C结构混乱,“反映郭沫若杂糅。
)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生活和学习为题材”句式二、(9 分,每小题 3 分)5.C(“冲淡中都有勃郁,达观里都有执著”错,“都”绝对化,原文是“往..是冲淡中有勃郁,达观里有执著”)。
)6.A(是“罕所同”的结果,而不是表现7.B(A“和左思、阮籍是相同的”错,曲解原意,原文是“有一些近于左思,也有一些同于阮籍”。
C“也表现定。
D强加因果,原文是“他的诗实了陶渊明力矫当时文风的主观努力”错,原文有“但很可能也有”的限际上也宣扬了老庄思想”,而不是“因为要”。
)三、(6 分,每小题 3 分)8.D(殆:大概。
)着。
C分别是:兼词,于此;句末语助词。
D分别9.B(均为介词,在,从。
A 分别是:连词,于是;介词,随是:。
)代词,它的;助词,无实在意义四、(31 分)10.(8 分)?(译出大意么呢命名,为什(1)(4 分)被敲打时铿然作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1 分。
“石之铿然有声者”“是”“独以钟名”译正确一处, 1 分。
)。
酒(2)(4 分)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译出大意 1 分。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友”“相属”译正确一处, 1 分。
)。
断11.(5 分)道理:凡事都应实地考察、实际研究,不能凭主观臆陋的人用敲击原因:前人的记载不清楚;士大夫没有去实地考察;渔人船工虽然知道却无法用文字记载;浅的办法去寻求。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一 语文(含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一语文(含答案)本试卷三大题16小题,共4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答在答题卡上。
3.笔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答案,再写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古代诗文积累和阅读(26分)1.在横线处补写出原文。
(8分。
每空1分)(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白居易《琵琶行》)(2),。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荀子《劝学》)2. 简述《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句的表现手法,体现了王维诗的什么特点?(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谒见B.无乃尔是过.与过错C.是社稷..之臣也国家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跌倒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其身也,则耻焉B.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既来之,则安之.彼竭我盈,故克之.D.昔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五十步笑一百步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因为“先王以为东蒙主”。
2013—2014年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2013—2014年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课内阅读(12分,共4小题,每题3分)(一)阅读《林黛玉进贾府》的选段,回答第1小题。
(3分)1.下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黛玉关于自己读书的事前后说法矛盾。
对此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甲)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乙)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A.听了贾母的话,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小心更正。
B.反映了黛玉的机警、聪明和细心。
C.对贾母之言出自亲情,对宝玉之言出自谦虚。
D.反映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
(二)阅读《祝福》的选段,回答第2小题。
(3分)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2.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他,这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
B.祥林嫂这个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讨厌见她的人不会再见到她了,这对别人和对自己,也还都不错。
C.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四老爷的憎恨。
(三)阅读《雷雨》的选段,回答第3小题。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案)一、阅读。
(4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每题4分,共16分)大铁椎传清·魏禧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
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
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
”言讫不见。
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久居,祸且及汝。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客不得已,与偕行。
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
客驰下,吹觱篥数声。
顷之,贼二十馀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一贼提刀突奔客。
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
”尘滚滚东向驰去。
后遂不复至。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省:探望。
B. 故尝与过宋将军过:访问。
C.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通“叩”,询问。
D. 时座上有健啖客啖:谈话。
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来源:21世纪教育网]B. 久居,祸且及汝若属皆且为所虏C. 夺其物,故仇我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D. 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遽扑之,入石穴中3.下列省略句中补出的省略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北平陈子灿省兄(于)河南于:介词,到……(某地)B. 故尝与(之)过宋将军之:代词,他,指代大铁椎。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doc-2013—2014学年下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2013—2014学年下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一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D 原文是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只制定了方法。
“未能充分捕捉到经济体中的产品的日益增多的种类”“没有有关经济增长不可持续情况下的消极方面以及经济增长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等……也没有有关积极方面所需的信息”)3.D(D最后一句原文是“充分计算在内”)二、古诗文阅读4.选C 寝:搁置;停止5.选D ①罗亨信受到赏赐;⑥罗亨信勇敢、爱国6.选D 解析:应该是“罗亨信又与朱谦共同守卫宣城”7.(1)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么敢面对敌人而退缩呢?因触犯国法而死与和敌人。
作战而死那一个更值得?”(重点词“让”“死法”“孰与”“死敌”各1分;句意1分)⑵张衡常常举动恬淡安静,不喜欢和俗人交往。
永元年间,被举荐为孝廉,没有前往,屡次被公府征召也都没有去就职。
(重点词“举”“辟”,被动句“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各1分;句意1分)8.①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盎然的春色图。
(2分)②丛生的青草、嫩绿的柳枝充满春的气息,艳丽的桃花、洁白的李花竞相绽放,花香袭人。
(1分)③诗人从视觉、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光的迷人多彩。
(2分)9.①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遭贬后无法排遣的无尽的忧愁。
(2分)②诗歌前两句乐景哀情,用明媚的生机盎然的春景反衬诗人的满腹愁苦。
(2分)③诗歌后两句写了春风吹不去满腹的愁苦,春日又偏偏惹得愁恨又多又长,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把“东风”“春日”人格化,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无尽忧愁。
(2分)10. ⑴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⑵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⑸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⑹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⑺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⑻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 C D(A项,“她从王叔咸教授那里学得严谨的治学态度”片面,原文是“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太多的东西,不只是专业知识,比如他的……做学问”。
2013--2014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3--2014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客观题(共36分)一、基础知识(1—5题,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忖度/揣度笑靥/梦魇敕造/赦免螳臂当车/安步当车B.朱拓/拓片孝悌/涕泪崛起/倔强否极泰来/臧否人物C.歆享/谙熟杜撰/酒馔炮烙/烙饼赵奢之伦/天涯沦落D.幽咽/凝噎石栈/饯别逡巡/疏浚多财善贾/余勇可贾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敕造惫懒寄明锁雕梁画栋度长挈大B.宫绦笑靥护身符揭杆而起振济灾民C.踌躇畏葸顺着眼弃甲曳兵分庭抗礼D.训熟炮烙拗不过沸反营天残羹冷炙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向鲁大海)你这么只凭,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②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罢工,反对我。
③因为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戴着它的荣冠,彼此的情感。
④天下真有这样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A.义气鼓吹沟通标志 B.意气鼓动沟通标致C.义气鼓动勾通标志 D.意气鼓吹勾通标致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C.过去的三年间,我市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多个旧区改造项目建成,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蓝图进一步明确。
D.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立春刚过,华北地区就出现了一次难得的降水,济南和省会部分地区雪量较大。
降雪虽然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但人们还是难掩心中的喜悦。
B.马来西亚交通部门从法国方面获得了新的卫星图像,显示南部走廊附近存在疑似物体,已将其转送给澳大利亚搜救协调部门。
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答案1.D.(3分)A、“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与文不符,在第一段中只是说“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并没有说是化解。
B、“全部追求”与文不符,文中没有此意。
C、“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2.D.(3分)“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错,应为“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A.(3分)B目的是论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中国画是“听觉艺术”无中生有;D“中国艺术隔绝俗世”错,应为“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4、A(寇:侵犯)(3分)5、D (3分)(良政:有利于民,为百姓拥护的政策。
④劝谕百姓登记户籍,深受欢迎。
①侧面体现。
⑥直接体现。
⑤体现有才能。
②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并无良政可言。
③凭借功劳得到晋升,未必是良政。
)6.B (3分)(原文中令狐熙没有“被调往朝廷任职”。
)7.(1)最大的孝道在于让父母心里安慰,在道义上不让家族断绝了后代。
怎么能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委顿呢,让我忧心啊!(5分安、嗣、毁顿各1分,句子通顺2分)(2)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
(5分,定语后置1分,“勒”“逐”各1分,句子通顺2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
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
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
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
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把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或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罗绮(qǐ)笑靥(yàn)盥洗(guàn)敛声屏气(bǐng)B.炮烙(pào)聒噪(guō )朱拓(tà)面面相觑(qù )C. 忖度(cǔn )瞋视(chēn)庠序(yáng)锲而不舍(qiè)D. 懵懂(měnɡ) 窥探(kuī)鞭笞(chī )少不更事(ɡē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伺候国萃礼尚往来自鸣得意B.寒喧反馈残羹冷炙错综复杂C.厮混彗核冠冕堂皇前合后偃D.膏粱嘻戏安分耐劳提纲挈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盛夏的深夜,学生们都已沉睡在香甜的美梦中,而这个校园的池塘里却蛙声阵阵,沸反盈天。
B.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C.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D.篮球比赛将列入本届校运会比赛项目的消息传来,我们班的篮球迷们个个兴高采烈——这可是我们为所欲为,给班级争光的好机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连日来,县区组织文艺宣传队、电影放映队、书画协会等开展送文艺下乡,为农村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受群众欢迎。
B.菲律宾无视中国的克制和忍让,不断在黄岩岛制造事端,其行为如此嚣张,根本原因是自以为得到了美国的庇护造成的。
C. “户外徒步”是一项时尚的世界性运动。
5月26日举行的道源寻“家”沿涡河徒步大赛是亳州历史上大规模的第一次徒步比赛,意义不同寻常。
D.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古井集团谱写了中国白酒史上的辉煌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桂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霍金:人工智能不一定是好事或导致人类灭亡腾讯科技讯 5月3日消息,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veb Hawking)在讨论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主演的新片《超验骇客》时称,人工智能或许不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件,而且还有可能是最后的事件,他的意思是: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
当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欢呼雀跃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这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在观看了德普主演的新片《超验骇客》后,霍垒在为《独立》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明确地表达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担忧。
霍金担忧的对象不仅仅是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甚至还包括现在的一些公司比如谷歌和Facebook,他说:“人工智能的短期影响取决于由谁来控制它,而长期影响则取决于它是否能够被控制。
”不管从短期还是长期角度来说,人工智能都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
实际上,霍金似乎根本就不信任所谓的人工智能专家。
他说:“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到底是好是坏完全是无法预料的,面对这种情况,专家们肯定会尽一切可能去保证得到最好的结果.对吗?错!如果有一个优越的外星文明给我们发来一条信息说:‘我们将在几十年之后到达地球。
’我们是否应该回答说:‘好的,当你到达地球的时候请通知一下我们,我们将给你留门’?我们可能不会那么做,但是如果人工智能技术继续发展下去,差不多就会出现那样的情况,”实际上,坚持技术发展似乎可以消除或避免最终产品可能对人类构成的威胁。
无人汽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工程师们似乎并不关心人们在开车的过程中获得的乐趣。
霍金承认,机器人和其他的人工智能设备也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
如果那些设备的设计非常成功,就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他说那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件。
然而他同时也提醒说,人工智能也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后的事件。
实际上,人类在考核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风险和收益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太少。
霍金对此表示担忧和哀叹。
他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极致程度时,我们将面临着人类历史上的最好或者最坏的事情。
”霍金以前就曾试图提醒人们注意一点,即科幻的魅力会蒙蔽我们的双眼。
它有时会掩盖住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最终的结果有可能引发一场浩劫。
他曾经说过,外星文明可能会憎恨地球文明。
人类有一种自恋的倾向,盲目相信自己很聪明而从不考虑事情有时可能会出错。
或许正如霍金所说的那样,科技行业应该更多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未雨绸缪上面。
(来源:腾讯科技 2014-05-03 作者:林靖东) l.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长期来看只在未来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所以我们必须防范未然。
B. 基于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霍金根本就不信任所谓的人工智能专家。
C.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极致程度时,人类历史上最好或最坏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D. 霍金认为,机器人和其他的人工智能设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
2. 下列对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人类终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短期影响取决于由谁来控制它,唯利是图的人掌握它,会损人利己;心怀叵测的人掌握了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会毁灭人类甚至地球。
B. 人工智能长期影响取决于人类能否控制它,即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了极致,以至于人类的智慧和能力或许无法控制它。
C. 人工智能专家们只看到它有利于人类的一面,而往往忽视了它可能无法预知的不利于人类的一面。
D.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继续发展,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到底是好是坏完全是无法预料的。
3. 根据文章内容,下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面对无法预料的未来,霍金认为人工智能会引导人类走向灭亡。
B. 如果人工智能设备的设计非常成功,就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
C. 对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人类还没有足够关注,研究工作太少。
D. 人类过于自恋和自信,以至于只专注好的趋势,而忽视危机的来临。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足,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屋,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宜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4.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衡少善属.文(连缀,引申为写作)不好交接..俗人(结交)B.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高雅)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以……为奇)C. 再迁.为太史令(升迁)中有都.柱(大)D.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都)帝引.在帷幄(拉,引申为延请)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而无骄尚之.情/未之.有也B.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乃.知震之所在C. 复为.太史令/以为.吉凶倚伏D.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6.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直径有八尺,由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B. 顺帝曾经询问张衡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个个紧张,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对皇帝说实话。
C. 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门大户,和他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威风凛凛,整顿法制。
暗中探知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了起来。
D. 本文虽为节选,但仍然颇为完整地介绍了张衡一生的主要经历、科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1)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3分)(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白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分)(3)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4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共11分)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
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8. 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
(6分)9. 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杀人如麻。
(李白《蜀道难》)(2),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3),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4)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5)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6),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共25分)康熙字典粱晓声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
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
息影,知道怎么回事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
扯一张给你,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
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
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
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
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
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
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
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
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
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
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
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
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
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
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
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