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越输电塔在线路断线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基于显示积分法的大跨越输电高塔风致振动响应研究

To rBy I p o e p ii I t g a i n M e h d we m r v d Ex l t n e r to t o c F N BnaP NF ,E Yn,I G Y e n S NBna E G i , e Y i X N ul f,U i n g A o n
冯 炳 , 潘 峰 , 叶 尹 , 月 龙 , 炳 楠 邢 孙 2
(1 浙 江 省 电力 设 计 院 , 州 3 0 1 ; . 江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学 系 , 州 3 0 2 ) . 杭 10 2 2 浙 杭 10 7
摘
要 : 电塔 属 于 风 敏 感 结 构 , 与 结 构 的 相 互 作 用 十 分 复 杂 , 荷 载 常 常 是 设 计 的 主 要 控 制 荷 载 。 输 风 风
Ha gh u, 1 0 7 , hn ) n z o 3 0 2 C ia
Ab t a t Wi h o l x i tr c in b t e n wid a d sr cu e t n mis n t w r b l n s t i d s n i v t c s r c : t t e c mp e ne a t ew e n n tu t r ,r s s i o e e o g o w n - e st e sr ・ h o a o i u t r s a d te wid la e o s t e ma n p o l m ft e sr cu e d sg . s d o h n i e r g b c g o n fa u e n h n o d b c me h i r b e o h t t r e i n Ba e n t e e gn e n a k r u d o u i 1 5 m i h 5 0 k r n miso o e , r c s nt lme tmo e a sa l h d a d t e v b ai n c a a tr t so hg 0 V t s s in t w r a p e ie f i ee n d lw s e tb i e n h i r t h r ce si f 8 a i e s o i c sr c u e h v e n o t ie . h i i o y o u t ai g wi d l a sa c r tl i ltd b o sd r g t e s a tu t r a e b e b an d T e t me h s r f cu t n o d wa c u ae y smu ae y c n ie n h p — t l f n i t lc reai n o i l n p c r m. i h d a t g so r v d e p ii i tg a in me h d,h n — n u e i o rl t fKama d s e t a o wi u W t t e a v n a e fi o e x l t n e rt t o t e wi d id c d h mp c o v b ai n r s o s s o r n miso o rwe e o ti e n t e t o i .T e c aa t r t s o a ip a e n 、 i r t e p n e fta s s in twe r b a n d i h i d ma n h h r c e si f Mc n d s l c me t o me i c R i lc me ta d Rms a c lr t n a i e e tly ro a s s in twe a e b e n l z d i e l d msd s a e n n p c ee a i t f r n a e ft n mis o rh v e n a a y e n a d mi .Me n o di r o e a— wh l .h n — n u e i r t n c e i n t i e e tly ro a s s in twe r lo su id a d c mp r d,e i t e wi d i d c d vb a i o mc e t f r n a e f r n miso o rwe e a s t d e n o a e r — e o a di t
输电塔塔线体系风振响应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 , 电力的需求大大增加 , 对 电
力工业 也 得 到 了迅 速发 展 , 年 来 , 造 了 大量 的输 电 近 建 塔 。输 电塔结 构 具 有 轻 质 、 柔 、 阻 尼 的 特 性 , 高 小 自振 频 率低 , 此 对 风 荷 载 的作 用 比较 敏 感 , 强 风 作 用 因 在
( ) 导线 :G 1 L J一6 0 5, 3 / 自重 2 0 g m, 径 .6k/ 外
图 1 输 电塔线体 系 A S S模型 NY
F g 1 AN YS mo e o a s s in tw rl e s se i. S d l f r n mis o e —i y t m t o n
振
第3 0卷第 7期
动
与
冲
击
J OURNAL OF VI BRA ̄ ON AND HOCK S
输 电 塔 塔 线 体 系 风 振 响 应 分 析
谢华平 ,何敏娟
( .湘潭大学 土木工程 与力 学学 院 , 1 湘潭 4 10 ; .同济大学 建筑工程系 , 1 15 2 上海 20 9 ) 0 0 2
月“ 娜 ”台 风 在 浙 江 登 陆 , 坏 的 输 电 线 路 达 到 云 损 332k 20 4 m;05年 4月 , 于 江 苏 盯 胎 的 同 塔 双 回路 位
D vno 、 o e 等学者 I 对频域分 析方法进行 了 aepr H l s t m 9 研究 , 郭勇、 孙炳楠等 。 。 用频域方法分析了大跨越输电
wih u h s o dswe e a a y e t o tt o e l a r rn ;ta s si n twe - n y tm ;d n mi c aa tr t s y wo d : i d e gn e g r n mis o rl e s se i o i y a c h r ce i i ;wi d i d c d r s o s se n — u e e p n e n
海风环境大跨越铁塔风致响应

表1
大跨越塔塔前六阶频率
模
两层横担模型
三层横担模型
备注
备注
态 频率 /Hz 周期 /s
频率 /Hz 周期 /s
1 0. 875 1. 142 X 一阶弯 0. 851 1. 175 Y 一阶弯
2
0. 88
1. 137 Y 一阶弯 0. 854 1. 171 X 一阶弯
3 1. 439 0. 695 Z 一阶扭 1. 849 0. 541 Y 二阶弯
( 3)
式中,M( z) 为结构 z 高度的集中质量; μs ( z) 为结构的 z
高度的体型系数; μz ( z) 为 z 高度的风高度系数; σy1 ( z) 为结 构 z 高度的位移均方根值; ω0 = V210 /1600 为基本风压; A( z)
为 z 高度的计算面积; g 为峰值因子,本文取 2. 2。
【关键词】 输电塔; 时程分析; 风致响应; 风振系数
【中图分类号】 TU3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 - 6864( 2012) 12 - 0074 - 03
大跨越输电塔是集高耸结构和空间杆系结构两种特征 于一体的风敏感结构体系。风荷载是其主要控制荷载。目 前,国内规范针 对 大 跨 越 高 塔 的 风 振 系 数 在 相 关 设 计 规 范 中还未有详尽展开。这使得在设计大跨越输电高塔时需有 足够的工程经验。DL / T 5154 - 200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 构设计技术规定》[1]作为输电塔设计主要参考规定,要求当 杆塔全高超过 60m 时,杆塔风振系数应按 GB 50009 - 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采用由下到上逐段增大的数值。而 荷载规范中关于风振系数的计算公式适用于结构外形和质 量沿高度分布均 匀 或 规 则 变 化 的 高 层 建 筑 或 高 耸 结 构 ,大 跨越输电高塔由于横担的存在使得全塔质量和受风面积分 布在此处有所变化,因此设计时无法简单套用规范。
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响应频域分析及风振控制

∞ 如∞如∞如∞如∞如0 -2400-1800.1200-600 0 600 1200 1800 2400
水平档距/m 圈3塔顶位移影响线 Fig.3 Influence Iine of tower
700
600
500
董400
摧300
200
loo
0 -2400.1800.1200一600
图2悬吊摆系统 Fig.2 Suspended mass pendulum system
悬吊摆系统的运动方程为:
Mp二c(t)十Cp主(£)+Kpz(£)=P(t)
(4)
式中:C口是悬吊摆系统的阻尼阵,应包含塔线体系的
结构阻尼和气动阻尼,体系的气动阻尼可以根据单位
周期内悬吊摆系统能量的耗散率进行计算[7]。Mp、K
第27卷第3期 2009年06月
空气动力学学报 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文章编号:0258—1825(2009}03—0288—08
V01.27.No.3 Jurl.,2009
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响应频域分析及风振控制
郭 勇1,孙炳楠2”,叶 尹1,楼文娟2,沈国辉2
(1.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浙江杭州 310014;2.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27, 3.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
定义顺导线向为z向,垂直导线向为y向,大跨 越工程整体为三跨四基塔结构。建立塔线体系的力 学模型时,两端耐张塔可视为固定端,跨越塔、悬挂绝 缘子和输电线分别采用动力等效的梁单元、空间杆单 元与悬链线索单元D3进行模拟。全部塔线体系的空 间有限元模型共有182个单元、181个节点,其中每
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的平面内塔-线耦合效应与TMD减震控制研究

路 的 破坏情 况 , 害分析 表 明 , 震 目前 对 输 电 线 路 动 力
由于 大跨 越输 电塔 具有轻 质 、 高柔 的特点 , 对其
特 性 和 防 震减 灾 能 力 的认 识 仍 存 在 不 足[ , 重 要 3对 ] 输 电线路 动力 特性 和抗震 能力 的研 究有 待 加强 。作
1 概 述
近 年来 , 人类 生产 生 活用 电需求 不 断增 加 , 使 促 输 配 电技术 高速 发展 , 跨越输 电塔一 大 线体 系的数 量
日益增 加 , 式 也 日新 月异 。 般而 言 , 形 一 跨距 10 0m 0
关 规 范均 没 有给 出考 虑导 、 线 影 响 的输 电塔 抗 震 地
进 行 振动控 制 有较好 效果 。而 T MD装置 构造 简单 ,
机 理 明 确 , 适 合 于 输 电塔 的振 动控 制 , 很 目前 , 针对
为 输 电线路 的瓶颈 , 大跨 越输 电塔一 体 系 的特 殊动 线
力 特性 和抗 震 能力 的研究 更是 迫 在眉 睫 。 对 于一 般 的输 电塔一 线体 系 , 导线 的质 量与 塔架 的质 量 相 比较 小 , 动力 计 算 有 时 可 以忽 略 导 线 的影 响 。 大跨 越输 电塔 一 但 线体 系较 一 般输 电线 路有 更大
Tab.1 Ea t qua da a o r s i s on i e du i rh ke m ge f t an m s i l n s r ng
以上 , 线塔 塔 高 1 0m 以上 , 通航 要 求 , 特 殊 直 0 有 需
跨越钢管塔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跨越钢管塔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分析摘要:本文结合某大跨越塔探讨了跨越钢管塔设计中的问题。
关键词:跨越钢管塔;承载力;偏心弯矩中图分类号: s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概况某大跨越塔跨越最大基准设计风速为高45m/s(离地面10m)。
导线型号为2×ktacsr/est-720,架空地线一侧选用铝包钢线jlb1b-100,另一侧兼作通信通道采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290。
基于安全可靠、美观实用、节省造价的原则,结合方便施工、可靠运行等方面的考虑,经过多种方案比较,最后确定了采用自立式钢管塔方案。
下面就该大跨越钢管塔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作详细分析。
2.杆件断面型式的确定本大跨越塔高215.5m,基准设计风速又高达45m/s,按以往工程经验,200m以上的大跨越塔塔身风荷载约占总荷载的70% 以上。
降低塔身风荷载是大跨越塔结构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200m以上的大跨越塔构件形式主要有格构式角钢和钢管两种。
比较而言,钢管具有构件体型系数小、回转半径大和抗失稳能力强等特性,比角钢更具优势。
格构式角钢和钢管两种方案计算比较结果见表1。
可见,钢管方案比角钢方案节省钢材约43.3%,基础上拔力少约19.2%,基础下压力少约31.5%,钢管方案优势明显。
3.管径与壁厚的确定经过计算比较,跨越塔的最大钢管规格用q345bф1580×30,塔身最轻。
但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10.1.3条规定,热加工管材和冷成型管材不应采用屈服强度超过345mpa以及屈强比fy/fu >0.88的钢材,且钢管壁厚不宜大于25mm。
按此规定,塔身变坡以下的钢管规格就要用到q345bф1790×25,这不仅加大了加工、镀锌及施工的难度,也使塔重和基础受力增大。
再查阅《钢结构设计规范》的条文说明,上述条文对板厚的限制是限于国内加工能力问题。
参考国外相关规范,欧洲规范虽然也有类似的规定,但却是为了防止层状撕裂,只要材料具有较好的z向性能,也可不受限制。
行波效应对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纵向地震响应影响

W IQ —e L h n —a g E i , I eg l n k Z i
( o eeo Cv n i eig C og i nvrt, hnqn 0 0 5 C ia C l g f il g er , hnqn U i sy C og ig 04 , hn ) l iE n n g ei 4
Ab t a t Be a e o g o ra d l n —p n o ta h g o tg o g s a r n miso o rc b e s se ,i sr c : c us fhih t we n o g s a faul — ih v la el n —p n ta s s in twe — a l y t m r t i o no g ny t o sd r s imi e p n e f t e s se u de h u iom e ct t n. Ba e n h sa ls e s n te u h o l o c n i e es c r s o s s o h y t m n r t e nf r x iai o s d o t e e t b ih d p e ie 3 in t ee nt rcs D f ie l me mo e o h u ta h g ot g l n -p n r n miso twe — a l s se , t e o iu i a d l f t e lr — ih v l e o g s a ta s s in o rc b e y tm a h lngt d n l s imi e p n e ha a trsi so h y t m r t did u e r v l v x i t n a d c mp r d wi h s n r e s c r s o s s c r c e tc ft e s se we e su e nd rta e i wa e e ct i n o a e t to e u de i ng ao h u f r e c tto sn h g o ti n n i e r d na c i itr n e r to t o . Th e u t s o d t t t e ni m x iain u i g t e e merc o ln a y mi t o me h so y i t ga in meh d e r s ls h we ha h ta ei g wa e e ctto a n r a e,o c e s h es c r s n e ft r n miso o r r v ln v x iai n c n i c e s rde r a e t e s imi e po s so ta s s in twe ,wh c sma n yr l td he i h i i l ea e t h p a e i e e c o t e h s df r n e; t e fe t f r v ln v o t ln ’ iplc me t e p n e i o v o i t e e tc l f h ef c o ta ei g wa e n he i eS s a e n r s o s s s b ius n h v ria d d r c in,b tisef c n t i eSa i lf r e i o in f a t ie t o u t fe to he ln ’ xa o c sn tsg i c n . i
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数值分析模型的研究

摘 要 对于高柔大跨越输电塔 一 线体系这样的大型结构体系, 强风和地震引起的体系响应, 尤其是动力响应将
十分显著 , 常常成为其结构设计 的控制性 因素。建立大跨越输 电塔 一线体 系的数值分 析模型 , 以求取其动 力特性是其抗 风、 抗震设计 的重要环节 。本文在有关文献 的基础上 , 建立了大跨越输电塔 一线体系动力特性 的数值分析模型 , 对某工 程 实例 的动力特性进行 了数值分析 , 与经典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 了对 比和讨论 , 得到 了若 干结论 。同时介绍 了输 电线路 振 动的基本特点 , 采用多质点模型对塔线体系的耦联振动进行了研究 , 重点分析 了多质点 模型 的几个模 型参数对动 力特性 的影 响。对工程实 例的仿 真分析表明 , 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输电线路 的塔线耦联振动效应 , 值得 推广应用。
维普资讯 http://w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振
第2 6卷第 2期
动
与
冲 击
J OURNAL OF VI BRATI AND SHOCK ON
大 跨越 输 电塔 一线体 系数值 分 析模 型 的研 究
梁 峰, 李 黎, 尹 鹏
407 ) 30 4
( 中科 技 大 学 土木 工 程 与力 学 学 院建 筑 工 程 系 , 汉 华 武
关键词 :输电塔 , 导线 , 模型 , 动力特性 中图分类号 :T 1 .3 T 5 U3 1 ,M 7 3 文献标识码 :A
下 , ( 线 的振动会产生较大的动张力 , 导 地) 该作用力传 到塔 上 , 与作用 在塔 上 的荷 载 Ⅱ 使 塔 发 生 振 动 , , 而 影 响人们 的生产建 设 , 而且 还 会 导致 其 它 的次 生 灾 害 。 塔的振动又引起导 ( ) 地 线端点 的位移 , 进而又使得导 地 线 形 对 于高 柔 大跨 越 输 电 塔 一线 体 系 这 样 的 大 型结 构 体 ( ) 内 的动张 力 发 生 变化 , 成 输 电塔 一线 体 系 的 系 , 风 和地震 引起 的体 系 响应 , 其 是 动力 响 应将 十 耦 合振 动 。通过 数值计 算 结 果 , 以看 到 , 电线 对输 强 尤 可 输 分显 著 , 常常成 为其结 构设 计 的控制 性 因素 。 电塔 的 自振 特性 有较 大 的影 响 , 而且 , 在计 算 地震 内力 由于使 用 大型有 限元 软 件对 输 电塔 一线 体 系 进行 时 , ( ) 对 塔 架 纵 向地 震 反 应 的影 响 很 大 , 达 导 地 线 可 3 4% 【 如 果在计 算 中忽略 导 ( ) 的影 响 , 会 得 出 4 J 准 确地 建模 , 而 准 确 地 计算 其 动 力 特性 是 评 估 其 风 从 地 线 将 振、 地震 响应 的前 提 , 因此 大跨 越 输 电塔 一线体 系数 值 较 为不 安全 的结 果 。 分析模 型 的建立 , 于该 体 系 的动力 特性 分 析 , 对 尤其 是 更 加值 得一 提 的 是 , 部 分 考 虑输 电塔 一线 体 系 大 对 输 电塔结 构 的抗风 、 抗震 设计 有着 十分 重要 的意义 。 耦 合作 用 的 研 究 都 是 针 对 地 震 作 用 下 的。 而 一 般 来 说 , 电线 系 统 的设 计 控 制 荷 载都 是 风荷 载 。根 据 实 输 1 工程背景与 力学分析的数值模型 际工程中风荷 载作用下导线传给输 电塔的荷载特征 , 在输 电线 系统 的设 计 过 程 中 , ( ) 与 钢 塔结 假设导线传给塔 的水平及垂直荷载与风荷 载同时作用 导 地 线 构 通常 是分 开进 行的 。一 般前 者 由电 气专 业 的工 程 师 于塔身 , 利用 随机 参数结 构 受 随机 激 励 响 应 的模 型 , 计 设 计 , 后 由他们 把导 ( ) 荷 载提 供 给结 构工 程 师 , 算输电塔脉动位移的统计值 , 然 地 线 计算结果 定性地表 明导 当作外力加于钢塔上 , 对其进行设计 、 计算。这种设计 线 对输 电塔 的动力 影 响不可 忽略 " 。 J 观念 容易 导致对 大跨 越输 电 塔 一线 体 系 进行 动 力 特性 因此 , 当我们 对 大跨越 输 电塔 一线 体 系 的风 振 、 地 的分 析时 , 将导 ( ) 和 塔 分别 独 立 地进 行 计 算 。也 震响应进行评估前 , 地 线 应该选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对 就 是说 , 对输 电塔 进行设 计 时 , 常 仅考 虑 导 ( ) 在 通 地 线 该 大跨越 输 电塔 一线 的耦 联 体 系 建立 准 确 的有 限元 模 静力 荷载 的作 用而 忽略 导 ( ) 与输 电塔 之 间 的耦 合 型 , 地 线 与理论 解 的简化 方法 进 行 比较 , 到 较 为合 理 的结 得 作用。 果 。本 文通 过某 工 程 实 例 , 用 大 型通 用 有 限元 软 件 选 近年来 随着我 国电力 工 业 的发 展 , 批 的高 压 、 大 超 A S S 验 证 了上面 的观点 。 NY , 高压输 电线 路 大 量 兴 建 , 高 压 、 高 压 输 电 线 路 中 , 在 超 本 工程 在宜 都 塔 坪 桥 处 跨 越 长 江 , 岸杆 塔 位 于 右 往往 是档距 较大 , 常是 数百 米 , 至上 千 米 , 常 甚 塔较 高 , 宜都市 红花 套 镇 塔 坪 桥 村 , 岸 杆 塔 位 于 枝 江 市 岩 板 左 常 达数十 米甚 至上 百米 , 于 这样 的输 电塔 线 路体 系 , 对 冲 。塔坪桥 直线 跨 越 塔 左岸 呼 高 15 全 高 16 5 0 m, 1.m; 按原 来 的方法进 行设 计 、 析 塔线 体 系 的 动力 特性 时 , 分 右 岸 呼 高 16 全 高 17 m, 用 耐— —直— — 4 m, 5 .5 采 发 现其结 果 与现场 实测 结果 相差 较大 。 直— — 耐跨越 形式 , 跨越 档距 为 53—11 ( 2 54 主跨 距 )一 实 际上 , 当输 电塔 一线 体 系在 风 荷 载 或 地 震 作 用 39 4 。其主要结构 由钢管 组成, 用高强螺栓连接 , 是一 种 高柔 结构 ( 1 。 图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3 导线 、地线有限元模型
表 2 导 、地线有限元模型单元信息
阶段
初始找形 , ANSYS 环 境
断线分析 , L S2D YNA 环境
电线 绝缘串 等效弹簧单元 刚度 / ( kN /m ) 电线 绝缘串 等效弹簧单元 刚度 / ( kN /m )
地线模型 导线模型
L ink10
L ink10
1 基本理论及分析步骤
1. 1 体系的动力响应
架空输电线属于大位移小应变 ,具有几何非
线性 ,其刚度矩阵与所处的空间状态有关 。根据
虚功原理 ,考虑大位移和初应力 ,某一时刻导线的
单元切线刚度矩阵为 :
[ Kτ( e) ] = [ K0( e) ] + [ KL( e) ] + [ Kσ( e) ]
第 1期
梁政平等 : 大跨越输电塔在线路断线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 4 3·
代计算 [14 ] ,确定各节点在自重和初应力作用下达
到力平衡的节点位移向量 { d} ,即有 :
[ Kτ ( { d} ) ] {Δd} = [W ] - { R }
(2)
式中 : {Δd}为每次迭代节点位移增量 ; {W }为自
第200296年卷第3月1期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城市科学版 ) J. of HUST. (U rban Science Edition)
Vol. 26 No. 1 M ar. 2009
大跨越输电塔在线路断线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梁政平 a, b , 李 黎 a, b , 王 乘 c , 夏正春 a, b
本文单元划分长度为 2 m。导线 、地线有限元模 型单元信息见表 2。 3. 3 直线塔模型
在 ANSYS里 ,利用两节点 B eam4 单元模拟 圆钢杆件 ,建立直线塔模型 ,用 Combin14 单元模 拟导线 、地线对塔纵向拉曳作用的等效弹簧 ,塔的 阻尼系数取 0. 03,约束塔底位移 UX、U Y、U Z (图 4) 。地线和导线对直线塔纵向作用的等效弹簧 刚度分别为 17. 0 kN /m 和 17. 5 kN /m。
重产生的等效节点荷载向量 ; { R }为节点不平衡
力向量 。
断线时 ,由于突然释放了电线的张应力 ,带动
断线点电线振动 , 并沿电线迅速向远处传播 。断
线后 ,电线以断线时释放的能量为初始激励 ,在自
重作用下作非线性自由振动 。由于阻尼作用振动
逐渐衰减 ,即有 :
[M
] { d¨( t) }
·
+ [ C ] { d ( t) }
图 5 工况 3在 69. 75 s时的线路形状
各工况下 1 #塔处线路悬垂点的支座反力 Rx 时程曲线见图 6~图 8, 为了便于对比 , 图中给出 了导线 、地线的初张力 Ti。定义断线荷载对塔纵
对输电线路断线振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 纪七八十年代 , Flem ing等用静力平衡法分析了线 路断线 不 平 衡 张 力 , 并 编 写 了 相 应 的 计 算 程 序 [ 1 ] ; Peyrot等结合实测研究了输电线路断线动 态张 力 前 两 个 峰 值 的 估 算 公 式 [ 2 ] ; Siddiqui[ 3 ] , Mozer[ 4 ] , Thom as [ 5 ]等研究了断线静态张力和动 态张力 ; M cC lure[ 6 ] , Kempner[ 7 ]等研究了支撑结构 对断线的动力响应 。我国学者对输电塔线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风振和地震的振动控制 [ 8, 9 ]及线路覆 冰舞动 [ 10 ]等方面 , 对断线的动力问题研究得较 少 。文献 [ 11 ]采用拟静力法计算了静态断线张 力 ,然而拟静力法无法考虑断线引起输电线路的 动力效应 。
+ [ Kτ ( { d ( t) } )
]
{ d ( t) } = {W }
(3)
式中 , [M ]为质量矩阵 ; [ C ]为阻尼矩阵 ; { d ( t) }
为时刻结构的位移响应 。
将导地线绝缘串悬垂点的动力响应作为外荷
载 { F}施加在直线塔模型上 , 塔的动力微分方程
如下 :
[M T ] { u¨} + [ CT ] { u} + [ KT ] { u} = { F} ( 4) 式中 : [M T ]、[ KT ]分别为塔的质量 、刚 度矩 阵 ; [ CT ]为塔的阻尼矩阵 ,采用瑞利阻尼 。 1. 2 分析步骤
特高压输电工程是我国“十一五 ”重大项目 之一 ,大跨越输电线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 输电塔是大跨越输电线路的支撑体 ,它的可靠性 关系到整条线路能否安全运营 。线路断线产生的 纵向不平衡荷载是大跨越输电塔的重要设计荷 载 。线路断线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强风 、雷电 、 覆冰 、闪电熔断 、金具磨损 ,以及射击 、恐怖袭击等 人为破坏 。虽然断线事故是小概率事件 ,但一旦 发生 ,不仅会损坏电气设备 ,还会引起整个输电系 统振荡 ,甚至导致输电塔多米诺骨牌式地倒塌 ,使 整条线路瘫痪 ,产生火灾等次生灾害 。 1975年美 国的 W isconsin和 Indiana就发生了因线路断线导 致多个输电塔倒塌 ,使整条输电系统瘫痪的事故 。
729. 56 3188. 3 97158 15. 98 ×10 - 6
665 212. 97
130
238. 76 1595. 5 147200 13. 00 ×10 - 6
1254 388. 74
205
· 4 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城市科学版 ) 2009年
直线塔模型 : (1) 塔为线弹性变形 ,材料符合 虎克定律 ; (2) 采用两节点 Beam 单元模拟钢管 , 塔底处理成固结 ; (3) 用等效弹簧代替导 、地线对 塔的纵线向作用 。 3. 2 导线 、地线模型
在 ANSYS /LS2DYNA 里 ,利用两节点 L ink单 元模拟导线 、地线和绝缘串 , Combin 单元模拟直 线塔对导线 、地线作用的等效弹簧 ,用降温法施加 电线的初始应力 ,通过将弹性模量置零 (一般设 为 10 - 10 N /m2 )来模拟线路的突然断线 ,线路阻尼 系数取 0. 02。约束输电线两端线位移 UX、U Y、 U Z 和绝缘串悬垂点线位移 U Y、U Z ,绝缘串悬垂 点 UX方向与等效弹簧相连 (图 3) 。根据文献 [ 15 ] ,
-
L ink8
Combin14 Combin14 1344. 5 2800. 5 /1461. 43
L ink160 L ink160
-
L ink160
Combi165 Combi165 1344. 5 2800. 5 /1461. 43
注 : 3 表示塔对中间导线和边导线等效弹簧的刚度分别为 2800. 5 kN /m 和 1461. 4 kN /m。
3 有限元模型
3. 1 基本假设 本文采用塔 、线分离模型 ,将塔对线的作用和
线对塔的作用看成弹性约束 ,用等效弹簧代替。 等效弹簧刚度通过使塔或线的模型在塔线连接点 处发生单位位移需要的荷载计算得到 。塔 、线分 离模型作以下假设 。
导地线模型 : (1) 大位移小应变 ,材料符合虎 克定律 ; ( 2 ) 采用两节点 Truss单元模拟导 、地 线 ; (3) 用截面相等的一根导线代替六分裂导线 , 忽略间隔棒的作用 ; ( 4) 用等效弹簧考虑直线塔 对导 、地线模型的纵向作用 ; (5) 连接在耐张塔上 的线端简化成固结 ; ( 6) 断线点发生在第 1 档靠 绝缘串处 ,见图 2 ( b) ; ( 7) 线路在同一竖向平面 内 ,断线后只在竖向平面内振动 。
(华中科技大学 a.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 b. 控制结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c. 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基于有限元程序 ANSYS /LS2DYNA ,分别建立以等效弹簧代替塔对线路作用的导线 、地线模型和以等效 弹簧代替线路对输电塔作用的直线塔模型 。利用显式积分法对导线和地线的断线进行动力有限元仿真分析 , 并将悬垂点的纵线向支座动反力施加在直线塔上 ,分析导线 、地线断线对直线塔的动力作用 。该方法既考虑了 塔和线的耦联作用 ,又避免了建立复杂的塔 - 线体系模型 。研究表明 ,地线断线对输电塔的冲击作用较小 ,导 线断线对输电塔的冲击作用较大 。 关键词 :大跨越 ; 输电塔 ; 断线 ; 有限元 ; ANSYS/LS2DYNA 中图分类号 : TU31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27037 (2009) 0120042205
线向动反力反向施加在直线塔模型上 ,对直线塔
进行断线响应分析 ,具体步骤见图 1。
706 m 21650 m 2600 m (图 2) 。两直线塔采用圆钢 截面 Y型格构塔 ,塔高 181. 8 m。有两相地线和 三相导线 ,地线型号为 JLB20B 2240,导线采用六 分裂导线 ,型号为 6 ×AACSR / EST2500 /230。导 线 、地线的力学特性参数见表 1。
本文以晋东南 - 南阳 - 荆门 1000 kV 汉江大
跨越输 电 工 程 为 背 景 , 借 助 有 限 元 ANSYS /LS2 DYNA 程序 ,采用电线和支撑塔分开建模的方法 , 建立以等效弹簧代替塔对线路作用的导 、地线模 型和以等效弹簧代替线路对输电塔作用的直线塔 模型 。利用显式积分法对导线 、地线的断线进行 动力有限元仿真分析 ,并将导线 、地线断线作用下 悬垂点的支座纵线向反力反向施加在直线塔上 , 研究直线塔在导线 、地线断线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
由于输电线路的断线具有强非线性 ,用一般
的有限元程序难以收敛 。通用有限元软件 AN2
SYS具有较好的建模和初始找形分析能力 , LS2
DYNA 软件采用显式积分技术 ,具有较强的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