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物态变化难点讲解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基础知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基础知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基础知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基础知识—物态变化知识点说明3 知道物质的三个状态,以及三个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说明4 本知识点的预备知识点是温度。

说明5 本知识点主要讲述物质的三个状态,以及三个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它是研究声学的重要的知识点。

核心知识规则1:物质三态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规则2:物质三态的转化例如,固态的冰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变为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水蒸气会随着温度降低面变成水、冰。

这种状态变化的现象是很普遍的。

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为液态、气态。

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很低的温度时也会变为液态、固态。

第 1 页共 1 页。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我们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固态的凝固,液态到气态的蒸发,气态到液态的凝结,固态到气态的升华,以及气态到固态的凝华。

在这八年级物理中,我们主要学习的是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这四种物态变化。

首先,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它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固体开始熔化成液体。

熔化的温度称为熔点,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离逐渐增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最终形成液体。

接下来,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液体物质受冷却时,它的温度会逐渐下降,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开始凝固成固体。

凝固的温度称为凝固点,不同物质的凝固点不同。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离逐渐减小,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最终形成固体。

蒸发是指液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液体受热时,部分液体分子会获得足够的能量逃离液体表面,形成气体分子,这个过程被称为蒸发。

蒸发的速度受到温度、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蒸发是一种温度下的表面现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因此蒸发时液体的体积不变。

凝结是指气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气体受冷却时,气体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距离减小,最终形成液体,这个过程被称为凝结。

凝结的温度称为凝结点,不同物质的凝结点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是一对互逆的物态变化,即一个物质经历熔化变为液体,再经历凝固变为固体;一个物质经历蒸发变为气体,再经历凝结变为液体。

这些物态变化都是由物质的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引起的。

除了这四种物态变化,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物态变化,即升华和凝华。

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当固体物质受热时,它的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变为气体。

凝华则是指气体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气体受冷却时,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变为固体。

总结起来,八年级物理学习的物态变化知识点主要包括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这四种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特殊的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1. 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又称为相变,是指物质从一个物态转化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物质在不同的物态之间转化时,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2. 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指的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1 固态在固体状态下,物质的分子固定在一个位置,只有极小的振动,形态不易改变。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2 液态在液态状态下,物质的分子仍然有固定的位置,但是由于振动幅度增大,分子间距也增大,因此能够相互滑动,呈现定形态和流动形态。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

2.3 气态在气态状态下,物质的分子不断地运动、振动,并且保持着不断的碰撞,因此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体具有无定形的形状和无定量的体积。

3. 物态变化的类型3.1 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3.1.1 熔化熔化指的是将物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弱,使得分子可以相互滑动而变得流动。

3.1.2 凝固凝固指的是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从而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使分子逐渐变得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3.2 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3.2.1 汽化汽化指的是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汽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减弱,分子不再相互吸引,不断地向外运动,以变成气态。

3.2.2 液态凝馏液态凝馏指的是将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液态凝馏过程中,物质会放出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反而会引起向内运动,逐渐变得固定,变成液态。

3.3 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3.3.1 升华升华指的是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减弱,分子不断地向外移动,逐渐变得无定形,直接变成气态。

3.3.2 凝华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的过程。

在凝华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不断地向内运动,逐渐变得固定,直接变成固态。

物态变化重难点指要

物态变化重难点指要

物态变化重难点指要一、知基点——温度与温度计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物体较热,就说它温度高;物体较冷,就说它温度低。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

温度的高低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计有多种,如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等。

液体温度计是常用温度计,它们是根据煤油、酒精或汞等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说明:I.温度的单位“摄氏度”不能分开读。

例如“20℃”不能读作“摄氏二十度”。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应将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且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读数时要待示数稳定后且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就会在缩口处断开,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因此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

要使水银回到玻璃泡,可以拿着体温计用力向玻璃泡处甩(其他温度计不能)。

二、明重点——熔化和凝固现象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此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此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因此,凝固与熔化是相逆的过程。

说明:1.物质分为两类,即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2.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3.冰雪消融、吃冰棒解热、铝化成铝水等现象都是常见的熔化现象;水结冰、浇铸铁工件等现象属于常见的凝固现象。

4.熔化和凝固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用冰冷藏食物、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等。

三、破难点——汽化现象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须吸热,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当液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就是沸腾。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从固体向液体的变化,凝固是物质从液体向固体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物质会熔化,降低温度物质会凝固。

物质的熔点是其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凝固点则是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二、蒸发和沸腾:蒸发是物质从液体向气体的变化,而沸腾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迅速蒸发。

在常温下,液体分子的速度不同,有些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从液体表面逸出成为了气体,这个现象就是蒸发。

而沸腾则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中的分子足够运动,形成了大量的气泡,从而大量蒸发出气体。

三、凝结:凝结是气体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当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气体分子的速度下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气体分子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如果继续降温,液体分子的速度进一步下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变得非常强烈,形成了固体。

四、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物质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物质有不同的特性。

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比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高的沸点和凝固点。

五、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压力也会对物质的物态变化产生影响。

例如,提高压力可以使液体沸腾点升高,降低压力可以使液体沸腾点降低。

六、露点和冷凝:露点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到饱和时所达到的温度。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时,水蒸气会凝结成水滴,这个过程称为冷凝。

七、气体的压缩和展开: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间距,气体可压缩性较大,所以气体可以被压缩成较小的体积。

而展开则是指气体占用的体积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距变大。

八、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物质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与物态变化有关。

例如,熔化和沸腾吸收热量,凝固和凝结释放热量。

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凝结、分子间相互作用、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露点和冷凝、气体的压缩和展开以及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由一个物态转变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固态的特征和变化固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紧密排列,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状态。

固态的特征包括硬度大、形状稳定、不易流动等。

固态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熔化,即固态转变为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发生凝固,即液态转变为固态。

三、液态的特征和变化液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较为松散排列,具有固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的状态。

液态的特征包括流动性强、不易压缩等。

液态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汽化,即液态转变为气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发生凝固,即液态转变为固态。

四、气态的特征和变化气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距离较大,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状态。

气态的特征包括可压缩性强、流动性好等。

气态物质在温度降低时会发生液化,即气态转变为液态;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气化,即液态转变为气态。

五、气体的物理性质气体的物理性质包括体积、压强和温度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温度升高则体积增大;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压强增大则体积减小;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摩尔数成正比,物质的摩尔数增加则体积增大。

六、相变的热量变化物态变化过程中会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固态转变为液态时吸热,称为熔化;液态转变为固态时放热,称为凝固;液态转变为气态时吸热,称为汽化;气态转变为液态时放热,称为液化。

这些相变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并且在相变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七、物态变化的应用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固态转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被应用于熔化金属、制作冰淇淋等;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汽化过程被应用于烧开水、发电等;气态转变为液态的液化过程被应用于液化石油气等。

八、物态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物态变化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物理初中四大变化教案

物理初中四大变化教案

物理初中四大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四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

2. 让学生掌握物质在四种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即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

3. 让学生理解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

4.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四种状态及特点2. 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特点3. 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四种状态及特点,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特点。

2. 难点: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实验操作及现象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四种状态及特点,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特点。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观察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在自然界中存在哪些状态,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讲解物质的四种状态及特点,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特点。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在讲解概念和特点时,要力求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质的四种状态及转化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1. 物质的物态变化1.1 什么是物态变化?物质的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1.2 固态、液态和气态1.固态:物质在低温下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相对稳定并具有规律排列。

固态物质的分子振动较小,几乎不具备流动性。

2.液态:物质在适中的温度下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分子之间较固态物质更为松散,但仍有一定的相互吸引力。

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固定的,根据容器的形状而变化。

3.气态:物质在高温下或低压下具有高度流动性,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几乎没有相互吸引力。

气态物质的体积可适应容器的形状,并且具有较大的体积。

1.3 物质的凝固、汽化和熔化1.凝固:液态物质通过降温逐渐转变为固态物质的过程。

凝固点是液态物质转变为固态物质的温度。

2.汽化:液态物质通过加热逐渐转变为气态物质的过程。

饱和蒸气压是液态物质转变为气态物质的压力。

3.熔化:固态物质通过加热逐渐转变为液态物质的过程。

熔点是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物质的温度。

2. 物质存在的形式和能量转化2.1 物质存在的形式物质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形式,主要包括:•固态:如冰、木材等。

•液态:如水、酒精等。

•气态:如氧气、氢气等。

2.2 能量转化与物态变化物质在不同的物态变化过程中会伴随能量的转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凝固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当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转变为固态物质时,会释放出一定的凝固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汽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当液态物质在汽化过程中转变为气态物质时,会吸收一定的汽化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3.熔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当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转变为液态物质时,会吸收一定的熔化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3. 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物态变化的过程受到以下条件的影响:1.温度:温度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可以促使物质的物态发生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难点讲解
主要难点:
一、用不准确温度计测温度问题
解题关键点:采用“标准点”法,
1确定标准点和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
2写出两个“标准”之间的格数变化
3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及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一个实际温度的变化
4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列比例式
5求解
例题1:实验室里有一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为20。

C;在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80。

C。

下面分别是温度计示数41。

C时对应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当实际温度是60。

C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
小试牛刀:一只刻度均匀但刻线位置不准的温度计,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0℃;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6℃,那么,将它放在真实温度为25℃的温水中,它的示数为_______
二、三态相互转化和吸放热情况
固态液态气态
三、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
晶体非晶体
相同点状态固态固态熔化过程吸热吸热凝固过程放热放热
不同点
晶体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的温

不变升高
凝固过程中的温

不变降低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条件
凝固条件








例题2 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
(2)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