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知识点1: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物质一般存在于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些状态之间可以通过物态变化相互转化。

1.1 固态在固态下,物质的分子相对稳定地固定在一起。

固态物质的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原子或分子只能做微小的振动运动。

1.2 液态在液态中,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在固态中要弱,分子之间能够互相滑动。

液态物质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一定的体积。

1.3 气态在气态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弱,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相互吸引力。

气态物质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和变化的体积。

1.4 相互转化物质之间可以通过加热或降温、加压或减压等方法实现相互转化。

以下是常见的物态变化:•固态向液态的变化称为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态向固态的变化称为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态向气态的变化称为蒸发。

在蒸发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气态向液态的变化称为冷凝。

在冷凝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固态向气态的变化称为升华。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气态向固态的变化称为凝华。

在凝华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2:测量物质状态变化的指标2.1 温度温度是测量物质热运动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开氏度(K)。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能够反映物质状态的改变。

2.2 热量热量是物质内部或与外界交换的能量。

在物态变化时,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引起物质的相互转化。

2.3 无定形态部分物质在某些条件下可呈现无定形态。

无定形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知识点3:物态变化与压强的关系物态变化一般与压强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态变化与压强的关系:3.1 气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有关,可通过下列关系来描述:•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当气体的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即压强越大,体积越小。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初中物理中,物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掌握物态变化知识对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就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固体、液体和气体1. 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较小、排列有序,并且几乎不具有自由流动的性质。

常见的固体有冰、铁、石头等。

2. 液体: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间的间距较大,可以流动但不会散开。

常见的液体有水、酒精等。

3. 气体: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非常大,可以流动并且会扩散。

常见的气体有空气、氧气等。

二、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1. 凝固:物质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并且释放出一定的热量。

2.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固体分子会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溶液。

3. 沸腾: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分子会受热膨胀,并且逐渐变成气体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4. 气化:固体或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气化。

气化包括升华和蒸发两种方式,它们都是物质从固体或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三、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温度升高会促使物质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冰变成水,水变成蒸汽等。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增加物质的压力会促使液体变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

3. 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特有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其物态变化的条件和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四、物态变化的应用1. 冰冻食品:利用凝固的特性,将食品冷冻保存,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2. 天然气提取:通过气化过程,可以从天然气中提取出液态气体,便于储存和运输。

3. 溶液制备:通过溶解过程,可以将一些化学品溶解于水中,制备出各种溶液用于实验或工业生产等。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_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_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_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主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

而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会发生物态变化。

一、固态1.物体的形状在固态下保持不变。

2.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

3.固体的微观颗粒呈紧密有序排列。

4.固体的密度比液态和气态大。

5.固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刚性。

二、液态1.液体的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而变化。

2.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固态变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3.液体的微观颗粒呈无规则排列。

4.液体的密度比气态大。

5.液体具有一定的粘性和流动性。

三、气态1.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完全填满容器。

2.气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极弱。

3.气体的微观颗粒混乱无序排列。

4.气体的密度较小,可压缩性大。

5.气体具有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四、物态变化1.溶解:把一个物质加入到另一个物质中,使其分子散开。

2.融化:当物质受热后,固态物质的分子振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固体逐渐变为液体。

3.凝固:当物质受冷后,液态物质的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液体逐渐变为固体。

4.沸腾:液体受热后,液态分子的运动加剧,溶液内部产生气泡并且蒸汽迅速逸出。

5.浸润:液体能够渗透到固体表面并扩展分布。

6.蒸发:液体表面的分子得到足够能量,从液体逸出,形成气体状态。

7.冷凝:气体受冷后,气态分子的运动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气体逐渐变为液体。

8.升华:固体受热后,固态分子的能量增加,摆脱相互吸引,直接从固体变为气体。

9.凝结:气体受冷后,气态分子的运动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气体逐渐变为固体。

五、物态变化的条件1.温度:温度升高或降低可以引起物态变化。

2.压力:增加压力可以引起物态变化。

3.其他因素:如溶质浓度、溶解度等因素。

六、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1.吸热:物质从固态或液态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热量,称为吸热过程。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1. 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又称为相变,是指物质从一个物态转化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物质在不同的物态之间转化时,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2. 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指的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1 固态在固体状态下,物质的分子固定在一个位置,只有极小的振动,形态不易改变。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2 液态在液态状态下,物质的分子仍然有固定的位置,但是由于振动幅度增大,分子间距也增大,因此能够相互滑动,呈现定形态和流动形态。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

2.3 气态在气态状态下,物质的分子不断地运动、振动,并且保持着不断的碰撞,因此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体具有无定形的形状和无定量的体积。

3. 物态变化的类型3.1 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3.1.1 熔化熔化指的是将物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弱,使得分子可以相互滑动而变得流动。

3.1.2 凝固凝固指的是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从而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使分子逐渐变得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3.2 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3.2.1 汽化汽化指的是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汽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减弱,分子不再相互吸引,不断地向外运动,以变成气态。

3.2.2 液态凝馏液态凝馏指的是将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液态凝馏过程中,物质会放出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反而会引起向内运动,逐渐变得固定,变成液态。

3.3 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3.3.1 升华升华指的是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减弱,分子不断地向外移动,逐渐变得无定形,直接变成气态。

3.3.2 凝华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的过程。

在凝华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不断地向内运动,逐渐变得固定,直接变成固态。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篇一一、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

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

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

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一、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

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

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

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重点:熔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物质的物态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当这些相互作用力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时,物态也会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通常包括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固态到气态等多种情况。

1. 固态到液态的变化当物质受到足够的热量作用时,其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力会减弱,导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使其固态转变为液态。

比如,将固态的冰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的水。

2. 液态到气态的变化将液态的物质受热后,其分子的动能增加,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分子能够克服表面张力和重力,蒸发成气态。

比如,将水受热后会蒸发成水蒸气。

3. 固态到气态的变化当物质受到极端的高温和压力时,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几乎被完全消除,使得固态物质直接转变为气态。

比如,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可以使岩石中的矿物直接升华成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物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表面张力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物态的变化。

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质物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提高温度可以增加物质分子的动能,减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促使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举例:将冰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温度继续升高会使水蒸发成水蒸气。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同样有重要的影响。

在高压环境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距离会缩小,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使得物质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转变为液态或固态。

举例:将气态的二氧化碳受到一定的压力后会液化成液态二氧化碳。

3.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决定了液体的表面形状和液滴形成的条件。

表面张力对于物态的变化过程也具有重要影响。

举例:液态金属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形成微粒状的金属固体,表面张力使得液态金属能够形成不规则的固态结构。

三、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转变过程,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融化、汽化、凝固、升华等。

初二物态变化

初二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一:知识点梳理一、物态变化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我们把物质状态的转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示意图: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1)物质分类: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 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 玻璃、沥青、蜂蜡(2)晶体熔化:A 、熔化图象:B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C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D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3)非晶体的熔化:A 、熔化图像:B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2、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1)晶体的凝固:A 、凝固图象:B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C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D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气 固 液 凝固 放热 熔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2)非晶体的凝固:A、凝固图像B、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A、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B、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A、图象:B、特点:液气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C、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D、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E、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1)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2)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3)作用:液化放热(4)常见液化现象有:雾、露、“白气”、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会“冒汗”等。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雾(液态)低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浮尘上便是雾
霜(固态)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物体凝华成的大冰晶附在物体表面便是霜雪(固态)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在云上凝华成大冰晶下落便是雪
雨(液态)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在云上液化成大水珠下落便是雨
云(液态和固态共存)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和凝华成小冰晶便组成云
冰花(固态)由于温度降低水蒸气凝华在玻璃上形成冰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1.升华和凝华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